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培養孩子能同理並尊重他人

學期開學後,兩孫每天都歡天喜地去上學,因為好不容易重返校園,大家都更珍惜能和同學互動、玩遊戲的開心時光。大概是興奮過度,大孫上「­­­­­­­­英文數學課」時,主題是「萬位的加減」,外師問:「誰知道答案?」數據過大,一時全班無人回應,天真的大孫竟回答:「nobody.」頓時全班哄堂大笑。

外師很尷尬,生起氣來打手機向正在北市大學任職的兒子告狀,這時大孫才知道闖禍了。媳婦下班後,看見大孫驚恐的躲在房間,她很有智慧的曉以大義:「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同時要他反省錯在哪裡。大孫說:「我只是想和老師開玩笑,沒想到老師這麼生氣!」

媳婦提醒他要有同理心,更要捨身處地為別人想,如果他跟老師角色互換,學生這樣頂嘴帶來感受是什麼。孫子低頭認錯,問:「我做張卡片向老師道歉好嗎?」結果他畫了一張「火箭和星球精彩對話」,第二天送給老師。

放學回來後他眉開眼笑的跟我們分享:「老師說很棒,把卡片貼在布告欄上!」俗話說「三歲定八十」,一個有教養、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並不是成年後才學到這些素養,必須從小開始教導。但是,該如何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呢?

重視孩子的感受

首先,爸媽對孩子應有合理期望,重視孩子的感受。不少家長都期待孩子表現優異,不論是課業成績、學歷、才藝等,都希望孩子能更上層樓。但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興趣及想法,若因期待過高,有可能會造成親子間的不和諧。建議爸媽重視孩子心中的感受,認真了解他的需要,給予適時的幫助。當孩子感受被父母尊重,自然也會學習怎樣尊重父母。

關注他人的感受

當孩子做錯事時,不必急著按家規懲罰,可以先和孩子討論所犯的錯誤。如同上例大孫犯錯時,媳婦很用心的和他討論:「不經大腦隨便冒出一句話,逗得全班很開心,你認為很有趣,對嗎?你這樣做沒有禮貌,使老師不開心,媽媽也很難過!」

親長可用這樣的方式為他分析,引導他關注別人的感受、了解別人的需要,懂得替他人著想,比起懲罰更能讓孩子發自內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言教不如身教,富有同理心的家長會教育出有同理心的孩子,提共同理及助人行為的示範讓孩子模仿。例如孩子與家裡的外傭阿姨互動時,大人能友善對待生活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傭,關心並體諒她的需要,並適時表達感謝,此時就是讓孩子培養同理心的好機會。

爸媽能在生活情境中具體示範,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孝敬長輩、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等,讓孩子看見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期許自己也要有愛心。

及時讚揚好表現

孩子表現得很有禮貌,爸媽應不吝讚揚,千萬不要敷衍的說「你很棒」;具針對性的讚揚更有效果,例如「剛才向我要零食說了『請』,謝謝你對我說話這麼有禮貌。」或「謝謝你剛才拿我桌上原子筆前先徵得我的同意。」具體的讚美孩子,會讓孩子更清楚那些言行得到認可。

己所不欲勿施予

孩子說話時,大人要認真聽。花時間聽孩子說話,意味著孩子對你很重要,表示你尊重他們,他們也才會尊重你,並同樣尊重其他人。你限制孩子動用你的物品、限制他們進入你的房間,但你面對他們的物品和房間時,是否遵守同樣的規則?

「尊重」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當他人感受到不受尊重,有可能是所處氛圍不夠友善,也可能是對方態度不好,使人產生負面的心緒。因此,在尊重他人前,必須先學會尊重自己,正視自己的挫折、成就,坦然接受外界批評,也肯定自己的努力。也因為尊重自己,能夠積極的付出,才能散發「該受人尊重」的氣息。總之,「同理與尊重」是一種後天學習強化的行為,只有爸媽提供了,孩子才會去模仿,進而轉化為自發的行為。孩子屬於具象思考階段,較難說之以理,最好的方法,是用角色扮演讓他明白別人的感,孩子才能展現出我們期待的正向行為。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