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領域 – 認知

園長的話 – 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

「仁和的孩子太厲害了,笛子、打鼓、英文自我介紹、前滾翻,比一些國小生還厲害,整個典禮及表演會令人歎為觀止,好享受其中~最後不忘請來神秘嘉賓,給辛苦的表演者孩子帶來最大的驚喜,太完美了!」、「之前也多次參觀過其他幼兒園的畢業典禮,感覺上都很制式化,了無心意,就頒發畢業證書、表演節目..,年年都一樣;但我覺得陳園長真的很用心,可以把畢業典禮辦得有聲有色,且不會讓我們覺得怎麼又是相同的橋段,很厲害唷!」、「感謝老師和園長的教導,我想小朋友畢業後一定會記得仁和這個快樂的園地!今天去洗照片,老闆娘也是仁和畢業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家長滿滿的感動、祝福與肯定,像跳躍的音符,從字裡行間,透過視覺,觸動著我們的心,雖然只是簡短的一句~謝謝,辛苦了~,卻是溫暖在心頭,藉著聯絡本,表達對幼兒園及老師的謝意。 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是非常重要的,園長以慎重的態度來籌備,用盡心力設計流程,參考過去加入新的元素,模擬、演練、修改,期望能營造一個以孩子為中心的溫馨畢業禮,讓他們都成為典禮中的主角,被肯定、被看見,建立自我的信心。 中小班舞蹈班小女孩當小幫手,幫忙捧獎狀和獎品,是今年的新亮點,她們一點就通,且落落大方,有模有樣,真的要給她們按讚;畢業歌曲則是另一個新亮點,活力十足,充滿希望的一首歌。 園長常以「要做好,不是有做就好」來自我勉勵,也常以此和工作夥伴們分享,期待我們能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祝福。 七月23日的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再一次展現團隊的默契與合作,每位夥伴盡自己所能「Do My best」;不論是典禮的流程,或是寶島風情畫的演出,節目前後的銜接,樂器、道具的擺放,音樂的選曲與剪接,舞台的佈置,服裝的租借、歸還,禮物的準備,場地的佈置…等,幕前幕後、事前事後的準備與收拾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還真不少。 感謝達文西家王加恩的爸爸王定宇立委,不以幼兒園為小,在百忙中抽空來參加小孩的畢業禮,祝福小朋友,看到一個身為爸爸的,為了孩子,再忙都願意的心,為了幾分鐘的祝福話語,舟車勞累,真令人感動。 畢業典禮的英文是commencement,另外一個意義就是「開始」;畢業只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大班小朋友畢業後,要到國小另一個學習旅程,期盼在仁和所奠定的各項基礎,不論是語文、身體動作和健康、美感、社會、情緒、認知等的學習,都能繼續的加深、加廣向上發展。學習是持續不斷的,沒有休止符,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有需要時,必須適時的伸出援手,陪伴他們度過每一個學習成長的階段,面對所有的挑戰。 典禮與發表會後也就是學期要結束了,今天是七月二十八日星期四,學期最後一天的上課日,明天星期日補上周六七月二十三日的假,下星期一八月一日暑期生活營開課,作息時間與平常日一樣,另外暑假期間,上下課只開放前門,請家長留意。 祝福大家 暑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觀賞也是學習的功課

時間像細沙從指縫間嘩嘩流去,一轉眼已是七月中旬了。七月的來到,代表著炎熱的夏天,也是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是大班小朋友在學前階段的學習將要告一段落,即將要邁向另一個學習的旅程,進入比幼兒園空間更寬廣,年級、小朋友、老師、學業更多的國民小學就讀。孩子們的心裡期待著,充滿了信心,也帶著些許的不安,要去挑戰那不可知的未來;他們在仁和是三年、二年或一年,師長們用盡全心,不論是在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六大領域,培養孩子們的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自主管理等六大能力。期盼孩子們帶著已裝備好的基本能力,開心的迎接更燦爛、更寬闊的學習旅程。 同樣,中班小朋友期待升大班,小班升中班,幼幼班升小班。 大班孩子們說:「我們上小學後,康乃爾、愛迪生、諾貝爾小朋友就要到我們的教室來上課,史丹佛到中班教室,寶貝家到小班教室,那寶貝家的教室就沒人了呀?」 「是啊~空空的。」 「啊!我知道了,還會有小弟弟、小妹妹進來的…」 真聰明! 下週六將要舉辦大班的畢業典禮暨學習成果發表會,邀請全園家長蒞臨參加。 觀賞也是學習的功課,不只是關心肯定自己的小孩,同時也能夠鼓勵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果的展現,可以採過關、學習單、操作、口語表達或表演等方式,視不同的領域,採用的策略也不同。此次所要展現的是音樂遊戲和語文能力,以肢體和口語的表達,將平日所學透過舞台表演來呈現。 上台表演其實不是那麼容易,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有恐懼的心裡;且不是只有上台,還要說話或表演,何況還得與他人合作,就更難了。不過,萬事起頭難,透過不斷的練習,讓自己的能力精進、熟悉,恐懼害怕的心裡就會削弱。 園長最常勉勵孩子的一句話就是「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有學習的動力。 不管孩子上台的表現如何,請家長一定要給予肯定,尤其是寶貝家,即使上台站立不動或哭泣,也都需要勇氣。 家長們的掌聲可是孩子信心的補給。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身體發展是幼兒教育的基礎

活力早晨的開始,老師們在寬廣的活動室,為孩子們設計排放體能器材,讓小孩們藉著不同器材-平衡木、平衡板、單槓、水谷箱、樓梯、跳床等,訓練身體的手臂肌力、大腿肌力、反應、平衡、前庭刺激、彈跳、心肺功能等,透過遊戲與巡迴的方式,孩子們一早來園,就能展開大肌肉的活動,使得身體、大腦都活絡起來。孩子們呼朋引伴,愉悅的一次次的玩著,即使汗流浹背,仍不消弱他們玩的動機,四十分鐘的時間欲罷不能,真是羨煞了一旁為他們捕捉影像的我,孩子們充沛的體力真不是蓋的,特別是大班小朋友。他們多數從小班就進仁和就讀了,因著仁和的環境、辦學理念與特色,練就了好的體能,爲即將迎接國小的生活做好健康的準備。 幼兒教育的六大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等,身體動作與健康是首要領域;教育部規定幼兒園小朋友,每天最少需有三十分鐘以上出汗性的大肌肉活動。假如幼兒園沒有戶外活動空間,孩子們如何能有出汗性的大肌肉活動?設若有空間,也需有器材和熱情的心才行。 仁和因著有環境、設備、空間,還有很清楚的教育理念,加上熱情與願意付出的心,知道運動是人類的生命,體能是運動的基礎,學齡前的孩子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需要以肢體發展作為基礎,把體能教育放在認知教育之上,尤其是都會地區的孩子,從小活動空間有限,更要以肢體活動為重心。且肢體協調與認知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還能刺激腦部發展,可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游泳是運動項目之一,是夏天最消暑的運動,仁和有自己的泳池,兼顧了安全與方便性,是端午過後孩子們最期待的活動,每週二天,除了感冒身體不適的小朋友外,幾乎全部都下水,連幼幼班也不例外,真是一群幸福、快樂、健康的小孩。透過親近水,讓小孩從小就不怕水,進入水中體驗,了解水的特性,水的深淺、水有浮力,水中如何呼吸、閉氣、換氣,以及踢水的動作,這些基本功學會之後,游泳就不會是難事了。 學前教育是建立基礎的黃金時期,就像蓋房子的地基一樣重要,地基要穩固,不能是空心,如此往上一層層堆砌、堆疊,才會牢靠。 教育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透過教與學,建立各項能力。從家庭教育-學前教育-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碩博士等教育,歷經二、三十年的歲月,培育各項人才,使之能夠立足社會,其中決勝負的主要關鍵,可是健康的能力。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孩子教育怎麼辦?台灣家長是阻礙

內閣總辭,意味著馬政府時代畫下句點。距離520新政府上任,只剩下7天,台灣近幾年高舉教育創新的旗幟,但教學現場卻困難重重,從老師心態、家長價值觀到教學行政無法鬆綁。新政府該麼解決? 「很多老師不是期待改變,而是等待改變結束,」新北市三峽區龍埔國小老師施信源在國民黨立委許毓仁主辦的國會沙龍座談,談起教育創新遇到的挑戰,說得語重心長。施信源做教學創新與翻轉學習,他的課堂還成為翻轉教室創辦人柏格曼向國際宣傳的範本。但他卻看到國教體系老師們的態度消極。繁瑣的評鑑制度、家長不變的「成功」思維,國內推行至今3年的國教創新,在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翻轉教育專家施信源眼中,遭遇的挑戰不外繁瑣的評鑑制度與家長不變的「成功」思維,這些都可能成為新政府推動教育政策的阻礙。 因為對「成功」定義的僵化,家長習慣以成績衡量子女的表現,成為國教改革推動最大的瓶頸。葉丙成提到曾有老師分享,只要想做創新的教學方法,隔天立刻被投訴,還得向家長道歉。 在教育變革的年代,台灣家長卻可能成為孩子發展的阻礙。葉丙成舉例,很多家長認為當公務員最好,「如果用自己在20年前對世界的認識,去決定孩子20年後的人生,這很不公平,」他反問,如果你連現在有什麼最新的商業模式都不知道,憑什麼要孩子跟著你的認知走? 招生制度更是新政府要處理的難題 其次,招生制度更是新政府要處理的難題。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提醒新政府,12年國教要全面免試,必須奠基在鼓勵社區高中職發展特色的前提下,校校在自己發展的特色上推動,才可能讓12年國教走更久。 除了國高中階段,葉丙成認為大專院校對國教改革非常陌生,招生也只看學測成績,去標定學生的高中學習成果,就算他多努力探索興趣與天份都不管。他認為大學特殊選材的名額應該從1%鬆綁到至少5%,讓真正很有天分,鑽研自己興趣的學生,念到想讀的學校,不再陷入只看學校排名選校的迷思。 現場教師的負擔越來越重 但隨著教育需要創新變革,現場教師的負擔卻越來越重。統合視導的話題從去年延燒到今天。葉丙成舉例,每年5到8月,老師要宣導用水安全、登革熱等等,但教育部給老師的任務清單不能永無止盡加下去,「老師的真正天職是要備課教孩子,不是巡校園,也不是管營養午餐的菜單。」他建議政府應盤點時間與人力成本,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 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也認為,可以提供老師績效獎金,吸引及留任優秀校長及教師;同時要檢討教師工作環境,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援,降低沒必要的行政負擔。 教育部長吳思華也在今天結束一年九個月的任期,他指出教育的問題很複雜,在社會更多元,意見更紛擾的時刻,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必須更有彈性更活潑。而準總統蔡英文,在盤點各挑戰後,社會各界正翹首盼望,這個領導人,能做到多少。 作者:程晏鈴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打造安全網

通常傷害並非單一因子造成的意外事故,而是集合傷害原、環境、人、時間等多面的失衡所引起。另發生的危險群體有其共同特徵:安全知識的不足、技術不熟練、不當的態度與習慣、不安全的行為、身心狀況不佳與不安全的環境,所以除了提供安全的環境以外,更重要的是身為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您是否具備安全的概念及有良好的習慣。一、檢視您的安全意識: 兒童主要照顧者是否具備安全的概念,若沒有一些基本的常識,通常也不會特別注意安全問題,例如:在同一插座中同時使用高負載量的電器用品、亂服成藥等。 對兒童安全的敏感度:時常注意孩子的安全,警覺性高,例如:不會拿吃的藥騙孩子說是巧克力或糖果、注意將危險物品(清潔劑、藥品、化妝水)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食物的器皿不裝藥物、藥物的器皿不裝食物。 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有時候會成為傷害孩子的來源,例如:吹風機在使用過後沒拔插頭,孩子模仿父母吹頭髮,結果將頭髮捲入甚而差點撕裂頭皮;隨時關上廚房及浴室的門不讓幼兒進入。 三、實施安全教育的能力: 透過遊戲活動,提供孩子反覆學習的機會。 利用故事或新聞事件和孩子討論。 使用布偶或娃娃做角色扮演。 利用錄音帶、錄影帶來做學習媒介。 四、培養好的把關能力: 知道上述有哪些物品對該年齡層的孩子有危險性,應避免讓孩子接觸減少意外的發生,對密閉空間的家用品應有加鎖,或將把手安置在幼兒無法開啟的位置,不提供直徑小於3.17公分的物品或長於30公分的繩索讓孩子玩耍,照顧者應具備此種判斷的能力。 「壞事不曾發生在我身上」是每個人最常有的想法,因此無須做任何的防範措施,當意外傷害發生後,我們才開始警覺到危險性及防範觀念、措施的重要性,因此大家都相當欠缺防範的措施,當大人都欠缺時,遑論我們的兒童,在普遍重視智育的結果,也使得大部份的孩子缺乏對真實環境的認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且有些家長認為與孩子談危險會嚇壞了他們而不去談論,所以,現代社會每個人孩子生的愈來愈少,保護得愈來愈好的同時,事實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愈必須,父母監督的工作一刻也不可少。 兒童是未來的希望,但當生命失去時,其他的已無任何的意義,因此兒童的安全應更遠勝兒童的其他事項。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我愛足球

「到草場去踢球、跑一跑….」「YA~」孩子們一哄而散,立刻向前奔去,或踢或跑或走,個個臉上露出的都是愉悅的笑容,即使是在烈日下,也難澆熄那屬於孩童才擁有的真實渴望的表現。陽光、綠地、花草、小孩、童稚聲,就像大自然的一幅畫,是那麼美麗、引人入勝。 球和小孩激起互動的漣漪,一前一後的追逐著,一個、二個、三個…,愈來愈多的球和小朋友,吸引好多目光。 「園長~我最喜歡星期三了。」「為什麼?」「因為下午有足球課。」 好多小孩喜歡踢球,本學期就有24位小朋友參加足球課,其中小班有9位。很高興有這麼多小朋友對足球有興趣,爸媽也願意讓小朋友參與。市面上不同的運動課程或者運動社團也越來越多,證明現在的家長對運動的重視更勝以往,願意花時間和金錢,培養小朋友健康的人生觀。足球,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戶外活動之一。擁有少年足球之父尊稱的仁和創辦人洪南海先生,一生對足球運動的熱愛、投入、鑽研與貢獻,因此在創園之初,就以孩子的心為心,規劃出一塊適合小孩腳程的草場,讓他們可以盡情的倘徉在其中;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仁和依然堅持創辦人的理念,讓這塊價值數千萬,屬於大家共同記憶的草地,依然屹立不搖,成為所有仁和人童年最美麗的回憶。 據我們的觀察,雖然各種球類運動都有優缺點,但相較其他球類運動,足球更適合幼兒;其一是,足球對場地或設備的要求門檻比較低,如籃球需要籃框,排球需要網子,棒球需要手套等,足球只要有一顆球、一塊地和幾個朋友就可以盡情的玩樂,這也是足球為世界上球迷最多的球類運動因素之一,對學前的孩子而言,簡單不需太多配備的運動,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足球需要大量奔跑;人類從出生後,基本運動能力的發展是由爬行至坐,再由坐至站,由站到走,由走至跑,奔跑往往是人類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屬於比較激烈的運動,也是在3-6歲的幼兒時期,自然而然由走至跑的一種本能,有時候帶小孩去空曠的公園或海邊,常常會有小朋友就甩開爸媽的手,自己開始跑或和其他人比賽奔跑,就是這種本能的表現,足球可以滿足小朋友運動能力成長需求。 足球還有一項與其他球類運動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對「球」的追逐;在幼兒足球的練習中往往可以發現,如果讓小朋友光是在球場上跑動,他們很快就會厭倦了,但是一旦有球,有一個追逐的動態目標,孩子們的心理狀態馬上就會不一樣,有企圖心、競爭心,還有對成功控制了球之後所得到的成就感等,甚至再進一步從個別孩子對球的追逐,漸漸發展成幾個小朋友一起追逐球,也就是團隊合作的雛形;還有其他對身體的好處,如心肺能力、肌肉發展、骨骼發展、身體協調能力,對規則的認知等。因為對球有感動,所以不覺得累。 幾個一開始喊累而排斥的小孩,在老師與家長的鼓勵下,克服了障礙,自我挑戰成功,如今的他們能與大家玩在一起,也玩出樂趣來了,成為草場上閃亮的星星。 運動感覺智能~是仁和辦學的理念。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老師說

「老師說~手放頭上;老師說~手放肩膀;手放耳朵…中小幼班小朋友一聽手放耳朵,立刻換動作,把手放在耳朵,卻引起大班孩子哈哈大笑,直說:又沒說老師說…」近日大班小孩對老師說的遊戲很感興趣,週三晨間集合後問小朋友:「今天想玩什麼遊戲?」大班孩子不假思索、異口同聲的說~老師說…. 於是,請大班來帶領;經過猜拳後由濬翔、承翰、威穎代表,大家玩得不亦樂乎。中小幼班第一次玩,沒經驗,全軍覆沒,但學習能力超強的他們,只經過一天,週四早再玩,中班就有好多小朋友懂了也學會了,相信再多玩幾次,中班肯定會流行。 透過遊戲方式,提高小孩學習的興趣,專注的能力、聽力和敏捷力,一舉數得,特別是聽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進步,現今每個小孩都有張能說的口,語言表達能力強,但卻缺少能聽的耳,傾聽別人說話;過去的年代,父母常對小孩說:「囝仔人有耳無嘴。」聽就好,大人在說話,小孩不可插嘴,就是想打斷大人間的交談,也要先說聲~對不起我可不可….;現在則是「有嘴無耳」,不聽別人的話,且不管別人是否在交談,打斷大人間的談話,是常有的事;過去的年代太嚴格,現在則是太寬鬆,不論是「有耳無嘴」、「有嘴無耳」,過與不及都不好,這也正考驗著這一代父母的智慧了。 遊戲是學習最好的策略。不論年齡大小,學習項目,若都能設計成遊戲方式,相信就不會有學習成就低落的孩子。 幼兒教育的學習領域~身體動作和健康、語文、認知、社會、美感、情緒,每個領域的活動設計都以遊戲方式來引導孩子,提升學習的興趣。 對幼兒園的孩子而言,體能活動是他們最喜歡的項目,因為老師都把訓練身體肌力、耐力、平衡、全身協調、前庭刺激等項目,設計成遊戲與器材結合,對小朋友而言,體能活動就成為他們的最愛。 十月十日國家的生日,適逢週六,所以明天十月九日週五補假一天。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了解行為理論 強化終身運動習慣

為了獲得健康,就要持續運動,這是「最高指導原則」;只要持續的運動,我們就可以從運動中獲取健康的效益。大家都知道「持續」的重要性,重點是要如何持續?透過理論分析行為 在健康行為科學上,有一個理論專門用來解釋「行為」變化,這個理論稱為「跨理論模式(所以稱為「跨理論」)」,簡化並摘取重點來說:TTM認為個體在健康行為的演變上,可以區分成五個時期。 如果用「運動和健康」套進這個主題,且以第一人稱描述這五個時期,就像這樣: ○無意圖期:運動和健康是什麼?○意圖期:我知道運動對健康有幫助,但是,沒有人可以指導我運動。○準備期:隔壁的陳老師最近參加健身房,效果好像還不錯,我應該也去問問看。○行動期:報名了,開始去健身房。○維持期:哇!轉眼間,我已經在健身房運動超過六個月了。 以上就是TTM理論中的「行為改變階段」的理論。接下來,採用以下策略,讓行為前進到下一階段。 前進新階段的策略 ○無意圖期:嘗試去參加幾場健康講座,或找幾本與健康相關的書籍閱讀…,保證其中一定會提到「運動對健康的好處」。利用這些資訊,改變或強化自己對健康的認知。 ○意圖期:當建立運動與健康的連結後,接下來,就是了解或評估不同運動方式的優點或限制。例如之前沒有運動習慣,該做哪種運動比較適合?去公園健走,還是報名健身房找教練?如果參加健身房,需要的費用是多少? ○準備期:蒐集資訊後,準備運動的物品(如合適的運動鞋、擦汗的毛巾、好攜帶的水壺等);訂定運動契約,告訴自己每天要走幾分鐘或每週去健身房幾次。 ○行動期:強化運動行為,例如:紀錄運動後的心情(理論上,運動後都會有好心情,儘可能將「運動等於好心情」的感受連結起來),並結交愛運動的朋友,建立社群網路。 ○維持期:完成挑戰目標,給自己獎勵;再訂下一個目標,再給自己獎勵…。 設定適當運動目標 設定運動目標時,千萬別一下子許「攀登百岳」之類的超級夢想,目標可以務實些,例如騎自行車環島、橫渡日月潭或登玉山的(這三項也是體育署在推廣的「臺灣人的三個運動目標」)。目標可以更容易些,例如參加五公里路跑、連續游泳五百公尺、步行上陽明山頂等。 如果你覺得還是太難,可以先訂如:我每週運動三次,而且維持一年;或是未來一年中,我要運動超過一百個小時。 當目標達成時,慷慨獎賞自己。如物質的獎勵,像是買早就想買的皮夾、安排旅遊幾天;也可以是內在形式的讚賞:如「和一年前比,我看起來更年輕了」,或「我終於證明自己可以跑完半程馬拉松了」等。 總之,以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動機需求階層論」中的「自我實現」是行為最大的動機,也能帶給我們最多的滿足與喜悅。一起讓運動證實「我」的存在,讓自己與家人更快樂,這就是最偉大的「自我實現」! 文/徐錦興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多樣運動並進好處多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也有另一句類似的話: 「要活,就要動。」如果將兩句話合併,就是: 「活到老,動到老,學習運動到老!」老做同種運動未必好學習運動要從「心智」與「生理」兩個面向發展。人在學習中發掘潛能,在運動中也是不斷的探索體能限度。只不過到了一定年紀後,運動行為好像就固定下來;喜歡游泳的人,多半以游泳為主要運動項目;如我熱愛慢跑,就以跑步為主。 如果時間、體能允許,建議每隔一兩年,再學習另一項新的運動;因為當我們熟悉某一項運動模式時,很容易就會掉落「效率的陷阱」。體內的運動系統會自動發展出一套「節能模式」,已完成想要表現的動作;所以動作會越練越漂亮,力氣也會節省些,也就是身體已經發展出一組有效率的動作。 或許你有疑問, 「有效率的動作」不是很好嗎?你可知「太有效率的動作」會讓肌群在運動時不必太費力,只動到某些固定的肌群,使運動不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運動後消耗的卡路里;除非你能想辦法將運動強度提高,或運動時間拉長,不然就要考慮嘗試學新運動,設法運動其他肌群。 學新運動活化新肌群 學新運動,不止能再次活化一些原本被忽略的肌群,也能再次啟動我們的動作學習迴路。最新的運動醫科學研究方向,開始評估運動對長者的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等疾病是否有防治的成效,而答案是肯定的。 去年底的『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期刊』就刊出一篇研究,指出運動學習過程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長者有正面的效益;這個研究已住院患者為對象,提供十四週,每週三次,每次一小時的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研究結果發現,透過運動學習,病患的認知功能有提升的效果。 今年的『老年心理健康期刊』中也有類似研究:研究團隊為住在安養機構、且有失智症的高齡者(平均年齡超過八十四歲),設計一套十八週的建議居家運動課程讓長者在運動指導員的指導下,完成一套坐、站、走的組合動作。 這個研究設計除了驗證運動課程的效果外,也比較「運動指導員」或「照顧服務員」介入的成效。結果證實,有專人指導、經過設計的課程,對罹患失智症的高齡者有提高心理認知的功效。 眾多研究都支持運動對長者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正面功效,連素以嚴苛審查的「考科藍實證醫學資料庫」,在今年四月也發表一篇系統性分析研究;利用整合分析法,審視以往發表在各期刊的十七個運動與長者失智症有關的實驗。最後發現:其實運動介入好像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有成效。 聽到這個消息千萬不要放棄運動,因為這篇研究報告最後的結論是:對防治失智症而言;但他們也找不出多做運動有壞處。所以,有空多動不會錯,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更好! 文/徐錦興(屏科大休閒運動保健系教授) 摘自國語日報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感謝有你

滿滿的祝福與感謝,像跳躍的音符似的,從字裡行間透過視覺,觸動著我們的心,雖然只是簡短的一句~謝謝,辛苦了~,卻是溫暖在心頭,家長透過聯絡本,表達對幼兒園及老師的謝意。在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上,又再次的看到仁和的用心與老師們的付出。七月25日的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再一次展現團隊的默契與合作,每位夥伴盡自己所能「Do My best」;不論是典禮的流程,或是音樂劇的表演,節目前後的銜接,樂器、道具的擺放,音樂的選曲與剪接,舞台的佈置,服裝的租借、歸還,禮物的準備,場地的佈置…等,幕前幕後、事前事後的準備與收拾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與經費,還真不少。 進廚房就不要怕熱!家長溫暖的言語,像一陣涼風,掃除了全身的熱氣,令人有愉悅與舒適的感覺。 「園長~典禮好感動內!」「舞蹈班序曲表演很喜氣」「今年的畢業生好好哦!園長一個個戴畢業帽」「家長還陪著上台」..。 是呀!有一些感動在心裡,在預演的過程中有所畫面,而做了調整,希望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畢業禮,是充滿回憶與溫馨的,愈來愈好是一定要的。 感謝所有畢業的寶貝們和家長,因著有你們,讓我們得以揮灑與發揮所長;感謝中、小、幼班寶貝和家長們參與歡送的行列,讓典禮更顯熱鬧與隆重;感謝定谷媽媽與鈺暄爸爸的祝福,您們的話語鼓勵了孩子,也感動了我們。 畢業典禮的英文是commencement,另外一個意義就是「開始」;畢業只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大班小朋友畢業後,要到國小另一個學習旅程,期盼在仁和所奠定的各項基礎,不論是語文、身體動作和健康、美感、社會、情緒、認知等的學習,都能繼續的加深、加廣向上發展。學習是持續不斷的,沒有休止符,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有需要時,必須適時的伸出援手,陪伴他們度過每一個學習成長的階段,面對所有的挑戰。 典禮與發表會後也就是學期要結束了,今天是七月三十日星期四,學期最後一天上課日,除了頒發早到獎外,還有中小班上課滿二個月以上,就可獲得獎狀一張,以資鼓勵。 下星期一八月三日暑期生活營開課,作息時間與平常日一樣,暑假期間上下課只開放前門,請家長留意。 祝福大家 暑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