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仁和幼稚園

園長的話 – 夢與現實

星期一從電視上得知連續幾期的威力彩都貢龜,累積獎金上看十一億,十一億任人都會為之心動。心想去買買看,也許會有好運氣也說不定。知道這件事、心想,但沒有行動,工作中忘了此事,當看到電視上報導,才又想起。此次威力彩獎落台東,一名幸運兒獨得十一億的彩金,實在令人羨慕。買彩券似乎成了全民運動,這股風潮感染到小小孩,星期三舉行八九月慶生會,小朋友許三個願望,分享其中一個,多數小朋友的願望都是希望爸媽中樂透、賺大錢,這個願望著實讓我呆了一下。當晚在小組分享中,讓小組員猜猜看孩子的生日願望是什麼?大家都猜不到,只有一個說「錢啊!中樂透」,ㄟ….,「好厲害,懂孩子的心。」他說:「錢,大家都愛,孩子也知道錢能夠實現很多願望!」 是呀!錢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很現實的,所以買彩券,花小錢買個希望,有何不好?有夢最美了。不過,回歸現實面仍是最重要的。 星期日和Kady媽咪到崇明附幼參加一場由教育局主辦的幼托整合後幼兒園教保活動及課程大綱說明會,從早上八點四十分到下午五點,一整天的課程下來,身體雖然覺得很累,但收穫卻是滿滿的,也再次的自我檢視,提醒自己,不足與需要加強或改進之處。課程分別由三個講師就課綱的發展與理念和情緒領域、認知領域、語文領域等三個領域做分享,從民國76年修訂課綱到現今已有23年了,目前仍是實驗階段,透過講師的分享,讓我們對課程領域的修訂更有概念、更清楚,從健康、工作、遊戲、常識、音樂、語文,修定為身體動作、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等。在語文領域,就範疇方面其中一項閱讀,從過去的課綱到現在仍是最受重視的。閱讀其實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歷任教育部長均大力推動。 去年的「閱讀起步走活動計畫」今年仍繼續,由市立圖書館承辦教育部的「Bookstart 閱讀起步走」運動,以設籍台南市且家有0-3歲的嬰幼兒為對象,免費贈送閱讀禮袋。自9月12日上午9時起,凡96年9月1日以後出生的嬰幼兒,憑兒童借閱證可至台南市總館及各分館領取閱讀禮袋,閱讀禮袋內容有專家精選繪本圖書2本、導讀說明、寶寶的第一份書單…等,限量1600份,領完提前截止!請符合資格的家長把握這個機會。 閱讀,是能力也是習慣,需要培養和練習而精進。能閱讀,才有思考的素材;先懂閱讀,才能有好的寫作。閱讀從小開始,從家庭開始,從0歲開始。 閱讀素養的養成需要環境的配合-家庭、學校與社會三方面的合作。幼稚園除了有圖書室,教室內有閱讀角,活動室設有閱讀區;一星期二次的親子共讀;星期四晨間8:00-8:40分的故事分享時間。 擁有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成為終生受用的學習、生活、生存的最佳工具。如何做好親子共讀,才能讓孩子養成喜愛閱讀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功課,明天的親師座談會,特別邀請台南科技大學林芳菁老師來做分享,請家長務必撥空來參加。除了聽學者專家的分享,透過參與,認識班級的家長,與老師做好夥伴關係更為重要。您的參與將給我們莫大的肯定和鼓勵。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培養中文力~跟著 閱讀列車出發

文/黃美湄 國內提倡閱讀多年,但是近日的國際閱讀素養評比結果顯示,台灣小學四年級學生不算會閱讀,特別是讀出字裡行間的推論。向來就懂得和孩子一起共讀的你,要如何掌握語文發展和學習的特性,正確地培養孩子的中文力?從70年代起,信誼基金會帶頭在台灣提倡「親子共讀」的觀念,鼓勵爸媽陪伴孩子閱讀,讓圖畫書伴隨爸媽的聲音變的更有溫度,更有滋味。 30年來,信誼陸續推動了幾項重要觀念和作法,包括:呼籲尊重幼兒讀好書的權利、推廣「多元閱讀」的概念,期盼透過不同的閱讀形式及更多元的內容,擴展孩子的閱讀經驗、享受閱讀的樂趣,從2000年起,更提倡「適齡讀好書」的概念,並走入「分齡」的出版與閱讀推廣。 3~8歲學會閱讀基本能力 0~3歲講求的是親子共讀,先讓寶寶親近書本 、愛上書本,做一個小小愛書人;3歲以上就可以很有計畫性的選擇好故事培養孩子的中文力。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柯華葳指出:「閱讀是要學習的。」依據美國哈佛大學學者J.Chall的閱讀發展理論,小學三年級以前要學會閱讀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如識字、辨識文體、因果推理等。四年級開始,要漸漸透過閱讀學習知識。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閱讀素質評比以小學四年級學生為對象,來檢視是否已啟動透過閱讀而學習的能力。如果離這個能力還有差距,就要進一步探討先前的基本能力是否足夠,萬一不足,盡快加強還來得及。 家庭環境最能影響閱讀成就 「但是,基本能力的形成需要家庭同心協力。」柯華葳強調。孩子在3~8歲(學齡前到小學三年級)是學習閱讀的關鍵期。根據國際閱讀協會的報導,與學童閱讀成就最有關係的環境條件是「在家中的閱讀」情況—當家中成人常常閱讀、喜歡閱讀,且家中有相當的藏書量使小孩子從小就接觸閱讀,長大也常常並喜歡閱讀,這些都會促成孩子閱讀的技巧和學習表現。 閱讀的基本功大略可以分成「音」、「義」、「法」和「用」。一開始是以音對應字,形成「一字一音」的概念;漸漸分辨同音字,進而知道詞彙的用法,懂得語法和文體,並能恰當地使用所學到的「音」、「義」、「法」。 示範與練習,提供好學習 信誼基金會除了多年前已發展一套適合7~9歲的《兒童閱讀列車》,近日又從語文發展與學習角度,邀請柯華葳教授擔任監製,推出信誼《寶寶閱讀列車》和《幼幼閱讀列車》,考慮年齡,依明顯的「音」、「義」、「法」、「用」語文特色,為3~5歲和5~7歲孩子在既有的出版物中挑選好書,搭配有經驗的老師提供閱讀和語文活動(練習),希望幫助幼兒透過閱讀,不但學「語文」、學「內容」,也學到閱讀的方法。 柯華葳認為:「學語文關鍵在環境中要『有示範』與『有練習』的機會」,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語文能力低,顯見是語文環境不佳。因此,出版好的讀物很必要的,它兼具雙重作用,3~5歲特重語音的學習,包括韻和狀聲字詞幫助幼兒熟析字與音的關係。5~7歲則加強複雜的描述,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字詞的語法。自然與社會人文知識也要均衡。 親子閱讀後,透過對談或遊戲,自然而然地增加「重點」重複出現的機會,也就達到練習的目的了,不過,要提醒爸媽, 閱讀第一,練習其次,不要本末倒置,孩子才會有興趣一讀再讀喔!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新的學年新的開始

又是新的學年開始,仁和的園地再次充滿了生氣,第一天開學就遇到颱風襲台,雖然如此,典禮活動流程仍依原訂計畫進行,只是闖關活動延到星期四。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被重視、被歡迎的感覺,各班媽咪事前準備好頭冠和花環,當小朋友來園時,媽咪們為新生戴頭冠,舊生戴花環,多數孩子對老師的舉動感到很新奇,受寵若驚,有的很高興接受,有的則不知所措,甚至拒絕。看似簡單的花環、花冠,每一個都是媽咪老師們用心準備的,從星期六到星期二(8/28-8/31),幼稚園裡上至Mandy下至清潔媽媽,尤其是班級老師,不嫌辛苦、不怕麻煩的,將教室內外擦拭乾淨、整理佈置的煥然一新,做教學上的準備,讓孩子們能夠在整潔、乾淨的教室裡學習,感謝這群天使老師的付出,仁和因著有她們真好,期盼每位天使老師都能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祝福。 寶貝們帶著花環花冠走進過勤學門,這一學期也要好好加油喔! 再談到班級的名稱,Mandy提議延伸上學期畢業典禮的主題-我的未來不是夢,考慮以開闊的眼界、更遠大的夢想來命名,於是莫札特家、達文西家、華盛頓家、諾貝爾家、史丹佛家、愛迪生家因應而生,剛開始大家很不習慣,一面說一面笑,幾次後就順口了,感覺上自己更有氣質了。 第一天開學,多數新生都由父母帶來園,有的很快就能融入團體,有的則需要媽媽陪伴在旁,從第一天的羞怯、哭鬧、撒嬌、不肯獨自留在幼稚園,到第二天,有的好一點,第三天更進步一些,相信孩子們一定會一天天的成長,只是需要時間的等待,大人-家長和老師都需以極大的耐心和愛心,來包容他們,在這段等待的時間,對孩子和家長而言都是一項挑戰。孩子們從家裡到幼稚園,不僅環境不一樣,人和物也都不一樣,面對陌生的人、事、物,離開平日疼愛有加的家人,心裡的害怕可想而知,而哭鬧是他們用來表達的利器。因此我們要以同理的心來幫助孩子,牽他們的手,走過這段成長必經的路程,給予更多的鼓勵、更多的擁抱,勇氣與信心就會在他們的心裡滋長。 開學典禮在戲劇的引導下,大家一起動動身體,唱歌、跳舞,介紹班級、認識老師,孩子們通過勤學門、健康門、聰明門,希望他們在仁和的每一天,都能夠快快樂樂的來上學,在仁和的環境裡,成長學習,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聰明的頭腦。最後贈送每位小朋友海綿寶寶吹泡泡一個,結束典禮的活動。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上學認識新朋友

文/林欣慧 (摘自學前教育月刊) 九月是新學年的開始,你的孩子要上托兒所、幼稚園了嗎?進入新環境,不論年紀的多寡,都是一項考驗。爸媽首先要幫助還建立新關係、認識新朋友。如果爸媽連著幾天問你家那個4歲左右的孩子:「誰是你的好朋友?」他的答案可能每天都不一樣喔!這倒不是孩子喜新厭舊,沒有能力維持友誼關係。這個年紀的孩子交朋友,來的快,去的也快。在探討建立新關係之前,爸媽應先了解學前的孩子是怎麼結交朋友和維持友誼。 3~4歲的幼兒,已開始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逐漸對週遭的人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會特別喜歡跟年紀相近的孩子一起玩。他選擇的朋友,通常就在他的身邊。例如是坐在他旁邊的,或是正好今天他一起搭積木的那個人。 等到了幼稚園大班的年紀,孩子開始懂得朋友之間特殊的情誼,他們就可以一起玩遊戲、分享共同的嗜好。這時,結交新朋友的速度減緩,對象也較有選擇性,友誼的品質變得較深厚。 朋友是玩伴,更是學習對象。 同儕關係對兒童整體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 朋友不僅是玩伴,同時也幫助孩子滿足其他的需求。透過與朋友交往的過程,孩子學會一些待人處事的態度及方法。例如怎樣加入新團體、結交新朋友、參與團體、與人共識, 及如何面對競爭與衝突。友誼還有助於孩子的自我探索,情緒和社會性的成長,及道德的發展。 雖然孩子也可以從父母、老師,或其他的大人的互動中,學得一些經驗。但是成人與兒童的關係,通常是上對下的方式,成人具有較多的權威,孩子多半是服從和聽令行事。但是,孩子與同儕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係,能提供更多的機會練習協調及自主。 擁有好朋友,生活才快樂 孩子每週大約花40個小時跟同學在一起。大多數的孩子,都有一兩個,甚至幾個好朋友。友誼滋潤了孩子的生活,使他們感到快樂。不過,根據美國一些兒童友誼研究的結果顯示,大約有一成的孩子卻沒有朋友。這些孩子有的是因為極度的害羞,不擅與人互動,在無形中被同儕忽略了。更有一些孩子被班上的同學列為「拒絕往來戶」。這種「被拒絕」的孩子常有情緒上的困擾。他們容易覺得孤單,自信心也較低。跟其他孩子比起來,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經過長期的追蹤調查,學者發現「被拒絕」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遭遇更多的問題,例如成為中輟生、少年犯,甚至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那麼,該如何幫助孩子結交朋友呢? 參與團體活動是交朋友的最好方法 結交新朋友,最好的方式是從參與團體活動開始。例如一群人一起打球、玩遊戲。從正向的互動開始,化解因陌生所產生的尷尬,讓彼此有機會認識對方。正常的孩子了解建立友誼需要時間,他們有信心,願意等待並配合對方的步調,逐漸成為好朋友。 相反地,「被拒絕」的孩子,比較沒有自信心,也不能耐心的等待,又害怕被人拒絕,往往強迫他人「成為」自己的好朋友,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失掉了變成好朋友的機會。 想讓孩子有機會跟別人相處,可讓孩子邀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儘可能讓孩子有真正的互動。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堆積木、家家酒。儘量避免讓孩子玩電玩、或網路遊戲,因為這些遊戲,往往讓孩子沈溺於反射動作,及過度在乎輸贏,孩子之間反而沒有真正的互動。 培養孩子具備好人緣的特質 人緣好、受歡迎的孩子,通常具有較多正向的人格特質,例如:富同理心、懂得關照別人、尊重別人的看法、接納不同的意見、支持他人決定、不惡意批評,願意參與並能夠跟別人合作、誠實、忠誠、負責、及幽默。他不一定要具備上列每一項的特質,但是多具備幾項這樣的特質,會讓孩子更容易結交朋友。 「被拒絕」的孩子,比較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懷別人,也較沒有同理心。他們也常表現一些負面的行為,如愛吹牛、愛現、喜歡批評別人、嫉妒心強。最嚴重的負面行為是具有攻擊性,一旦某個人特別愛欺負別人,這個人就變成「被拒絕」的對象。 爸媽如果想知道自己孩子與同儕的關係,平時應多和孩子聊天,互相溝通。 也可以多觀察孩子與他人互動的情形,利用機會教育,加以輔導。指出孩子正向且被人喜愛行為,如果發現負面的行為時,應私下和孩子討論,讓孩子體會負面行為帶給對方的感受,也讓孩子想如何用正面的態度來回應類似的狀況。 教孩子自我介紹和交談 開學時,面對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有的孩子會擔心或害怕。所以爸媽可以在開學前,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孩子說他擔心:新的老師或同學會不喜歡他。首先爸媽要接納孩子的感受,然後教他如何跨出第一步「認識」同學。教他先自我介紹,再請教對方的姓名;跟孩子想些有趣的話題,讓他可以和對方交談;爸媽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例如 : 孩子說:我叫李小華。我喜歡看《好餓的毛毛蟲》。你呢? 爸媽說:我叫小英。我家也有《好餓的毛毛蟲》。 一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知道如何應對新環境,就能減低焦慮感,快樂地上學,請自自然然地認識新朋友。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爸爸比較厲害

東西壞的時候叫爸比,走累的時候找爸比,不懂的時候問爸比,害怕的時候喊爸比..」,教唱此首歌時問孩子,為什麼東西壞的時候要找爸比?不找媽咪?小朋友回答因為爸爸比較厲害,會修理啊!那走路累的時候,為什麼不找媽咪而要找爸比?孩子們說「因為爸爸比較強壯、比較高、有力氣!」;不懂的時候為什麼要問爸爸而不問媽媽?他們回答「爸爸比較厲害呀!」爸爸在孩子們的心中到底是什麼呢?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一樣的表達詞彙,從他們的話中、畫中-【大班升小一】志峰:爸爸是很厲害的設計師;宸維-爸爸是很厲害的攝影師,很會打電腦;妍均-爸爸的手很巧,會設計高鐵圖;欣柔-爸爸很聰明;柔均-爸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佑綸-爸爸是很厲害的電腦老師;鈞量-爸爸很有智慧,會設計手機;…【中班升大班】岳丞-爸爸是總經理,每天工作是看報紙、打電腦;柏均-爸爸是牙醫師,他愛吃漢堡;昀蓁:我不知道爸爸做什麼?立曦-爸爸在環保局上班;…【小班升中班】仔微-爸爸在崇明國中當老師;湋筳-爸爸在法國台北攝影;士鈜-爸爸在區公所上班。竑穎-爸爸在田寮衛生所上班;…從孩子的分享中,了解爸爸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因著八月八日爸爸節的到來,於上星期五舉辦慶祝會。想到五月的母親節,大家都很用心、認真的舉辦慶祝會,相較之下爸爸節實在是太疏忽了,差很大,原因之一也許是八月剛好放暑假。但,爸爸可是家中的支柱,經濟的主要來源,應該要受重視的,因此每年的暑期生活營,幼稚園都會安排慶祝會。當天有六位爸爸撥冗來參加,讓活動進行更加熱鬧、生動與活潑,以玩遊戲的方式-踩氣球、踢毽子、搖呼啦圈,柔軟爸爸們的心;巧手打扮爸爸們,最是有趣;擁抱孩子們的畫面最感動;最後切蛋糕,大家齊唱「爸爸節日快樂、爸爸節日快樂….,祝爸爸們–爸爸節快樂!」六位爸爸和他們的寶貝,一起吹蠟燭、許願、切蛋糕,每位爸爸的願望,都是希望寶貝們「健康、平安、快樂!」這就是爸爸們的偉大的地方。幼稚園也準備了小禮物,請小朋友帶回家送給爸爸。 爸爸我愛您的過關卡-畫我的爸爸、愛的言語、愛的動手做、愛意撲滿,除了畫我的爸爸是在幼稚園做的,其他三關是在家中進行,從帶回園的過關卡,發現爸爸們都很認真、用心的做記錄,也更加了解到家中親子互動的情形….「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能收到女兒的畫,感覺很幸福,會將畫好好保存;畫的比本人還帥;足感心;爸爸是我們家永遠的變形金剛;很好、很感動,沒有白養…..;爸爸辛苦了,我愛您!祝爸爸中大樂透…」每個孩子都渴望有一個睿智、勇敢的父親陪伴他們成長;每個孩子都需要向父親學習堅強、正直的特質;每個孩子都能在父親身上感受到巨大的愛。聖經箴言「老人以子孫為華冠;兒女以父親為光榮。」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第36屆畢業典禮」

七月三十日星期五上午九時三十分在仁和的園地舉行「第36屆畢業典禮」,再次的見證仁和團隊的用心與合作,為營造一個感動寶貝和家長們的畢業典禮所做的努力。我們以祝福的心歡送孩子們,讓他們人生第一個畢業禮充滿了溫馨、感動、愛與關懷,相信烙印在他們心裡的,會是最美麗的回憶。今年的畢業典禮和期末學習成果發表會分開舉辦,六月二十八日晚上舉辦期末學習成果發表-2010仁和開心農場哇!哇!哇!,七月三十日舉辦畢業典禮-孩子的未來不是夢,兩次活動相隔一個月,都很用心規劃。分開舉辦時間較多,可以讓每個畢業生都有均等的機會,上台受到肯定與重視。而時間日期的選擇可是最難的,若是選擇在七月三十日之前(29.28.27.26…)就可以在晚上辦,但晚上舉辦,中小班小朋友不參加的比例很高,提早在七月24日週末,老師和小朋友的準備時間不夠,又有人力資源上的考量,總總的原因,才決定在七月30日上午舉辦。去年成果發表會和典禮一起,七月二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五時舉辦,三十、三十一放假,家長也有意見;不過家長的建議,明年我們會更加留意的。 雖然有部分家長覺得在上午舉辦不妥,但三十日當天的典禮和感恩餐會,仍然有很多家長參加,在此感謝大家的配合。從畢業生入席,家長牽著孩子的手,依序一個個入場,畫面美麗溫馨,中班孩子和小班的獻花圈和獻花,讓畢業生更加有自信;自我介紹,孩子們以流利的英文介紹自己,並說出自己的夢想「I wantto be a…」;楊園長的祝福,希望小朋友自己的事自己做;薪火相傳一屆傳一屆,生生不息,由Mandy將點燃的燭火傳給小園長許雅宣、副園長陳柏臻,再由她們兩個傳給中班的李品昀、陳岳丞,接著再往下傳,當一支支的燭光都點燃時,會場更加明亮,象徵前途燦爛光明。 謝師恩-我要大聲唱我是多幸福…「老師,謝謝你!」陪他們三年的孩子要畢業了,不捨之情油然而生,淚珠也在眼框裡打轉;謝父母恩-奉茶,更是感人,孩子們雙腳跪著,雙手捧著茶,請爸(媽)喝,一杯茶代表著孩子的心意和謝意,謝謝爸媽養育照顧他們的恩情,有家長因而流下感動與歡喜的眼淚;致謝詞-由小園長許雅宣先上台致謝,接著全體畢業生分別以英文、國語和台語致謝;在園生致歡送詞,小朋友以中英文歡送哥哥姊姊;頒獎暨頒發畢業證書,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是一樣好,幼稚園贈送畢業生開啟語文的鑰匙-中文字典及獎狀,送給每一位小朋友;特別獎,頒給參加潛能語文檢定得獎和奧林匹克數學得獎小朋友;另一個特別獎受獎的對象是本學年參加仁和舉辦的各項活動及每週家園聯絡欄都有回應的家長,感謝他們對孩子的付出與關心,重視親師的互動,透過文字的書寫傳達訊息。 典禮後的感恩餐會更是踴躍,郭爸爸說人好像比食物來得多,總是「鬧熱時大家歡喜著好」,大家吃著、說著,談笑聲不比外面的雨聲小,氣氛熱絡,親師、同儕、家長間互動愉快,孩子們載滿了仁和滿滿的祝福,也為36屆畢業典禮暨感恩餐會劃下完美的句點。 我的爸爸! 八月二日暑期生活營開始,孩子們似乎已習慣了上學的生活,只有幾個新入園的孩子,需花時間、心思陪伴!星期日八月八日爸爸節,幼稚園於星期五舉辦慶祝會,並設計了四個關卡-「畫我的爸爸」、「愛意撲滿」、「愛的言語」、「愛的動手做」,星期四在幼稚園畫「我的爸爸」,今天孩子會帶回家,請家長依照關卡,一關關引導小朋友去完成,並寫下您的感動,於星期一帶來幼稚園做分享;另外幼稚園也準備了一份愛的禮物,請小朋友帶回家送給爸爸,祝福爸爸們 父親節 快樂! 祝 平安喜樂 福杯滿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 「爸爸你好 我也好」

摘自國語日報 文/呂政達 問一個問題:你爸爸是做什麼的? 答案顯然很簡單,而且只有一個,爸爸是公務員、老師、商人或其他各行各業,你應該知道答案。 再問一個問題:爸爸曾為你做過什麼?你簡直可以列出一個「爸爸清單」來:考試考壞時,陪著你、給你打氣的爸爸;生日時,跑遍城市為你買蛋糕的爸爸;承諾要「永遠照顧你」,晚上趁你睡覺來看你,給你蓋被的爸爸。還有一個問題,可能要想一下,也可能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你為爸爸做過什麼? 每個人都有一個爸爸,而且生下來就註定好的,然而,觀看別人的爸爸的故事,是會有情緒渲染力的,我們常不知不覺聯想起自己的爸爸,以及爸爸和我們之間的故事。像張作驥導演的電影《爸,你好嗎》裡,就有十種形形色色的爸爸,從年輕的到年邁的父親,你必定能從其中一段,或只是一句對話、一個身影或一個眼神,尋找到自己與爸爸的關係。 每個爸爸其實真的都是一部電影,但孩子就像遲到的觀眾,努力想知道爸爸的前半段劇情。心理學家說,我們都會有追尋爸爸故事的心理動力,用爸爸的故事來定義自己的人生和角色,所以爸爸前半生的故事,就像一份送給孩子的看不見的禮物,深深的影響孩子的生命。在張作驥的電影裡,我們其實常看見這份禮物的影子,也看見爸爸的過去如何影響孩子的將來。 童年時,爸爸的身影險的那麼的巨大,我們追求不懈的讀書、考試、追求成就,常常就是為了得到爸爸的讚揚。所以,曾有心理學家調查成年兒女與對爸爸的抱怨;小時候想得到爸爸讚美,爸爸卻保持沉默,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兒子抱怨爸爸的沉默、木訥和不懂得溝通,但等到這個兒子自己變成爸爸,卻還是照樣沒有學會溝通。 電影裡有一段爸爸帶兒子會去看祖父,卻要透過孫子的問話,祖、父、孫三代才能維持溝通。經過這麼多年後,長大的兒子還是不知道如何和爸爸講話,反而只有孫子會問爺爺「你有沒有女朋友」這樣的問題。 電影裡還有一段,長大後的兒子變成了爸爸,卻還是不知道怎樣當爸爸,因為正如心理家湯瑪斯‧哈利斯說的,我們在三歲時心裡會覺得「爸爸真好,但我不好」,因為我什麼都不會,而爸爸卻什麼都會。如果這個兒子爸爸沒有教他怎樣學習變成大人,長大後,「別人好,我不好」的自卑感還是會繼續存在。電影哩,有個爸爸老實的跟兒子說:「我不知道怎樣照顧你。」反而兒子要安慰他:「你照顧的很好。」 看著自己的爸爸,以後你可能會體會到,父子間最重要的那個東西,其實叫做「關係的品質」。然而,無論跟爸爸的關係是親密,或是講不上幾句話,將來總是可能會留下遺憾和抱怨,這時,請你體諒你爸爸,他其實也在學習,小時候,他也是他爸爸那部電影的遲到的觀眾。何妨輕輕問候一聲: 「爸爸,你好嗎?」爸爸是好爸爸,孩子也是好孩子。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2010畢業露營!

寶貝們開心的笑容將是他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兩天一夜的露營活動,在大家的合作,好天氣的搭配下,平安且圓滿的結束。從早上愛的小屋-搭帳篷,孩子們和老師ㄧ起動手完成的喜悅與成就感。午休後的露營始業式,Mandy宣佈二天一夜的露營正式開始,孩子們一起唱著仁和營歌「仁和的好寶寶,大家一起歡唱,畢業的露營裡,充滿了歡樂學習自我成長。你來搭帳篷唷,我們來玩玩水,游泳、晨跑、營火晚會,露營樂淘淘吔!」。接著換穿泳衣到沙場玩沙水遊戲-草場丟水球-泳池裡戲水,個個玩得不亦樂乎;洗澎澎,是孩子第一次的經驗,和同學們一起洗澡,很新鮮。晚餐後的營火晚會可是露營的重頭戲,延續開心農場的話題,以小紅帽VS開心農場來展開活動,有動物家族、水果家族、螢火蟲家族,在Polly媽咪的主持帶動下,炒熱整個會場;Kady媽咪的火神和大野狼,搞笑的造型與動作,增添很多的笑點。 熊熊的火光照亮整個會場,大夥兒們唱著、跳著、笑著、合影留念,玩得不亦樂乎,直到營火漸漸消退,大家為當天生日的蘇筱渝慶生,一起享用蘇爸爸準備的好吃的生日蛋糕,大人小孩樂開懷,過了一個難忘、愉快且特別的夜晚;當爸媽要和孩子互道晚安的那一刻,孩子們似乎很期待、很高興,今晚能夠與親愛的老師、朋友一起在幼稚園睡覺,分離的焦慮在他們的身上看不到,沒人哭、吵或鬧,除了櫻桃家的嬿竹回家睡覺外;孩子第一次一個人離開父母夜宿幼稚園,這是一項大的挑戰,對我們來說是個大的責任,必須做好各項安全措施。 第二天早上6:00起床。漱洗後做早操、到崇學國小晨跑、吃早餐、到帳篷玩、拍照留念後,一起拆帳篷,準備到下一個好玩又有趣的地方,做知性之旅-亞歷山大蝴蝶生態農場。 亞歷山大蝴蝶生態農場位於仁德一甲村,從幼稚園開車只要二十分的車程,原本計畫由娃娃車接送,但為了能夠讓小朋友有更多的時間在農場裡,所以租借遊覽車。蝴蝶園的主人是一對夫婦-卜派老師和秦老師,歲月雖然在他們臉上畫下痕跡,但他們的親切、專業、活潑、有趣的態度依然不減。每次帶小朋友去參觀,都讓我有很多的感動。從入園開始的簡報,卜派老師以親切的態度來歡迎仁和的小朋友,笑容在他的臉上,讚美的話語從他口中說出,吸引著小朋友和老師。 秦老師的講解更是生動,在介紹蝴蝶的完全變態過程從卵-幼蟲-蛹-成蟲,不但小朋友聽得高興,老師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大白蝶俗稱大笨蝶,因為牠們只要一吸花蜜,就無法分身注意其他外來的各種危險,所以可以很輕易的被抓到!除了聽,還有蝴蝶可觀察;貝殼化石管有一白沙灘,裡面埋了一些小貝殼,小朋友在沙中尋寶,撿到的貝殼可以帶走;還有聽〝螺〞的聲音;餵羊可是他們的最愛;DIY時間-製作大象桌腳;最後一起享用控窯餐,結束一個早上的知性之旅,搭乘遊覽車回到幼稚園,已是中午1:20分了。 寶貝們仔細地聽著老師講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每次舉辦活動,都會考慮再三,希望能兼顧到家長的時間、孩子與老師的立場,但往往很難,舉辦大型的親子活動,大多在假日或晚上,讓平日忙碌的老師假日無法休息,實在很辛苦!本學年最後一個親子出席的活動是畢結業典禮,舉辦的日期7月30日上午,有家長建議在晚上或隔天星期六,但因為已經是7月30日了,學期的最後一天,隔天31日是假期,不可再佔用老師的時間,So請家長務必體諒。 典禮在7月30日上午9:30分舉辦,結束後有感恩餐會,請家長準備一道美味可口的餐點來園,大家一起享用,在此誠摯的邀請全園家長闔府蒞臨,大手牽小手一塊來參加「仁和愛.畢業情-我的未來不是夢-第36屆畢結業典禮暨成長感恩餐會」分享孩子成長的喜悅。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2010仁和開心農場哇!哇!哇!」

孩子在3-6歲時是離開家裡進入幼稚園,開始學習人際互動、社會性發展與團隊合作的啟蒙期,尤其透過表演節目,更可以直接訓練小朋友人際之間的團隊感與合作能力;過去的表演節目多半採用單一主題式進行,沒有連貫性,而且單一節目只能訓練小朋友在某方面的能力,例如體能表演便僅注重體能等,但幼兒時期發展並非要訓練小朋友成為專家,而是要為小朋友打下均衡發展的基礎。因此,本次的發表會特別以「開心農場」為主題,以劇情發展方式,結合語文(國語、台語、英語)、音樂、舞蹈、體能,展現孩子學習的成果。透過表演,學習人際互動、團隊默契與合作能力,從活動中開發多元智能的均衡發展。 在仁和的開心農場裡,住著一群樂活的農夫跟快樂的動物。農夫們每天都非常辛勤工作,一點也不偷懶,大家還相互幫忙,忙碌之餘,也不忘娛樂自己,使開心農場處處充滿歡樂跟驚喜。 花園裡,毛毛蟲誕生了,可是沒有東西吃,多虧了農夫的幫忙,讓毛毛蟲順利蛻變成蝴蝶。下雨了,蝴蝶跟蜜蜂到處躲雨,小鳥分享了牠們的鳥巢,也讓彼此都成為好朋友。 池塘邊,青蛙跟小蟲子在一起玩耍,天氣好熱啊!於是青蛙一隻一隻跳下池塘,真涼快!果園裡,Made In Taiwan的水果最棒、最甜,也最勇敢,颱風來了,也不害怕! 農夫真的好忙碌喔!遇上會打字的牛,還因為要求電毯而引起罷工;農場上老鼠到處吃著辛苦播種、就要收成的水果,農夫該怎麼解決?劇情內容介紹- 【序幕–仁和廣播劇 Jen-her Radio 太鼓表演—農場狂想曲】 以仁和廣播劇-布袋戲+台語揭開活動的序幕。 在開心農場上,每位農夫都開心著在辛勤的工作,邊工作邊歡笑,每次在工作前,農夫都會先來一段〝暖身〞,這段暖身可以讓每位農夫更加團結、開心的工作,他們帶來的〝農村狂想曲〞-太鼓。 太鼓-是一種情感的傳達自然界的聲音,微風的呢喃嘆息,或悲泣哀哀嚎震烈的雷聲,海浪的衝擊聲,都可以透過鼓聲傳達出愛恨悲歡的情緒,對許多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壓抑、束縛體制的人而言,太鼓是一個溝通和表達創意的導體,用肢體的力量達到精神層面的某種昇華。幼兒太鼓藉由舞動身體,訓練感覺統合全腦開發,也經由合奏的練習、激勵培養合作的精神。 【第一幕—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s】 在仁和開心農場裡,有一群辛勤工作的農夫,他們每天都很努力工作。在農夫的花園裡,有著許多美麗的花朵及樹木。有一天,一群毛毛蟲誕生了,牠們的肚子好餓好餓喔!好心的農夫們分享了許多好吃的食物。猜猜看,最後毛毛蟲有沒有變成美麗的蝴蝶呢? 在農場裡有一群可愛的小小孩手裡拿著玩具槌、棒棒糖鼓、沙鈴隨著音樂的敲打著手上的樂器好熱鬧。 【第二幕—找到好朋友 We Are Good Friends】 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他們常在花園裡玩。小鳥也想要跟他們玩,可是蝴蝶們覺得小鳥太大隻了,都把小鳥趕走。有天突然下雨了,可是沒有花朵願意讓蝴蝶們躲雨。他們找了好久,找到了小鳥的鳥巢。鳥兒會讓蝴蝶們進來躲雨嗎?他們會不會變成好朋友呢? 雨停了,天氣又變得晴朗了!天空出現了美麗的彩虹,可愛的甜心妞妞揮舞著繽紛的彩帶,把農場點綴的更加美麗! 【第三幕—快樂的小青蛙 Happy Frogs】 夏日的池塘邊,天氣熱得不得了,可愛的青蛙正在玩耍。突然,碰!一隻跳下去了!兩隻跳下去了!三隻跳下去了!青蛙們在水裡好快樂呢! 農夫看到可愛的青蛙在池塘裡游泳,讓他們忍不住想幫可愛的青蛙開個〝田園音樂會〞,在這個音樂會中農夫準備了直笛、邦哥鼓、半月型鈴鼓等樂器來演奏,在演奏中青蛙還快樂的隨著音樂起舞呢! 【第四幕—會打字的牛】 農夫們最近遇到一個問題,農場裡的牛竟然會打字,不但成天聽到牛群們打字的聲音,牛群居然還寫信給農夫!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這時有一群會舞功的小女生,來到開心農場裡加入他們的行列。 【第五幕—果樹的對話】 果樹在農場內展開一場小小的對話。在他們之中,有荔枝樹、檸檬樹、香蕉樹等,後來又來了芒果樹和蘋果樹。哇!好熱鬧呀! 農場裡騷動著到處洋溢歡樂的氣氛,原來是準備舉辦派對,大家忙著打扮佈置,最後在盛大的音樂會中,畫下完美的休止符。 【第六幕—大肥貓】 農場住著一群農夫,他們各自覺得自己的水果是最棒的!大農夫,小農夫,美麗的農夫和聰明農夫。有天他們發現他們田裡的水果遭到老鼠們的攻擊。大農夫和小農夫開始製作各種捕鼠器要來抓老鼠,可是都沒有用。農夫們想了很多的辦法。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6/25晚上與仁和有約

6/25晚上與仁和有約,記得來喔! 生活中有很多事是必須互相效力的,以幼稚園而言,孩子來仁和,可以在寬敞的空間裏嬉戲、追逐,在豐富的學習環境探索,除了班級老師的帶領外,還可接觸其他班的老師,另外有專業的英文、音樂、體能老師的教導,廚房阿姨為大家準備好吃的餐點,清潔媽媽整理環境,司機叔叔接送戶外參觀,行政人員處理大小事務,這群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來為孩子效力,讓他們每天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在幼稚園裏生活,隨著時間在認知、情意、技能上有所成長,透過同儕的學習互動,增進人際關係、團體生活和社會性的發展,若是靠自己來做,能力和體力都有限,是無法成就事情的。最近有許多家長帶小朋友來幼稚園參觀,從交談中了解,多數是因為孩子一個人沒伴、好動、在家裡不知要做什麼、帶出去除了很熱、大人也很累…,所以要讓孩子上幼稚園,也清楚要幫他們找一間有場地、可接近自然的幼稚園。其中有位住在附近的國中退休的老師,從網路上幫小孫女找幼稚園,看到仁和的網站,才知道仁和幼稚園是在崇學路,離她家很近,三十年前她的孩子要就讀幼稚園,以為仁和是在仁和路接送不方便。 當她知道仁和是在崇學路,就立刻前來參觀,當時是下午,這位老師參觀後說:「在巷子裡有這麼大的幼稚園,真是別有洞天。」對仁和的環境、教學與提供的資料,讚賞有加,誇獎我們的用心。老師離開後再來電告知,星期六要帶在女兒來參觀,果然遵守約定,當天祖孫三代一起來,昨天(星期四)孩子的媽媽來園註冊繳費。孩子的阿嬤是國中老師,因為了解教育的生態環境,所以很慎重,連著三次參觀才下決定,當然她不是只參觀仁和,我們只是其之一。 近年來拜網路之賜,家長選擇幼稚園都會先上網挑選,再到現場參觀,詳問所有的細節、費用、做筆記後選擇自己認為適合的,再參觀(有的會邀請全家一起來)後決定。這與以前的家長有著明顯的不同,原因之一是現在選擇性很多,家長都很精明,要求也很多。董事長常說:「想要你的孩子將來變成怎樣的人,就選擇那樣的幼稚園。」仁和了解學前階段的重要性,投入很多的心思,提供多元的接觸,尤其是營造健康的身體方面,因為健康就是財富,是我們一生所要追求的,必須在此時為孩子建立好根基。 仁和開心農場 哇!哇!哇!將於下星期五六月二十五日晚上,在文化中心假日廣場舉行。孩子們從活動中學習到的表演能力與團隊合作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您一定要撥空來參觀! 別忘了 下星期五 六月二十五日晚上 與仁和有約!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