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園長的話

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

上週六參加一場幼兒園課程發展趨勢研習會,一整天的課程雖感疲累,卻有著滿滿的收穫。幼兒園的課程該教甚麼?20年後的小孩將會面臨甚麼樣的社會? 老師分享,有陣子年輕人喜歡從事服務業,但現在服務業也很缺人,年輕人去哪兒了?有人說去做網紅了。會中老師提到現在最熱門的話題-AI,以及AI對未來教育的影響。 大家都不得不感嘆社會的變遷真的很快,以前曾經流行過一陣子的珠心算,現在已經很少看到,在AI大趨勢的推動下,也許以後會有一些才藝或教育方式不再被需要。 找出變與不變 那教育者和父母該怎麼辦?其實我們也不用過度焦慮,因為社會對某些能力的需求是永遠不變的,只要清楚知道之間的區別,幫助孩子奠定基本素養和能力,不管社會如何變遷,這些基本素養和能力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仁和在50年前創園時,台灣的幼教仍在萌芽,當時多數父母沒有幼教的觀念,甚至覺得幼稚園只是咧「騙囝仔」ㄟ所在。當年沒有電腦、沒網路、沒AI,但創辦人洪爺爺融合先進國家幼教觀念和自身的經驗,自創的教學方式,50年後來看依然適用。 六大領域培養六大核心素養 舉例來說,現在幼兒園的新課綱,六大領域培養六大核心素養;第一個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就是仁和創園以來一直優先注重的體能活動,提供小孩足夠的空間走跑跳做運動,這是幼兒時期最關鍵最基礎的能力,身體有動肚子才會餓、會累;餓的時候任何食物都好吃,自然就不會挑食,累了就想休息睡覺,這是良性的循環。 例如:透過巡迴體能遊戲,刺激孩子身體不同部位的發展,50年來沒有變。再者,長久以來推動親子閱讀和口語表達的能力,20年來從未間斷,也是具體實踐六大領域的「認知、語文、社會」等領域,鼓勵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提升認知能力;用不同語言、上台說故事,這些能力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都不會過時;現在的網紅,個個不都是說故事高手? 時代變遷愈快,更應該幫助孩子放大學習的歷程,放慢學習的腳步,反覆參與體驗,培養孩子帶得走的基本素養與能力,這些永不過時的素養和能力,才是孩子一生的寶藏。 祝 闔家平安 Mandy 延伸閱讀:親子體能遊戲500例

繼續閱讀 »

慶祝、紀念與傳承

最近雨下的多,園內的花草長得特別快,園藝公司依約前來進行花草的修剪,從早到下午,師傅們頂著炎熱的天氣,修剪一盆盆、一株株大大小小的花木,讓校園更顯乾淨、舒適,真是感謝。 不過卻因為把注意力放在修剪花木上,週二卻忘了放泳池的水,原本週三游泳的日子無法游泳,讓孩子們失望,實在抱歉,聯絡教練改週四游泳,時間可以嗎?教練說:沒問題,就這樣,本週連著兩天入泳池玩水,解暑。 有老師說,連兩天游泳,泳衣會乾嗎? 這麼熱的天氣,泳衣應該很快就乾的,而且因為天氣炎熱,很多孩子巴不得可以天天游泳,時間越久越好,當時間到了,仍捨不得離開 仁和的小朋友真的很幸福,創辦人洪爺爺堅持預留空地設置這幼兒專用泳池,每年夏天游泳是孩子最期待的時刻。 今年天氣異常,高溫炎熱,雖然有游泳課紓解酷暑,但據報導氣溫會愈來愈高,進入盛夏,短期內不會降溫,大家必須做好準備。 下週六,七月二十日就是我們的畢業典禮和成果發表會,目前正加緊 練習準備,事前準備固然重要,不過總是有狀況,老師無奈的說,班上 小孩輪流請假,有去旅遊的,有身體不舒服的,也有去旅遊後身體不舒 服的,旅遊一次就請一週,導致準備活動無法進入狀況,只能盡力。 不管如何,是大班小朋友的畢業典禮和學習成果發表,比起台上的表演結 果,更重要的是準備過程。 幼兒園階段的這些表演,是為了讓孩子體驗準備、練習、團隊上台展 出成果的過程,上了小學之後,類似的機會較少,有些孩子可能繼續參 與一些表演社團或樂隊,仍有演出的機會,但多數小孩機會相對就少了。 慶祝、紀念與傳承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年是仁和50週年,為了慶祝並紀念前人的播種,今年會在畢業典禮當天準備紀念小禮物給所有小朋友,更歡迎歷屆的校友們回來,尋找童年的回憶,只要是校友有機會來仁和,能說出當年園長或任何一位老師的名字,我們也會贈送紀念小禮物喔,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仁和創辦人洪爺爺,除了自己年輕時是運動高手,當上國手代表台灣,後來成為老師,投入幼教後,大量閱讀歐美日等國的幼教書籍,與仁和幼兒園內的實務相互驗證,並將這些經驗綜合寫成各類書籍,為了紀念洪爺爺並讓這些知識、經驗繼續傳承,我們會將這些書籍陸續公開放在仁和網站上,讓大家可以免費來使用。 第一本是「幼兒體能遊戲500例」,分為理論和實例兩部分,其中可以了解為什麼仁和安排特定體能遊戲課程的原因,並以圖例展示一些實際的操作,有些遊戲看似很簡單,不需要昂貴的玩具就可進行,對幼兒腦神經和體能發展很有幫助,不僅是幼教師,幼兒的爸媽也能從中獲益不少。 祝 闔家平安 、喜樂平安 Mandy

繼續閱讀 »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七月的崇學路上沒有往常的喧囂聲。平常一早六、七點,路上已是車水馬龍,尤其是附近有崇學國小、忠孝國中、德光女中,不論是機車載小孩、或是汽車載小孩,志工家長忙著指揮交通,吹哨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附近居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街景。 近日的崇學路,早晨沒了機車的呼嘯聲、喇叭聲與吹哨聲,也看不到人群的聚集,少了那熟悉的感覺。原來七月已到,是一般公立學校放暑假的月份,讓學生的身心可以放鬆、休息,師長們也得以休息,真令人羨慕! 過去是私立幼兒園的時候,到了八月會安排暑期夏令營~一週、二週、三週或一個月,可自由選擇要上的週數或日數,且每週都有戶外參觀。 現在是準公幼,需照政府的規定,不能像過去一樣,有較多的限制;除了例假日、國定假日外,沒有公幼七、八月的暑假,也沒有非營利幼兒園期末一個星期的假。 所有的規定以方便、取悅家長為導向,不僅小朋友沒有假期,師長也無法休息、放鬆,身心俱疲,留不住人才。 準公幼,沒有期末放假,整理教室、備課的時間,園長、老師都是超人。七月底學期結束,八月一日新學期就開學了。 實在是不行啦。 因此今年決定七月30、31停課,連同例假日,還有7月29日的補休,得以有休息、備課、整理教室的時間和體力。 以小孩角度出發 朋友聊天時提到,她的小孫子今年要上附幼,下午可以延托到六點,剛好媽媽下班,很好;另一位朋友說阿媽沒事早一點去接,讓老師可以早點下班。 這是立場不一樣,大家都站在對自己有利的一面看事情。 不過,我倒覺得大人常常忘了站在小孩的層面去思考事情,寒暑假的意義主要是站在學生的立場,讓他們的身心可以放鬆、休息。 學前小孩才二歲到五歲,一早就到學校,下午還要待到五、六點,不會很辛苦嗎?平常大人上班八個小時,已經很累了,若再加班就精疲力盡。 其實不論大人、小孩在外一天,不管自己的家是金窩、銀窩或狗窩都很想回家,或坐或躺,自在的放鬆、休息。 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鼓勵五點半前接小朋友回家,偶而時間耽擱也不要超過六點。 小孩是有感覺的,幾個晚回的小朋友,等候回家時眼睛會緊盯著門口,期待家人的出現,當聽到自己名字時,那種喜悅的感覺,是一種內在的安全感。 祝 闔家平安 、喜樂平安 Mandy

繼續閱讀 »

閱讀越早越好

地球不停地轉動,轉眼間已是六月底,下星期就是七月了,七月是幼兒園最忙碌的月份,有各項學習評量的檢視,還有畢業典禮與成果發表會,想想時間還真是不夠用。 週四進行親子共讀的檢視,想要了解本學期共讀推動的成效如何,園長自己當關主,孩子們拿著共讀紀錄本 一班班依序進行。 問小朋友~是誰陪你看書說故事給你聽的?~媽媽、爸爸、還有阿媽」「圖是誰畫的呢?」有的畫一看就是超齡,不過小孩卻很堅持是自己畫的,最後才說是媽媽構圖,他塗顏色。 接著,園長說~聽了這麼多故事,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故事?園長好想聽哦,可以說給我聽嗎?菲菲家小朋友個個有備而來,不假思索的回答~古怪的飛龍、小勇的新車、玩具國歷險記、誰偷了我的草莓 、包姆與凱羅的天空之旅…,且能不慌不忙地說起故事給園長聽,哇~真棒!孩子不僅穫取很多知識和故事,同時也把握表達力訓練的機會。 愈早開始閱讀,愈能體會閱讀帶來的各種樂趣 它不是先天的能力,是需要有「人」的引導,是需要慢慢學習而成,愈早接觸閱讀以及愈有機會接觸閱讀,能力就會愈早形成。 過去推動共讀的方式是每週二和週五二天,每學期設定40本。 近三年不再以量為主,改為每週五一次,重質不重量,希望家長能利用星期假日,陪伴小孩一起建立閱讀的習慣。孩子其實也是大人的鏡子,若是從來不閱讀,或者缺乏閱讀經驗的大人,是難以協助孩子進入閱讀的環境裡。 不過習慣是可以建立的,有開始總是不嫌晚。 進行親子共讀的時光其實很短,上了小學之後,慢慢的看課外讀物的機會減少,且孩子長大後,也不一定會喜歡和父母一起閱讀,或者被其他才藝、安親時間佔去,或更喜歡看電視滑手機。 別錯過在學前階段可塑性強、需要父母陪伴的時期,好好把握、享受親子閱讀的時光,那將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祝 闔家平安 、喜樂平安 Mandy

繼續閱讀 »
仁和幼兒園 2024 游泳

「習慣」和「恆毅力」

七點二十五分,小朋友陸續來園,到教室整理書包後,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晨間三十分鐘的活動,每天都不同~有聽故事、 巡迴體能、動手動腦玩積木、 跳箱-看誰跳得高、律動遊戲、戲沙等活動,小孩們樂在當中,大夥兒一起享受、體驗不同活動帶來的樂趣,校園裡一早就充滿了孩子們的嬉戲與歡樂聲。 問孩子們:「上學好玩嗎?」大家異口同聲說「好玩」,再問:「為什麼好玩?」因為「每天都可以見到好朋友;可以和朋友一起玩遊戲;一起做體能;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學習;一起聽故事;一起表演;現在又可以一起游泳,好好玩哦!上學實在有趣。 「走走走,上學去,衣服穿整齊,看見老師笑咪咪,朋友一起玩遊戲,上學真有趣。」 看著這群天真、活潑、可愛的快樂小孩,在幼兒園裡學習、成長,師長們也感受到來自小朋友們成長的喜悅。雖然他們常常脫序,不受控,惹老師生氣,園長得天天提醒,要和老師合作、和同學相親相愛,建立良好的關係。 仁和幼兒園 2024 游泳 仁和幼兒園 2024 游泳 在幼兒時期培養以「習慣」為基礎的「恆毅力」 每個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思考及行為模式都是透過模仿而來,學前階段正是建立品格、習慣的時期,有句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反映這時期的性格養成對日後的關鍵影響。 在幼兒園,每天安排孩子喜歡的日常活動,有同儕一起玩,有老師教導,在寬廣的空間與設備中進行活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規律的作息(如為了來幼兒園,早上得有固定起床的時間,刷牙、洗臉等)才能享受和朋友互動的時間。 這些日常在大人眼中似乎沒什麼,但對幼兒來說,卻是人生很重要的關鍵,第一次體驗固定的生活作息;之前的嬰兒期階段,絕大部分是餓了就吃,吃了想睡就睡,或以哭來表達,滿足自我需求。生活經驗也侷限在家中和親人互動而已。 兩歲後的幼兒,進入幼兒園,和同齡的孩子聚集、一起上學,同聚在課室裡,在當中學習、互動,建立關係,從陌生到熟識,尋找那與自己有著相同特質的朋友。 幼兒園的生活作息以不同的音樂來提醒,當音樂一響,小朋友就知道要做甚麼~集合排隊、大肌肉活動、用餐、午休、下課等,固定的生活,養成規律與準時的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規律的生活中,加上生動活潑的教學與節期活動,豐富了小孩們學習經驗與能力。 而長期努力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就是建立好習慣,透過每天固定且持續不斷的進行,時間一久自然有成效。 仁和在幼教的路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不知不覺就堅持了五十年,其實也是一種習慣。感謝一路上支持我們的家長和現在及曾經一起共事的夥伴,讓我們能陪伴小朋友們走過童年的歲月,平安的長大,迎接燦爛的未來。 祝 闔家平安 Mandy 仁和幼兒園 2024 說故事觀摩分享賽 仁和幼兒園 2024 游泳

繼續閱讀 »

與水的第一次接觸

歡樂的時光總是容易過,六月鳳凰花盛開的季節,也代表學期要結束、畢業的日子將到;不過,六月也是孩子們期待的月份,因為在仁和有好玩的畢業露營活動、還有游泳。 畢業露營是仁和創園以來一直延續的活動之一,早年露營活動在台灣還沒那麼盛行,加上幼兒時期的孩子大都沒有離開家和同儕一起過夜的經驗,因此透過露營活動,讓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自己一人在師長的陪伴下,和班級小朋友一起過夜的體驗,此經驗也為他們留下了不一樣的童年回憶。 以前露營活動為兩天一夜,近幾年來只有一天;地點的選擇也曾考慮過不同的景點,甚至是到海生館,但最後會因安全和經費的考量,評估露營的主要目的之後,還是決定在資源豐富的幼兒園舉辦。孩子在熟悉的場地,除了有安全感也比較自在,還有工作人員的壓力也會較輕,家長負擔也較省,主要是大家都放心,家長還可來園參加營火晚會。 今年台南400年,配合市政府教育局假兒科館舉辦的「教育的時空旅行」,將露營活動延伸戶外參觀行程,順道踏查107歲的台南公園與105歲的圖書館。 連日來的晴時多雲偶陣雨,實在令人擔心,期待週五天氣放晴,讓戶外行程能順利進行。 週三,今年首次開放游泳,孩子們很期待,只有七、八個沒帶泳衣;只是原本放晴的天氣,說變臉就變臉 ,突然大雨直下 ,孩子們露出失望的臉。 於是園長帶著大家一起唱祈禱歌,果真天父爸爸聽到小孩的祈求,太陽公公出來了,小朋友歡喜地在鱷魚叔叔的帶領下,入泳池游泳、戲水。 仁和幼兒專用游泳池   游泳是仁和的另一項特色,早年創辦人考量蓋泳池時,有人建議何必這麼麻煩,泳池不僅佔寶貴空間,而且建設費用高、維護也不易,一年使用的次數有限,只有在夏天,從經濟效益看是賠錢的,不如讓孩子家長們自行帶去公共泳池學就好,這也是絕大多數園所的想法。 不過創辦人因為是南師的體育老師,從全面性的教育觀點考量,台灣是海島型國家,四面環海,堅持讓小孩從小體驗水、認識水對幼兒教育很重要,且一般公共或私人泳池,為了兼顧經濟效益,很少有為幼兒考量設計。 仁和的泳池不是在訓練小朋友多會游泳,而是希望小孩從小就不怕水,入泳池體驗水中有浮力,學會如何踢水和水中閉氣的本領。因此泳池融入很多針對孩子的設計,包括由淺入深,讓幼幼班小孩可以輕鬆站起來的入池座椅兼台階,還有在池中央設置可旋轉扶手,讓到較深處時可以扶著。 從小處培養孩子的信心。 游泳不僅是一種運動,在緊急時刻也是一種自救方法,父母師長無法時刻在身邊護著,給他魚不如給他釣竿,從孩子與水的第一次接觸,到日後去泳池或海邊,都會是非常寶貴的人生體驗。 祝 闔家平安 Mandy

繼續閱讀 »

認識環境 認識台南

每當有家長入園參觀,第一句話往往就是「哇,空間好大,從外面看不出來,環境寬敞又舒適。」 入園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花園,往裡面走,還有一大片草場,綠意盎然。 草場,小朋友們可以在裡面追逐、嬉戲、踢球,還能舒緩眼睛的疲勞。不過,草有生命,需定期維護。近日,受到雨水的滋潤,長得特別快,需提早剪除日漸長長的草。 下雨後的草場潮濕,土壤鬆軟,除草機容易卡住無法運轉。為了不讓草長得過長,叔叔得伺機而動,在天氣好轉、割草機可運轉時立即行動。每次清除的草量約有10個大垃圾袋之多,這些必須丟垃圾車。 為了讓孩子們能在綠意盎然的草地上嬉戲、追逐、玩遊戲,背後的付出有許多,才能保有原來的美好。 下週即將舉辦的露營活動,是小朋友所期待的,場地在幼兒園,草場是露營搭帳棚重要的空間。然而,由於台灣正處梅雨季節,這一兩周的天氣很不穩定,希望天公作美,活動期間能放晴,才能順利進行。 台南建城400年 – 「教育的時空旅行」 今年是台南建城400年,市政府教育局假台南公園的兒童科學館以「全民教育」為核心理念,透過「教育的時空旅行」主題展,展現跨時空的教育風貌,帶領不同世代的民眾共同探索求學生涯的校園記憶,引領跨世代的親子對話。 於是我們的露營活動,戶外行程結合市教育局的主題展,參觀「教育的時空旅行」。報導說這個展覽結合了最新的AI科技,可以穿越時空,看見不同時代的學校。 展覽所在的台南公園也是行程之一,於1917年創立,是台南最古老、最大的公園,佔地4萬餘坪,是許多老台南人的回憶。 公園內,還有成立於1919年9月13日的市圖總館。(延伸閱讀:台南公園百週年) 這館原本位於吳園西北角(即現今的民族路與公園路口),由於館舍不敷使用,於1975年遷至目前現址。此館於2014年12月閉館整修,進行館舍閱讀環境與設備的升級改造,2015年8月1日重新開館啟用。 台南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號稱台灣的京都。近幾年更吸 引許多外縣市居民,週休、假日的首選地。 從生活的周遭開始,讓孩子們認識台南的歷史,進而喜歡探索府城文化,珍惜這片土地。期待透過我們安排的行程,增進小朋友對居住城市的認識和喜愛。 祝 闔家平安 端午連假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故事分享賽與生活母語

五月下旬開始,園內舉辦一系列的故事分享,首先登場的是英文故事分享賽,大班的孩子說故事,中小班的小孩則是兒歌分享。 每年此時都會舉辦故事分享賽,讓小朋友自由報名,分別以英文、中文/華語以及台語/閩南語上台,練習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故事的內容,一方面是讓小孩們有更多練習使用六大領域 – 語言的機會,同時也讓孩子累積更多上台的經驗,從中建立自信心。 故事分享和與同學一起上台表演不同,如果是和朋友一起上台,還能左右看一下他人的動作,或者老師也會在台下示範,但說故事可不一樣了,必須一個人主打全場,壓力可不一樣。上台的勇氣可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只要多上幾次台,一定會進步的 。 故事分享賽,依次分為英文、中文和台語;每年都是中文故事報名最踴躍,其次是英文,台語最少。中文是台灣的主要語言,在家、在學校以中文交談或聽的次數、機會較多,自然就較熟悉、也較熟練,聽得懂說話的內容,就會有共鳴。 英文則是許多爸媽的期許,也有所要求,想參賽的人雖然沒有中文的多,但還是比台語報名的人數多;台語,敬陪末座,小朋友興趣缺缺,沒有信心,好說歹說才說動小孩願意報名參加。 把母語教學融入生活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母語教學,也鼓勵幼兒園能在校園裡多提供一些母語活動。母語不只限於台語,還有客語,原住民語或其他語言。 現今生活中還會使用母語交談的,除了老一輩的父母、長輩外,年輕家長很少會用母語和小孩交談,原因是自己也不會說、不懂,小孩們也因為日常生活中聽與說的接觸機會少,自然就不會了;加上資源也少,孩子對母語的熟練度可以說是很難跟上。 那該怎麼辦呢?其實語言是一種工具,光是單純學語言會感到無聊而放棄,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孩子們喜歡的活動進行,例如唱兒歌或童謠、 聽歌曲故事、看戲曲等等,孩子們透過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而被吸引, 自然而然就有學習的動機。 其實現在網路上很多母語資源,例如教育部的「本土語言資源」網站就有很多兒歌,Youtube網站上也可以找到很多各種不同母語兒童故事影片。 另外,很流行的播客Podcast上也有給孩子聽的母語頻道,例如「阿嬤講古予你聽 ~ 台語繪本唸讀」以及「牽囡仔 ê 手,來聽囡仔古」,只要在手機上加入這些Podcast頻道平常就能隨時播放給孩子聽,當然市面上還有很多母語繪本或有聲故事等,如果您有其他好的母語資源,歡迎推薦分享。 「阿伯阿伯,稻子種真濟,有的家已吃,有得提去賣;有的送乎厝邊頭尾,有的留咧作甜粿。」 祝 闔家平安 喜樂滿足 Mandy

繼續閱讀 »

理念和目標

人們總是對「新」充滿著希望,如新的一年、新的產品,新的事務;期待新的事會發生,是比原來預期的更好。520賴總統就任後,新政府團隊接續,燒燙燙的,大家充滿了新的希望,期待新團隊帶來不一樣的亮點。 新教育鄭英耀部長與媒體見面時說明他的教育理念,他說教育就是協助每個年輕人、每個學生都因受教育而有美好的未來,這也是教育重要的功能。期待台灣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少一點擔心,教師少一點壓力、家長少一點擔憂,提升教育品質,讓教師本於專業,安心在校指導學生。 文化部李遠部長,擬將文化幣領取年齡從十六歲下修到十三歲,也就是國中生就具有領取資格,讓青少年透過文化消費,使文化向下扎根。他說台灣的教育把小孩當小孩,沒把小孩當大人,這是台灣長期以來的問題,且台灣的小孩從國小中年級後就不看書籍、電影,喜愛打電動、看短影音,這不利文化發展,因此他積極扶植台灣的童書與繪本,將台灣的兒少書籍推到全世界。 教育是百年大計,沒有速成的捷徑,百年樹人是一步一腳印的經營歷程,需要大家匯聚熱忱與毅力,持之以恆不斷地用心耕耘與灌溉,始有豐碩的成果。主事者有理念、有正確的目標,更需凝聚共識,營造優質且幸福的學習氛圍。相信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者,都抱持著一份理想和熱情。 仁和也不例外,有目標、有核心理念。創辦人創園的藍圖,從大量研讀中外幼教書籍,到日本參觀、取經,結合自己的專業和條件,從創園之初就設定了目標,以運動感覺智能,以幼兒的高度、視野,規劃屬於他們的世界-除了教室外有舞台、有泳池、草場、遊戲場、生態池、餐廳、寢室,讓小孩從家到幼兒園,空間的銜接與擴大,讓孩子能活躍在燦爛的陽光下,動動身體、動動東西、開啟探索之門,了解世界。 仁和之所以可以舉辦母親節、運動會等親子活動,是因為我們有空間,不必去外面租借場地。辦活動需要場地,不只是活動當天需要,還有練習和彩排,往返的交通問題、安全問題等,光是舉辦一場活動就要勞師動眾,都會讓幼兒園很頭痛。 我們有場地,可以本著理念進行,這是我們的優勢,當然園所的開銷、負擔也比相較來得高。 除了親子活動外,還可以規劃不同的校內活動,讓學習更有趣、多元,開闊幼兒的視野,豐富學習的經驗,讓學習不只是在教室紙筆的讀、寫、算而已,蹲下來從幼兒的高度,看見他們眼中的世界與亮點。 祝 闔家平安 喜樂滿足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