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3

食藥署提醒大家安全用藥要遵循 「5不」和「5要」原則

「安全用藥5不原則」: 不主動要求 不擅自併用 不長期使用 不食用刺激性物質 不亂買藥品 「安全用藥5要原則」: 要知道風險 要看清標示 要告知病況 要遵照醫囑 要詢問藥師 注意切勿自行購買制酸劑跟其他藥品一起服用,可能會影響疾病治療效果或增加藥品副作用,若有任何問題一定要有「生病找醫師、用藥找藥師」的正確就醫觀念。 藥粒一定要裝在褐色玻璃藥瓶嗎? 一般藥品之保存方式大多以存放在乾燥陰涼環境(如:暗處的抽屜)即可;應注意避免放在潮濕、悶熱或陽光直射的地方(如浴室、廚房、窗邊)。部分特別容易因光線造成藥品變質之藥品,則須存放於棕色瓶或避光袋。 為確保藥物品質,建議依照藥袋標示或藥品仿單上之儲存注意事項,或詢問專業藥師人員,將藥品以合宜之方式保存

繼續閱讀 »

鳳凰花開,畢業的季節

怎麼那首「春天佇陀位」的歌還在耳邊響起,一轉眼六月就已悄悄的到來,意謂著春天正式與我們告別,等明年再相見了。 六月,炎熱的夏天,太陽像火球一樣烤着大地,有句台灣俗諺這樣說~「四月芒種雨,五月無焦塗,六月火燒埔」此諺意謂四月份若由節氣的芒種開始下雨,若農曆的五月雨水也很多,農曆六月份的天氣就會又乾又熱,像火燒大地一樣。」 不過,可別弄錯了,這指的可是農曆。而今天是國曆六月九日,農曆四月22日,四月芒種雨,不是六月火燒埔。 六月鳳凰花開,畢業的季節,各級學校忙著舉辦畢業典禮,接著七月、八月學生放暑假,老師也跟著放暑假,羨慕哦! 仁和的畢業典禮向來都在七月底舉辦,典禮後大班生告別學前教育階段,等待迎接九月新的學習旅程。早期仁和八月會放一個月的暑假,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雙薪家庭愈來愈多,順應需求開辦一個月的暑期班,九月正式開學。 八月暑期,有四個星期,規劃四週的活動,每週均安排有戶外參觀或旅遊踏青、游泳等課程,讓小孩們有個快樂的暑假生活;家長可以自由選擇上課的週數或天數,老師也有休息的時間。 二年前成為準公共幼兒園,七月底結束,緊接著八月就是新學期開學,自由度受限,需遵守的規定也很多,目前還在適應中。 離學期結束只剩一個多月,除了既定的教學課程,期末的典禮外,還有露營活動,這是孩子們所期待的。 露營活動將在下週六的補課日6月17日舉辦, 16日早上就會搭帳篷,讓小朋友有更多的時間,與三五好友入帳篷聊天、玩遊戲。 6月17日早上九點活動開始,到晚上8:30結束。孩子們好期待。 露營對許多小朋友而言並不陌生,這是現代年輕家長假日休閒的日常,帶著孩子到露營區享受大自然的樂趣。 仁和的露營活動,從往年的二天一夜,到近幾年的一天至夜晚,許 多因素加在一起,尤其是安全與費用的考量,最後都在幼兒園舉辦。 兩天一夜的活動,精彩萬分,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同的體驗;尤其是 夜宿仁和,在沒有父母相伴的夜晚,挑戰獨自一人和老師、同學在幼兒園過夜的經驗,成長的喜悅是難以忘懷的。 露營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卻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從早上到夜晚一整天行程的規劃,朋友間的分享、嬉戲、將成為他們在學前階段最美好的回憶。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擁抱大自然的美好!

露營最受歡迎的6個優點 你露營了嗎?疫情後最受歡迎的全民運動 近幾年,隨著疫情的影響讓人們不再能出國,能接觸大自然的露營,漸漸成了許多家庭週末假日最主要的休閒之一,這種旅行不僅能避開人群的聚集,也能用一種換個生活方式的愜意,沉澱在都市叢林中所受到的烏煙瘴氣。 露營的浪漫,在於它有一種偽出國的情調,除了逃避城市的喧囂,更在兩天一夜的生活裡,體悟到居家生活甚少能擁有的氛圍,不少家庭、親朋好友也能發現,在那一起度過的日子裡,情感也更加緊密。 然而,對某些人來說,不喜歡露營的原因就是準備過程太過繁瑣,包含得自己搭帳、收帳、準備伙食,甚至炎熱、蚊蟲叮咬、睡不舒適等問題也都成了考量的重點。但,人生本來就不是每件事都能稱心如意,能夠享受這段過程,不妨也是一種成長。 露營最重要的6個優點 1、露營有助於解決問題-露營時,往往都會遇上平常不會接觸到的挑 戰,有些甚至靠Google都無法有效的解決,像是如何搭帳篷、該怎麼 收帳、最有效率的生火方式、正確判斷天氣狀況等,很多都必須靠著經驗累積。不僅如此,每一次的露營都是種全新的體驗,且能擁有新發現。研究證實,面對新的事物和挑戰,能保持大腦的健康,因為這會使我們養成獨立思考的個性,也可以增強自信、滿足和幸福感。 2、露營對孩子的教育有許多優點-在上述的觀點下,不難發現露營對兒童的成長發展會產生直接的正面、積極影響,特別是在現代智慧型手機和平板技術如此發達的年代,露營的優點就更不用多說了。 露營不僅讓孩子脫離3C產品的誘惑,他們還能在大自然的遊玩、探險中,找到在都市裡面從沒有過的樂趣。專家說,露營讓孩子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也會培養能力,克服新的問題和挑戰。而這些挑戰不僅能保持大腦健康,還增加了學習機會。 3、露營其實可以改善睡眠-研究發現,露營可以重置我們的生理時鐘,並幫助難以入睡、睡眠品質過差、失眠的人們,就連愛賴床的問題也可以改善。這是因為在家中習慣的日常作息裡,你我擁有太多的誘惑,也許工作繁忙之餘,還得抽空熬夜追劇、打電動;但露營時,則是直接拋下這些產品,且由於晚飯後基本上就沒什麼大事,因此能更悠閒的享受自然、早早入睡,也能更早起床。 4、露營會增加維生素D的補給-由於接觸大自然,親近陽光的機會便愈高,這也意味著能接觸更多的維生素D(Vitamin D)──維生素D的主要天然來源,是取決於透過日光照射在皮膚表皮的下層的化學反應,因此多照日光是獲取維生素D的簡易方法,只要一天暴露在陽光約10分鐘,人體自身即可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 5、露營可以增加運動量-如果你的日常生活,不是坐辦公室就是通勤,甚至連平常的運動習慣都沒有,那麼露營將會是一個幫助運動、鍛鍊的手段。因為在露營時,你會不斷在營區周邊探索新環境,或想盡辦法把內帳、外帳、天幕搭好,等到處理完一切後又要準備伙食時,運動量其實比平常還要大。這對平常就缺乏運動又沒有上健身房習慣的人來說,是個非常好的遊憩享受。 6、露營能讓人更快樂-露營的最大優點,是能讓自己更快樂,有改善心情的作用,讓自己忘卻煩憂的魔力,而接觸大自然的行為能刺激大腦、舒緩身心、增進健康發展,這也是為什麼露營普遍讓人快樂的主因。露營時和一群家人、朋友相處,互相聊天、打鬧的情感更能增進彼此感情,和同儕玩得開心,和爸媽之間的互動,也會更甜蜜且融洽。 文 /魯皓平

繼續閱讀 »

幫助孩子處理人際衝突

寢室那頭傳來小孩的哭叫聲,不知發生甚麼事,前往了解,原來是有小朋友的鞋子不見了? 鞋子不見,去哪兒了? 和小朋友討論,小朋友說有人把它藏起、沒穿鞋子來…,一會兒,就有小朋友說….是被 × ×小朋友藏起來了啦。 花了些時間和小孩分享,當自己的物品不見時的心情….. 幼兒園裡,孩子吵吵鬧鬧、分分合合、一下子有人告狀、一下子朋友另結新歡,許多戲碼不斷重演,幼小班的小孩由於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只想到「我」要什麼,所以容易搶玩具,排隊搶第一,遇到爭執會以哭鬧或者破壞東西來引起注意。 到了中班的年紀,孩子逐漸有了「輪流」的概念,也會開始有自己的主見,特別是在意有沒有好朋友,這時候的吵架,多半會用告狀的方式,希望老師幫忙仲裁;主見太強的孩子可能常常因為意見不同就吵起來,女生比較容易因為認定的朋友跟別人好,感到生氣而吵架。 大班的孩子,在認知和表達上都更加成熟,是非對錯比較說得清楚,可是吵架時往往得失心重,會找理由辯解。 過去的年代,家中有兄弟姊妹,上幼兒園之前多少懂得如何和他人相處;在少子化的今天,獨生子女居多,外界的文化刺激又大爆炸,家長一方面過度呵護,另方面又放任情緒發洩,使得年幼孩子一旦進入群體生活中爭吵情況常出現。 尤其是二歲的幼兒,話都還說不清楚,咬人、搶玩具、哭鬧的情況比較明顯;有些則是個性的關係,生氣很久,或遷怒他人。 吵架行為雖然層出不窮,但是值得安慰的是,小朋友們也能從過程中獲取經驗,逐漸改善,只是從錯誤中學習的過程往往不會太愉快。 孩子們爭吵後,師長的陪伴和調解,可是很重要的課題。 每早,晨光時間集合進教室前,除了引導小朋友們互道早安,也會以正向的語言~如今天要和老師一起合作、和小朋友相親相愛、一起分享、快樂學習…等話語來教導。 時序來到六月了,正值炎熱的天氣,游泳可是最消暑的水上運動了,孩子們期待能夠游泳,望著泳池,問:「甚麼時候能夠游泳?」 仁和的泳池,大小、深淺是專為學齡前小朋友設計的,每年在端午節後、中秋節前開放,每週二天,聘請游泳教練入園帶領。 因著新冠疫情,連續三年無法開放,好不容易疫情解封,卻遇到缺水的問題。目前台南的水量實在不樂觀,只能祈盼天降甘霖,滋潤大地,也滋潤人們的心,滿足身體消暑的需求。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小孩愛告狀,行為背後的四個原因

「吼!媽媽~弟弟又把我的玩具弄壞了!」 「媽媽~姐姐都不跟我玩!」 家裡此起彼落的告狀聲搞得媽媽一個頭兩個大!不處理,擔心孩子起衝突沒完沒了,處理了,不是被告狀的說告狀的「愛打小報告」,就是告狀的跟被告狀的都不滿意結果。如果孩子在學校常常愛告狀,也會擔心影響孩子人際關係。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爸媽要瞭解!告狀背後的行為訊息 1.剛建立「是非」的概念:孩子開始學習到各式各樣的規則,大人也時常透過讚美或制止來教導 是非觀念,對孩子而言,規定就是規定,沒有彈性可言,因此當別人做出違反自己認為「正確」的行為時,自然就會出現告狀的行為了。 2.得到大人的注意、認同:孩子單純地認為「別人不對代表我是對的」,又或者如果之前自己不 小心犯錯而被處罰,孩子也會透過打小報告想拉低對方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3.測試大人的規則、底線:「媽媽!弟弟又去拿冰箱的布丁吃了!」明明自己也很想吃,只是怕做了會遭到懲處,先說弟弟做了,試看看媽媽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媽媽沒有責備或處罰弟弟,表示這件事是可以做的,如果媽媽生氣了,孩子就會知道這件事不能做,但自己又不會受罰。 4.想要「控制」其他人,當小霸王:「你再不XXX我就跟爸爸說!」其他孩子聽到這句話起初都會心生恐懼,如果犯的錯來不及修正,可能會透過條件交換來拜託對方不要告狀,準備要告狀的孩子這時就會覺得自己握有某種程度的「權力」。 5.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上次你去跟媽媽告狀,這次被我逮到你犯錯,我也要去跟媽媽說!」如果前一次孩子告狀的狀況沒有處理好,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惡性循環喔! NG教養,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社交人際 1.交付「風紀股長」的使命給孩子:孩子不會只在特定情境下舉發別人的不是,不論到哪都會期待透過告狀來得到父母的稱讚! 2.聽到孩子告狀時還幫腔:孩子回家說「媽媽~某某同學又被學校處罰了!他不乖!」這時,有沒有家長會一起幫腔說「對呀!他做了老師不喜歡的事所以才會被處罰,你不能那樣喔!不然也會被老師處罰的!」 這時家長肯定會說「透過例子來教導孩子不要做出不好的行為,有什麼不對?」 我要說的是,因為家長並沒有在現場,也不完全了解事實是不是跟孩子說的一樣,有可能是孩子誤解了,也有可能是孩子想要透過說別的孩子不是,來顯示出「我在學校很乖」,父母這樣的回應會更強化孩子告狀的行為喔! 3.高壓統治,聽我的就對了:有的家長可能面對孩子很皮,別無他法只能用比較「嚴格」的方式教 育孩子,孩子若缺少表達想法的出口,擔心講錯話做錯事會被處罰, 就比較容易透過告狀的方式來確認大人的底線喔!

繼續閱讀 »

幫孩子睡飽睡滿

早上接送時間,原本是孩子們跟父母說再見,開心和同學見面的時間,門口卻傳來小孩的哭鬧聲,是怎麼回事呢? 只見小孩哭鬧著不想上學、不願意入園,門口老師只好使盡力氣、又抱又拉的帶著孩子進入校園。園長看見哭鬧的小孩,蹲下來且和顏悅色的說:沒睡飽想睡覺齁?小孩點頭,隨即停止哭鬧,於是帶著他到保健室躺下來休息,並陪伴在旁。小孩的情緒被理解,需求滿足後,安靜的閉上雙眼。 睡眠不足是學齡前幼兒哭鬧、無法控制行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很多研究都發現,兩歲以前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十小時的幼兒,不見得會表現出很累或沒精神的樣子,反而常常出現行為問題及其他發展問題,例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頻繁暴走、躁動、易怒,出現攻擊行為,會打人,哭叫等。 孩子越是睡不好,外在行為也就越不好,和朋友、家人也處不好,一旦打亂原有生理時鐘,該睡的時間無法睡覺,不該睡覺的時候又想睡覺,更不容易按時入睡,往往變成一種惡性循環,這種情形在連假後很常見。 學齡前的幼兒,每晚都該有上床睡覺的固定時間,就算偶爾晚睡也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睡覺前應該進行固定的儀式,例如幼兒園午休時間到,就會播放準備寢具的音樂→睡前故事→助催眠的輕柔音樂,就算不能立竿見影,也要持之以恆,建立孩子們按時睡覺的習慣。 體能越活躍的孩子,或者活動排得太滿,情緒太興奮,到了睡覺時間也越難冷靜下來,可以在接近睡覺時間先帶孩子做一些幫助他們靜下來的活動,例如讀故事等;也不要讓孩子在睡覺前仍然看電視或使用3C用品,因為根據很多研究都指出,螢幕的光線會刺激人的腦部活動,對睡眠沒有幫助。 很多家長硬性規定孩子時間到就得上床,以為這樣就解決問題,但如果孩子們被要求躺在床上卻還是無法入睡,也會導致行為出現問題,應該仔細觀察幼兒的睡眠品質,如果時間到、躺在床上,但卻無法入睡,再嘗試其他不同的方式,協助孩子入睡。 睡眠不夠的孩子不會顯出無精打采的樣子。他們會躁動,易怒,出現攻擊行為,會打人,哭叫。一個四歲的孩子,如果沒有睡飽,他自我控制的能力可能降到兩歲。」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孩子一起床就發脾氣

專家:避免硬碰硬、三種原因對症下藥 你的孩子也很難叫起床、一起床就發脾氣、擺臭臉、甚至哭鬧不停嗎?專家指出,幼兒發起床氣有其背後原因,找出根源並解決,就能有效減少孩子起床氣問題。 上班、上學時間步步逼近,但儘管家長不斷提醒孩子起床、快遲到了,孩子仍遲遲不願離開被窩,大喊「不要不要!我還要睡覺!」接著開始發脾氣、擺臭臉,甚至哭鬧⋯⋯這些情境在許多家庭中經常上演,讓全家心情烏煙瘴氣。 孩子發起床氣,避免跟他硬碰硬 早上家長多少都會需要趕時間,遇到孩子發起床氣,其實自己脾氣也容易上來,若當下不知道孩子為何生氣,也不用急於問出原因或責備,可以事後再釐清,最重要的是穩住彼此、無需在情緒上硬碰硬。 三大原因找出根源 解決孩子起床氣 不過要有效減少孩子起床氣問題,必須從解決根源開始。孩子發起床氣最常見的3大原因為:孩子沒睡飽、不喜歡大人喚醒他們的方式、不想上學,建議家長這樣處理: 一、孩子沒睡飽:滿足睡眠時長、建立睡前作息 3至5歲幼兒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長大約是10~13小時,如果孩子的睡眠時長被滿足,其實會自然而然起床,家長可以依據孩子需要起床出門的時間回推,判斷入睡時間。 不少家長共同的困擾,是孩子常睡覺時間到了卻不肯睡,導致隔天起床沒精神、發脾氣。對此情況,建議睡前1小時別讓孩子看3C產品,減少藍光刺激、分泌能讓人入睡的褪黑激素;將燈光關閉或調暗,塑造讓身體覺得「該睡覺了」的環境;固定播放輕柔放鬆的睡前音樂,長期下來讓孩子被音樂制約,聽到音樂就會想睡。 睡前4小時進行激烈運動或刺激的遊戲、聽充滿想像空間的睡前故事,都可能導致孩子大腦過度活躍而難以入睡、淺眠、多夢。她分享,可以進行一些睡前儀式,例如跟孩子一起扮演石頭等,讓孩子平穩下來。 二、因為大人的喚醒方式而生氣:漸進喚醒感官,別用負向語言 「都叫那麼久了還不起來?」「你怎麼一直拖拖拉拉?」你叫孩子起床時也說過這些話嗎?有時家長因為趕時間,叫孩子起床時會使用負面言語或太過急促,讓孩子覺得莫名被罵了一頓、心生委屈。 建議,叫孩子起床時,家長可以給予各種感官刺激、讓孩子逐步甦醒。視覺上,可以先拉開窗簾或開燈,讓身體接收到該起床的訊號;味覺上,可以讓孩子含一小口早餐、讓孩子開始分泌唾液,告訴他要坐起來才能繼續吃;觸覺上,可以用手指觸摸、輕點身體,搭配故事角色或動物與孩子互動,例如搭配手部動作、說「小蜘蛛爬爬腳、爬爬肚子⋯⋯小蜘蛛快爬到肚臍了!可以爬到你的肚臍裡面嗎?不行的話要起來把它抓住!」讓孩子有動力起床;也可以播放輕快活潑的歌曲,給孩子聽覺刺激。 此外,家長可以幫孩子的玩偶配音,問孩子「今天的早餐是什麼?可以幫我看看嗎?」「我們在等你吃早餐,你要一起開動了嗎?」讓幼兒為玩偶著想而起床。 三、不想上學:用對話與活動抒發壓力、創造起床動力 孩子在幼兒園、團體生活中多少會遇到壓力事件,但3至5歲幼兒較難用口語主動向大人表達感受,建議家長每天放學後主動與孩子聊聊「今天跟誰玩?玩了什麼?」從中了解孩子的狀況,也可以用遊戲、畫畫等方式抒發孩子的壓力;也可以讓孩子選隔天的早餐、衣服、陪伴一起出門的玩具,協助降低上學的緊張、增加期待。 幼兒起床氣造成親子雙方情緒的高漲點,往往是因為家長急著要孩子說明為何生氣、但在情緒中的孩子聽不進去也說不出口。她建議,家長可以事後再與對方討論起床氣的原因,透過問題與對話,讓衝突變成一次更了解孩子的機會。

繼續閱讀 »

母親節、家和上台的勇氣

母親節慶祝會雖已過了,但那股暖流還在,一首「愛我們的家」繼續在傳唱,成為與孩子們間的通關密語,時不時就會聽到孩子的歌唱聲~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也時不時的問小孩「你家今天有沒有光彩?大家有沒有合作?有沒有相親相愛」 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的家有光彩,更希望家是溫暖的。有首經典的兒歌-甜蜜的家庭「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姐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雖然沒有好花園,春蘭秋桂長飄香,雖然沒有大廳堂,冬天溫暖夏天涼;可愛的家庭呀,我不能離開你,你的恩惠比天長。」 短短幾句歌詞勾勒出家庭的理想樣貌,然而,有多少家庭真的是如此美滿呢? 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家庭結構的改變,人們所追求的不再只是那單純的甜蜜的家庭,而是更富足的享受,那個甜蜜家庭的場景已經回不去了,只能成為追憶。 整理活動當天的照片,看著一張張的畫面,重現了當時的情景,有孩子們在舞台上的表演、合唱、送花時母子女的擁抱、闖關遊戲、送禮物等的照片,每一張都很珍貴、都值得珍藏。 孩子與父母相處的童年非常的短暫,上小學後,課業變多了、事情也更多了,相處時間相對的少了,家長可得把握並積極參與孩子這段童年的歲月,這些都將是未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也是父母最美好的回憶。 上台的勇氣 每年此時我們會安排故事分享會,有中、英、台語不同的語言,週四是英文故事與兒歌分享會,每班派代表參加。從中也發現有些小孩平時表現落落大方,但就是不敢上台,理由是害怕。 大班分享會參與者中只有一位男生,其他都是女生,大都有備而來,珍惜分享的機會,上台落落大方,不慌不忙以流利的英文、口齒清晰的說著所準備的故事,加上表情動作,圖片、道具,生動活潑;中班雖只差一歲,但差別還真不小,第一個上台的緊張的在台上哭了,跟在後面的雖然沒哭,但也說不話來,還好接在後面的小朋友不受影響。 雖然只是個簡單的故事分享會,但對孩子來說,不僅是勇氣的訓練,也是台風、表達能力的訓練。幾個年幼的小孩成熟度還不夠,怯場,但只要敢站上台,一樣都是非常難得的體驗,讓孩子了解原來上台真的是不容易的事。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只要多練習、多累積經驗,孩子的進步絕對有的……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來自家人之間,無可取代的愛

對我來說,世界上最無法割捨的一種關係,就叫做「親情」,記得小學時自我介紹或是寫自傳時提到家人,我總是寫:「我有一個很幸福美滿的家庭。」 現在的我依然還是會這樣回答。 世界上有一種愛,不需要多餘的言語,不需要多餘的表示,只要從日常生活中細細體會,你就會感覺心暖暖的,家人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子,他們總是不吝嗇地給我滿滿的愛,不求回報,只要我永遠好好的。 那份從不休假的早餐 我媽媽工作十分忙碌,在家裡幾乎很少吃到她煮的午餐或晚餐,只有 假日偶爾她有空時才可能吃到。媽媽每天七點半出門,有時候可能更早,但她從不會忘記要準備好家中每個人的早餐,老實說,這份早餐並不怎麼豐盛,絕不是像早餐店一般的選擇多樣,也不如其他朋友的賢慧媽媽,能做出一桌的精緻早點,這份早餐就是一顆蛋,一顆水煮蛋,但是一定是顆剝好蛋殼的水煮蛋。 不論媽媽有多麽忙碌,每天早上我都有一顆蛋可以吃,我身邊的同學或朋友總是問:「你怎麼每天都有蛋吃啊?」是啊!就算不是多麽豐盛的早餐,每天早上起床,走到廚房看到媽媽為我準備的水煮蛋,就會覺得自己是多麽幸福的小孩啊!無關乎早餐的美味與否,而是媽媽從沒忘記我們的一份心意,與愛我們的心。 是誰在靜靜的偷窺 爸爸在我心目中一直有個崇高的地位,既威嚴又受人景仰,是我們全家人的標竿,但也因為如此,我不會隨便與爸爸開玩笑,和爸爸聊天的話題也比較少,再加上爸爸工作的關係不常在家,相處起來總感覺有些生疏,可能有時候爸爸會不知道和我說什麼,我也不知道要跟爸爸說什麼,也許與爸爸的相處模式比較像老師與學生吧!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爸爸和我的感情好像不是很好,但是我們之間就像是一種非常微妙的關係,即使我爸爸話不多,更不會與我談心,我還是能從很多小細節發現爸爸很努力想要了解我們、想要靠近我們,有時候只是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罷了。每一次爸爸回到家,只要看到我房間的燈是開的,都會偷偷的打開我的房門,看看我在做什麼,而當我回頭時,他不會和我說什麼話,只是對我淡淡的笑一笑,我也會對他笑一笑。 「爸你回來了喔!」 「沒事,你繼續忙吧!」 短短的對話,但是爸爸想表達的、我想表達的,我們彼此都知道,就這樣,我也感到很滿足了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