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領域 – 身體動作與健康

園長的話 – 從體能遊戲玩出自信

週二,快樂的晨光時間,孩子們又享受在玩體能的樂趣中,一次次一回回,充滿活力、熱情十足的,加上音樂的搭配,想不被吸引都很難,就連幼幼班的小孩,也能樂在當中;拿起相機連拍加上錄影,記錄當時活動的畫面,只見小妍蓁,不僅玩體能,也隨著音樂的旋律,舞動著身體,臉上露出笑容,沉浸在其中,真是令人羨慕,好想能回到小孩的樣式,無憂無慮快樂的享受生活。 感謝老師們為了配合幼兒園的理念-運動感覺智能,一早來園的晨光時間,大家就能同心協力利用器材設計、安排,提供孩子們大肌肉活動的體能遊戲;除了晨光的體能活動,課程中每日也會安排有不同的大肌肉活動,或是到草場上奔跑、踢球、玩遊戲,大蝴蝶遊戲場盪鞦韆、攀爬、乘坐蹺蹺板、溜滑梯等;孩子們從活動筋骨中,提升專注力,增加自理力,並能從體能活動中訓練協調力及反應速度,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力。 週二,儘管外面暴雨直下,也無法澆熄孩子們熱情的心。不過,也因此草場的排水管無法承受而積水,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擔心是否排水有問題,下午請專業的師傅來檢查所有的排水管,師父說校園排水都沒問題,積水是因為雨下得太大,一時間排不出去;倒是這麼大的雨,好多地方都淹水。 積水或淹水?好話題,由週二的大雨,和小朋友們進行討論,何謂積水?又何謂淹水?草場是淹水還是積水?有說是積水、有說是淹水,園長以淺顯易懂的比喻和他們一起分享,但孩子似懂非懂的,不過因此認識了淹水和積水的不同。 歡樂在仁和。常進出幼兒園的才藝老師說,仁和小孩好幸福哦,能在寬廣的空間裡,享受豐富又多元的學習,園長的用心、老師們的努力,真是小朋友們的福氣! 和小朋友們討論週五的露營活動,孩子們擔心下雨了怎麼辦?柏喬說:爸爸手機裡的訊息~雨下到週三,週四、週五天氣放晴,好天氣不會影響的。沒錯!要有信心,不過,即使下雨,露營活動仍會照常舉行,除了游泳以外,所有活動都不會受影響。 祝  闔家平安 佳節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認識體能(大肌肉活動)

大肌肉活動包含晨間律動、體能活動及戶外遊戲活動,所以雖每日至少需提供 30 分鐘大肌肉活動時間,但教師仍可彈性選擇使用大肌肉遊戲區的時間。 大肌肉技巧可包含下述幾類: 1.各項身體技能活動 走-走路(走直線、走曲線、往前走、倒退走)、走迷宮、跑步、快跑、折返跑、障礙跑 爬-匍匐前進(身體)、爬行(四肢)、攀爬架、攀網、攀岩、爬杆、爬樓梯、鑽洞(鑽籠)或隧道 跳躍-向前跳、雙腳跳、單腳跳、立定跳遠、跳房子、跳繩(雙腳向前)、跳橡皮筋 跨越-走木樁 拉推-拔河、滾鐵罐、拉推車、推輪胎、推大籠球 翻滾-側滾、翻筋斗(向前、向後) 旋轉-身體及各部位轉動(上下左右前後、單人或雙人或多人) 懸重-單槓、雙槓、拉環、吊單槓(抓握)、吊環懸重 協調-溜滑梯(直或彎的、寬或窄的、封閉或開放的、坐或躺或腳夾)、呼拉圈、打陀螺 平衡(擺盪)-平衡木、蹺蹺板、平衡球、踩高蹺、搖椅浪船、鞦韆、搖木馬 騎乘-扭扭車、腳動車、踏板車(兩輪、三輪、輔助輪)、腳踏車、玩具汽車 球類-投擲(目標遠近)、接球、滾球、踢球、打球、傳球 2. 綜合身體技能活動 循環體能活動-綜合運用以上大肌肉技巧之遊戲設施或體能活動 音樂遊戲活動-律動、舞蹈(竹竿舞、舞龍舞獅)、模仿動物行為動作 團體遊戲活動-大風吹、木頭人、紅綠燈、躲貓貓、氣球傘、滑溜布   幼兒體能遊戲500例 更多關於幼兒大肌肉活動的設計,請見幼兒體能遊戲500例。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運動遊戲的好處

回想起從前小時候,整天跟著住家附近的大朋友到處遊玩,一群小朋友帶著一群小小朋友,玩著跳繩、跳橡皮筋、打陀螺、打彈珠、爬樹、跳房子、賽跑等許許多多的遊戲;如今,自己的小孩也已慢慢的長大,活動力一天比一天還大,若不讓其發洩一下旺盛的精力,就會很無聊地在家裡無所事事,製造許多搗蛋行為。可是想想現今父母生的少,想要在住家附近找到年齡層相近的同伴,可說是少之又少,且由於都市化的生活形態快速成長,幼兒的活動空間相對減少,當父親的只好充當兒子的大玩伴,一有空檔,父子兩人玩耍去。 但現今幼兒運動遊戲由於因空間不足、時間不夠、玩伴缺乏,再加上父母的過度保護、電視、電玩的氾濫情況之下,使得幼兒運動遊戲的種類受到限制,並影響幼兒運動遊戲的質與量。對於幼兒的成長而言是一大隱憂,相對的造成幼兒體能減退、肥胖率過高並產生許多自閉、過動、自私、動作不良等許多成長障礙的幼兒,此一問題,正慢慢的侵蝕幼兒的身心健康,值得我們大家深入關心和探討。 幼兒的生活就是遊戲,藉由遊戲探索身體及環境,並累積經驗而產生智慧,幼兒也因遊戲的參與,而與現實生活相銜接。幼兒每天的生活就是遊戲,而遊戲的種類大多為與身體息息相關的運動遊戲,經由身體運動的刺激而增加幼兒身心機能的發展。 幼兒運動遊戲是以幼兒為對象,施以有趣的身體運動遊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促進幼兒全身骨骼、筋肉的全面發展,得到身心各方面的健康,並透過關心和鼓勵,提升幼兒的體能,且透過幼兒身體的活動,促進腦部發育,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以及對人事物的興趣與熱情,以達到促進幼兒健全發展的教育意義。 從幼兒動作發展的觀點來看,幼兒的身體動作大約有以下8種類型:走、跑、跳、攀爬、投擲、接補、踢、打擊等。幼兒在發展這些身體動作時,是先「有」再「好」,意即會這個動作或出現這樣的動作之後,其動作才可能漸漸做得更好、更熟練、更穩定、更平衡、更協調或更多樣化。 幼兒時期的教育,是人一生發展與學習的關鍵期,也是日後身心、思想、行為本質的來源。在幼兒尚未社會化的情形下,多重的外在刺激會讓幼兒容易吸收與學習不同的事物。而幼兒的遊戲重在參與而非得名,即使是競賽遊戲也只是趣味而非比賽。因此幼兒運動遊戲的教學需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先培養其興趣滿足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成就感,讓其在安全的情境下盡情的去發揮,藉遊戲的驅動去體會運動的樂趣。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校內安全與運動的樂趣

八點不到,走廊的那端,兩位可愛的小女孩,手裡拎著一個包,肩上背著書包,一前一後的走在黃色的線上往教室的方向前進,看見園長不忘道早,坐在教室前的長椅,從容不迫的脫下鞋,將手上、肩上的包拿進教室,並將書包裡的物品,一件件拿出來,有條不紊的擺放在指定的位置,整理後穿好了鞋,臉上露出愉悅與自信的笑容,一前一後的往活動室走去,進行下一階段的活動。自己的事自己能完成。小孩開心的走在教室前的走廊,不受干擾,不必顧忌有陌生人出現在身旁,自在的活動,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幸福與快樂的感覺。 為提供一個屬於小朋友們安全的學習空間,及小孩和老師的人身安全,再次強調校園安全維護的重要;前門只能停留在活動室,後門到玄關處,請家長不要進到教室裡;因為家長們的情緒不是我們能掌握的,我們無法了解每位入園者的情形,若有情緒失控出現,是我們無法預防與處理的,如此也會嚇到小孩們;還好家長能理解幼兒園的用心,多數都能配合,但尚有少數幾位家長會趁老師不注意時帶小孩進入。 除了安全顧慮外,另方面小朋友因著沒有大人在旁可依賴,自己必須學會動手整理自己的書包、衣物,從做中學會自理能力,一次次的成長、進步;那些擔心小孩不會自己進教室、不會整理書包、不會放東西、不會…,很多的擔心、顧慮,不敢放手的家長,孩子也樂得輕鬆。幼兒園聚集了一群二歲以上六歲以下的小孩和女性工作者,安全的預防可是很重要。過去常發生校園事件,是不容輕忽的。 讓孩子們在安全舒適、可以玩樂、運動、休憩、學習的空間,有同儕的互動,相信是每位家長心所願,如此家園的合作就很重要了。 預防重於治療,安全無虞,大家才會放心。 小小孩一前一後的,一個到沙場玩,一個玩體能。看著一群小朋友開心的跳著高低跳箱、走、爬、鑽,一關關、一次次的玩著,即使已汗流浹背,仍不喊累,充足的體力,真令人是佩服。 幼兒園課程第一個領域是身體動作和健康,教育單位規定小朋友在幼兒園每天要有出汗性三十分鐘的運動時間;仁和的小朋友真幸福,一早來園就能享受運動的樂趣。 運動感覺智能是仁和創園的理念,不論時代的變遷、與價值觀如何的改變,我們自始至終都持守著這個理念。 隨著台灣體育風氣的盛行,2017世大運、2018世足賽都深刻帶動台灣體育環境運動的成長,就讓這股風氣,從小朋友、從仁和開始吧!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晨間體能活動的幸福時光

「哇~有投籃!」「好多樣哦!」「看起來好好玩呢。」大班孩子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興奮的說著。 週二晨光體能活動時間,老師們一起合作,準備各式器材,排放成巡迴狀,除了活動室,還延伸到前門廣場,投籃架擺放在廣場上,特別顯眼,很吸睛。 活動進行前,小孩們先集合,由負責的老師做關卡的介紹、提醒注意事項,請小朋友示範後,接著開放大家一起進行;四十分鐘大肌肉活動時間,小朋友依循著器材的擺放,一關關的進行,一次、兩次、三次…;累了,稍事休息、擦擦汗、喝口水再繼續;加上配樂,活動室熱鬧無比,充滿了生氣與活力。 一早就能活動筋骨,盡情地動一動身體,呼應課程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能力-1.靈活展現基本動作技能並能維護自身安全。2.擁有健康的身體及良好的生活習慣。3.喜歡運動與樂於展現動作創意。 身體動作與健康促進息息相關,特別是坐式生活形態日益嚴重的童年,勢必影響未來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幼兒階段養成身體活動的習慣有其必要性。身體活動影響正腎上腺素、血清張素、多巴鞍及腦內啡分泌,對於記憶力、情緒及學習動機多有密切關聯。身體動作能力良好的幼兒,不但較有活力探索學習或完成衛生保健等生活自理活動,也較有體力去享受學習成果或處理緊急偶發事件。所以,幼兒健康的全面提升,必須優先建立基礎的「身體動作」能力。 「身體動作」指的是靈活掌握身體自主的行動,二到六歲時期身體動作能力的培養,在於擁有靈活敏捷的動作,健康良好的體能,以奠定往後安全且積極活動的健康生活模式。也因此,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著重在協助幼兒體驗及探索正確的身體姿勢,並對於所處環境的變化,做出安全的行動回應,且促進參與活動的興趣與耐力。 隨著時間和經驗,孩子們的運動能力不斷的在進步,特別是新生和小小孩,從不喜歡、排斥到慢慢跟在後,到可自己一人,鼓勵和放手,就能看見孩子的成長。 歆渝媽媽說:台北的朋友好羨慕哦,他們讓小孩去做體能活動,一次得花500元,仁和的小朋友好幸福哦!」 當天舉辦國慶活動,大家開開心心的一起慶祝國家的生日。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期運動的好處

0~6歲是腦部神經系統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身體上的經驗和動作上刺激,往往會成為孩子的長期記憶,影響他的一生。運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實質好處有:1.運動促進大腦整合 隨著腦科學的研究愈發成為顯學,運動的定義也改寫了。過去認為愛運動的孩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觀念已經被徹底顛覆。事實上,愈來愈多研究直指,運動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我們的大腦連結,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間產生迴路,讓大腦運作更活絡,改善孩子情緒、增強孩子認知能力,學習變得更有效率了。 2.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 運動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帶來愉悅的感覺,並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產生;此外,運動還可增進孩子的安定性與專注力。孩子並不是透過語言來社交,而是自然而然玩在一起。感覺動作能力愈好的孩子,愈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樂趣,並獲得心理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較不會害羞退卻,人際互動需求也能獲得滿足。 3.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 所有的動作都和知覺有很大的關係,刺激愈多,腦部神經網對感覺的記憶愈多、經驗愈多,遇事時判斷、思考能力就會愈好。」0~6歲是孩子生理成長發育和心理發展最顯著的時期之一,此時透過身體各部位學習而來的動作經驗和運動能力,會成為日後學習的重要基礎。小時候缺乏各種姿勢和動作的體驗,長大後動作會笨拙,連帶會影響牽涉到感覺動作能力的思維、操作、語言學習,以及進入學齡階段後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學習。不少研究發現,較常運動的學前幼兒在閱讀表現、學業成績、知覺發展、數學和多項語文表現上都較為傑出。 4.增強身體機能與免疫力 運動可強健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危險,增強心肺能力,對呼吸傳染疾病的抵抗力變強,增進孩子免疫力。常運動也可以讓幼兒掌握肢體的運用,加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大小肌肉協調和諧,動作順暢自然,肌肉耐力也獲得增加,體力會變好。另外,常做各種運動可以讓孩子平衡感和柔軟度增加,較不容易暈車 5.改善特殊兒童發展問題 絕大多數的孩子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是因為獲得運動的刺激過少,運動量不足所致。所謂的過動、注意力不足等問題,根本來說是孩子能力發展不足所造成,而能力不足反映的是孩子先前經驗匱乏和缺乏引導。而運動就是協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感覺動作能力」的方式。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有沒有鞦韆?

「園長,我的桂花已經換到大的花盆了。」「我的變葉木也是。」「我的迷迭香種在土裡。」「我的茉莉花,給阿嬤種了。」週一一早,小朋友高興的說著花苗帶回家的情形。 「園長,我的花苗阿公拿去給別人了。」「我爸爸說沒地方種。」孩子們述說時,有點失望,園長說沒關係,家裡不方便,下次就不用拿。「昕諭星期五開開心心的拿了迷迭香回家,要阿媽幫忙種;去年中班拿回家的朱槿,阿媽照顧得很好;五年前哥哥從幼兒園拿到的七里香,更是茁壯,開花時都能聞到一股好香的味道哦!」 相同的事,因著不同的處理態度、方式,就有不一樣的結果。 週三中午十一時五十分左右,有位媽媽帶著兩個小孩,想要入園參觀,因事先沒預約,午休用餐時間也到了,但看著兩個小小孩渴望的眼神,於是讓他們進園參觀。問家長:「住在哪兒?參觀幾家幼兒園了?」媽媽說:「剛從高雄搬來,目前已安頓好,住長榮地下道附近,哥哥中班,我們就沿路參觀附近的幼兒園,仁和是第三間。」 媽媽接著問:「幼兒園有沒有盪鞦韆?」「盪鞦韆?」 園長訝異的問:「幼兒園不都有盪鞦韆嗎?」 「前面兩家都沒有。」 「是哦~」幼兒園沒有鞦韆,真是不可思議。 孩子們一入園,直奔大蝴蝶遊樂場,到處探索,剛滿兩歲的弟弟跟在哥哥的後面,又是盪鞦韆、又是溜滑梯、攀岩、爬竿….的,兄弟倆高興地自由的探索著,就連要參觀校園時,媽媽得強行抱著弟弟,才能移動腳步。 幼兒園沒有鞦韆?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鞦韆是孩子最愛的遊樂設施之一,應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配備才是,再說盪鞦韆對孩子有很多的好處,除了是訓練小孩前庭感覺的好活動外,還有多方面的訓練;孩子在盪鞦韆時,需輪流等候,在等候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守規則與耐力,增加人際關係上的發展;從更多玩樂中啟動所有的感覺系統,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本體感-肌肉關節動作,和前庭感-速度和身體重心的。本體感和前庭感這兩種感覺,跟孩子的平衡和活動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不是只在認知上,要多給予小朋友玩樂的機會,讓他們有多元化的感覺經驗。 運動感覺智能,是仁和創辦人的辦學理念,透過體能訓練,可幫助幼兒舒緩緊張和壓力情緒;提昇專注和集中能力;協調左右腦活動;開啟腦內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學習潛能;啟動整全身心系統,提昇運動觸覺;增強身心察覺能力;更有效控制自己的反應;提升身體各部機能運作,增加抵抗力;藉由團體遊戲,培養人際關係、常規、適應力及是非的認知。 三月30日週五上午,仁和將舉辦第44屆親子運動會,屆時歡迎家長共襄盛舉,撥冗來參加。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健康 + 運動 = 美好的人生

「園長~我早上在草場跑很快哦,老師說我像飛毛腿!我也是哦!」「我跳很遠餒~….園長,我仰臥起坐可以做25下…….」 孩子們爭相來告訴園長,早上做體適能學習單的成果,看見他們臉上發出亮光且洋洋得意的說著。 每個學期末,仁和會針對身體組成、心肺功能、肌肉適能、柔軟度這四方向為孩子進行體適能的檢測,目的是為了了解小朋友體適能的現況,分為六個項目來進行: 1.棒上單足立-平衡感。 2.立定跳遠-爆發力。 3.十公尺來回曲折跑-敏捷性。 4.坐姿體前彎-柔軟性 5.屈膝仰臥起坐-腹部肌耐力 6.快樂向前衝-二十公尺向前衝-速度感 評量的結果,提供家長、老師做為參考的依據。 有些人為了健康而動,有些人為了優美的體態而動,有些人則為了快樂而動;而仁和則是為了建立孩子從小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培養運動的好習慣,了解健康的身體,除了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外,運動可是健康非常重要的因素。 擁有良好的健康體適能,是建立良好生活品質的最基本條件,健康體適能較佳的,較有活力完成每天的工作、感覺活力充沛、有精神來享受各項活動,也可以輕鬆的應付偶而發生的身體活動。 游泳,是另一項對身體健康發展的好運動,更是夏天消暑最佳的活動。仁和的園地裡,擁有專為幼兒設計的游泳池,安全又好玩;每週二、五的游泳課,是孩子們最愛,如魚得水,自由自在的在泳池裡戲水、親近水,與水為舞,從中了解水性、水的浮力,學習自救的能力,如果沒有時間上的限制,他們一整天都可泡在水裡的。 不得不佩服創辦人前瞻的眼光,在四十年前就有幼教人寬廣的心胸、眼光與視野,提供學前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園地,以孩子的心為心,讓他們身心得以舒展的寬廣空間,在地球暖化、重視環保的今天,更足以彰顯創辦人的智慧。 游泳是發展呼吸系統機能最好的運動項目之一。 健康就是財富;健康加上運動等於擁有美好的人生。 祝福大家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期運動的好處

0~6歲是腦部神經系統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身體上的經驗和動作上的刺激,往往會成為孩子們的長期記憶,影響他的一生,現在就讓我們更具體了解運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實質好處。 好處1:運動促進大腦整合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會產生迴路,讓大腦運作更活絡,還可改善孩子的情緒、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好處2: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0~6歲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顯著的時期,此時若能透過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奠定初步動作與基礎動作能力,將成為日後各種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 好處3:增強身體機能與免疫力運動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危險,增強心肺功能,對呼吸傳染疾病的抵抗力變強,增進孩子的免疫力。 好處4: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運動還可以增進孩子情緒的安定性與專注力;感覺動作能力越好的孩子,越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樂趣,並獲得心理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好處5:親子一起運動,增進親子關係爸媽帶著孩子一起運動,不僅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也可以幫助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親子間的話題也會變多,親子間的默契也會更好。 好處6:改善特殊兒童發展問題林曼蕙教授根據多年經驗與研究觀察到,絕大多數有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的孩子,其實是因為獲得運動的刺激過少,運動量不足所致。 幼兒運動原則 瞭解運動的好處之後,再掌握好幼兒運動的原則,爸媽就可以檢視孩子的運動量是否足夠,以及運動的品質是否有兼顧到了。1.每天至少一小時活動時間2.運動類型與玩法越多樣越好3.過程比結果重要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讓孩子盡情的玩吧

問小朋友「你喜歡來上學嗎?」 「喜歡」「為什麼?」 「因為可以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呀!」「是哦!…..」話還沒說完,小孩已跑走了,因為她看見好朋友來了,以最快的速度走到她身旁,兩人有說有笑的,談著小小孩間的對話。 朋友,是吸引小朋友來幼兒園的原因之一,也是上學的動力。看著他們三五成群的聚集,相約一起到沙場、草場、遊戲場、活動室玩體能,快樂的模樣,真令人羨慕,當孩子真好,無憂無慮的,快樂的玩著。 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幼兒的生命。 每早晨光八點到九點,幼兒園安排了不同的活動,有故事時間、巡迴體能活動、動手玩積木、跳箱玩沙、草場踢球、玩遊戲以及到遊戲場內玩遊具等,每週項目雖相同,但內容的安排會是不一樣的。特別是體能活動,老師們時常發揮創意,設計不一樣的關卡,營造不同的學習情境,吸引寶貝們的興趣。 孩子們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好不好玩?是否具挑戰性?趣味性?只要看他們學習的態度就能洞悉一切。 週二晨光體能活動,負責規劃的老師,發揮創意加上團隊的合作,設計了一個攀爬山坡的關卡,孩子們一次又一次興趣高昂的玩著,依循著路線,通過一個個關卡,每一個關卡都引領著他們向前探索的動力,他們樂在學習中,在爬、走、滾、吊中增強學習的興趣,探索自己的身體,強健自己的體魄;還吃好逗相報,告訴同學~今天好好玩哦,趕快來! 幼兒早期的運動經驗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運動對幼兒而言,是學習基礎動作的最佳途徑,藉由運動來增進其運動能力和身體能力。除了在技能上的學習之外,透過體能活動獲得認知及情意的學習,會使其活動更具意義。 活動結束後,每位小朋友都可都是小幫手,視他們的年齡,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器材收拾、歸位的工作。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