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活動計畫

結合社區


學校環境佈置
母語活動

故事分享賽與生活母語
五月下旬開始,園內舉辦一系列的故事分享,首先登場的是英文故事分享賽,大班的孩子說故事,中小班的小孩則是兒歌分享。 每年此時都會舉辦故事分享賽,讓小朋友自由報名,分別以英文、中文/華語以及台語/閩南語上台,練習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故事的內容,一方面是讓小孩們有更多練習使用六大領域 – 語言的機會,同時也讓孩子累積更多上台的經驗,從中建立自信心。 故事分享和與同學一起上台表演不同,如果是和朋友一起上台,還能左右看一下他人的動作,或者老師也會在台下示範,但說故事可不一樣了,必須一個人主打全場,壓力可不一樣。上台的勇氣可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只要多上幾次台,一定會進步的 。 故事分享賽,依次分為英文、中文和台語;每年都是中文故事報名最踴躍,其次是英文,台語最少。中文是台灣的主要語言,在家、在學校以中文交談或聽的次數、機會較多,自然就較熟悉、也較熟練,聽得懂說話的內容,就會有共鳴。 英文則是許多爸媽的期許,也有所要求,想參賽的人雖然沒有中文的多,但還是比台語報名的人數多;台語,敬陪末座,小朋友興趣缺缺,沒有信心,好說歹說才說動小孩願意報名參加。 把母語教學融入生活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母語教學,也鼓勵幼兒園能在校園裡多提供一些母語活動。母語不只限於台語,還有客語,原住民語或其他語言。 現今生活中還會使用母語交談的,除了老一輩的父母、長輩外,年輕家長很少會用母語和小孩交談,原因是自己也不會說、不懂,小孩們也因為日常生活中聽與說的接觸機會少,自然就不會了;加上資源也少,孩子對母語的熟練度可以說是很難跟上。 那該怎麼辦呢?其實語言是一種工具,光是單純學語言會感到無聊而放棄,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孩子們喜歡的活動進行,例如唱兒歌或童謠、 聽歌曲故事、看戲曲等等,孩子們透過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而被吸引, 自然而然就有學習的動機。 其實現在網路上很多母語資源,例如教育部的「本土語言資源」網站就有很多兒歌,Youtube網站上也可以找到很多各種不同母語兒童故事影片。 另外,很流行的播客Podcast上也有給孩子聽的母語頻道,例如「阿嬤講古予你聽 ~ 台語繪本唸讀」以及「牽囡仔 ê 手,來聽囡仔古」,只要在手機上加入這些Podcast頻道平常就能隨時播放給孩子聽,當然市面上還有很多母語繪本或有聲故事等,如果您有其他好的母語資源,歡迎推薦分享。 「阿伯阿伯,稻子種真濟,有的家已吃,有得提去賣;有的送乎厝邊頭尾,有的留咧作甜粿。」 祝 闔家平安 喜樂滿足 Mandy

做孩子的領導者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費心、費時且費力,然而破壞難得建立的好習慣卻很容易,不費吹灰之力。假日症候群,是其中的 一項。 所謂假日症候群,就是週休二日或連續假期後,好不容易調整好的作息時間,卻因放假而前功盡棄。部分孩子需要重新適應生活作息,有的很快就調整好,有的則需較長的時間。 某天,接到家長來電,要幫孩子請假,原因是小孩叫不醒,家長無奈的說,小孩叫不醒只好幫她請假,一面又擔心要上小學了….,對話中感受到媽媽的無奈….唉~媽媽不好當。 孩子賴床是天性,有的孩子比較重眠,需要更多的睡眠,這都是自然的現象,不過睡到10點倒是比較少見;據了解,這位小孩在幼兒園午休時間結束也會賴著不起來,睡到滿足了才會起來收拾、整理。 因為作息時間不固定,午睡睡多了,晚上就晚睡,晚睡後早上就不容易起床,循環之下作息越來越難改,放假在家,沒有學校作息的安排,可以想像孩子們的作息也會更隨意。 為什麼作息安排如此重要?因為固定作息是建立習慣的第一步,習慣的力量非常強大,好習慣可以聚沙成塔,把每天一點點小小的努力累積成巨大的優勢。有本很有名的書叫「原子習慣」,就是在描述這種每次進步一點的習慣,能帶來的巨大的改變。 作息不固定,習慣就很難培養,更不用說累積進步了,在仁和每週、每天固定的作息時間裡,有著不一樣的活動內容吸引著孩子,透過體驗、操作來學習,累積知識、能力與經驗,讓小孩們有所期待。 偶而也會有孩子較難適應,這種情形大都是因為家裡和學校差異太大,家長和老師標準不一;當然幼兒園和老師只是輔助者,孩子的成長和標準最終還是家長來決定,孩子很聰明,自然會找到對他最有利的方式。 有時候師長們很容易在孩子撒嬌或哭鬧時心軟,特別是阿 公阿嬤,但家長的責任不僅是需要疼愛孩子,也需要領導孩子,教導 他們正確的生活方式,例如孩子睡不飽,那就得要小孩早點上床,若睡飽了卻賴床,是必須讓他們知道該上學時還是得起床。 有時候作為一個領導者會讓人心生怨懟,甚至不諒解,但領導者的責任就是必須在其他人退縮時堅持做對的事,父母會成為孩子一生模仿的對象,也是孩子的第一位領導者,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教孩子如何作為一個領導者,是家長重要的責任之一。 週三世界母語日,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以「台灣囝仔歌」來呈現,一班班依序上台不怯場,有些小孩雖然不熟練,但卻能認真的看待,是好的態度。 明天是元宵節,年前送給小朋友做成布置的燈籠,於今日帶回明晚可到社區去提燈。下午讓小孩拿著燈籠,在校園體驗提燈籠的樂趣-「正月十五元宵暝,攏來舉燈免相爭;阿公做謎咱來猜,看咱誰人猜惠著。」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園長的話 – 來食磅米芳,食甲嘴齒芳芳
「一兩三,磅一聲,大家來食磅米芳,食甲嘴齒芳芳芳。」每學期的教學課程均安排有母語教學,配合主題或節令,每二週一首台語囝仔歌,透過兒歌的念與唱,歌詞的詞意與意境,帶領小朋友學習母語,親近母語,對較大的小孩而言,每一首童謠都能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園長的話 – 自由開放多元
十月十日國慶日星期一,是中華民國111歲的生日,國家的 生日,是個值得大家一起歡慶的日子,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選擇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總統府前熱鬧的慶典活動。 週二晨間集合時問小朋友,國慶日有觀賞電視節目的請舉手,有一半以上哦,再問~看到了甚麼?有人說看到飛機,有說街舞好好看,還有說樂隊表演….。 今年的國慶總統府前的閱兵大典一連串的表演很特別,看得出主辦單位的用心,除了三軍儀隊等的表演,最吸睛的是日本京都橘高校精彩的演出,學生們邊跑邊跳邊吹,還能轉換隊形,記譜記走位,手腳並用,頭腦清楚,即使汗流浹背,仍可露出燦爛的笑容,散發無比的青春氣息,真是太震撼了,顛覆傳統刻板的表演方式;北一女儀隊也參與演出,整齊的走位,一動一靜,看得出不論是橘高校或北一女,學生們可都是花了許多時間做練習,才能呈現當日精采的表演。 蔡總統的演說也很感動,總統希望我們要給後代一個更好的國家,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看見台灣存在給世界的價值,台灣很民主、很自由,文化多元、自由開放,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 最近幾年台灣社會確實越來越多元,台灣這塊土地有很多不同背景的族群,包括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政府推動的母語日和母語教學,也陸續加入許多新住民的語言。 也許有人會說,哎呀教母語、新住民語以後也用不到何必學,還不如學美語就好,其實這樣的觀念就是把母語和外語混淆了,在學校偶而接觸到的母語當然無法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學習到一門語言,更不是用來背誦或考試的。 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母語是為了讓小朋友知道,不是所有人背景都一樣,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國家、語言族群,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多元與互相尊重,讓孩子接觸自己的母語,有興趣的孩子日後自然會更深入的去了解、學習。 下週三是牙齒塗氟日,每半年一次,邀請美加美學牙醫診所呂醫 師、林醫師的團隊,來園為孩子們服務。有些小孩已塗過,就會改做口腔檢查,不論是塗氟或是口腔檢查,記得在前一天帶健保卡來。 週四,嘉南大學藥學系學生將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園進行正確用藥的宣導活動,以泰迪熊藥局為主題,透過戲劇表演、闖關遊戲、看病與領藥的流程,來引導小朋友。 期待活動的到來。 祝 假日愉快 平安 健康 M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