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領域 – 語文

園長的話 – 一粒來,兩粒來,五粒五粒排一排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春節活動的一個高潮,過了元宵,年才算真正過完了。今年的元宵是在週一,前一晚(週日),崇信里舉辦元宵慶祝晚會,小孩們提著燈籠在家人的陪同下隨隊逛社區遊行,還有熱騰騰的湯圓可吃,有鹹的、有甜的;猜燈謎、表演;往年幼兒園都會共襄盛舉,表演助興,今年沒參加,活動前有里民問園長,仁和晚上有沒有表演?有人問耶,可見我們的表演是受到歡迎的。 當晚雖然沒能參與表演活動,但葉里長仍贈送幼兒園每位小朋友DIY燈籠一個,這原本是提供當晚參與活動的里民才有的,又借仁和一個大的猴子燈籠,在元宵節當天做擺設,增添節日的氣氛,真是感謝。 週一是元宵節,週日2月21日是世界母語日,我們將兩個活動結合起來,於週一舉辦元宵提燈籠暨本土語言分享會。活動開場由諾貝爾家和達文西家,以熱鬧的舞龍舞獅隊揭開活動的序幕,接著透過影片欣賞,介紹元宵節的由來、各地的燈會、平溪的天燈、鹽水的烽炮,吃元宵的習俗。 元宵節是吃元宵還是湯圓?元宵和湯圓的差別在哪兒?有人說:無包裹內餡者稱作湯圓,皮中有餡者則為元宵,但到美食無國界的現今,元宵與湯圓已無太大區別,一般人也不太去細分其差異,反倒更加重視湯圓的口味與健康觀念了。市面上陳列著各式甜、鹹口味的湯圓,都相當吸引人;而那從傳統市場買回來的手工小湯圓,紅白相間的,肯定是大家小時候最深刻的回憶吧! 「一粒來,兩粒來,五粒五粒排一排;你一排,我一排,紅圓仔白圓仔攏總來。」是元宵應景的挲圓仔歌。 介紹完元宵的由來與習俗後,接著由莫札特家表演「鑽子、剪刀、石頭、紙」,帶領全園小朋友以腳來玩猜拳遊戲,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接著康乃爾家的「豆花」,史丹佛家的「大箍呆」;而愛迪生家、寶貝家的雨來囉,更引起大家的共鳴,隨著音樂齊聲唱著「緊走緊走趕緊走,雨要落來囉!….」,愛迪生家的道具是小雨傘,寶貝家則是自製的小紙傘,可愛極了。 猜燈謎是活動另一個高潮,由各班老師出題讓小朋友們來猜;提燈籠逛校園是活動的重頭戲,大家手持燈籠上台表演、與猴子燈籠拍照留念,為2016元宵節留下美麗的句點。 元宵節過後,整個年就結束了,提醒小朋友收心了,不可常常請假囉! 不過,在季節交替的此時,天氣變化無常,加上A型流行性感冒,身體較弱的小孩,容易生病。趁機再提醒小朋友,健康的重要性,運動、飲食、睡眠,還有勤洗手、刷牙等功課,不可輕忽。 預防保健生活化,享受健康一路發~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老師說

「老師說~手放頭上;老師說~手放肩膀;手放耳朵…中小幼班小朋友一聽手放耳朵,立刻換動作,把手放在耳朵,卻引起大班孩子哈哈大笑,直說:又沒說老師說…」近日大班小孩對老師說的遊戲很感興趣,週三晨間集合後問小朋友:「今天想玩什麼遊戲?」大班孩子不假思索、異口同聲的說~老師說…. 於是,請大班來帶領;經過猜拳後由濬翔、承翰、威穎代表,大家玩得不亦樂乎。中小幼班第一次玩,沒經驗,全軍覆沒,但學習能力超強的他們,只經過一天,週四早再玩,中班就有好多小朋友懂了也學會了,相信再多玩幾次,中班肯定會流行。 透過遊戲方式,提高小孩學習的興趣,專注的能力、聽力和敏捷力,一舉數得,特別是聽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進步,現今每個小孩都有張能說的口,語言表達能力強,但卻缺少能聽的耳,傾聽別人說話;過去的年代,父母常對小孩說:「囝仔人有耳無嘴。」聽就好,大人在說話,小孩不可插嘴,就是想打斷大人間的交談,也要先說聲~對不起我可不可….;現在則是「有嘴無耳」,不聽別人的話,且不管別人是否在交談,打斷大人間的談話,是常有的事;過去的年代太嚴格,現在則是太寬鬆,不論是「有耳無嘴」、「有嘴無耳」,過與不及都不好,這也正考驗著這一代父母的智慧了。 遊戲是學習最好的策略。不論年齡大小,學習項目,若都能設計成遊戲方式,相信就不會有學習成就低落的孩子。 幼兒教育的學習領域~身體動作和健康、語文、認知、社會、美感、情緒,每個領域的活動設計都以遊戲方式來引導孩子,提升學習的興趣。 對幼兒園的孩子而言,體能活動是他們最喜歡的項目,因為老師都把訓練身體肌力、耐力、平衡、全身協調、前庭刺激等項目,設計成遊戲與器材結合,對小朋友而言,體能活動就成為他們的最愛。 十月十日國家的生日,適逢週六,所以明天十月九日週五補假一天。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成功的引起動機─如何成為一個說故事高手

說故事,有哪些技巧?一、肢體語言表達方式 (一) 大動作的肢體語言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二) 走下講台,走進孩子的座位,讓孩子的眼神隨著你的移動而移動,注意力也跟著你移動。 二.與聽眾的互動: 1.讓聽眾「參與」故事的發展-說故事的時候不要只是單方面的「說」,應該將故事檢視一下,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讓聽眾「參與」,這樣可以讓聽眾保持對故事的興趣,也因為參與而讓他們對故事印象更深刻。 2.讓聽眾「看」見故事-如何培養感受與想像的能力 三.營造戲劇張力-為了使聽(觀)眾保持興趣、想繼續聽(看)下去,想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或如何解決等。在說故事的時候必須掌握說的節奏,製造一點懸疑性。 四.適當的聲調和語氣 適當的聲調和語氣對故事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如何用適當的語氣去膠帶故事的起、承、轉、合,甚至故事的發展、主角的語氣,情節的交代等,都是一項重要的技巧;另外,將故事分段,每一段安排一個重要的情節,或是段與段銜接的部分用比較不同的語氣,可以維持孩子的注意力在故事本身,而不會覺得乏味,或是產生注意力轉移、疲乏等現象。 文/林瑩淇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當媽媽的體驗

隨著母親節的到來,各班的教學設計也與節日有關,除了討論分享,製作愛的卡片、媽媽的畫像、吟唱歌曲外,還有當一日孕媽咪的體驗。這體驗孩子們似乎很感興趣,也覺得有趣,特別是小男生。有的班級請小朋友攜帶一件大人的T恤,有的班利用身上的圍兜當孕婦裝,再將充滿氣的氣球塞在裡面,個個頓時成了小孕童,你看我、我看你,模樣超可愛的,而噗嗤、噗嗤的笑聲也此起彼落,互相揶揄~好好笑哦,但孩子也不因他人的話而放棄;老師提醒小朋友,要好好的照顧肚子裡的小孩,不要讓它提早出生,不管是坐著、站著、走路、用餐、午休、上廁所等,都要很小心。 多數小孩把老師的話聽進去,小心翼翼的呵護著肚子裡的寶寶,不讓它受傷;當然也有不受約束的孩子,肚子的小寶寶很快就沒了,老師也沒再供應,讓孩子自己去承受失去的感覺。 當一日孕媽咪,連用餐也須體驗。小孩紛紛提出抗議,認為這樣他們吃不到桌上的飯。老師請孩子自己想辦法,提醒可改變平常用餐的習慣。激盪一下,果真有辦法了,就是把飯端在手上。 睡覺可又是一大考驗,幾個孩子互相討論著~「要躺平」「不是啦!要側睡。」「不能亂動。」「不可以被踢到」「摺棉被最難了!」你一言、我一語的提出問題和想法。下午,孕媽咪愈來愈少,這些堅持到最後的小朋友,可真厲害!下課後,還能一面呵護肚裡的寶寶,一面騎著三輪車,或玩溜滑梯、盪鞦韆。來園接送的父母看到,也不禁莞爾一笑。 當天剛巧是潛能語文徐老師來園的輔導日,看到小孩們可愛的模樣,感覺很新鮮,也很感動。老師說:「輔導那麼多間幼兒園,沒看過體驗孕媽咪的活動。」徐老師說這樣的活動很棒,實際體驗,才能了解媽媽懷他時的辛苦與生活上所帶來的不便之處。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格言〝我聽見就忘記了,我看見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行動勝於語言,主動勝於被動。 神在這世界特別揀選母親與神一起做創造的工作-生育,還做塑造的工作-養育,「母親」的角色何其重要!她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者連續的角色,從孕育胎兒起→哺育關愛嬰孩→少年時期→青年時期,關心、養育、教育、鼓勵和陪伴她的孩子,甚至到為人父母後,母親那顆愛孩子的心依然沒變,是一輩子無條件的付出。 聖經記載「智慧婦人,建立家庭;才德的婦人,是丈夫的冠冕,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 願每一位媽媽都能成為有才又有德的智慧媽媽,營造幸福、美滿、甜蜜又溫暖的家庭。 在母親節的前夕,祝福所有的媽媽 母親節快樂!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改變社會 從養成孩子好習慣做起

接二連三駭人的社會新聞,一件接著一件,一波尚未平息,另一波又起,件件都是大條的,誠如大家所言,是電影情節才有的畫面,怎麼會出現在真實的生活裡?讓人好擔心,台灣社會到底怎麼了?又怎樣才能恢復過往平靜安穩的生活,建立一個友善的生活環境,讓人民的生命、財產有所保障,讓我們的子孫能生活在充滿希望、愛與和平的社會。相信這是每個人應負的責任。單就一個交通問題而言,每次開車或騎車在路上,就會發現交通很亂,摩托車橫衝直撞的,紅綠燈沒有兩段式等待,或越線,好危險,難怪事故頻傳。馬路小、車多,巔峰時刻特別塞,綠燈左轉動作要快狠準,否則可要再等一次綠燈才能過;每個人都很急,趕時間,反映在開車騎車上,騎慢、開慢還會被按喇叭叫你快一點,真所謂馬路如虎口,只能自求多福、多小心。 停車又是另一個交通問題,只有路邊停車格,沒有設置公共停車場,又缺少大眾運輸交通工具,自用客車沒有量的管制,所以就形成目前的現象。 多年前到日本參訪,發現幼兒園的家長接或送小孩上學,車子是不能停在幼兒園門口,必須停在社區的停車場,再走路到幼兒園,每個家長都能遵守這樣的規定,幼兒園門口沒有摩托車、小客車,有的是家長有秩序的在門口等候孩子。這讓前往參觀的我們都好羨慕,日本能,為何台灣不能? 我們無力改變台灣現有的社會現象,但至少必須教導孩子有正確的行的安全觀念。幼兒園教室前的走廊貼有黃色、藍色的線,目的是讓小孩走路靠右邊走,走在線上、不奔跑,有順序的一個接一個,且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突然停下來,就會撞在一起,出現連環事故。上下樓梯也一樣,不論上或下均要靠右邊。希望這樣的學習,能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好行為 跑跳是孩子的本能,但必須教導在對的地方。除了草場是可以奔跑外,其他地方都須用走的,希望孩子有保護自己、愛護別人的觀念,所以就必須有設置學習的環境。 問孩子:「為什麼只能在草場跑?」多數孩子都會說,因為那是草地,比較大;走廊的地硬硬的,跌倒了會流血。」 是啊!自己的身體自己要會照顧,從小處著手,慢慢建立,才能成就大事。 下周三就是農曆春節了,相信大家都懷著一顆歡喜的心要來迎接。而我們也營造一個歡樂的氣氛,周一舉辦本土語言分享會,周二舉辦歡喜迎新春+圍爐火鍋活動,希望寶貝們都能夠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過春節,迎接一年的開始。 在此 祝福大家 新春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煥然一新

「園長媽咪~外面的牆壁變漂亮了吔!」是啊,真的好漂亮,感覺煥然一新,連路過的行人也都忍不住多看一眼。外牆彩繪快四年沒更新了,今年特別商請美術謝老師來協助,從壁面的圖案設計→顏料購買→彩繪,均由謝老師一手包辦,加上兩個助手和十多個小朋友的參與,前後只花三個小時就完成,不得不讓人豎起大拇指叫好,效果佳、效率高,展現的就是專業。 謝老師本身是幼教科系畢業,當幼教師時,對美術教育的熱愛與突出的表現,在幼教職場工作五年後轉換跑道,跟著專業幼兒美術教育的前輩學習,更堅持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理念,一步一腳印,建立了教學的信譽,三個女兒也跟著媽媽的腳步,修雙學位-幼教、美術,就連在仁和指導的婉貞老師,碩士畢業,大學主修幼教,碩士修的是幼兒美術教育。因著有幼教的專業背景,在班群秩序的帶領上,能展現出幼教師的本領,專業的指導更不在話下,這也是Mandy園長的堅持,老師一定要本科系、要專業。 寶貝們興奮的與彩繪後的外牆合照,相互輝映,成為歷史的鏡頭。 彩繪後的外牆,為新的一年增添新的氣息、新的風貌。 學期就在今天結束,感謝家長們的愛護、支持與合作,將您心愛的寶貝送到仁和幼兒園來,信任我們、相信我們的專業,我們也因著您的相信而不斷鞭策自己學習與成長,不斷的思索改進,期許能提供寶貝們最優質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方法,成就一個聰明、活潑、天真又可愛的仁和好寶寶。 在仁和的一百多個日子裡,相信他們每天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因為有愛他們的家人、園長媽咪、老師媽咪;在此更希望未來的日子,家園的互動更好、更密切,讓寶貝們能更幸福的過著快樂的學習日子,爲他們童年建立好的根基與美好的回憶。 2月2日是第2學期的開學日,一開學就有好多可期待的日子-慶生 會、本土語言分享〈221世界母語日〉、消防人員到園做消防宣導、歡喜過新春〈贈送春節禮物〉、防災演練、參觀台南百花祭等,不一樣的活動,除了增廣見聞、增加知識,更能增添寶貝學習的動力。 還有大家期待的放春節年假,今年的假期四天比往年還少,連同週六日共計六天,228又放假,227是彈性放假,二月只有28天,有家長認為二月上學日很少,覺得讓寶貝上學不划算,所以二月不來,三月才要上學,真不知該如何回應才好?這些假期是政府給予工作者的福利,因為彼此的立場不一樣,想法看法就不同,當然工作者也不因為放假而少領了薪水,況且過年前還要加發獎金,大家若能以同理的心來看待,這些就都不是問題了。 在此希望家長能配合幼兒園的作息,讓孩子養成上學的好習慣,不輕易請假,有句話說「命好,運好,不如習慣好」,但願我們都能做個有好習慣的人。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新年

「曆日-真濟衫,一工褪一領,二工褪二領,過一冬,褪甲無半領。」小孩們齊聲開口吟念這首台語兒歌,不過聽起來是不大懂兒歌的意思,於是就問:「曆日是什麼意思?」孩子們有的低頭、有的抓頭,有的搖頭,正想告訴他們答案時,筠晴:「日曆」嗯!買麥哦,說實在的,光聽音,沒看字是有點難懂。再問:「一工褪一領的意思?」「一天撕一張。」「過一冬?」「過一年」「褪甲無半領?」「撕光光了!」這幾個詞句都有人懂,不過人數不多,真佩服他們的聽力,沒看字也能懂,真不是蓋的。少數幾個大班小朋友對台語的字義愈來愈熟悉,了解後也覺得很有趣。本土語言的學習,透過囝仔歌的吟念,孩子們的台語聽說能力進步很多。 拿起剩下2張的日曆,和新的日曆,告訴小朋友,一本日曆代表一年,撕一張就是一天,也就是地球自己轉一圈:一本都撕完,是一年,就是地球繞了太陽一圈;一年十二個月,有大月、小月,接著念唱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天-溫暖的;夏天-炎熱的;秋天-涼爽的;冬天-寒冷的,時間的概念,在這歲末寒冬的時刻,再次和孩子做分享。 「考考你」「儘管考」是我們常玩的遊戲,這兩週和孩子一起玩的是「猜活動室的氣溫」,猜之前會先提示,免得孩子沒概念亂猜~人的體溫度是36℃,37℃以上是發燒;夏天天氣25℃以上,穿短袖,開冷氣調到26℃;春天、秋天約22-24℃;現在穿了長袖還覺得冷,那麼氣溫是幾度?「16℃、17℃、20℃、50℃…」,玩了幾次後,孩子愈來愈厲害,亂猜的人也愈少了,愈能接近實際的溫度,甚至很準。 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神以恩典為仁和年歲的冠冕,在我們所走過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受到祝福。在此特別感謝所有的家長,對仁和的支持、愛護與肯定,有您們一路相挺,在經過四十年歲月的洗禮,少子化的今日,我們仍能在幼教的行列為孩子們服務,更期待在新的學期,我們還能繼續的與您攜手合作。 仁和秉持著教育的良知,盡心盡力的持守著學前教育的理念,以孩子的心為心,與家長成為夥伴關係,為孩子的學前教育建立好根基;體貼雙薪父母,提供更方便的接送時間-早上7:15分,下午6:30;下課後讓小孩能繼續享受玩樂的時間,而不是集中管理看電視。 在2014年的最後一天,幼兒園舉辦了跨年活動,雖然沒能像各縣市的活動那麼盛大,但卻是為小小孩量身設計的。以紙炮開場,小紙片從上而下緩緩飄下,孩子們好興奮,伸出小手想抓,卻摸不到,接著有表演、遊戲、許願,而最興奮的莫過於踩氣球的倒數計時,ㄆㄧ、ㄌㄧ、ㄆㄚ、ㄌㄚ的聲音,劃破天空,送走2014,迎接2015的到來。 2015-中華民國104年,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闔家平安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畫畫是兒童的另一種語言

校園裡散發出濃濃的聖誕氣息,活動室、教室佈置了聖誕應景裝飾,有聖誕樹、聖誕球、卡片、聖誕襪、聖誕帽、聖誕燈…等,有的是製成品,有的是孩子的手工作品,不論是買的或是做的,個個都盡力的綻放光芒,不同的你我他,互相襯托,每一個都被看見了,在這聖誕的日子,因著有他們,讓整個校園更顯亮麗,更加熱鬧;聖誕燈一閃一閃的照亮夜晚的星空,雖然白天看不見,但,一到夜裡,可就不一樣了。東西和人一樣,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都希望被看見、被認同。也許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就像聖誕物品,一年十二個月,終於等到它當主角了。 等待,是我們要學習的。這功課可不好學。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急於表現,所以才會「吃緊弄破碗」。 「Mandy園長~這張是我畫的;那一張是我的;我的在最上面,下面那張是我的…」走在走廊,孩子們迫不及待的告訴園長,他們的作品,每一張畫作,都有它的特色。 畫畫是兒童的另一種語言。孩子的內心世界是神秘的、童話般的。繪畫能夠創造出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意境。在兒童文字語言還不完善時,通過形象進行交流,繪畫就成了兒童的另一種交流語言。 兩歲左右幼兒的繪畫是塗鴉期階段。這個時期繪畫的特點是:有雜亂線、單一線、圓形線、命名線。對這一時期幼兒的繪畫興趣和愛好、出現的雛形創造力。 三歲左右幼兒的繪畫是象徵期,用簡單的抽象的線條表現自己意願的繪畫階段。這個時期的幼兒視覺形象的感受力有所提高,眼動較有規律,能用簡單的線條畫出象徵物體的外部輪廓,但不注意形體的完整,側重意趣的表現,往往按照自己的願望,任意誇大所畫物件的某一部分,形象比較粗劣,與實物相差較遠,還常以娛樂為動機在遊戲中作畫,並用語言補充畫面未能表現出的意圖。 四~五歲的幼兒的繪畫是圖示期。以程式化的圖形表現物象的繪畫階段。這個時期的幼兒視覺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動的軌跡越來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輪廓,手部的小肌肉進一步發育,作畫時能表現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徵,不借語言也能看出所畫的內容。但還缺乏寫實性,形象不完整,好用固定樣式和畫法表現不同的物件,畫的比較概念化。 「北風呼呼吹,誰人對這過,聖誕老阿伯,禮物揹一大袋….」這首孩子耳熟能詳的聖誕應景歌曲一播放,他們就會以愉悅的心情唱和著。問「聖誕節是誰的節日?」「是耶穌誕生的日子!」哇!孩子們很清楚,不會說是聖誕老公公的生日了,Grace媽咪平安夜的繪本故事,以淺顯易懂、唱作俱佳的方式,成功的詮釋了聖誕節的由來。耶穌基督的誕生,帶來愛與希望,大家都以歡心來迎接。而聖誕老公公這傳奇的人物,是愛的化身,在寒冷的冬天,散播歡樂散播愛,也溫暖了人們的心。 下週六12月20日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在仁和的園地舉辦2014歡樂滿園地-愛在聖誕的活動,邀請大人小孩一塊來同樂,歡度聖誕,吃湯圓過冬至,歡送2014,迎接2015年的到來。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上學為了學會技能和感動

孩子,已經念一年級的你,接下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恐怕要超過五十年─你都可能得隸屬某個「組織」:學校、部隊、公司…。有組織就會有管理,有管理就會有規則,於是有了「適應」的問題。「爸爸,我不想去上學了。好無聊喔…」 「怎麼個無聊法?」 「老師一直講,我都不能講,還要坐好好的。」你的不適應我都能理解。孩子,當我跟你一樣大的時候,我一樣不想去學校,不想被一根看不到的繩子綁著。那時候,在教室裡不但不能講話,聽課時還要雙手交叉放在後腰際,不準亂動。 講這些,不是說「比起我,你已經好命很多了。」而是想告訴你,學校就是個「組織」,容納了許多人,有校長、主任、老師、小朋友、保全、工友…。大家得有相同的想法,學校運作才能正常,因此不得不制定一些管理規則。上課要坐好,講話要舉手,都是規則的一部分。這些規則,針對的是全體小朋友,你不適應是正常的。就像前些時候,穿了新衣服,你也覺得刺刺的,不舒服。可是穿過幾次以後,你也就習慣了。「可是,為什麼要上學?在家也可以學呀。」 「當然,在家也可以學,但那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這個問題好多人問過,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寫過一本書,用的就是這書名。「不管是國語也好,理科或算術、體操或是音樂也罷,這些語言都是為了充分了解自己,與其他人聯繫。外語也是一樣。為了學習這些東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時代,這世界上的孩子們都應該要上學。」在書裡,大江健三郎是這樣說的。 我非常同意他的說法。世界這麼大,你的人生也還很長,爸爸、媽媽不可能永遠陪著你,因此你得學這些技能,好讓自己活下去。這些技能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大江先生所說的這些。學好這些東西,了解自己,聯繫別人,你便能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更好一點。 不僅如此,上學更重要的事,在我看來,是學會「感動」。我希望你在學校,學會跟小朋友相處,一起拔河,一起賽跑,一起打球…,然後發現大家一起把一件事做好,尤其在經歷且克服許多困難後,你心裡很自然會湧現一股叫做「感動」的快樂,這種「大家一起來」的快樂,在家裡不容易學到。學會了這個,你的人生會更富饒,也會更加寬廣。孩子,將來你必然會有許多朋友,我真希望這些朋友都是因為「感動」而來。你感動了他,他也感動了你,因此結交成了「好朋友」。 為了學會、獲得這種感動,所以孩子必須上學。這樣說,希望你能明白,也祝福你很快能交到好朋友。 文/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孩子怎麼了?

朋友問我:「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真不知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麼,我兒子交了一位義大利籍的女友,上上星期遠赴義大利為期三週的訪友行程,本星期來電告知,還要延後兩週才回家。我告訴他那工作怎麼辦?兒子竟然回答不做了,身上還有錢夠用,沒錢再賺就好了。」朋友對兒子的行為不知如何是好,希望能聽聽我的意見。我告訴朋友,沒有這樣的經驗和困擾,但也許孩子尚未成家,沒有家庭的負擔,所以才會很隨性;朋友說,所以兒子才不想要結婚,結婚後有了家庭就不自由了。 在人權意識高張的今日,自由是每一個人都想追求的目標。 但自由應該建立在愛中,因為愛只喜歡真理,真理才會使人得到自由。 本週頭條新聞之一,就是藝人柯震東和房祖名吸毒被大陸公安逮補的消息,震驚國內外甚至是登上世界版面的新聞。一個是23歲當紅的藝人,一個是30歲名演員成龍的兒子,父親當反毒代言人,兒子卻吸毒,。相信他們的父母心裡一定非常的難過,無法接受眼前的事實。不敢相信從小捧在手掌心、用心栽培的寶貝兒子,竟然會走偏、吸毒;他們的家境富有,從小過著比別人優渥的生活,到長大成人,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理應有個大好前程,但如今…,這是否是追求自由的結果必須付出的代價? 父母難為,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檢視,到底該如何管教孩子,是為人父母非常重要且必修的功課,不只是在乎提供孩子物質生活上的享受而已。 上週六舉辦的親職講座-幼兒的智能開發,講師徐喜傑老師以透過七大智能的學習,讓幼兒達到氣˙定˙神˙閒˙學˙得˙成境界,與家長們分享,徐老師多年研究配合感統教具,開發幼兒前庭智能、聽覺智能、語言智能、用手智能、觸覺智能、視覺智能與運動智能。 與會的家長獲益良多,孩子們也實際體驗感統教具所帶來的喜悅與滿足感,無論是家長或小孩,收獲滿行囊。家長們感受到仁和的用心。問彥之爸爸:「來仁和值得嗎?」爸爸說值得。 三歲定一生,科學與醫學均已證實了,從胎教開始到三歲的這段時間,是人一生中開啟智能與奠定品格的重要關鍵期。有鑑於此,仁和於103學年度第一學期九月開始,幼幼班加入智能開發課程,聘請徐老師來園指導,希望寶貝們從二歲開始就能奠定好的基礎。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為他們營造好的學習環境,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為他們選擇優質的學習場所,則是身為父母應盡的義務,所謂的孟母三遷。小小孩就像一塊海綿,看到、聽到的全都錄、全吸收。 很多父母或長輩的觀念是二歲幼兒不用去幼兒園,但他們在家的生活作息是什麼?若家裡無法提供他們好的學習資源(含環境、學習教具、人),到幼兒園是正確的選擇。 好東西與好朋友一起分享,請大家告訴大家,仁和讓您的孩子看見未來。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