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知道:風雨總是會來
臺灣地處副熱帶地區,位居西北太平洋颱風的行徑路線上,每年都會遭遇颱風侵襲,全年以7、8、9月為颱風主要侵臺季節,颱風所帶來大(豪)雨、淹水、土石流、山崩等,往往造成民眾生命財產嚴重的損失。 本週丹娜絲颱風來襲,週六晚新聞報導,週日南部四個縣市宣布停班課;週日晚間新聞報導,新竹以南週一放颱風假,當時心裡沒有一點警覺心,想又賺到一天颱風假;沒想到丹娜絲帶來的風雨,為各地造成災情的嚴重。 週一一早到幼兒園巡視,發現有幾處災損,前門廣場的九重葛整株倒下,泳池器材室的拉門從中被吹斷,教室三樓屋頂有幾處滲水,後門車庫的隔屏、二樓教室靠鄰居的窗戶有滲水現象;被吹落的布置和散落在地張貼的公告。九重葛無法恢復原來的樣子,需處理,打電話給里長尋求支援,里長說需幾天的時間,告知台南路樹倒很多。 丹娜絲颱風,來得又快又猛,從生成到登陸,短短不到幾天,就重創中南部,尤其是台南,災情慘重,有些區從週一放到周五。 颱風帶來的強風,很多樹連根被拔起,工程人員忙著清理,還有房子鐵皮屋頂被吹走;沒電、沒水可用。 我們因為在市區,附近有許多高樓大廈,相對風勢沒有那麼強,沒太大災損;但市區外,特別是農業區災情就很慘重,許多果樹、果實被吹落,農友的收入都沒了,甚至連房子都無法居住,到今天還在搶修。 新聞導,這是120年來少見從南部登陸的颱風。資料上的強度雖然沒有之前颱風大,但因為沒有山脈的阻擋,它的破壞力在我們南部地區完全釋放。 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當多數人放颱風假時,其實有許多人正在風雨中為大家服務,如消防員、電力公司、清潔隊、基層公務人員等,他們冒著風雨出勤,只為讓生活秩序早些恢復正常,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能待在家裡,有水、有電可以使用,要感謝的人實在很多。 讓孩子知道:風雨總是會來 有備則無患 台灣是地震颱風很多的地方,平常校園內就會作很多防災演練,其實颱風比地震更好因應,因為我們有氣象預報,這也是教導孩子事前準備大於事後修補的最佳生活教育機會。 孩子需要知道,風雨總是會來,但我們可以準備,例如事先檢查陽台排水孔有無阻塞,窗戶夠不夠堅固、有沒有足夠的乾糧、手電筒等急難用品,有沒有停電、停水的措施。 在準備因應颱風或是事後清理時,可以讓孩子了解、參與,把每次風雨都變成一次學習,當災害發生時,才會敬畏大自然、了解災害的嚴重性以及如何準備因應,日後遇到更大風雨時,才會更懂如何應對、處理。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閱讀,是訓練專注、耐心和思考的起點
除體能外,閱讀是仁和另一項教學重點。每週一晨光時間,老師分享故事或是宣導衛生保健後,提供閱讀的環境,讓小孩們自行拿取繪本,翻閱書的機會,像一個小型的圖書空間,原本坐著聽故事的椅子,在閱讀時當桌子,大家安靜地享受與書親近的時刻。 每學期的親子共讀本,為了解推動的成效,期末園長會進行檢視。有的班級閱讀完成率很高,不只閱讀量豐富,也能清楚表達自己喜歡的故事與情節,甚至能延伸想像故事的新結局。 不過,也有家長的紀錄字句簡略,甚至連書名都是空白,未能把握與小孩互動、建立關係的好機會,實在可惜。紀錄本上,孩子以畫畫的方式表示對書的理解,愛的小語父母記錄與小孩互動時當下的感動。 人的頭腦其實是資訊處理器,如果閱讀是輸入,那用各種方式表達出讀後感就是輸出,有輸出,才代表頭腦這個處理器有運作,而不是單純「輸入」而已。 園長理解每個家庭生活節奏不同,但也期許家長能夠在繁忙中,為孩子留下一段真正有質量的共讀時光。 為什麼親子閱讀對幼兒這麼重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23年針對學前教育的報告指出:「家庭互動及高品質的學前教育,能顯著促進幼兒的語言輸入與識字前能力發展」對學齡前的孩子而言,親子閱讀剛好能同時增進家庭互動和語言學習,是一箭雙雕的高效率幼兒教育方式。 閱讀,是訓練專注、耐心和思考的起點 長篇故事的閱讀,對孩子來說不只是「聽一聽就好」,孩子首先需要的是專注和耐心,現在短影音很流行,但帶來的快速刺激,讓許多孩子習慣了「幾秒一切換」的節奏。 很多研究都指出,頻繁接觸短影音的孩子,在專注力與持續性學習上,明顯面臨挑戰。 園長觀察到,從小就能安靜坐下來讀書、聽故事的孩子,其語言組織能力與情緒穩定度,普遍較佳,如果能從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出靜心閱讀的習慣,日後發展一定更好。 其次,理解角色行為的前因後果、預測情節的發展、感受情感的轉折,理解作者的表達,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思考以及語言訓練。 家長的辛苦與負擔,我們能理解,但也真心提醒,為孩子保留一段安靜、專注的共讀時間。在這個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的時代,陪孩子一起閱讀,幫助孩子習慣靜心長篇閱讀,能為他們日後無論是課業或各種發展,建立事半功倍的基礎。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孩子的獨立來自父母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每週五放學時刻,是孩子帶棉被及盥洗用具回家清洗的時候,書包加上棉被袋,重量可不輕,且年紀愈小,攜帶的袋子好像較大;不分大班小班,自己的東西多數都會自己負責,也教導小孩需要幫忙時主動告知。 而幼幼班的棉被袋則是由老師幫忙拿到活動室。不過當中卻也發現有位小小孩不要別人幫忙,手上拿著書包、棉被袋還有其他物品,拖著拖著也不想要別人幫忙,不慌不忙地走到門口。 園長說,小孩怎麼這麼厲害,自己拿、不需要別人幫忙,媽媽說,對啊,她覺得自己可以,所以堅持要自己拿。 園長心裏好感動,一個幼幼班的小孩;班級老師分享,當她需要協助時會主動告訴老師,清楚且明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另外與小朋友的互動也能明白表示,何時想跟小朋友玩,什麼時候想自己一個人玩,也不從眾,對於自己會做的事情,喜歡自己動手,有著獨立自主的性格,並且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行為方式,不輕易受到他人影響。 園長從事幼教工作幾十年,看過無數的孩子,以兩歲左右的小孩,這麼小就有獨立個性和能力的還真是少見,即使是到了四、五歲,也不一定能這樣。 孩子的獨立來自父母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園長在想,孩子的獨立個性或許來自原生家庭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從拿大包包的事可以看到,這位幼班小孩父母沒有如同多數的家長那樣,直接幫小孩拿包包,而是選擇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她自己拿包包 。 信任小孩的能力,相信她可以,也許剛開始需要許多的耐心等待,陪著孩子慢慢的走在信心的路上,這種教養態度對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成就感與自信心是非常好的。 台灣目前有很多家長偏向直升機式的教養態度,意思就是父母像直升機那樣,盤旋在孩子上方,事事介入孩子的生活。 園長不會完全用負面去解讀父母的介入,畢竟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父母、師長確實有時候需要介入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如果變成直升機式過度介入,沒能給小孩學習成長的空間,孩子永遠不可能獨立自主,當父母願意等待小孩,給予學習成長的機會,耐心引導,這對於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孩子在學校受傷了怎麼辦?
週一信箱有封來自孩子親屬的信,寄件者表明是孩子的舅舅,這位舅舅說,孩子在園裡常常受傷,但老師不知情,是家長先發現孩子受傷,再問老師,老師才知道,但都不曉得受傷的原因。 園長收到信後立刻回覆,因為不知道是哪位孩子以及發生什麼事,受了什麼傷,因此請寄件者提供更多細節,例如哪一天受怎樣的傷,可惜尚未接獲回覆,詢問老師也不清楚家屬指的是那個事件。 孩子的安全是我們非常在意、也最重視的,除了各項設備的安全外,人為因素的安全議題更是不輕忽。 園長時常利用晨光集合時間,叮嚀小朋友在幼兒園裡有關走路、運動、飲食、上下樓梯、跑步等以及課室裡的安全,甚至在路上的交通安全,新聞報導的意外事故等事件;提醒小孩要負責把自己的身體保護好、照顧好,不要讓它受傷。 園長認為有必要趁此機會透過週報的分享,讓家長們理解幼兒園對於孩子受傷的處理方式和理念。 孩子來幼兒園時,老師都會先看小孩身上是否有瘀青或傷口,如果有,會立刻詢問家長,嚴重時則需通報教育局或相關單位。 孩子在園內,跌倒受傷,我們會根據意外傷害事故處理流程進行以及紀錄(嚴重者送醫)並通知家長。 以仁和而言,園內的動線規劃,都經過嚴謹的安全考量,小孩在幼兒園發生的意外事故受傷機率很低,多半是擦破皮、小傷、碰撞淤血等等。 當然老師有看護孩子的責任,不過孩子玩的時候,難免會碰撞受傷,如果孩子覺得沒有關係或沒有告訴老師,老師也很難知道,也不會沒理由的掀孩子的衣服檢查,不過如果家長或主要照護者,在孩子回家時發現有明顯受傷但老師沒有告知,務必立刻來電和老師、園長溝通。 都不受傷真的好嗎? 現今孩子是兩代人的心肝寶貝,父母家人照顧保護的很好,家長期待老師能像家裡四個大人照顧一個小孩的標準,盡量不要受傷,有的甚至小孩一有傷口就要求學校調監視器、投訴等,簡直把幼兒園和老師當成犯罪嫌疑犯,給老師和園所很大壓力。 園長曾聽說過,為了因應家長要求怕孩子受傷,有園所乾脆讓孩子盡量做靜態活動,連規定的大肌肉活動也簡單虛晃一下,都不要做小孩才不會受傷,也能乾乾淨淨回家;但這樣對孩子好嗎? 仁和辦學的核心理念-運動感覺智能,從動態活動中提升孩子腦細胞的成長與開發,重視孩子身體的健康與體能活動,不僅規定的大肌肉活動做好、做滿,每週還外加巡迴遊戲、游泳、跳箱、足球等,在豐富的體能活動課程下,孩子受點小傷幾乎是很難避免的;但只要不嚴重,受傷並不一定是壞事。 從受傷中學習才能成長 小孩回到家,身上有小傷,其實是很好的教育機會,例如可以先詢問小孩今天好玩嗎?開心嗎?然後用聊天的語氣問(千萬不要用指責的方式,引起孩子防衛心不願分享),這裡(指受傷處)發生什麼事?為什麼會發生?如果再一次,那你會怎麼做會更好? 透過親子之間針對受傷事件的回顧,不僅能訓練孩子的記憶力溝通力,還能教導孩子如何理解環境發現危險保護自己,以及最重要的,採取行動的能力。 孩子總有一天會脫離家庭的保護,在幼兒園相對安全的環境受傷學習成長的孩子,以後遇到挫折或傷害時,才會有能力理解環境應對處理,保護自己和家人,這些能力不是學會ABC或ㄅㄆㄇ那麼簡單唸書就有,只能是孩子透過不斷體驗接受挫折,並從事件中回顧學習,雖然辛苦,卻會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寶藏。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鳳凰花開畢業露營
歡樂的時光總是容易過,六月鳳凰花盛開的季節,也代表學期要結束、畢業的日子將到;不過,六月也是孩子們期待的月份,因為在仁和有好玩的畢業露營活動、還有游泳。 畢業露營是仁和創園以來一直延續的活動之一,早年露營活動在台灣還沒那麼盛行,加上幼兒時期的孩子大都沒有離開家和同儕一起過夜的經驗,因此透過露營活動,讓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自己一人在師長的陪伴下,和班級小朋友一起過夜的體驗,此經驗也為他們留下了不一樣的童年回憶。 以前露營活動為兩天一夜,近幾年來只有一天;地點的選擇也曾考慮過不同的景點,甚至是到海生館,但最後會因安全和經費的考量,評估露營的主要目的之後,還是決定在資源豐富的幼兒園舉辦。 孩子在熟悉的場地,除了有安全感也比較自在,還有工作人員的壓力也會較輕,家長負擔也較省,主要是大家都放心,家長還可來園參加營火晚會。 今年台南400年,配合市政府教育局假兒科館舉辦的「教育的時空旅行」,將露營活動延伸戶外參觀行程,順道踏查107歲的台南公園與105歲的圖書館。 連日來的晴時多雲偶陣雨,實在令人擔心,期待週五天氣放晴,讓戶外行程能順利進行。 週三,今年首次開放游泳,孩子們很期待,只有七、八個沒帶泳衣;只是原本放晴的天氣,說變臉就變臉 ,突然大雨直下 ,孩子們露出失望的臉。 於是園長帶著大家一起唱祈禱歌,果真天父爸爸聽到小孩的祈求,太陽公公出來了,小朋友歡喜地在鱷魚叔叔的帶領下,入泳池游泳、戲水。 游泳是仁和的另一項特色,早年創辦人考量蓋泳池時,有人建議何必這麼麻煩,泳池不僅佔寶貴空間,而且建設費用高、維護也不易,一年使用的次數有限,只有在夏天,從經濟效益看是賠錢的,不如讓孩子家長們自行帶去公共泳池學就好,這也是絕大多數園所的想法。 不過創辦人因為是南師的體育老師,從全面性的教育觀點考量,台灣是海島型國家,四面環海,堅持讓小孩從小體驗水、認識水對幼兒教育很重要,且一般公共或私人泳池,為了兼顧經濟效益,很少有為幼兒考量設計。 仁和的泳池不是在訓練小朋友多會游泳,而是希望小孩從小就不怕水,入泳池體驗水中有浮力,學會如何踢水和水中閉氣的本領。 因此泳池融入很多針對孩子的設計,包括由淺入深,讓幼幼班小孩可以輕鬆站起來的入池座椅兼台階,還有在池中央設置可旋轉扶手,讓到較深處時可以扶著。從小處培養孩子的信心。 游泳不僅是一種運動,在緊急時刻也是一種自救方法,父母師長無法時刻在身邊護著,給他魚不如給他釣竿,從孩子與水的第一次接觸,到日後去泳池或海邊,都會是非常寶貴的人生體驗。 祝 闔家平安 Mandy
【第51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
時間-114年7月19日(六)上午9:00-11:30地點-仁和幼兒園畢業生-大班 在園生-中.小.幼班小朋友【典禮服裝】~男生-大 班:白襯衫、藍褲子、紅色領結、白色長統襪、鞋子。中小幼班:整齊乾淨服裝、襪子、鞋子女生-大 班:白色洋裝、襪子、鞋子中小幼班:洋裝或衣裙,不限顏色、襪子、鞋子【表演服裝】~班級指定或租借的服裝。
【新冠肺炎與登革熱提醒】
【新冠肺炎疫苗上升】–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上升,為防範校園新冠肺炎疫情,請加強防治措施。 (一)加強辦理各項疾病防治衛教宣導,建立良好衛生習慣,密閉空間主動戴口罩;養成勤洗手、主動清除積水容器,才不會孳生病媒蚊孑孓,落實「巡、倒、清、刷」,才能杜絕病媒蚊孳生,讓我們共同對抗登革熱。 (二)鼓勵疫苗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 (三)落實師生健康監測:落實「生病不上課、不上班」原則,如有發燒或身體不適,請就醫接受治療並在家休息。
【游泳課提醒】
端午節過後6/4起至729學期結束,每週三、五有游泳課,請家長留意,先幫小朋友準備好泳衣、泳帽、大浴巾、泳鏡,並寫上名字,以便識別,另準備塑膠或布製的袋子裝著。 泳衣-女生連身的;男生連身的較不會著涼,也便於穿脫。請在家練習穿、脫、收的動作。
春季旅遊-戶外教學
【春季旅遊-戶外教學】– 時間:4月24日星期四上午8:30至下午3:50 地點: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交通:遊覽車 參加對象:1.大.中.小.幼班小朋友。 2.開放家長同行(請向班級老師報名)額滿為止。 ※費用:小朋友-220元(含車費、午餐、保險費) 家 長-360元(含車費、門票、午餐、保險費) 請於下週三前繳交,費用請放在封口袋內 ※報名後活動前三天(4/22)不能參加者-小朋友退午餐費 家長退門票、午餐費 ※當天臨時不能參加者,家長退門票費。 *.沒參加的小朋友,當日請在家休息。
【2025蛇來運轉-仁和第51屆親子運動會】
為慶祝一年一度的兒童節,舉辦親子運動會。 集合時間:上午7:30-8:20前到園集合早餐時間 :上午7:40-8:15(幼兒園有準備小朋友的早餐)活動時間:3月29日星期六上午8:30-11:30地 點:仁和幼兒園草場內 容:小朋友的體能展現、競賽、跳箱、親子趣味賽..等參加對象:全園小朋友、家長、校友服裝:小朋友-仁和短袖運動衣、長褲、外套、黃色帽、運動鞋 家長、校友-輕便運動服+運動鞋(請勿穿拖鞋或涼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