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同理是最佳清涼劑

『親子教養篇』     同理是最佳清涼劑 摘自國語日報 文/楊俐容
一個週末的午後,和女兒到百貨公司購物,一個造型逗趣的大型人偶吸引許多孩子的目光。正在一旁等候女兒的我,忍不住進行幼兒行為觀察。只見有些孩子毫不遲疑的趨向前去,很快的就和人偶玩了起來;也有孩子對人偶望而生畏,緊握大人的手匆匆走過。
除了孩子性格的差異令人感到有趣之外,大人的反應也非常有意思。一個年約 三歲的小男孩對人偶扮鬼臉、做動作,只要人偶回應一樣的動作,就開心的咯咯大笑,儘管媽媽又拖又拉,他就是想要繼續這場遊戲。最後,媽媽邊罵邊強行把他拉開,孩子才心不甘情不願的一路回望著人偶。當然,嘴角揚起笑容,等候一個段落再把孩子帶開的大人有之;所幸和孩子一起融入,和人偶玩了起來的大人也不在少數。
在形形色色的親子互動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父女。剪了娃娃頭的小女孩大約只有兩歲多,在稍遠的地方站了好一陣子,幾度趨前卻又在途中折返,好奇的眼神夾雜些許害怕。只見年輕的父親彎下腰,溫柔的牽起孩子的小手,慢慢的走到人偶前面,父親先拍拍人偶,和人偶握手;有了父親的引導與示範,小女孩終於怯生生的伸出雙手和人偶互動,人偶逗得小女孩開懷大笑,眼中的害怕也隨之消失。
心理學家認為,高EQ就是指情緒成熟,相關能力包括: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具有感受他人情緒的同理心,以及在產生不愉快的情緒感受時,懂得運用方法去紓解情緒的強度與持久度,以調適情緒等。某些情緒能力,雖然需要高度的認知及社會能力的基礎才能發展出來,但在幼兒身上已經可以略見雛形,而這些能力是否可以健全發展、日漸成熟,則受到周遭大人情緒回應的影響甚深。
研究發現,因不舒服而哭泣的嬰兒,如果能夠得到大人即時回應,並獲得情緒安撫,他將對自己產生信賴,知道自己有能力影響週遭,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
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如果大人能夠敏銳覺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並給予溫柔的撫慰,孩子的哭泣自然會逐漸減少,並且能夠以多元的方式如:牙牙兒語、身體姿勢、面部表情等進行溝通。因此,父母不見得要在孩子開始啜泣時就飛奔而至,若能以同理心在一旁給予積極回應,絕對有助於孩子的EQ發展。我在百貨公司見到這位年輕父親,無疑的為這位論點做了最佳的詮釋。
覺察與了解別人感受的能力,就是所謂的「同理心」。具有同理心的人,比較能夠體貼別人、幫助別人、熱於分享,因而擁有較佳的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是高EQ的重要表徵。為人父母者無不希望教出體貼的孩子,而孩子們也渴望父母的了解;青少年追求能夠相知相惜的朋友,成年男女期望碰到善體人意的終生伴侶,可見得同理心是良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基石,具有同理心就握有通往愛與被愛的金鑰,就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付出多少關懷與回應。
如何展現同理心
同理心可以是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他的頭、靜靜的聽他說,也可以是一張卡片,或以其他事物表達了解、安慰之意;當孩子口語能力日漸成熟之後,則可以用「你感到……」「你的意思是……」「因為……,所以你覺得…」等口語溝通的方式,或者以一張便條紙、一封E-Mail來表達。
就在百貨公司事件後不久,一天夜裡,我在社區的街道上又見到了另一幕表現同理心的動人行為。陪女兒去配新眼鏡而在路旁車內等候的我,突然聽到一聲巨響,隨即看到一名正準備收工的工人從某棟公寓的樓梯跌落下來;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就看到他的工作夥伴陸續下樓來探視。
這名工人身體受的傷似乎不嚴重,但也許是心理挫敗使然,不管夥伴們如何勸慰,他始終抱著頭坐在地上,久久不願起身。只見夥伴們一個個蹲下來,最後所幸陪他坐在地上,一直到二三十分鐘以後,他才讓夥伴攙扶起來。
當孩子擔心害怕時,彎下腰,溫柔的牽起他的手;當夥伴洩氣沮喪時,蹲下來,體會他的高度,陪伴他度過最難受的時光。在仲夏的熾熱裡,這兩個動人的畫面帶給我滿滿的清涼。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