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小孩愛告狀,行為背後的四個原因

「吼!媽媽~弟弟又把我的玩具弄壞了!」

「媽媽~姐姐都不跟我玩!」

家裡此起彼落的告狀聲搞得媽媽一個頭兩個大!不處理,擔心孩子起衝突沒完沒了,處理了,不是被告狀的說告狀的「愛打小報告」,就是告狀的跟被告狀的都不滿意結果。如果孩子在學校常常愛告狀,也會擔心影響孩子人際關係。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爸媽要瞭解!告狀背後的行為訊息

1.剛建立「是非」的概念:孩子開始學習到各式各樣的規則,大人也時常透過讚美或制止來教導 是非觀念,對孩子而言,規定就是規定,沒有彈性可言,因此當別人做出違反自己認為「正確」的行為時,自然就會出現告狀的行為了。

2.得到大人的注意、認同:孩子單純地認為「別人不對代表我是對的」,又或者如果之前自己不 小心犯錯而被處罰,孩子也會透過打小報告想拉低對方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3.測試大人的規則、底線:「媽媽!弟弟又去拿冰箱的布丁吃了!」明明自己也很想吃,只是怕做了會遭到懲處,先說弟弟做了,試看看媽媽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媽媽沒有責備或處罰弟弟,表示這件事是可以做的,如果媽媽生氣了,孩子就會知道這件事不能做,但自己又不會受罰。

4.想要「控制」其他人,當小霸王:「你再不XXX我就跟爸爸說!」其他孩子聽到這句話起初都會心生恐懼,如果犯的錯來不及修正,可能會透過條件交換來拜託對方不要告狀,準備要告狀的孩子這時就會覺得自己握有某種程度的「權力」。

5.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上次你去跟媽媽告狀,這次被我逮到你犯錯,我也要去跟媽媽說!」如果前一次孩子告狀的狀況沒有處理好,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惡性循環喔!

NG教養,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社交人際

1.交付「風紀股長」的使命給孩子:孩子不會只在特定情境下舉發別人的不是,不論到哪都會期待透過告狀來得到父母的稱讚!

2.聽到孩子告狀時還幫腔:孩子回家說「媽媽~某某同學又被學校處罰了!他不乖!」這時,有沒有家長會一起幫腔說「對呀!他做了老師不喜歡的事所以才會被處罰,你不能那樣喔!不然也會被老師處罰的!」 這時家長肯定會說「透過例子來教導孩子不要做出不好的行為,有什麼不對?」

我要說的是,因為家長並沒有在現場,也不完全了解事實是不是跟孩子說的一樣,有可能是孩子誤解了,也有可能是孩子想要透過說別的孩子不是,來顯示出「我在學校很乖」,父母這樣的回應會更強化孩子告狀的行為喔!

3.高壓統治,聽我的就對了:有的家長可能面對孩子很皮,別無他法只能用比較「嚴格」的方式教 育孩子,孩子若缺少表達想法的出口,擔心講錯話做錯事會被處罰, 就比較容易透過告狀的方式來確認大人的底線喔!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