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領域 – 身體動作與健康

園長的話 – 建立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

大肌肉活動時間一到,音樂響起,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魚貫地走出教室,到草場、前門廣場、活動室,快樂的進行著體能活動,舒展全身的筋骨。 因著幼兒園豐富的體能器材與寬廣的空間,老師們的用心,每天總有著不一樣的活動安排,吸引著小孩們開心的玩著,一次次、一關關,即使汗流浹背,依然澆熄不了孩子們的熱情,在運動中,蓄積了身體的能量。四十分鐘的活動時間,總是欲罷不能,當收拾的音樂響起,小朋友遵守時間到就需停止,並學習分工合作,和老師一起收拾器材的習慣。 此大肌肉活動為幼兒園教保活動非常重要的領域,且規定每天至少要有三十分鐘出汗性的戶外活動,讓孩子享受運動及肢體遊戲的樂趣與技能,建立運動的好習慣。俗語說:「大鍋飯好吃。」確實如此,大家一起吃飯,感覺飯菜特別香、特別好吃;學習也是一樣,情境引發學習的動機,帶領小孩樂在學習中。 幼兒園每天作息時間的安排,以團體、分組、個別的概念來規劃;一早,小朋友陸續來園,先進教室整理書包,將聯絡本、水壺、餐袋等分別放置在室內固定位置後,接著到活動室採混齡、混班方式一起進行晨間活動,不論是聽故事、玩體能、玩沙、創意積木、跳箱,到8:45分結束晨間活動為全園性團體時間,9:00進教室吃早餐,9:30至11:00教學與學習區活動時間;11:00~11:40分齡大肌肉活動時間。 孩子們在幼兒園過著有秩序且規律化的生活,對他們而言是很重要的學習;規律與身體的生理時鐘和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身體的運作有一定的時間,當我們在起床以前,身體就已經準備好要起床了,當我們要吃飯前,腸胃道就知道等一下會有食物進來,但如果沒有定時吃三餐,腸胃道就會比較混亂,不知道你何時要進食,不會幫你準備好,所以規律的進食和規律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園裡的各項作息,以不同的音樂來提示,代表著不同的作息,孩子們沉浸在當中,對音樂的敏銳度很強,不必提醒就知道。 這也是一種規律,一種因環境使然而習慣的生理時鐘。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時鐘,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時鐘,一個人怎樣展現出一個規律的情況,這麼多的時鐘需仰賴我們大腦中的這個時鐘去做同步的現象,它會發號施令,它會跟身體的所有時鐘說,我現在是幾點,你們要聽我的,你要跟我一樣,所以當它發號施令之後,身體的時鐘就會跟它同步;所以當你身體所有的時鐘都跟你大腦的時鐘同步的時候,這時候就稱它是一個同步,你的作息是穩定的,這是我們人類生活最好的狀態,也是我們所希望的。 「上課實在真趣味,畫圖跳舞唸歌詩,認真讀冊識道理,人人呵咾好教示。」祝 週末假期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幼兒的六大核心素養

為了解園內小朋友晨光時間的動態,集合時間做調查。問小孩:「早上到草場玩的請坐下;到沙場玩的請坐下;到活動室玩的請坐下;最後問沒有坐下的小朋友,那段時間在做甚麼?」 有小孩說:「我剛剛才來,因為爸爸睡太晚。」也有人說:「是媽媽太晚叫我了。」還有說:「我在教室玩或在整理書包。」哈哈~孩子晚到,把責任推給爸媽了。 園長鼓勵小朋友,珍惜並把握每天的晨光8:10-8:45分的時間,從週一到週五都安排不一樣的活動,有故事時間、巡迴體能、積木時間、跳箱、玩沙、草場等,老師們用心的準備、搬運器材、規劃動線,時間到就恢復原狀,想玩得等下次了。 健康就是財富,仁和讓孩子們活躍在燦爛的陽光下,在寬廣的園地裡與自然為舞,呼吸新鮮的空氣,培養健康的身體。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有精神、體力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累積多元的能力。幼稚園課程標準從1953年至2017年經過三次的修訂,身體健康都是領域之一,可見其重要性。 因應幼托整合,2017年8月實施幼兒園新課綱,將課程分為身體動作和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及美感六個領域。 六大領域培養六大核心素養 意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希望透過統整各領域課程的規劃與實踐,陶養幼兒擁有核心素養,有: 覺知辨識:運用感官,知覺自己及生活環境的訊息,並理解訊息及其間的關係。 表達溝通:運用各種符號表達個人的感受,並傾聽和分享不同的見解與訊息。 關懷合作:願意關心與接納自己、他人、環境和文化,並願意與他人協商,建立共識,解決問題。 推理賞析:運用舊經驗和既有知識,分析、整合及預測訊息,並以喜愛的心情欣賞自己和他人的表現。 想像創造:以創新的精神和多樣的方式,表達對生活環境中人事物的感受。 自主管理:根據規範覺察與調整自己的行動。 幼兒園新課綱的理念由幼兒發展出發,六大領域由領域目標、課程目標和分齡學習指標架構而成,六大核心素養則是統整各領域能力而來,未來並希望順利銜接至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培養之核心素養,以成為健全之社會公民。北部疫情持續延燒,大家要多留意不可疏忽,做好防疫的工作,接種疫苗,不要忘了去年疫情升三級,大家被禁足的慘狀。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園長 延伸閱讀:幼兒六大核心素養 vs 六大學習領域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建立幼兒的身體動作能力

「哇~有滑板車耶,看起來好好玩呢。」大班孩子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興奮的說著。 週二晨光體能活動時間,老師們一起合作,準備各式器材,排放成巡迴狀,除了活動室,還延伸到前門廣場。 活動進行前,小孩們先集合,由負責的老師做關卡的介紹、提醒注意事項,請小朋友示範後,接著開放大家一起進行;八點十五分開始,三十分鐘大肌肉活動時間,小朋友循著器材的擺放,一關關的進行,一次、兩次、三次…;累了,稍事休息、擦擦汗、喝口水再繼續;加上配樂,活動室熱鬧無比,充滿了生氣與活力。 一早就能活動筋骨,盡情地動一動身體,呼應課程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能力: 靈活展現基本動作技能並能維護自身安全。 擁有健康的身體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喜歡運動與樂於展現動作創意。 身體動作與健康促進息息相關,特別是坐式生活形態日益嚴重的童年,勢必影響未來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幼兒階段養成身體活動的習慣有其必要性。身體活動影響正腎上腺素、血清張素、多巴鞍及腦內啡分泌,對於記憶力、情緒及學習動機多有密切關聯。身體動作能力良好的幼兒,不但較有活力探索學習或完成衛生保健等生活自理活動,也較有體力去享受學習成果或處理緊急偶發事件。所以,幼兒健康的全面提升,必須優先建立基礎的「身體動作」能力。 「身體動作」指的是靈活掌握身體自主的行動,二到六歲時期身體動作能力的培養,在於擁有靈活敏捷的動作,健康良好的體能,以奠定往後安全且積極活動的健康生活模式。也因此,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著重在協助幼兒體驗及探索正確的身體姿勢,並對於所處環境的變化,做出安全的行動回應,且促進參與活動的興趣與耐力。 隨著時間和經驗,孩子們的運動能力不斷的在進步,特別是新生和小小孩,從不喜歡、觀看到慢慢跟著做,鼓勵和放手,就能看見孩子的成長。 每週幼兒園生活都精彩萬分。除了固定的活動外,週二進行地震演習和週四中秋節活動,透過地震演習和兒歌吟念「地殼伸懶腰,房子上下左右搖,電源先關掉,快快躲在牆角下。」大中班和少數小班小孩能夠迅速的「趴下、掩護、穩住」,還有部分小班和幼班尚在學習當中。 中秋節活動,小朋友們變身玉兔,齊聚在活動室,一起欣賞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后羿射日與嫦娥奔月,習俗介紹.柚子造型並上台表演。 下週二921為國家防災日,適逢中秋假期,提早在今日進行防災日的演習,藉著演習,提醒大家,做好災害的預防與安全意識的提升。 四天的中秋連假,在疫情尚未止息,請大家務必注意防疫的重要性,避免群聚,戴口罩、勤洗手、量體溫。 祝福大家 中秋佳節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好的體能是孩子發展的首要條件

週一大陸冷氣團南下,氣溫驟降,天空陰霾,日夜溫差大,禦寒衣物紛紛出籠,氣象報導各地均有降雨的機會,為久旱不雨的天氣帶來了好消息。  久旱不雨,讓水情嚴峻,不只影響民生用水,還有農作物的生長,就連原本氣勢磅礡的景點瀑布,只剩下涓涓細流;台中、苗栗於四月六日起將啟動「供5停2」分區供水的措施了,大家不得不正視缺水的問題,更希望老天能快快下雨。 雖然希望天快下雨,但卻很自私的想著~要等我們運動會過後再下哦,不然小朋友們會很失望的。天似乎能理解我們的心情,滿足小孩們的期待。 「運動感覺智能」是仁和幼兒園辦學的核心理念,四十七年來『仁和』一本初衷,因為很重要,所以堅持、堅持、再堅持。學齡前的孩子正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需要以肢體發展作為基礎。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奠定好體能的基礎,是發展各項能力的首要條件。 藉著運動會,讓家長看到不同年齡展現不同身體的動能。幼班、小班的神氣活現,所需的體能動作就是爬、滾、翻、走、跑、跳等移動性技能動作;每一個年齡層,都有所需的體能刺激,透過專業的體能老師課程的規劃,讓小孩們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有目標、有方向,且持續的成長;在仁和寬廣的校園與多樣性的體能器材,還有幼兒園秉持的體能精神,讓每一個小寶貝們在學前階段收穫滿滿。 中班的足球小子-足球運動,是仁和重視的運動項目之一。透過循序漸進的課程安排,讓孩子了解足球的技巧動作,例如停球、帶球、射門、傳球、移動、防守等技巧概念,這些基本動作成熟後,再讓他們透過比賽,增強並獲得更多的經驗與技能。 大班的牛轉乾坤-單槓動作,訓練全身的協調動作,透過不同動作的設計與組合,讓小朋友學會前、後、左、右、上、下等不同方向的訓練,操作次數的增加,讓他們的動作更加穩定,從訓練中讓孩子的前庭系統接收到不一樣的刺激與反應。 晨光活動大肌肉的時間,是仁和所最重視的,孩子透過巡迴體能,提升全身的協調感、高度刺激、兩側協調、大腿肌力、心肺功能、動作能力等,千變萬化的設計,讓他們在每次活動中,充滿了探索與挑戰,期待每個孩子,都能享受仁和為他們精心安排的晨光活動。  今天是仁和第47屆親子運動會。這兩週小朋友們在草場一起練習,藉此互相觀摩、學習,從一次次的練習中,更加熟練,了解秩序還有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增強自己的勇氣與信心。不同的運動項目,呈現不同的畫面,每個畫面都是珍貴的,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值得珍藏。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二至六歲幼兒體能活動

建構新一代 為幼兒健康灌溉 培育幼兒好比栽種幼苗,過程需要栽培者悉心照顧和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才能茁壯成長,並結出豐碩的果子。在香港,每年約有十八萬的幼兒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習和成長。除了家庭,幼稚園及幼兒中心是幼兒另一個具影響力的孕育園地,在灌輸正確生活態度、促進幼兒健康和預防兒童肥胖的工作上,擔當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體能活動不足 靜態活動太多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所發表的《關於體能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估計大約21% 至25% 的乳癌和大腸癌、27% 的糖尿病和大約30% 的心血管病主要因體能活動不足所致。 體能活動不足是引致患上非傳染病的主要行為風險因素之一,亦是超重及肥胖的主要原因。衞生署的「幼童健康生活調查2016/17」顯示,超過七成幼兒每天的體能活動時間少於180 分鐘,而幼兒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中位數為60 分鐘。 由此可見,本港幼兒缺乏體能活動及生活過於靜態的情況值得關注。 積極參與體能活動可為幼兒帶來不少正面影響,包括: 透過相關活動去認識身體不同部分的特徵和功能 配合身體動作與感知能力,對環境有更高的敏感度 鍛煉出良好的體格、感官機能和身體活動能力 培養意志力、信心和勇氣 建立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從運動為幼兒建立美好的根基

一位十多年未見的同行老友,來園拜訪,一入園讚美聲就不斷,連說了幾聲「這才是幼兒園啊!感覺比以前更亮眼、更舒適哦!」 蘊藏著歲月痕跡的仁和,走過四十六個年頭,累積了智慧與經驗,依然本著初心,盡心盡力在幼教的岡位上,為幼兒建立美好的根基。 當戶外三十分鐘大肌肉活動音樂聲響起,孩子們雀躍的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到戶外,進行著各式的體能活動,享受在活動中。老友更是讚嘆不已,說「幸福快樂的孩子在仁和。」 是啊,孩子們很幸福,每天能夠在仁和寬廣安全的空間裡自在的追逐、奔跑、學習、成長,是件多麼快樂的事。 堅持辦學的理念-運動感覺智能,且要持之以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園內都是女老師外,加上少子化的時代,每個小孩都是寶,家長的認知和要求也不同。感謝一路上走來,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合作與付出,讓小朋友享受在寬廣空間裡,運動所帶來的健康財富與聰明智慧。 堅持走對的路。有個幼教社兼遊戲器材的設計與製造商老闆說,現在敢玩體能的幼兒園少之又少了,仁和是其中一家。 運動感覺智能,是仁和辦學的理念;加上一百零一年幼兒園新課綱的六大領域,第一個就是大肌肉活動與健康,更增強我們的信心。 許多的研究已證實,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運動除了健身,也能益腦。愛運動的孩子,記憶力、整合力和應變能力也愈好。運動養成的團隊合作、忍受挫折、耐心、領導等特質,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技能。要培養孩子未來競爭力,就從運動開始。 很多父母都有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係。教育專家、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舉出,國外一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童,發現每天上一小時體育課的孩子,考試成績表現比較好。因為,運動會增加大腦血液流動,促進海馬迴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可以幫助記憶,讀書更有效果。 祝  闔家平安  假日愉快   Mandy  園長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小孩每天須要多少運動量?

現在的父母很忙,連同小孩也跟著一起忙,忙到運動的時間都沒有。還沒上學的小孩,因為父母沒空,所以他們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玩玩具;已經上學的,每天要去補習班,或是上不同的才藝課。 「運動」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學校每週一次的體育課;或是去公園玩耍而已。這樣的運動量對成長中的小孩足夠嗎? 美國「疾病控制與防範中心」(CDC) 認為,小孩和青少年每天至少須要 60 分鐘或更多的運動量。你可能會問,小孩每天都在蹦蹦跳跳,不就是在運動嗎?  根據美國「國家運動與體育教育協會」(NASPE) 所提供的指標,學步兒每天須要 60分鐘非組織性的身體活動,就是我們說的蹦蹦跳跳,在公園玩耍等;再加 30分鐘規劃性的身體運動,譬如跑步、騎腳踏車等。而學齡前小孩,更須要 60分鐘非組織性運動和 60分鐘規劃性運動。看到這裡,你還會覺得你的小孩有足夠的運動量嗎? 運動對小孩有什麼好處? 什麼運動是適合小孩的?運動的好處 ※讓小孩的體重保持在健康的範圍內,增加肌肉,減少身體脂肪的百  分比。※增強體能和耐力※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保持血壓和膽固醇在正常範圍內※增強骨骼成長※幫助小孩建立自信心※減低壓力;減少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幫助睡眠※增強注意力。根據美國密西根州大學一隊專業人士所做的研究顯示,注意力不足症(ADHD) 的小孩在運動 20 分鐘後,注意力變得更集中,而且比較不會分心 什麼運動適合小孩? 小孩運動不只是為了要控制體重,要身體擁有完整的健康,還須要包括三大元素:力量、耐力、和靈活性力量-要加強肌肉的力量不是要小孩去舉重。小孩可以透過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攀爬、倒立等增強力量。在公園裡也可以進行訓練小孩肌肉強度的活動,如,不同高度的單槓、專為小孩設計的攀架、跳繩、跳房子等 耐力-小孩可以透過有規律和持久的有氧運動來訓練耐力,在做有氧運動時,我們的心跳會加快、呼吸變深沉,長時間持續的進行,可以讓身體的耐力加強、增強心臟功能、和提高身體運送氧氣到各細胞的能力。美國 CDC建議,有氧運動應該佔據小孩每天 60分鐘運動量的大部份時間。適合小孩的有氧運動包括:健走、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靈活性-有些人彎腰時,手沒辦法碰到腳,這就是身體缺乏靈活性。伸展運動可以提升身體的柔軟度,讓肌肉、筋、和關節更容易彎曲、扭轉,從而進行全面性的活動。增強身體靈活性的運動有:體操、柔軟體操、瑜珈等。小孩平常可以在家裡做一些拉筋的運動,或是翻跟斗等怎樣才可以兼顧這三種元素呢? 有些運動如跑步,它同時包含了力量和耐力兩種元素,只要在跑步前做一些暖身的拉筋動作,便可以達到目標。或是,我們只要讓小孩多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便可以全面的發展。父母有責任培養小孩的運動習慣,要幫小孩挑選適合他們年齡的運動,而且要教導他們運動時要注意的安全;讓小孩可以健康、愉快的成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鳳凰花開

又到了鳳凰花開畢業的季節,下週六,7月25日上午仁和將舉辦第46屆畢業典禮暨學習成果發表會;這二週小朋友們聚集一起,練習典禮流程和舞台表演,期許因著練習學習與他人和班群的合作,讓活動進行得以順暢。 典禮的設計以大班畢業生為主,從開始的進場,上台吟唱、自我介紹、頒獎等,提供他們有上台展現自我,被肯定、被看見的機會,有團體性的、也有個人秀,在即將踏上另一個學習的階段,這是很重要的機會。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一回生、二回熟,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已然成為和孩子間的共同語言。沒有學不會的事,只有不想學的心;想要成為有能力受肯定的人,是必須付出的;從自我介紹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都不一樣,透過上台介紹,增強勇氣與信心,讓人認識,不限中英台,沒有固定的版本,多數小朋友選擇以熟悉的語言來進行,少數以英文或台語做介紹;因著態度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表現;不過經過幾次的練習,欣賞別人的表現後,孩子也能自我做調整。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從初入園時的哭鬧羞澀與自我,到如今學會了許多的本領,不僅長高了,智慧成長、知識增加,更希望能擁有好品格與好習慣。 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庭,步入團體生活的第一站,選對幼兒園,給孩子最適合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園所辦學的理念,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有的父母很重視認知、學英文,雖然小孩才兩歲,就期許孩子能及早有學習英文的刺激。記得創辦人曾說過,父母想要他的孩子將來成為甚麼樣的人,就去選擇那樣的幼兒園。 孩子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順勢而為,順著發展而去行是最聰明的;學前的孩子身體各方面都在成長,玩可是他們主要的工作,從玩樂中學習成長,從遊戲中、從做中學。 幼兒教育的六大領域-身體動作和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第一個領域是身體動作和健康,比認知還重要,更規定小朋友在幼兒園,每天一定要有三十分鐘大肌肉出汗性的活動,是不能疏忽的。仁和從創園開始,創辦人的辦學理念之一就是「運動感覺智能」,從動態活動中,刺激腦細胞的開發與成長。而手腳是外在的頭腦,手腳靈活的人,頭腦是聰明的。 此外,孩子白天在幼兒園的活動量足夠,就不會發生筋疲力盡的爸媽下班回家後,他們還是像小猴子一樣活潑亂跳。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從小事著手

透過每日聯絡本、每週教學分享的紀錄,了解老師的教學、孩子的狀況和與家長互動的情形,雖不能看見全部,但卻能從文字紀錄中看出端倪。 每日聯絡本,週三園長會過目,並記錄各班的情形,多數家長習慣性只簽名,其他欄位都是空白,少數會有文字的出現;量體溫的欄位可是過目的重點,希望家長於每日早晨起床或孩子上學前,務必幫小朋友量體溫,了解小孩的身體狀況,將量後的結果記錄在本子上;連著幾週的數字顯現,夏卡爾和諾貝爾的成績最好。 每週教學,呈現當週班級的教學分享,透過老師文字的紀錄和照片檔,了解教學的內容與小朋友的學習狀況,這些是老師們花時間做整理的;如此行是希望家長能了解幼兒園班級教學的情形和小朋友的學習狀況,家長若能和老師分享小孩在家的情形或教學的回饋,對老師而言,可是一種鼓勵和動力,也是親師溝通的管道;諾貝爾班家長回饋率最高,達利家緊追在後。 不要輕忽任何一件小事,「從小事著手、大事著眼」。好比新冠肺炎疫情,防疫的措施-量體溫、戴口罩、勤洗手,其實都很平常、生活上應該遵守的衛生習慣,但因著輕忽,而造成如此大的疫情。 為了慶祝兒童節,每年三月底前的週六舉辦親子運動會;2017年開始,隨著政府政策的修改,勞工意識抬頭,有些舊有的習慣,活動不得不跟著調整。舉凡運動會、母親節、聖誕節等,均從原來的週六改在週五。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鄰居的抗議,週末是假日,麥克風的聲音干擾到他們的休息,而導致環保局的來電接不完、警察也來園關切,增添困擾。 因為自己有場地,才能將時間調整在週五,朋友以羨慕的眼光說,他們因為要租借國小的場地,所以無法調整在週間舉辦。 活動調整在週五到今年已是第四年,過去三年,參與的家長人數未見減少,反而有更多的爸爸們來參加。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延燒,活動的進行家長雖然無法參與,孩子的權益一點都沒減少,會拍照、錄影,提供家長觀看。 今日小朋友們享受在運動的快樂中,盡情的奔跑,展現身體的動能。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鼠年到

時間過得真快,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一轉眼已是一月下旬,學期即將於月底結束,在結束前最忙碌的時刻,又逢農曆春節的到來,跟著又要放幾天的假,感覺要做的事還很多,看起來時間真的不夠用,如何管理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可得好好的下功夫學習。 今天是農曆年前最後一個上課日,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舉辦歡樂過春節活動,負責的老師們用心的計畫,有鬥年獸的舞台劇、應景食物的介紹、吉祥話、寫春聯、合唱、舞龍舞獅、敲鑼打鼓和團圓餐會,擔心帶來的餐食冷了不好吃,不怕麻煩的去借了外燴使用的保溫餐具。 小朋友們穿著紅色衣服,戴上瓜皮帽、米老鼠髮箍,喜氣洋洋的,熱鬧無比;最後互道恭喜,歡歡喜喜的從園長手中領了一個繫著一張一元復始祝福卡片的福袋,福袋裡有~蘋果(平平安安)、橘子(大吉大利)和糖果紅包(甜甜蜜蜜),還有小朋友最喜愛的零嘴,哇!滿滿的祝福,孩子們個個笑開懷。 明天開始到下星期三連同週六、日,共有六天的春節假期,週四1月30日恢復上課。 為了了解小朋友們學習的成效與體能的狀況,上週進行體適能檢測,有~棒上單足立(平衡感)、立定跳遠(爆發力)、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敏捷性)、二十公尺向前衝(速度感)、坐姿體前彎(柔軟度)、屈膝仰臥起坐(腹部肌耐力)。本週檢視小朋友的生活美語,結果是~有的朗朗上口,有的結結巴巴的;我們知道每個孩子學習速度和成熟度都不一樣,是不需要比較的,跟親子共讀一樣,都是紀錄著學習進度與成效,在期末的時候進行回顧,以便日後繼續學習。但我們在意的是小朋友學習的態度與方法,因為學習是需要努力的,不是時間到了就會的。 近日新聞報導有關中國武漢爆發類似SARS的肺炎,不由得想起當年SARS出現時的人心惶惶,很多活動都因此取消,醫院甚至為了不擴散疫情而封院,更有醫護人員因此犧牲。 最新一則新聞是有位在武漢的台商染病返台,已經被確認得到武漢肺炎,沒想到疫情傳播如此迅速。 衛生局一月初來園施打流感疫苗,最近陸續有小朋友生病,加上武漢爆發的肺炎,大家不得不小心,春節期間返鄉團圓,群聚的機會增多,實在令人擔心,請家長務必留意飲食與衛生安全,勤洗手、戴口罩,勿暴飲暴食;留意交通與居家安全,提早一天做收心操,恢復正常作息,準備星期四士農工商、各行各業上班、上課日。 在此向家長們拜個早年,祝福大家 鼠年行大運 身體健康 家庭幸福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