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六大領域

涵養核心素養,小小孩怎麼做?

素養,簡單來說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學習」。在101年幼托整合後的幼兒園新課綱中,早已參酌世界各國幼教課程的發展趨勢,強調幼兒統合發展的六大核心素養: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自主管理,也就是透過統合的學習,進而培育孩子成為重溝通、講道理、能思考、懂合作、有信心、會包容的未來社會公民。 喜歡思考和觀察,是素養的起點 致力於幼教改革的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林佩蓉副教授指出,素養的基礎是「覺知辨識」,我們要幫助孩子喜歡思考、能思考;觀察周遭事物有所發現、有知有感。爸媽常以為孩子年紀太小,什麼事都要幫他想好、準備好,有如「材料包」的概念。 但是,如果使用固定材料包來教學,孩子只是照著步驟做,不一定經過思考,做出來的成品多半一個模樣,顯得創意不足;若有多樣的材料供孩子自由取用、構思、探索,結果會大不相同。重要的是,孩子在過程中會想「剛才為什麼可以或不可以?」「用什麼方法才能做出所想的?」……。 孩子願意思考、觀察、找方法,才有發展的可能。從小建立成長型心智,培養良好學習態度同時,孩子的學習要從他關注的、有興趣的事情開始,爸媽在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多提供學習的空間和時間,給予支持和陪伴,多觀察及鼓勵,懂得跟孩子對話。例如:孩子碰到問題時不是責備或幫他做,而是鼓勵他想一想、換個方式,才能夠讓孩子自己不斷找方法解決問題、學習及培養出「學習如何學」的態度,這份「學習型心智」(或稱成長型心智)是在學前階段開始形塑的。 建立起這樣的態度,上小學後面對各種課業或生活難題,會傾向於接受挑戰,即使遇到挫折,也會堅持不懈,不斷尋求解決方法,相信努力可以提升能力。林佩蓉副教授以幼兒園的孩子搭積木、設計軌道彈珠台為例,孩子會有各自搭建的想法,會觀察及測試軌道的寬窄、傾斜角度和彈珠滑落的方式,也會觀摩別人為什麼這麼厲害,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我要怎麼修正作品……,在一連串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激發思考,而且想找到有效的策略來達到想做的目標,自然就產生內發的動力;友伴間的分工合作、討論協商,也同時在遊戲探索的過程中發酵成生命的養分。 孩子的素養可以「補習」嗎? 台灣比較大的困境是怕孩子趕不上,所以很多學習都想提早補一補,但是素養能「補」嗎? 它並不是一個單一技能或知識,靠著反覆練習和記誦就能獲得。林佩蓉副教授強調,教師和家長對於孩子在教育的理念上及方法上也需要有成長的心態。 例如:台灣在幼小銜接教育上,幼兒園花的心力較多,家長也很注重為孩子做準備,但卻可能落入補注音和學英文。而德國和蘇格蘭的做法則是注重小學老師、家長、幼師和孩子的雙向協力,不僅幼兒園會將孩子的學習檔案供小學參考,小學老師也到孩子的幼兒園拜訪、陪伴遊戲及觀察,甚至也做家庭訪問。 且小一小二的教室跟幼兒園也很類似,還設有學習區,讓孩子有充分時間適應小學的教學方式。雖然各國教育作法有別,教育經費或師資人力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基本精神在於「以孩子為教育的主體」,很多做法都是為孩子量身訂做,從培養核心素養出發。 對家長來說,最好的養成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能夠尊重與陪伴,每一件事都能成為親子之間自學、互學、共學的題材,家長樂於和孩子一起討論探究、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充滿好奇心的孩子能夠盡情探索與表達、勇於挑戰各種學習。小小孩從生活遊戲中長出來的學習方法和態度,點點滴滴將成為素養的核心。 文/林佩蓉  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摘自信誼基金會

繼續閱讀 »

期末的叮嚀

隨著熱鬧的畢業典禮落幕,學期也進入尾聲,本週為學期最後一周的上課日,大班小朋友不因畢業了而不來上學,出席率依然很高,小孩說:「只剩幾天可以在仁和玩,下週開始就沒機會了,所以不能請假。」 7/28舉辦同樂會,小朋友們齊聚活動室,一起玩遊戲,開心的享用麥當勞餐,分享各自帶來的小點心,珍惜大家在一起相聚的時光,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小朋友喜歡來仁和的心聲,正是我們的願景,孩子的童年歲月應該是最快樂的,在學習的同時,也留下許多值得珍藏、美麗的回憶,看到可愛的孩子一點一滴不斷的在改變,由稚氣的模 樣,日漸茁壯、成長,進而邁向另一個學習旅程,從每一屆的畢業生和家長所給予的肯定與感謝,成為我們繼續奉獻在幼兒教育的動力。 曾有來參訪的老師說,走進仁和的校園,覺得很驚艷,很難想像在小巷內竟然有空間這麼大的幼兒園,尤其是在東區更是少見,就讀的孩子一定相當幸福。 這位老師觀察很敏銳,這也是創辦人的理念,讓仁和的孩子有寬廣的活動空間,配搭豐富的體能課程,以運動發展孩子肢體、認知和智能,為孩子日後的成長立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就讀仁和的孩子,都比入園前更健康、活潑、聰明,成長也非常明顯。 為了更具體更有系統的評估孩子來園後的成長,每期末我們都會進行「幼兒發展與學習評量」,這是照幼兒各項發展能力設計的,主要分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等六大領域,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以統整方式評量各領域的學習面向,彼此關聯,相互統整,以支持幼兒發展統合的六大能力,並檢視幼兒在本學期各項指標上的表現與成長。 我們要特別強調的是這個評量絕不是成績單,千萬不要用成績來看待孩子的發展;每個孩子發展的速度不同,而即使是同一個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也會有快慢不同,例如:有的孩子語文發展很快,可是在身體動作動作方面,可能就慢一點,評量表提供的只是孩子目前的發展狀況。 希望家長以了解、接納的客觀態度閱覽它,從中確實知道孩子的優勢與需等待開發的,並藉此觀察孩子的進步情形。 大班小朋友九月就要上小學了,上小學,對父母而言,也許會認為孩子上過幼兒園了,上小學有什麼難呢?其實不然,不可輕忽,對小孩來說,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它將是另一個學習旅程的挑戰,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心裡承受不少的壓力,而擔心、害怕。 因此父母必須協助他們克服心裡的障礙,陪伴他們渡過開始的適應期,關心他們在課業上的學習、環境的認識與人際關係互動上所遇到的困難,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學習的樂趣。 送舊迎新,下週一 8/1為新學期開學日,歡迎新加入仁和的小朋友。在少子化的時代,家裡孩子變少,獨生子女也不在少數,不像過去的家庭,有很多兄弟姊妹,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與不同年齡的同學互相學習合作,新學年起班級將採混齡方式,有大中、中小,幼幼,這對我們也是一項新嘗試和新挑戰,感謝各位家長過去對仁和的肯定,希望未來也能繼續和我們一起為了孩子的成長共同努力。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