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運動

會運動的人都很聰明

四年一度的全球運動賽事-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全球的運動迷有的到現場為自己國家的代表加油;更多的運動迷則是透過網路、電視觀看,台灣人也不例外。 看著自己國家的選手為國爭光,尤其羽球男子雙打,再次拿下難得的金牌,舉國歡騰。 奧運的高光時刻是短暫的,這短短的奧運期間卻是長久練習和累積的成果。 獲選代表台灣出賽的選手,都是經過長久的練習和努力,王齊麟和李洋,都是從小就練習羽球,經過10年以上的累積,參與各級比賽,才能獲得代表權,並在奧運上打敗其他國家的選手。 這背後所展現的不僅僅是運動本身,還包括了他們的耐心、恆心和責任心;運動與人生中的其他挑戰並無不同,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再好的天賦也難以轉化為真正的實力。就像蓋一座高塔,沒有日積月累的練習打下基礎,不可能蓋出成就。 從小培養運動習慣的孩子,通常更懂得如何制定目標,並持之以恆地朝著目標去實現,這也是仁和為什麼會設計常態性的幼兒運動,以「遊戲的方式」出發,從小培養孩子運動的興趣與習慣。 會運動的人都很聰明 以前曾經有句話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其實這句話並不正確,現在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體能也是智慧的一環,會靈活使用肢體,代表大腦運作越熟練。 這不是什麼新的理論,大約百年前學者Richard E. Scammon就提出人類的生長曲線,其中包括腦部發展的神經系統,大概在2-6歲期間是黃金發展期,多數人的神經系統在6歲左右就會完成80%。 因此幼兒時期透過大量、多樣化的運動,來刺激孩子神經系統發展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決定日後孩子使用頭腦的關鍵因素。即使是日後不是專業運動員,但幼兒階段的大量運動,仍然是孩子在其他領域,無論是舞蹈、音樂、甚至學術等等發展的基礎,這也是政府推動幼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 六大學習領域時,將「身體動作與健康」放在第一項的原因。 正面鼓勵 幫助孩子發展身體 新的學期開始,有剛入園的新生,之前在家中小小的空間,或許還可以整天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吹著冷氣,來到寬闊的校園,有許多朋友,運動遊戲也變多了。 家長也許還不大習慣,孩子來幼兒園,回家後衣服髒了,甚至手腳有點擦傷,其實這都是正常的現象,幼兒天生就是喜歡玩,喜歡運動,跑跳、東摸摸西摸摸,這正是在發展他們的神經系統,弄的髒兮兮也沒關係,多正面鼓勵,幫助孩子發展他們的身體。 祝 闔家平安 Mandy 延伸閱讀:親子體能遊戲500例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運動會前的點點滴滴

為了慶祝兒童節,每年三月底會舉辦親子運動會。在春暖花開的三月舉辦,是因為氣候舒適宜人,適合運動。 雖是如此,但也有不從人願的時候,二、三次遇到下雨天。 運動會下雨,該怎麼辦?取消還是延期?取消會很掃興,延期也會減低興緻,而是改在活動室進行,空間雖然小一點,但進行是沒問題,大家都熱情的參與和全力配合;活動進行中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活動也換到草場繼續進行。 運動會是動態的活動,需要在安全的場地進行。草場是提供小孩們在場地內跑跳等大肌肉活動的地方,因為空間大,活動時需要擴音和麥克風。 仁和位處住宅區,有左鄰和右舍,與草場後方鄰居僅一牆之隔。每年運動會是讓園長最感困擾的時刻,練習時都安排在活動室,但活動前的二、三個禮拜,一定得在現場練習才行,每天半小時至一小時。從練習到活動當天,總會接到鄰居的投訴電話。 記得有一年運動會當天,警察到現場來站崗,環保局也來測試噪音分貝,是沒超過啦;雖然產生的噪音在法規範圍內,但造成鄰居的不快是事實,因此每當運動會的到來,會先向里長報備,請音響公司來檢查、做改善,或購買移動式的音響;今年也不例外的先向里長報備,再請廠商來檢查、討論,建議更換小一點的喇叭,調整方向,聽取了建言,希望能有所改善。 除了設備的更新,近幾年運動會選擇在週五上課日舉辦也是原因之一,大家都上班,較不會被抗議,困擾也較少。 今年因為連假多,請假的小孩也多,許多考量後決定將運動會延到四月八日星期六舉行,讓校友也能來參加。不過也有家長反應他們週六要上班無法參加。我們真的是沒辦法照顧到所有人的需求,只能盡力而為。 運動感覺智能是仁和辦學理念之一,49年來未曾改變;透過舉辦活動,家長來園參與,除了可以了解小孩在團體中的表現、團隊的合作力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體能發展的能力,舉辦運動會雖然勞心、又勞力,還會被鄰居抗議,但我們還是會堅持下去的。 儘管只是二、三個小時的運動會,背後卻有著園長、班級老師、體能老師和孩子們的努力與付出,還有多數鄰居的包容。 今年運動會在週六舉辦,更換新喇叭,不過應該也會收到鄰居的抗議,只能請家長們多配合、多包容,一起遵守流程秩序,讓運動會能照計畫順利進行,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這天可以盡情享受運動和成長的快樂,為2023的兒童節,增添更多歡樂的回憶。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運動改變了孩子,真好!

為了改變孩子不愛運動的習慣,在他國小時,我硬幫他報名了足球社。一開始他唉聲嘆氣,很不樂意去,沒想到上了幾次課後,突然開竅!愛上了足球運動,從此,每天都期待足球課的日子。 我家老二小小熊從小就不愛運動,他出門要爸爸抱,一直到五歲還黏坐在手推車上,不願自己走;等他會識字後,就變成一個書蟲,每天讀書不想出門。我忍不住暗暗擔心,他一輩子注定『肉腳一生』的日子。 為了改變他不愛運動的習慣,在他國小時,我硬是幫他報名了足球社。 一開始他唉聲嘆氣,很不樂意去,沒想到上了幾次課後,突然開竅!愛上了這運動,從此,每天都期待足球課的日子。 因為練足球,他的體能也變好了,以前一走路就哀哀叫的習性也改了。 這是一種神奇的轉變。長期研究大腦與運動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瑞提提出:運動不只對身體好,對大腦也好。他說:「運動除了能讓我們的心態做好準備,還能從細胞層面直接影響學習,提高大腦輸入及處理新訊息的潛力。」 洪蘭也分享一項實驗:小學生只要每週慢跑兩次、每次三○分鐘,十二週後,他們的認知能力就比以前進步很多。因為人在運動時會促進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分泌,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會讓人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 最近每天傍晚,他都說要出去跑步。我問為什麼?他說:「校慶運動會快到了,大隊接力我跑第三棒,很重要!我想跑快一點,所以要多練習!」 然後,他都帶著碼錶去附近操場練跑。 接下來都回來向我報告:「今天我進步了0.3秒!」、「今晚我又再進步了0.2秒!」 我望著他欣喜的笑容,腦海中突然浮現當年老是哭著走不動、扁著嘴 哀求爸爸抱的胖寶寶….當年我的擔心,如今煙消雲散。是的,你真 的不一樣了。有足球真好、有運動會真好 孩子運動改變了你,真好.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10 個你必要知的足球好處

足球世界盃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荼。每個忠實粉絲每天晚上都熬夜支持自己最愛的隊伍,希望他們可以進級,拿到世界盃。很多人很喜歡做運動,特別是踢足球。有時我們會覺得把球踢來踢去很無聊。 一同學習足球的知識吧! 增加肺活量-除了游泳都有此效果,足球也有這個功效。因為足球的運動量很大,所以肺活量一定要很大。運動員要懂得控制自己呼吸,一直呼吸,讓自己可以得到最多的氧氣。踢足球需要很多氧氣,吸進去後,又要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樣大量的一吸一呼,會慢慢的增加肺活量。除了會增加肺活量,也會令呼吸平穩。 形成正確的品德-足球看似很容易,只要把球踢進門就可以了。但其實,足球訓練你的意志力和毅力。當你面對如此大的陌生場地,對著不同的阻攔,你還是要跟隊友一起把球踢進龍門。無論你遇到甚麼,你還是要堅持下去。另外,足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把握到的。你要控制身體和球,對新手來說確實比較難。

繼續閱讀 »

運動有助免疫力!

培養孩子運動習慣就從現在開始! 小兒科提醒三個原則,讓孩子動的健康,有效增強免疫力! 美國知名保健媒體《預防》(Prevention)雜誌報導,研究指出每天運動三○~四五分鐘,每週五天,持續十二週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醫師周怡宏強調,免疫細胞會老化凋亡,需要靠規律運動及適度的休息以新陳代謝,健全免疫功能。 帶孩子運動,專家提醒三個原則: 1、運動要有效,首重規律的習慣: 周怡宏表示,研究證明,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孩子,白血球的動員、吞噬及殺菌能力明顯增強。例如,每天健走三十分鐘就是很好的運動。運動要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一定要每天、持續的進行。《運動健身的科學原理》一書提及,運動是一種「身體不斷破壞又不斷建設的結果」,身體的細胞,運動後會「委靡」,休息後又會「強壯」。每天運動、休息,透過規律的循環,細胞會日漸精實。相對的,動一天、休息六天,當天被強化的細胞其實又回到沒運動前的狀態,下回運動又必須從零開始。 2、運動要持之以恆,最好從小開始: 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系副教授黃永寬說,孩子運動習慣的培養有其階段性。年幼時透過遊戲讓孩子感受運動的樂趣,再依孩子興趣選擇一種運動,如游泳、足球、籃球……,規律性的練習技巧,而非由家長先幫孩子選好一種運動類型,一味進行技巧性的練習,反而會打壞孩子對運動的興趣。 3、過度劇烈運動對身體不利: 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一小時的運動,身體反而會製造一些荷爾蒙,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周怡宏表示,美國研究報告指出,經常從事激烈運動的運動員,免疫力指標反而下降。動物實驗上,劇烈運動的猴子比較容易感染小兒麻痺。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教育啟示

東京奧運幾經波折之後,終於如期舉行閉幕式,雖然少了觀眾的加油聲,但運動員在競技場上奮力表現,仍值得喝采! 這次東京奧運以「情同與共」為開幕主題,而以「我們共享的世界」為閉幕主題,象徵透過情感的聯繫,大家團結在一起,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與友誼,傳遞共享世界的高貴情操,這也正是教育所追求的「共融,共好與共榮」價值。 東京奧運已曲終人散,很多運動員都寄望於二零二四巴黎奧運大顯身手,為國爭光。這次東京奧運在疫情衝擊下,能夠順利落幕,以及運動員所展現的精神,至少對教育有下列啟示: 第一:辦理任何大型活動,遭遇天災或人為不當風險在所難免,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反對的聲浪中,運用創新的解決方式,展現高度的智慧與毅力,堅持下去,為成功找機會。 第二:競技固然重要,但在運動會場上展現情誼與人性的光輝,更是彌足珍貴。這次男子跳高賽中,來自卡達的巴爾希姆和義大利的坦貝里,兩人嘗試跳過二點三九公尺時失敗,巴爾希姆主動詢問大會是否能頒發兩面金牌,大會同意兩人共享金牌榮耀。 第三:奪牌選手,絕非僥倖,都不斷苦練的結果,甚至帶傷上陣,令人疼惜。 因此,可教導學生必須下苦功,未來才有希望和成功的機會。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小孩每天須要多少運動量?

現在的父母很忙,連同小孩也跟著一起忙,忙到運動的時間都沒有。還沒上學的小孩,因為父母沒空,所以他們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玩玩具;已經上學的,每天要去補習班,或是上不同的才藝課。 「運動」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學校每週一次的體育課;或是去公園玩耍而已。這樣的運動量對成長中的小孩足夠嗎? 美國「疾病控制與防範中心」(CDC) 認為,小孩和青少年每天至少須要 60 分鐘或更多的運動量。你可能會問,小孩每天都在蹦蹦跳跳,不就是在運動嗎?  根據美國「國家運動與體育教育協會」(NASPE) 所提供的指標,學步兒每天須要 60分鐘非組織性的身體活動,就是我們說的蹦蹦跳跳,在公園玩耍等;再加 30分鐘規劃性的身體運動,譬如跑步、騎腳踏車等。而學齡前小孩,更須要 60分鐘非組織性運動和 60分鐘規劃性運動。看到這裡,你還會覺得你的小孩有足夠的運動量嗎? 運動對小孩有什麼好處? 什麼運動是適合小孩的?運動的好處 ※讓小孩的體重保持在健康的範圍內,增加肌肉,減少身體脂肪的百  分比。※增強體能和耐力※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保持血壓和膽固醇在正常範圍內※增強骨骼成長※幫助小孩建立自信心※減低壓力;減少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幫助睡眠※增強注意力。根據美國密西根州大學一隊專業人士所做的研究顯示,注意力不足症(ADHD) 的小孩在運動 20 分鐘後,注意力變得更集中,而且比較不會分心 什麼運動適合小孩? 小孩運動不只是為了要控制體重,要身體擁有完整的健康,還須要包括三大元素:力量、耐力、和靈活性力量-要加強肌肉的力量不是要小孩去舉重。小孩可以透過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攀爬、倒立等增強力量。在公園裡也可以進行訓練小孩肌肉強度的活動,如,不同高度的單槓、專為小孩設計的攀架、跳繩、跳房子等 耐力-小孩可以透過有規律和持久的有氧運動來訓練耐力,在做有氧運動時,我們的心跳會加快、呼吸變深沉,長時間持續的進行,可以讓身體的耐力加強、增強心臟功能、和提高身體運送氧氣到各細胞的能力。美國 CDC建議,有氧運動應該佔據小孩每天 60分鐘運動量的大部份時間。適合小孩的有氧運動包括:健走、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靈活性-有些人彎腰時,手沒辦法碰到腳,這就是身體缺乏靈活性。伸展運動可以提升身體的柔軟度,讓肌肉、筋、和關節更容易彎曲、扭轉,從而進行全面性的活動。增強身體靈活性的運動有:體操、柔軟體操、瑜珈等。小孩平常可以在家裡做一些拉筋的運動,或是翻跟斗等怎樣才可以兼顧這三種元素呢? 有些運動如跑步,它同時包含了力量和耐力兩種元素,只要在跑步前做一些暖身的拉筋動作,便可以達到目標。或是,我們只要讓小孩多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便可以全面的發展。父母有責任培養小孩的運動習慣,要幫小孩挑選適合他們年齡的運動,而且要教導他們運動時要注意的安全;讓小孩可以健康、愉快的成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春天來了

三月,是春天,但春天後母面,形容得一點也沒錯,不穩定的天氣,忽冷忽熱、忽晴忽雨,無法測度,得小心注意衣服的穿著,免得著涼了。 週一逐漸上升的氣溫,又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有了些許的涼意;週二稍微回升,週三東北季風又再增強,由於這波東北季風強度較強,接近大陸冷氣團,氣溫明顯的下降,又有雨,大家又穿上了厚厚的外套。 趁著春天的來臨,後門長得又高、枝葉向外伸張過長的小葉欖仁樹也順勢進行修剪;原本希望能在二月中旬,葉子沒掉那麼多,也不用掃那麼久的落葉,但需園藝師傅人力的搭配、怪手、載運樹枝的車輛等,還要張貼通知,讓停在圍牆邊的車主把車移走,這些事前的準備工作缺一不可。 枝上的枯葉一天天減少,地上的落葉愈掃越多,時間終於訂在週五上午八點進行修剪;期許修剪後的小葉欖仁樹,重新得力,展現新的風貌。 每年三月底舉辦的親子運動會,是小朋友、家長所期待的,也是仁和非常重視的;因為藉著活動,透過體能遊戲的呈現,小朋友的表現,讓家長了解,小朋友在幼兒園進行的各項體能,所呈現身體動作的能力與體能的狀況。 幼兒教育的六大領域,身體動作和健康為首要,因為學齡前的孩子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更需要以肢體發展作為基礎,把體能教育放在認知教育之上,尤其是都會地區的孩子,從小的活動空間有限,更要以肢體活動為重心。且肢體協調與認知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還能刺激腦部發展,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四肢發達的人,頭腦是靈敏的,因為手腳是外在的頭腦。 透過親子體能遊戲的互動,更能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但因著新冠肺炎的疫情,考量大人的部分較難掌控,因此今年的親子運動會,安全起見,改為只有小朋友的運動會,除了工作人員和老師外,不邀請家長參與,尚請家長諒解。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別再講「運動明天再說」!

新年新計畫從15分鐘學跑步開始又到了擬定新年計畫的時刻!如果你希望利用新的一年,開始培養運動習慣,不妨參考這篇文章的建議就算你從來沒有跑步習慣,或者已經很久沒有跑步,也可以隨時或重新開始。跑步是一種理想的全身運動,不需任何器材,可以促進心肺循環、增加骨質密度、幫助思緒清晰。所以,讓我們開始吧!但是要怎麼開始呢?跑步似乎是一種很強力的運動,但是別擔心,所有跑者都是從某處開始的!跑步教練約翰•霍納坎普(John Honerkamp)說:「在你可以一次跑一公里以前,你得先練習慢跑和避免受傷。」萬事起頭難,美國《簡單生活》雜誌提一個簡單的6步驟跑步菜單,幫助有心開始練跑的人起頭。 步驟1:第1分鐘,跑30秒、走30秒 在這第一分鐘裡,專注在你的姿勢上。把你的肩膀後旋、下沉、保持在耳朵後面。兩肘前後自然擺動。抬頭挺胸,雙手放鬆。 步驟2:第2~3分鐘,跑1分鐘、走1分鐘 找到你的節奏,用鼻子吸氣、用嘴巴呼氣。呼吸時,可以默數一、二、一、二,重點是保持規律的節奏。 步驟3:第4~6分鐘,跑1.5分鐘、走1.5分鐘 為了跑步(和走路)時保持動力,可以為自己創建一個充律動感的播放清單,在跑步時聽。不論是范•海倫還是小賈斯汀,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音樂就好。 步驟4:第7~10分鐘,跑2分鐘、走2分鐘 剛開始練習跑步時,以連續跑2分鐘為最長目標就可以了——用許多小目標來集成大目標,更容易成功。如果你在室外練跑,可以用一個地標作為目的地:例如一棵樹、一個交通號誌、或者一棟熟悉的建築物。如果你在跑步機上練跑,可以一次10秒為單位來練習。 步驟5:第11~13分鐘,跑1.5分鐘、走1.5分鐘 快要跑完了,可以挑戰自己,稍微加快速度(加快速度的標準,以不會讓自己呼吸困難為原則)。與此同時,加大步伐,讓自己前進。 步驟6:第14~15分鐘,跑1分鐘、走1分鐘 最後一段路,跑的時候維持速度,走的時候慢慢減速,直到原速度的一半。這時候可以左右轉動你的頭、前後旋轉你的肩膀數次,來幫助身體放鬆,最後依次伸展你的大腿後側肌肉、四頭肌和小腿肌群。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孩子的願望

2019年第二屆世界十二強棒球賽六強複賽,中華隊於11月16日出戰澳洲隊,雙方一比一僵局,到第八局中華隊的林哲瑄三分打點全壘打,單局拿下四分,終場以五比一局擊敗澳洲,氣走澳洲隊,真是令人興奮,對大家來說是贏了這場賽事,但對哲瑄的女兒語喬而言,是她的生日願望實現了,我們很為她高興。 每月月初幼兒園會舉辦當月壽星慶生會,小朋友聚集在活動室,一起為小壽星們祝賀,唱生日歌、說生日願望、吹蠟燭,發生日紅蛋;哲瑄的女兒語喬是十一月的小壽星,六日的慶生會,小壽星們的願望多數都希望爸媽賺大錢,少數不同,語喬的更特別,她大聲的說「希望爸爸打全壘打」。 孩子單純的願望不僅成真,還超過所求所想,不單是全壘打,更是三分全壘打,這關鍵的全壘打,讓中華隊贏了澳洲隊。從電視轉播、報章上刊登的照片,林哲瑄臉上綻露出滿足的笑容,這笑容的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應是多重的。幼兒園也與有榮焉,因為哲瑄是仁和的校友;希望他的表現愈來愈好,因為有女兒的愛,家人的支持、陪伴,還有全體國人的關心。有夢最美,築夢踏實。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我國也在2014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國家人權博物館-我是兒童,我有權利的主題特展,開幕展示兒童權利的推展過程。 今日的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社會的主流,城市的希望,世界的未來。我們不能輕忽、更要善盡自己的責任,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更不能用過去的思維,教導現代的孩子,去面對未來的時代。 我們都有孩童的時代,成長過程希望得到父母全心的愛與陪伴,師長盡心的教導、公平的對待和優質的社會生活環境。期待現在的我們,也能如此的善待小孩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他們都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看著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快快樂樂、興緻高昂的享受著做運動玩體能的樂趣,在遊戲玩樂中建立好的體能,守護孩子的健康,點亮他們的幸福與夢想。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幸福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