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 容易改變距離的繩子,可用來作,編製小系統的;不斷練習,等綜合的運動訓練的增進。
- 對其各人及任別的差異,以幼兒個別能力,來訂定目標。
- 繩子不同的使用方法與變化,可培訓幼兒的養餵造力。
對象
3-5 歲配合幼兒的機能來使用
準備器材
個人用的跳繩最好是採用較長柔軟把手。腰帶用來當作繩線用
方法及展開
- 如圖1:腰帶貼在地板當作線,將繩子與腰帶平行放置,設時100 公分當作目標。由幼兒順著距離環跳著多動繩子遠次,減少距這的寬度,繩子與腰帶之間的寬度,最後只有5公分寬約進這的寬度,逐次減少時,幼兒跳過便會容易,跳的方法也會改變,從斜前跳的,改用順次來跳走。
- 如圖2:改變跳法,兩腳要在繩子與腰帶的外側,並逐次加寬。繩子與腰帶的寬度。
- 如圖3:當寬度增加到30 公分寬時,可改為順行,雙腳在繩子與腰帶的外面。雙手也在內側如圖3。
- 如圖4:當寬度再加時,雙腳及雙手,可在繩子與腰帶的外側如圖4。
- 如圖5:當寬度增加到100 公分寬時,可改為起跳,起跳到的內測。
- 如圖6:寬度80 公分寬,雙手在繩子與腰帶的內側,雙腳也在繩子與腰帶的內側如圖6 的方式交替插進。
- 如圖7:繩子與腰帶斜著放,一端寬約40 公分,另一端約140 公分寬。讓幼兒以不同的距離,來作立定跳遠。由40 公分的距離,逐次增加到140公分的距離。
- 如圖8:團體一起齊跳的方式,由40公分的距離,開始再逐次增加距離。
- 立定跳遠練習熟練後,知道自己大約能跳多遠後,再學習奮衝行跳遠。剛開始學習奮衝行跳遠時,幼兒還不會起跳,可能跳的比立定跳遠還要近,如果學會起跳,那一定跳的比立定跳遠還要遠,熟練後,逐漸增加助跑的距離,讓幼兒知道助跑的速度與距離,可幫助跳得更遠。
指導上的注意點
- 繩子比較容易讓幼兒跌到時會跌倒,故宜用腰帶來當作目標線。
- 在腰帶作目標做奮衝跳遠時,最好在柔軟的草坪上,避免跌倒時受傷。
- 宜在寬闊的地方,盡量避開時隨意。
- 做個人的團體競賽時要讓孩子增加自信及支援的力量。
- 注意地板是否會太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