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Blog

讓語言學習自然發生

和往年一樣,光華中學幼保科高一生來園見習,為期二週,從第一天入園生澀的笑容、帶點靦腆的表情,二週後臉上多了點自然的笑容,是小朋友喜歡的大哥哥、大姊姊了。 二週很快就到了,有機會和同學們談話,從分享中有人提出一個很平常的問題,為什麼仁和吃飯要到餐廳?睡覺要到寢室?真是個好問題,一般人的家庭應該都有餐廳和臥室。 房子之所以會有寢室、餐廳、客廳等設計,是因為這些空間劃分是為了滿足人類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將生活機能分區,讓居住者能更有效率地進行睡眠、用餐、社交及放鬆等不同活動,提升生活品質。杜威先生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和教育是相結合的。 仁和創辦人在創園之初,就有很好的辦學理念與園舍空間的規劃,以房子空間設計的概念,在寬廣的園地裡規劃了有學習的教室、用餐的餐廳、睡覺的寢室、閱讀的圖書室、玩沙的沙坑、體驗水的游泳池、可以跑跳玩體能的草場、多功能的活動室、開會的會議室和行政辦公的辦公室等,其中辦公室空間最小了,把空間留給了孩子。(目前幼幼班因還小,所以沒安排他們在餐廳和寢室)。 分區使用:老師孩子都輕鬆 有些幼兒園沒有獨立設置餐廳與寢室,因此,老師為了幼兒的學習環境衛生,都會在用餐之後,午休前清潔教室的環境,因此,整個午餐的時段,老師會呈現一種「超級忙碌」的狀態,很多時候可能需要等到孩子都睡了,才有時間靜下來吃午餐,忙到忘了吃午餐呢,真是辛苦! 仁和餐廳有廚房阿姨負責餐食和環境的整理,寢室有素美阿姨負責打掃和環境的整理,讓小孩們和老師有舒適的用餐與休息的空間。 沉浸式語言教學 週三園長至到台中參加臺灣台語沉浸式教學分享會,這是教育部所推動的教學活動,至今已有八九年了,仁和第一次參加。會中邀請五間至少已參加三年的園所做分享。 臺南市立仁德幼兒園和第六幼兒園受邀參參與分享的行列;還有一間在桃園的幼兒園,將食農教育以沉浸式的方式融入台語教學,2歲到5歲的混齡班,孩子們很自然的使用台語描述紀錄栽種的成果,令我印象深刻。 語言教學不等於上課 傳統的語言教學都把語言學習當成課來上,例如學習中文要背注音符號、練習字詞成語,接下來要練習寫字,英文則要背單字、文法、句型等等,甚至還要去補習班,學習語言自然而然變成一種壓力。 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學習語言其實不一定是上課,所謂的「沉浸式」,完全不是要開設一門生硬的「xxx語課」,而是把語言還給生活,創造語言環境,讓孩子像呼吸一樣自然學習。 例如在仁和園內,平常我們會教孩子吟念臺灣的囝仔歌,說故事比賽有中英台,孩子可以選擇熟悉的語言,平常會放一些不同語言的故事、和對話或遊戲等,讓孩子自然而然的接觸學習。 多語的孩子頭腦更靈活 許多家長會擔心:「一下子學中文、一下子學母語,又要學英文,孩子會不會搞得語言能力跟不上,造成日後學習障礙?」 的確在台灣,體制內的學習是中文為主,中文是日後學習不可或缺的語言能力,但如果不是在所謂「全X文教學」,刻意讓孩子偏重在某種特定語言的環境學習,造成中文能力相對低落,其實多語環境非但不會造成混淆,反而對孩子的認知發展有極大的好處。 習慣在不同語言間切換,能讓孩子的大腦更靈活、思路更開闊;研究也顯示,孩子在專注力、解決問題等重要的「執行功能」上,往往表現得更出色。 從一句話、一首歌開始我們台灣的語言環境其實很多元,除了大家熟知的中英台語,還有客語、日語、各種原住民族語,或者來自新住民的越語、印尼語等等。 您可以在每天早晨,用一句母語和孩子說早安;在開車時,播放一首有趣的母語兒歌一起跟著唱;或是在週末,鼓勵孩子用母語和阿公阿嬤分享生活趣事,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詞,都是在孩子心中播下珍貴的種子,或許哪一天,就能給孩子開啟另一個機會之窗。 祝 週末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仁和114年度基礎評鑑全數指標均通過

今日收到教育局評鑑報告,仁和的114年度基礎評鑑全數指標均通過,特此公告,感謝全體團隊的合作與努力與家長的支持。 ※ 幼兒園評鑑制度係依法保障幼兒受教權益及教職員工基本就業權益,「基礎評鑑」之目的主要在執行政府監督的責任,檢核幼兒園持續符合法令相關規定,並就各園評鑑情形予以公開。 評鑑通過表示幼兒園符合相關法規規定,通過政府的評鑑。

繼續閱讀 »

如何幫助孩子度過新生適應期? 

新生第一天入園,此起彼落的哭叫聲,讓校園顯得更加熱鬧;接著放了二天的假日,本週雖然還有小孩的哭聲,但明顯的減少了,孩子的分離焦慮已減弱,慢慢的對新環境、新朋友和新生活展現出好奇心,有的會想要探索園內寬廣的環境。

從中發現,幼兒園和家裡的不同,有很多小朋友,有不同的空間、玩具和活動,和家裡的生活作息也不一樣;園長想要藉此機會分享幾個幫助孩子度過適應期的小技巧:

繼續閱讀 »

開學了!以接納緩和分離焦慮

對於第一次離開親愛的家人,初次入園的小孩,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他們需獨自面對陌生的人事物,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裏,是可以被理解的。學前的孩子,特別是四歲以下,語言的詞彙與表達力尚在學習階段,說不清楚只好以哭來表達不安的情緒,不論哭的方式是何種,大人們都應該接納,將他們抱在懷裡…

繼續閱讀 »

孩子不會等我們忙完才長大

上週六舉辦的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感謝大家踴躍出席參加,一起見證孩子們的成長,留下許多美麗的回憶。 當天外頭雖然下著雨,也無法澆熄大家那股熱情參與的暖流,典禮和表演都沒受影響,一起沉浸在典禮的感動裡,享受在欣賞孩子們快樂的表演中;小孩們藉著~我想要感謝你的歌,表達對大家的謝意,謝謝在成長的路上一路陪伴的爸媽、師長、朋友,有大家真好。 活動結束後,雨也停了,就像「彩虹的天空」裡的歌詞「美麗的彩虹掛天空,眼映著紫靛藍綠黃橙紅,孩子的未來放心中,喜樂平安就在我生命中。」 孩子不會等我們忙完才長大 畢業生楷楷的爸爸,典禮時上台代表說祝福的話,真誠的話語令人感動,園長獲益良多。來自台北的他分享,小孩在仁和的這四年,每次旅遊活動他們都請假參加,因為他認為孩子不會等大人忙完才長大。 是啊,孩子不會等我們忙完才長大,但像楷楷爸爸這樣的家長也不多,當然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一樣,有的家長工作也許在外地,只有放假日才能和孩子相處。 親子相處的保存期限 嬰幼兒時期是親子互動的黃金期,也會潛在影響著未來孩子的行為與習慣,白白錯過這段陪伴時期實在太可惜。等孩子上小學後,課業增加,下課後有的要補習,有的去安親班,回家可能只是洗澡就睡覺,和父母相處的機會越來越少;進入青少年時期後,孩子的重心可能放在同學、朋友和課業上,直到離開原生家庭。 親子相處的「黃金期」其實很短,孩子三歲前記憶不深,三至六歲幼兒剛好是稍微有點行動力、理解力和記憶,透過父母、師長認識、了解這世界;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有限,尤其是孩子在童年和青春期的這段時間,更應把握機會,珍惜與孩子共度的時光,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獨立生活,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依賴父母。 成長的喜悅 楷楷爸爸也分享,幼兒園最近一次的旅遊活動,孩子說,爸爸不用再跟他去,因為他想把名額讓給年幼孩子的父母。 突然之間發現孩子長大了,這是為人父母最快樂的一件大事,也是一種驚喜,是成長的累積,孩子理解自己是大哥哥了,體貼比他年幼的孩子,是家長、師長身教、言教的結果。 相信每個畢業生的家長一定都有值得分享的回憶,因為時間的關係,無法讓每個家長都有機會上台分享。在此想邀請家長,將這份感動與回憶寫成文字,在仁和幼兒園的Google Map評論上分享,您的每一則分享,將給予我們最大的肯定與鼓勵,更是為孩子珍貴的成長,留下最美好的註腳。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請您一同參與孩子人生的第一場畢業禮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我們即將與大班孩子在幼兒園的這段時光說聲再見。 經歷了颱風的攪擾與七月的炎熱,我們將在明天舉辦孩子人生的第一場畢業禮。 這典禮,將在園內孩子最熟悉、充滿許多回憶的活動室舉行。 我們安排了一個簡單卻豐富的流程,希望讓大班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在典禮上展現自我、留下難忘的回憶, 首先畢業生入席:家長牽著小孩進入會場,孩子走上舞台,接著一起歡唱「彩虹的天空」,再分別以台、英、中說致謝詞,表達心中的謝意與不捨。 自我介紹:練習在眾人面前發光 每位畢業生都有機會獨自在舞台上,向大家介紹自己。這是我們特別安排的成長練習,不只是認識彼此,更是讓孩子累積自信、訓練表達的勇氣。 多數孩子早已習慣站在台上,自信滿滿;也有些孩子仍然比較害羞。但我們相信,只要孩子願意上台,就是勇氣的展現。 不論小孩的表現如何,都請給予掌聲和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成為眾人目光焦點。 畢業禮物:一份實用的祝福 典禮上,我們準備一份禮物送給每位畢業生。這不是普通的紀念品,而是孩子未來在學習路上一定會用到的工具與支持,象徵著仁和對他們的祝福與肯定。 閱讀與說故事比賽頒獎:為語言力喝采 仁和除了重視體能外,一直以來對閱讀力與表達力的發展也相當重視,因此我們每學期都有親子共讀紀錄本,奇木經檢視達標者贈送小獎品;學年第二學期舉辦說故事比賽。 往年頒獎都在平日,今年特別在典禮上,目的是希望家長重視不輕忽。 從比賽的活動中發現,有些孩子和家長非常投入,用心準備,展現 了對語言的理解與優異的表達能力,這不是臨時抱佛腳可以達成的,而是孩子長久累積的果。 不要小看這些故事與朗讀練習,這正是孩子未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表達力。 成果發表:展現學習的喜悅 透過班級團隊的合作,以肢體、音樂用戲劇方式表達呈現,讓表演多元、好玩又有趣。 各班老師與孩子們合作的成果,將在明天登場。這不只是「表演」,更是孩子們努力、合作與學習的展現,也許不到位。 但,您一定要用溫暖的掌聲,陪伴與肯定他們。 誠摯的邀請您,和我們一起參加這場畢業禮和發表會,不只是為了慶祝孩子的成長,更是為了在他人生的第一個學習旅程,畫上一個溫柔又有力的句點。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讓孩子知道:風雨總是會來

臺灣地處副熱帶地區,位居西北太平洋颱風的行徑路線上,每年都會遭遇颱風侵襲,全年以7、8、9月為颱風主要侵臺季節,颱風所帶來大(豪)雨、淹水、土石流、山崩等,往往造成民眾生命財產嚴重的損失。 本週丹娜絲颱風來襲,週六晚新聞報導,週日南部四個縣市宣布停班課;週日晚間新聞報導,新竹以南週一放颱風假,當時心裡沒有一點警覺心,想又賺到一天颱風假;沒想到丹娜絲帶來的風雨,為各地造成災情的嚴重。 週一一早到幼兒園巡視,發現有幾處災損,前門廣場的九重葛整株倒下,泳池器材室的拉門從中被吹斷,教室三樓屋頂有幾處滲水,後門車庫的隔屏、二樓教室靠鄰居的窗戶有滲水現象;被吹落的布置和散落在地張貼的公告。九重葛無法恢復原來的樣子,需處理,打電話給里長尋求支援,里長說需幾天的時間,告知台南路樹倒很多。 丹娜絲颱風,來得又快又猛,從生成到登陸,短短不到幾天,就重創中南部,尤其是台南,災情慘重,有些區從週一放到周五。 颱風帶來的強風,很多樹連根被拔起,工程人員忙著清理,還有房子鐵皮屋頂被吹走;沒電、沒水可用。 我們因為在市區,附近有許多高樓大廈,相對風勢沒有那麼強,沒太大災損;但市區外,特別是農業區災情就很慘重,許多果樹、果實被吹落,農友的收入都沒了,甚至連房子都無法居住,到今天還在搶修。 新聞導,這是120年來少見從南部登陸的颱風。資料上的強度雖然沒有之前颱風大,但因為沒有山脈的阻擋,它的破壞力在我們南部地區完全釋放。 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當多數人放颱風假時,其實有許多人正在風雨中為大家服務,如消防員、電力公司、清潔隊、基層公務人員等,他們冒著風雨出勤,只為讓生活秩序早些恢復正常,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能待在家裡,有水、有電可以使用,要感謝的人實在很多。 讓孩子知道:風雨總是會來 有備則無患 台灣是地震颱風很多的地方,平常校園內就會作很多防災演練,其實颱風比地震更好因應,因為我們有氣象預報,這也是教導孩子事前準備大於事後修補的最佳生活教育機會。 孩子需要知道,風雨總是會來,但我們可以準備,例如事先檢查陽台排水孔有無阻塞,窗戶夠不夠堅固、有沒有足夠的乾糧、手電筒等急難用品,有沒有停電、停水的措施。 在準備因應颱風或是事後清理時,可以讓孩子了解、參與,把每次風雨都變成一次學習,當災害發生時,才會敬畏大自然、了解災害的嚴重性以及如何準備因應,日後遇到更大風雨時,才會更懂如何應對、處理。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第51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

時間-114年7月19日(六)上午9:00-11:30地點-仁和幼兒園畢業生-大班 在園生-中.小.幼班小朋友【典禮服裝】~男生-大 班:白襯衫、藍褲子、紅色領結、白色長統襪、鞋子。中小幼班:整齊乾淨服裝、襪子、鞋子女生-大 班:白色洋裝、襪子、鞋子中小幼班:洋裝或衣裙,不限顏色、襪子、鞋子【表演服裝】~班級指定或租借的服裝。

繼續閱讀 »

閱讀,是訓練專注、耐心和思考的起點

除體能外,閱讀是仁和另一項教學重點。每週一晨光時間,老師分享故事或是宣導衛生保健後,提供閱讀的環境,讓小孩們自行拿取繪本,翻閱書的機會,像一個小型的圖書空間,原本坐著聽故事的椅子,在閱讀時當桌子,大家安靜地享受與書親近的時刻。 每學期的親子共讀本,為了解推動的成效,期末園長會進行檢視。有的班級閱讀完成率很高,不只閱讀量豐富,也能清楚表達自己喜歡的故事與情節,甚至能延伸想像故事的新結局。 不過,也有家長的紀錄字句簡略,甚至連書名都是空白,未能把握與小孩互動、建立關係的好機會,實在可惜。紀錄本上,孩子以畫畫的方式表示對書的理解,愛的小語父母記錄與小孩互動時當下的感動。 人的頭腦其實是資訊處理器,如果閱讀是輸入,那用各種方式表達出讀後感就是輸出,有輸出,才代表頭腦這個處理器有運作,而不是單純「輸入」而已。 園長理解每個家庭生活節奏不同,但也期許家長能夠在繁忙中,為孩子留下一段真正有質量的共讀時光。 為什麼親子閱讀對幼兒這麼重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23年針對學前教育的報告指出:「家庭互動及高品質的學前教育,能顯著促進幼兒的語言輸入與識字前能力發展」對學齡前的孩子而言,親子閱讀剛好能同時增進家庭互動和語言學習,是一箭雙雕的高效率幼兒教育方式。 閱讀,是訓練專注、耐心和思考的起點 長篇故事的閱讀,對孩子來說不只是「聽一聽就好」,孩子首先需要的是專注和耐心,現在短影音很流行,但帶來的快速刺激,讓許多孩子習慣了「幾秒一切換」的節奏。 很多研究都指出,頻繁接觸短影音的孩子,在專注力與持續性學習上,明顯面臨挑戰。 園長觀察到,從小就能安靜坐下來讀書、聽故事的孩子,其語言組織能力與情緒穩定度,普遍較佳,如果能從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出靜心閱讀的習慣,日後發展一定更好。 其次,理解角色行為的前因後果、預測情節的發展、感受情感的轉折,理解作者的表達,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思考以及語言訓練。 家長的辛苦與負擔,我們能理解,但也真心提醒,為孩子保留一段安靜、專注的共讀時間。在這個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的時代,陪孩子一起閱讀,幫助孩子習慣靜心長篇閱讀,能為他們日後無論是課業或各種發展,建立事半功倍的基礎。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