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歲,到底在不要什麼?爸媽等了半天的語言,竟然等到一堆「不要」,有時教到快起肖,我來照樣造句,告訴你,他們在不要什麼~ 不要打破我的順序 不要剝奪我好奇探險 不要以為我還小 不要用情緒教我 不要一直叫我守規距 不要一直叫我吃飯 不要什麼都聽你的 不要只有這麼少 不要一直問我 不要,真
開學第三週,仍有小孩來園時會哭,也有想到家人時或是起床或是吃飯時會哭泣的;孩子們藉著哭釋放自己的情緒,是可以被容許、被接納的,因為哭泣是人類表達情緒的現象之一,也是情感流動的自然反應,在人前不隱藏自己內心的緊張情緒,像開水龍頭一樣,宣洩不停,尤其是二、三歲的小孩,語言詞彙不多,只好用哭來告訴身旁的人
寢室那頭傳來小孩的哭叫聲,不知發生甚麼事,前往了解,原來是有小朋友的鞋子不見了? 鞋子不見,去哪兒了? 和小朋友討論,小朋友說有人把它藏起、沒穿鞋子來…,一會兒,就有小朋友說….是被 × ×小朋友藏起來了啦。 花了些時間和小孩分享,當自己的物品不見時的心情….. 幼兒園裡,孩子吵吵鬧鬧、分分合合、一
母親節慶祝會雖已過了,但那股暖流還在,一首「愛我們的家」繼續在傳唱,成為與孩子們間的通關密語,時不時就會聽到孩子的歌唱聲~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也時不時的問小孩「你家今天有沒有光彩?大家有沒有合作?有沒有相親相愛」 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的家有光彩,更希望家是溫暖的。有首經典的兒歌-甜蜜的
近日有政治人物提出不妥當的言論:「母語教育政策浪費教育資源。」引來民間團體的強烈不滿,認為其言論對耕耘母語教育的辛苦工作者以及臺灣的多元文化、母語教育、族群融合造成嚴重的衝擊。 實際上語言不僅僅是溝通的表象工具而已,語言是文化的根本,文化會影響語言的發展,而文化若是沒有語言的輔助,將會面臨凋零,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