Tag: 健康

連假也是學習獨立思考的好機會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每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就在週四進行,藉著塗氟的日子,與合作多年美加美學診所的呂醫師、林醫師見面,知道又過了半年,彼此問安,可也是件幸福又快樂的事,就連醫生媽也來關心,醫生媽說~仁和辦學,始終如一,讓身為家長的我們很放心。 醫師親切、仔細、用心且耐心的為小孩們服務,小朋友依序一班班、一個個輪流著,張口讓醫師為他們的牙齒塗氟、把關,塗氟活動進行超順利的,連幼班小孩也能主動張口接受檢查;醫師用心的準備小禮物送給每位參與塗氟與口腔檢查的小朋友。  接著進行衛教宣導,呂醫師特別以AI生成製作仁和幼兒園牙齒小英雄影片,介紹牙齒保健的相關課題~有乳牙有幾顆?多久要檢查牙齒?正確刷牙的方法?甚麼是蛀牙?乳牙和恆牙?…..答對的小朋友可以領到一份小禮物。 連假也是學習獨立思考的好機會 週五過後,接著又是週休二日,不知道小孩們的例假日是怎麼過的?還有連休三日以上的假期?問~放假都在做甚麼?答~去阿媽家、到公園、百貨公司、圖書館…. ~四月初兒童、清明連假,加上運動會補假,共五天的假期,原以為連假五天大家應該很高興才是,沒想到卻有不同的反應。 家長尤其是長輩,因為連假,必須照顧孩子好幾天,小孩精力旺盛,整天跑跑跳跳的,照顧者實在吃不消,體力也透支,心裡頓時佩服起幼兒園老師了。 網路上也看到類似的問題,有幼教老師分享,班上小孩家長,因為連假,孩子在家裡無聊,吵著要去幼兒園,媽媽傳訊息給老師,問老師假期間若沒有特別的安排,媽媽願意花錢請老師陪小孩玩,老師的回答是沒辦法哦! 連假,孩子的反應通常兩極化,有的孩子覺得在家太無聊了,想到學校:有的是連假期間放飛自我,平常家長不讓做的事,例如看電視、玩手機,因為連假的關係,爸媽只好讓孩子沒限制的玩,這種一旦恢復正常上課後,又得花時間去調整。其實上述兩種狀況都是反映出平常孩子可能沒有自己的想法或喜好,只是照著爸媽、師長的安排,才會在沒有他人規劃的時候,不知道要做甚麼。 讓孩子自己選擇 對幼兒來說,規劃可能比較難,但可以從發展喜好來作選擇,培養基本的獨立思考,可以問小孩,最想做的是什麼?畫畫、美勞、到公園運動或看書…,盡量讓小朋友自己做選擇。 一旦做了選擇,若有兩天的連假,可以再問~第二天想做什麼呢?孩子也會開始思考,我最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慢慢再細問,上午或下午,需準備什麼工具或材料?如畫畫需要圖畫紙和色筆,家裡有嗎? 這樣的過程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而且也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以及事先準備的好習慣。 連假對家長來說可能是額外的工作,不過只要培養,多數孩子都能從中建立「自己也有能力安排生活」的信心,隨著時間,慢慢展現出更多主動與想法。而這些從生活中萌芽的獨立能力,會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養分之一。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幫孩子學習自我保暖

進入春天早晚氣候變化大,生病請假的孩子依然有,以台灣有句俗語說,囡仔人尻川三斗火,意思是孩子屁股下好像有火一樣,體溫較高,但是保暖還是很重要,有時候孩子因為感覺熱而不注意保暖,反而吹到風就容易感冒。   幼兒園的孩子如何穿搭保暖?  一般而言,來到幼兒園的孩子活動會比家裡多,尤其是仁和有各式各樣的體能活動、遊戲、沙場等等,因此孩子需要適合活動的衣物,寬鬆的似乎較適合。 我們都聽過所謂的洋蔥式穿法,意思就是天氣冷的時候,不要只靠一件厚重衣服保暖,而是用多層衣服來調節。 像現在早晚氣候溫差大,以3層衣服比較適合,內層以寬鬆透氣內衣或現在流行的排汗保暖衣為主,中間層可以搭配適合活動的薄長袖T恤/套頭衫,外層則主要為防風保暖外套。這種穿法,足以面對多變的天氣,且孩子活動時也不會不方便,只要脫下外套就能進行。  頭部/頸部保暖 頭部/頸部保暖比較容易被家長忽視,園長發現,特別是以機車接送孩子的狀況下,有時候天氣較冷容易吹風,在趕著上下學時,很容易忽視;因此在選購外套時,可以選擇有保護頸部的,有的外套設計把領子拉出來就可以擋風,很方便,天氣更冷的時候也可以考慮讓孩子帶保暖帽來學校;此外也務必在接送孩子時帶口罩,沒有帶口罩騎車直接吹風也常常是導致感冒的原因。  慢慢來 比較快 – 幫孩子學習自我保暖 孩子體溫一般較高,活動又多,因此即使氣溫低,但一活動也可能立刻滿頭大汗,又忙著玩,有時候玩到忘記,內衣溼答答;老師看到就會提醒,不過,沒辦法時刻注意到每個小孩,SO~教導小孩如何穿、脫衣服、學習自我保暖調節就很重要了。 在家裡可以先引導孩子感受到環境天氣的變化,例如起床準備穿衣前問孩子,今天天氣是冷還是熱,冷該怎麼穿,熱該怎麼穿?今天有甚麼活動?穿什麼衣服較適合?盡量以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思考因應氣溫變化,該穿什麼衣服;多數孩子只要以此方式教導,一段時間就會學到自己選擇穿衣服。 有些家長懶得教導,就會直接幫孩子穿上衣服,這樣雖然一開始比較快,但孩子少了學習的機會,天氣和衣服的關係,與思考因應環境變化的學習過程,當孩子習慣被要求、被告知後,事事仰賴父母師長決定,反而往後學習上會更慢。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共同建立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氣象報告本週有小犬颱風,請大家小心做好防颱準備。 週三參加評鑑說明會,主辦單位告知學校停車位有限,盡量共乘或騎機車,但因著有小犬颱風將來襲,想開車又怕沒地方停,考慮結果還是騎機車。回程,感受到風的威力,數次停下來不敢大意,直到回園後還心有餘悸。 大自然的威力是不容輕忽的。 週三下午四、五點,市政府宣布週四放颱風假。 連續幾年沒有颱風來襲,今年是否因氣候變化,連續遇到幾次的颱風,也放了颱風假。 幸好小犬颱風對台南的災情似乎不嚴重,帶來的雨量也不多,希望不會影響登革熱的防治。 登革熱是最近幾個月台南人最擔心的疾病,除此以外,秋冬最常見的腸病毒、流感、類流感、腸胃炎等,已有增加的趨勢。 在Covid19疫情期間,由於有嚴格的防疫要求,以及罰則,大家對於衛生的自我要求較高,從孩子生病請假的次數,有著明顯的差異。在Covid19解封之後,大家對自我衛生習慣的要求較先前明顯的鬆懈 有位爸爸來園接孩子時問園長,現在還需要帶口罩嗎? 園長說,依孩子的狀況而定,戴口罩不是規定,以維護孩子健康和衛生保健的的角度來說,還是建議家長們讓孩子帶著口罩。 主要是因為最近生病請假人次數比較多,請假的原因來自各式疾病。 帶著口罩雖然不方便,甚至悶熱,但口罩依然是防止飛沫傳染最有效的方式,園長和孩子分享,戴口罩很悶熱,很不舒服,但大家聚在一起,要學會保護自己,也要愛護別人哦。 當覺得熱時,可以拉到下巴透透風,隨時又可以戴回去。 多數孩子一旦玩起來,對自己的症狀就不敏感,即使咳嗽、流鼻水等等,自己也沒意識到,不小心病菌就傳出去或被傳染。 除了口罩之外,對於初次過團體生活的孩子而言,衛生習慣的建立,尚未養成,必須時常叮嚀、提醒,例如洗手的重要,步驟和時機,這習慣是不分家裡、學校或出門在外的,是要成為帶得走的衛生能力。 很常在週休後的第一個上課日,請假的小孩特別多,感冒、發燒、流鼻水、腸病毒等。 孩子衛生習慣建立需要由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單方面是無效的,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需要老師和家長不斷的提醒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把注意衛生變成一種日常的生活。 祝 雙十國慶連假 闔家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建立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讓嬰幼兒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自然而然的內化成為一種好習慣,保持身體的健康。 從小需要教導嬰幼兒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有兩個: 1.預防疾病的發生與傳染他人:人體與環境中潛伏的細菌和病毒,很容易在不注意時進入身體,若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預防疾病的傳染。 2.養成正確、規律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是要靠養成的,身為父母有責任要教導,良好的衛生習慣是生活常規需要從小培養。 嬰幼兒在成長過程需要經過模仿,學習不同的知識與行為,生活常規是最基本的一環,而衛生習慣就是其中之一。孩子學到了正確良好的習慣就受用一輩子。因此,家長應該從小給予寶寶正確的衛生觀念,並協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嬰幼兒應該學習的重要衛生習慣包括有以下七點: 雙手:保持乾淨與正確清洗。  口腔:常漱口與刷牙清潔。  身體:每日沐浴與平時清潔。  指甲與頭髮:保持清潔與適當修剪。 噴嚏咳嗽禮儀:不亂擤、不噴濺、將使用過的衛生紙包覆丟棄。  正確如廁習慣:保持乾淨與正確處置排泄物。  房間與玩具用品:保持整潔與乾淨 總而言之,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從小開始做起,家長也要做到正確示範、耐心指導、嚴格監督、積極鼓勵等重要原則。孩子做得正確時,記得給予正面鼓勵,激發孩子動力,如此一定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建立良好衛生習慣的同時改善不當習慣 研究指出要去除一項壞習慣比建立一項新習慣來得容易,但是兩者同時進行更容易得到效果。例如孩子不愛洗手,除了常常提醒告知哪些情境(如飯前便後)需要洗手之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不洗手的不良後果,包括得到皮膚感染與疾病傳播等,再來家長可以在不同情境下,經由認知與行為操作兩方面,包括正確的示範洗手動作,並讓孩子模仿操作,進而建立習慣,家長也可以進一步利用網路上資訊與圖片,清楚了解認真洗手對健康的正面影響。 良好衛生習慣需要父母以身作則 全家一起來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能夠注重個人衛生習慣。由於病毒細菌是看不見的,要加強「病從口入」的觀念,例如吃東西前要洗手、每次廁所後要洗手,從外面回家後就先洗手等等,父母與孩子都要一起做到,讓洗手的習慣可以自然輕鬆的養成。 其次,教育孩子飲食方面該注意飲食的衛生環境,包括空間、桌椅、人潮、食物新鮮度等。儘量減少外食,並且要選擇清潔乾淨的店家,不要買路邊攤的東西,更不要買沒有包裝或沒有使用效期的飲品,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 另外,也要從小培養孩子主動打掃整理的習慣,從收拾自己的玩具開始訓練,要求定點定位以及整齊乾淨,使每樣東西都有固定擺放的位置,父母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整理家務,以及分工,都是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父母的努力教導與親自示範很重要,也可以由家中年長的哥姐帶著弟妹一起做,全家一起投入更能凝聚向心力,孩子還能學會分享經驗與分擔責任,一起來教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養成衛生好習慣 建立健康的財富

一早,辦公室的電話聲響起,電話那頭家長傳來了訊息,她的小孩半夜嘔吐,今天需要請假。過了幾分鐘,電話聲再次響起,也是小孩半夜嘔吐、發燒,要請假。 或許是因為季節變化的原因,最近腸胃不舒服、嘔吐、發燒生病的孩子變多了,有的是在家裡就有症狀,也有在幼兒園有狀況~肚子痛、嘔吐,那就會請家長帶小孩回家休息、看醫生。 過去三年經歷新冠肺炎的疫情,大家對於口罩、洗手等措施都很熟悉,不過也可能因為長期的防疫,也許有些許防疫疲勞,相關的衛生措施鬆散、疏忽也說不定。 現在的病毒層出不窮,防不勝防;新冠病毒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也有相對的防疫常識;反觀腸病毒,對孩子的威脅可是不小。台灣地區腸病毒一整年均可能發生感染,每年三月底、四月初開始進入流行季節,於五月底、六月中達到高峰。政府為了防止腸病毒的傳染,訂了許多嚴格的規定。七日內同一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時,該班級應停課七天。 為了降低病毒數量和傳染的機率,仁和不僅配合政府,鼓勵小孩施打疫苗,幼兒園內外環境,如教室、寢室的地面、門窗、手把、桌椅等,每日以漂白水稀釋後進行擦拭,還有玩具、積木的清洗與曝曬,定期請專業廠商來消毒,讓家長能放心、小朋友也安心上學。 老師也不厭其煩的對小孩們進行宣導並督促,希望他們能養成勤洗手、正確洗手的好習慣,知道洗手的五時機,提供足夠的洗手設備。 不過幼兒園在怎麼努力,也只能達到百分之五十,剩下的五十端看家長對小孩的關心、重視與合作的態度了。 舉例來說,每週五小朋友會將午睡用的棉被、漱口杯、牙膏、牙刷等個人用品帶回家,家長是否確實進行清洗、曝曬的工作,重視自家寶貝身體健康與衛生習慣的落實與否。 孩子們的記憶力、專注力、自我管理能力仍在發展中,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的建立,需要仰賴成人不斷的提醒與要求,不論老師在學 校如何提醒孩子,如果在家不要求,或敷衍了事,把責任都推給學校,那只會事倍功半,生病的風險自然偏高。 健康就是財富,有了健康就有專注的學習力,因此必須從小建立各種健康的財富,累積健康的存摺,養成衛生好習慣就是其中之一,是孩子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腸病毒預防保健

腸病毒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但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手足口病、泡疹性咽峽炎、無菌性 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等。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所以腸病毒感染症儼然已是台灣地區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 家中有5歲以下幼 兒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要隨時注意個人及幼(學)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家中幼(學)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 家休息,不要上學;且儘可能不讓病童與其他幼童同室,並儘量減少接觸;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應小心處理,且處理完畢也要立即洗手;並請注意觀 察家中患者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 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 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轉送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的預防方法: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從生活中運動

「今天天氣好冷哦!」一向不怕冷的小智,身穿厚重的外套,嘴裡喊著好冷哦、好冷哦。」是啊!連不怕冷的我,也無法抵擋,還戴了毛帽呢。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萬物復甦,花草香氣。但是,春天的天氣也是一個變化無常的季節,時而晴朗溫暖,時而陰雨寒冷。俗話說春天後母面,意思就是春季的天氣變化快速、難以捉摸。 就拿本週的天氣來說,週日東北季風減弱氣溫回升,週一持續回升,白天穿著薄衣服都覺得熱,沒想到夜晚降溫轉冷,冷到讓人直打哆嗦。 氣象局提醒,未來一週天氣呈現「5段式變化」,時晴時雨、忽冷忽暖。這樣的天氣對身體健康很不利,一不小心就容易著涼受寒;尤其是小孩、長輩和身體有疾病的患者,日夜溫差大,疏忽不得。放學後,等候家長的小孩,提醒外套要穿好,並隨時留意他們的身體狀況。健康是人生的基礎,在變換快速的季節,擁有強健的身體非常重要。 在相同的環境下生活,有的孩子特別容易生病,有的活力十足,體質好壞就很明顯。學前時期是兒童發育的重要階段,運動不足除了會影響身體健康外,更會對幼兒的動作發展、智力發展和情緒控制產生負面影響。現代的父母對健康的意識高,知道喝水、均衡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有的還會在課餘或週末讓小孩參加運動才藝班,如足球或游泳。 運動不是偶而或週末的活動,而是必須從生活做起,衛福部幾年前推動生活化運動的概念,並建議三至五歲學齡前兒童每日應有三小時以上輕度、中度或費力的身體活動,內容含不同形式之活動,如:行走、跑步、騎腳踏車或三輪車、跳躍、踢球、丟球等,三小時的活動時間應分布在一日當中以避免疲勞。 另外,學齡前兒童不宜過久的坐式生活型態,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也不可超過一小時。幼兒園的教保活動,政府也明訂每日需有三十分鐘以上大肌肉活動;仁和創園就以運動感覺智能為理念,在政府尚未重視之前,就已開始進行,確實遵守這項規定至今,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看著小孩們快樂地舞動著他們的身體,跟著器材的不同,動作也不同,一次又一次盡情的玩著,直到哨音響起或音樂停止還欲罷不能。有一個阿媽講:「阮孫讀仁和,身體真健康,擱省真濟運動ㄟ錢。」園長聽了很開心,知道所做的一切對小孩是有益的,是值得的,看到孩子們快樂上學、健康運動、茁壯成長,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和滿足。 週四早上,再次進行地震演練,這是本學期的第二次,小悠楷問園長:「為什麼要那麼頻繁的做地震演習?不是剛做過嗎?」於是和小孩們分享近日土耳其發生強烈地震的事件,房屋倒榻、死傷慘重。台灣處於地震帶,地震發生時是沒有預兆的,因此必須讓每個孩子在地震發生時不驚慌,懂得自我保護;演練,是希望小孩有帶得走的安全知識與能力;不只幼兒園,家裡也需要做好準備,當地震發生時如何逃生?多一份準備,多一份保障。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10月1日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注你一臂之力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日舉辦111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注你一臂之力」,邀請衛生福利部薛瑞元部長、疾病管制署周志浩署長、防疫大使楊烈及素人孕婦媽媽與其學齡前幼兒於現場率先施打,並共同呼籲符合公費流感接種資格之民眾,配合開打期程儘速完成接種,保護自己並守護親友健康。 薛部長表示,今(111)年度政府將持續提供630萬劑四價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後可減少流感的感染風險和降低重症機率,保護力約持續1年,所以須每年接種,同時亦不忘提醒國人COVID-19疫苗的重要性,兩種疫苗可同一天施打在不同手臂。同時感謝長期以來配合防疫的民眾與醫護人員的協助與付出,期望大家繼續共同努力,維護我們的健康。 防疫大使楊烈分享,自己在17年前罹癌現已治癒後至今沒有復發,生病後非常重視自身健康,現已69歲的他,平日拍戲之餘,也有打拳養生的習慣,近年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為提升保護力,已打滿4劑COVID-19疫苗。他也表示,因為即將進入流感的季節,自己將捲起衣袖接種流感疫苗,對抗流感,保護自己及家人安全,並希望跟他一樣曾有或現為罹患重症的朋友,一起來打疫苗、顧健康。 疾管署指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於10月1日起開打,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除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時間在第2階段,其餘包括醫事人員、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人員、學齡前幼兒、孕婦、高風險慢病、罕病、重大傷病患者、嬰兒父母、幼兒園托育機構人員、學生、禽畜業動物防疫人員等對象均於第1階段。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接種後保護力平均約可達30-80%;對18歲以上成人因流感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對重症保護力則可達82%。疾管署也提醒,今年全臺約有4,000餘家接種合約院所,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前往接種時應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執行手部衛生等措施。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打造健康的身體 迎接人生的挑戰

今年的冬天似乎特別冷也特別長,讓被置放在衣櫥裡的保暖禦寒衣服能夠有亮相的機會,不再被主人冷落,還有保暖的配件-圍巾、手套、帽子、鞋襪等,一樣樣被派上用場,哈哈~這些物品終於出頭天了,就像俗諺所說「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 天氣變化實在很大,今年入冬以來首波寒流在上週日報到,氣象局特別發布了低溫特報,最高18℃,最低只有12℃,對年長、年幼或體弱的人都是身體的一種考驗。春節期間,天氣還有點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沒想到這幾天是又濕又冷的天氣,有句天氣的俗諺「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來形容春天的天氣多變,像是喜怒無常的繼母。 最近幾年氣候的變化與往年很不相同,還記得去年台灣還曾面臨缺水的問題,沒想到現在是雨水一直來,台南、高雄等中南部地區還算幸運,看氣象報導北部地區已經連續下好幾週了,連衣服都很難晾乾,這時候就有點慶幸我們是住在南部。 雖然天氣又濕又冷,但仁和的寶貝們精力依然旺盛,不論是課室的教學活動或室外的大肌肉遊戲,下雨或天冷都不受影響,雖然穿著厚重的衣服,但天冷心暖,仍然享受著規律的作息活動,一早來園,就急著和好朋友一起參與活動,果然印證童年是最快樂的這句話。 不過,大人的世界可就不是如此無憂無慮了,很多煩惱的事。單就人力方面而言,這一兩年台灣缺工情況十分嚴重,各行各業人手都不足,遇有人離開就補不上來,是疫情之故?少子的原因?或年輕人創業?還是網路工作?需勞力的工程或多或少都有延宕的狀況。 幼兒園也不例外,預計的幾項維修工程不僅無法如期完工,尚且需天氣的配合,原本廠商就缺工,又因安全的考量,有些需避開上課日在假日才能施工的,年輕的工作者假日要休息,得靠年長的師傅們,如此又更拖延,種種因素考驗著我們的耐心,真的是計畫跟不上變化。 校園前後門廣場的PU地面,不僅需在假日施工,還需天氣的配合;室內空間全面加裝滅菌燈,需水電行老闆親自來施工。 有個好消息,就是疫情似乎有放緩的跡象,連疫情指揮中心也放寬了防疫措施,之前大家擔心因為春節疫情升級,導致北部有幼兒園停課的狀況應該是不太會發生了,隨著各國疫情緩和,台灣應該也會逐漸回到正常的生活。 希望三月25日的親子運動會,家長能入園參與。健康是一切生活的基礎,沒有健康,名和利都是無根的浮萍,小朋友們從小就能快樂的運動,打造一個健康的身體,以後即使遇到各種人生的挑戰,都能更加有本錢來面對。 祝 週末假期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