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國際母語日的由來

歷史上第一次用生命捍衛母語的「孟加拉語言運動」 「語言」對許多人而言可能不過是工具,但它承載了文化中最表象也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自古以來,要消滅一個文化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從語言下手。

時間來到1947年。那年,英國將勢力撤出印度殖民地,當地因為宗教不同而分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當時的巴基斯坦就像印度上方的一對翅膀,東西各擁一塊領土,語言文化各不相同。

與歷史上的其他殖民國相比,英國在殖民地的語言政策由於較不嚴 厲,殖民地原有的語言因此得以保留,但獨立後,哪個語言要當官 方語言就是個大問題了。

當時的巴基斯坦政府高層,多使用烏爾都 語,這種語言主要通行在印度德里,由於德里長期為行政中樞城 市,烏爾都語也成為了許多知識份子的通行語言。 然而東邊的領士,卻通行孟加拉語,雖然孟加拉語和烏爾都語同為印歐語系,但差異甚大,使用者彼此間已無法自在溝通。

當時的政府決議要奉行一語政策,將烏爾都語定為唯一國語,並禁止其他語言的使用。這使得東邊的居民非常不能接受,認為獨尊烏爾都語將會對他們的文化造成重大傷害,社會上出現了大批的抗議聲浪。 巴基斯坦政府並沒有理會他們的意見,迅速地頒布了相關的語言政策,尊奉烏爾都語為唯一國語,同時禁止媒體及人民使用其他語言。

此令一出,孟加拉地區的達卡大學學生展開了示威行動。1952年2月21日,達卡大學的學生發布了抗議宣言,並召集了許多民眾一同示威,此舉讓政府怒不可遏,認為他們在挑戰國家權力,並禁止人民進行該類集會,否則將依法射殺。

然而民眾絲毫無懼,照常舉行了抗議示威,引發了政府與人民的衝突,多名學生被視為叛亂,當場被軍警射殺。 學生被殺後,這場運動不但沒有因此停歇,反而愈發激烈。達卡藥科大學的學生們,隨即在2月22日討論決定建立紀念碑,並在隔夜立即行動。當時的政府頒布了宵禁令,禁止人民夜間外出,但他們不為所懼,花費一夜時間建造了犧牲者紀念碑-Shaheed Smritistombho(孟加拉語「犧牲者之碑」),還舉行了一場落成典禮,由一位被殺害學生的父親出面主持。

只是不出幾天,政府隨即派遣軍警將紀念碑拆毀,這使得人民更為惱火並持續抗議,終於在1956年,政府正式承認孟加拉語地位,並與烏爾都語同列為官方語言。 這場孟加拉語的保護運動,被視為歷史上第一次用人命保護母語的運動。隨著人們漸漸了解到語言的重要性,「語言權」的概念也因此出現,人們無論種族、信仰、文化、出身,都有權使用自己的母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1999年,宣布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同時在世界各地,也建造有許多語言紀念碑,提醒人們在半個世紀以前,有一群人為保護自己的母語而犧牲,並呼籲守護世界上每個語言。 世界語言權利宣言中提及「每個人有權使用自己的語言」。一個國家的共通語,立意是讓我們彼此之間能夠溝通無礙,而不是逼迫人民放棄母語、丟失文化。

過去的歷史已無法改變,然而如果您和我一樣,認同自己的文化,並認同每個語言平等生存的權利,那麼請讓我們一起努力使用母語,讓每個語言都能在各個場合受到尊重。 世界上現存約六千種語言,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語言死亡。台灣現 存約二十多種語言,其中許多語言處於瀕危狀態。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