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長的話- 當孩子說不要

很多新手爸媽會發現,當孩子進入兩歲後,常常把「不要」掛在嘴 邊,有時候甚至爸媽話還沒講完,孩子就立刻回嘴「不要」,不禁懷念起那個還是嬰兒時期寶貝可愛的模樣。

6個月到1歲間是兒童的意圖行為發展期,漸漸增加對環境或事物的探索,到了2歲之後,逐漸發展自己對外界的認知和情緒,隨著認知能力提升需求變多,但這時候孩子表達需求的溝通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往往會透過「不要」或「哭鬧」來表達需求,這就是父母親最受不了的「難搞的兩歲」期,孩子明明想要卻總是脫口而出說「不要」 ,如何是好呢?

孩子發脾氣或說不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溝通能力,而溝通能力多半是透過模仿而來,和模仿大人相較下,小孩從同儕身上學習的會更快且更有效。

以前的年代,家庭多半有哥哥姊姊、弟弟妹妹或堂兄弟、表姊妹,甚至是鄰居的兄姊,大家都玩在一起、互相學習;現今的社會,少子化,這樣的的互動機會變少,甚至是〝0〞。還好,幼兒園彌補這個缺口,為小小孩帶來不同面向的社交與人際互動。 仁和園內,除幼幼班外,均為混齡班,同一個班有哥哥姊姊、弟弟妹妹,年齡不同、成熟度也不一樣,即使同齡,大個幾天、幾月,加上家庭背景,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有的活潑好動、有的安靜;有的善於表達,有的寡言;有的會自理,有的樣樣都需人幫忙;有的習慣好,有的丟三忘四;有的會幫忙照顧人;能力不一樣,表現的結果當然也不同;雖然只是小小孩,他們在每天的相處中,也在尋找那同質性相同,可互動交談的朋友。

混齡班,哥哥姊姊們一方面學習照顧弟妹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則有被需要的成就感,小的也能從哥哥姐姐的身上學習不同的能力;孩子懂孩子,他們彼此間溝得通。 通常男生比女生好動、較難管控,家裡如果有兩個男生,就如同戰場,何況是班級;女生多一分體貼的心,也具玻璃心的特質;若男多於女教室熱鬧無比,女多於男則話多機哩瓜啦講個不停。

某天,看到翔翔不知何事在哭,園長說:翔翔才三歲,讓他哭一下啦!一旁的哥哥姐姐立刻糾正園長說,翔翔不是三歲,是三歲半了,小孩們好清楚,並對翔翔說;「不能用哭的,要用說的,哭不能解決問題的。」

其實這些哥哥姐姐也不過大翔翔1-2歲,但已經很明顯可以看出溝通能力的差距,如果您的小孩正處於說「不要不要」的難搞期,嘗試放慢說話的方式,多點耐心去了解小孩,引導孩子說出需求,他們的成長很快就能看見。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