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3

聖誕驚喜

聖誕系列活動最受期待、最受歡迎的就是「歡樂滿園地-愛在聖 誕」的節目,於上週五12月22日登場,內容精采多元,有各班小朋友的表演、神秘嘉賓的蒞臨、摸彩等,吸引家長踴躍的參與。 首先是各班小朋友的表演,小孩們大方的上舞台,跟著音樂,一班 班的舞出聖誕的歡樂,台下家長的相機拍攝的速度比音樂還快,為小孩留下許多珍貴的畫面。 Jenny媽咪的「聖誕快車送幸福」帶動跳,甜美的笑容、亮眼的外表,一上台就吸睛。 神秘嘉賓有二,其一是聖誕老公公,由直排輪老師扮演,穿紅衣戴 紅帽,腳踩直排輪鞋,帶著六位小朋友,由舞台的後方出場;當老公 公分送禮物撒糖果時,不只是小孩,連大人也返老還童的跟著樂在 當中。 神秘嘉賓二-釦子叔叔,是今年活動的新亮點,巧扮成小丑模樣的 釦子叔叔,騎著小小腳踏車出場,全場歡呼,手巧到可做氣球造 型、丟球、變魔術以及逗趣的表演,歡樂滿點,大人小孩爭相拍照 留念。 摸彩更是大家所期待,今年共募集了99份摸彩品,每一位參加者一人領一張,共計發出了144張,得獎率高達六成八。感謝提供禮物的黃市長、邱議長、立委、議員、里長、園長、家長增添活動的樂趣。 當天剛好是冬至,特別準備了紅豆湯圓讓大家一起享用,在寒冷的冬天備感溫馨,滿滿的感動在家長的心裡。 下午的交換禮物,採班級進行,較往年來得更加順利,時間也省很多。 幼兒園準備了聖誕禮物,贈送給每位小朋友,小孩們以歡喜心從園長手中領取,為2023年歡樂聖誕滿園地,畫下美麗的句點。 節目的成功與否,主持人是關鍵之一,感謝擔任主持的文文和恬寧老師;感謝仁和團隊每位老師的付出、分工與合作;感謝小朋友們的配合與演出;感謝家長們的支持與參與,大家團結合作,讓活動圓滿且成功的完成。 聖誕節過後年也將結束,再過二天即將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今天舉 辦跨年活動,唱歌、跳舞、玩遊戲、放鞭炮(以踩氣球代替),送走112年,迎接民國113年、西元2024年的到來。 新的一年,全新的開始,代表新的希望。 祝福大家 新年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後記-家長:能夠有機會親眼且近距離的看到小丑的表演,真是太神奇、也太幸運了啦!】

繼續閱讀 »

獻給2023年的一句話|

迎接2024,希望你有紮根屬於自己生活的勇氣。 每個人都在奔赴疫情三年遺失的、錯過的、未實現的東西。 大家內心有一個巨大的缺口,是遺憾、是壓抑、是沒有充分體驗。 而2023對你來說是怎麼樣的一年? 今年在做事或者旅行的途中,我一直在鼓勵自己多用心體驗世界,世界比我們自身持久,有限生命,盡可能多的感受和認識。 希望明年更從容一些,更縱深地去做手頭上的事,專注生活。 生活著並不是只有接受和忍耐,更重要的是拒絕和改變,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生活。

繼續閱讀 »

聖誕系列活動

聖誕系列活動-參觀教會、社區報佳音、歡樂聖誕滿園地於本週三、四、五正式登場~。 首先是週三參觀教會。當天一早天空就不作美、下著小雨,有濕冷的感覺,期待著天能放晴,可以照原定計畫進行;於是帶著小孩一起禱告,但濛濛細雨仍繼續下著,雖然路程很近,但安全第一,不敢貿然行動。參觀行程差一點就無法成行;於是,打電話到教會,告知我們的難處,接話者知道後,立馬回說教會有福音車可以支援接小朋友,真是太好了,加上幾位熱心的家長,讓參觀活動得以順利,真是感謝。 抵達時,牧師和往年一樣,以和藹可親的笑容在門口迎接每一車的小朋友,教會的叔叔、伯伯、阿姨們,也熱情的招呼著。第八年拜訪聖教會,大夥兒熟門熟路的直接上到三樓的禮拜堂。教會的朋友除了歡迎小朋友的到來,也精心準備戲劇表演-「把壳丟掉的烏龜」;小朋友們吟唱聖誕組曲,炒熱現場的氣氛,贏得熱烈的掌聲;牧師為小孩們祝福禱告,園長致贈禮金,最後拍照合影,結束參觀活動,教會還贈送小朋友每人禮物一份。 回程雨停了,除幼幼班搭車回園外,其餘小朋友帶著一顆滿足且愉悅的心,走路回幼兒園, 快快樂樂去參觀,平平安安回幼兒園,不過很遺憾的是有兩位家長在接送時不小心車子互撞,還好人都很安全、沒事。 活動二是週四的社區報佳音,小朋友巧扮聖誕小天使,分組到社區、市場、公所,拿著他們親手畫的聖誕小卡片,穿梭在公所的空間、市場的攤位、巷弄與店家,送祝福給大家,祝大家聖誕恭喜、 新年快樂;週四天空作美,涼涼的天氣很適合報佳音,連幼幼班小 孩都不喊累。 壓軸好戲是週五-歡樂滿園地愛在聖誕的活動。大家都好期待, 節目內容有各班小朋友的表演、神秘嘉賓的蒞臨、摸彩等,小孩們 的表演會是最吸睛的,對2歲到6歲的小孩而言,上台就應該受到 肯定,因為上台是需要勇氣,加上表演和合作就更不容易了;神秘 嘉賓有二,將是另一個亮點;摸彩是活動的最高潮,敬請期待。 12月22日週五,當天剛好是冬至,園長特別準備了紅豆湯圓, 請大家一起享用。 有小孩的地方就有歡笑聲,每個節目很精彩,請準備一顆歡喜的 心來參與。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報佳音的由來』

聖誕節前夕也就是俗說的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聖誕樹旁唱聖誕歌曲, 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
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 到底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麼來的呢? 耶穌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來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後來人們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報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聖誕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通常佳音隊是由大約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備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聖誕老人組成。 在平安夜晚上大約是九點過後,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報佳音。每當佳音隊去到一個家庭時,先會唱幾首大家都熟悉的聖誕歌曲,然後再 由小女孩念出聖經的話語讓該戶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穌降生的日子, 過後大家一起禱告再唱一兩首詩歌,再由慷慨大方的聖誕老人派 送聖誕禮物給那個家庭中的小廳子,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就完成了! 整個報佳音的活動大約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才結束。

繼續閱讀 »

聖誕愛心關懷行動

「喂~是園長嗎?我是×××基金會的執行長,不知是否可以拿一些 傳單到幼兒園去發?」每當接到這樣的電話,園長會先了解單位與 其募款的動機和目的。 值此歲末年終之際,對許多弱勢家庭來說,都是生活較為艱難的 時刻,因此各家社福團體,都會在此時展開慈善行動。 有的贈送物 資,有的以金錢來幫助,不論關懷的方式如何,大家都是抱持著一 份愛人的心,希望他們能獲得善心人士的幫助,渡過困難的時刻。 仁和在關懷弱勢族群的善舉從不落人後,為募款舉辦的活動也不勝 其數,有義賣、跳蚤市場、開畫展、捐款、認養,以舉辦跳蚤市場募 款的頻率最高。捐贈的單位有~瑞復益智中心、創世基金會、華山基金會。家扶中心、無障礙之家、六龜育幼院、食物銀行、世展會等。 民國七、八十年間就已展開關懷行動,在十二月的聖誕期間,發起 為瑞復益智中心募款的活動,募款後帶著小朋友搭乘娃娃車將募款金 額送到安平的中心,由甘神父代表接受,並與中心的孩童互動,當小朋友看到中心小孩樣態,惻隱之心也油然而生。 民國八十八年921大地震驚嚇全國,家和園發揮更大的愛心,募得十萬元善款。 送愛心到六龜育幼院,舉辦親子旅遊,將義賣與跳蚤所得送到高雄 縣的六龜育幼院,欣賞六龜合唱團動人的歌聲,和口足畫家楊恩典現 場用腳持筆作畫的情形,恩典小姐一面作畫,一面回答小朋友們提出 的問題,如~你沒有手怎麼吃飯、洗澡、穿脫衣服…?恩典小姐用平和 的語氣,耐心的回答小孩的每個提問,感動同行的家長,有人當場購 買她的畫作,雖事隔二、三十年,卻是歷歷在目,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裡。 舉辦「小小畢卡索畫展」,小朋友們是作畫者,為自己的作品標價,邀請家長來欣賞、購買,獲得許多家長的回饋,募得不少款項募得的款項和代表的小朋友,搭娃娃車前往位於東門路的創世基金會捐款,此行讓小朋友對植物人有了深刻的印象。 一路上點點滴滴的關 懷行動,過程雖然費時、費心又費力,但我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 望小朋友從小能種下愛心的種子,更期待小小種子能夠萌芽、茁壯。 細數一路走來的愛心行動,雖有歡笑、有汗水,但卻也甘之如飴。 為讓愛心不間斷,九十二年起我們認養二個世界展望會兒童,一 個國內、一個國外,目前二個都是國內的小孩,集結園內小朋友的愛 心,每個月每位小朋友只要20元,一起來幫助需要的人。 但願我們的熱心,能得到家長的支持。 今年的愛心關懷行動,也將以跳蚤活動的方式來進行,從下週開始, 家中若有放著佔位置丟掉又可惜的物品,可以拿到幼兒園來,我們將 為獨居老人的年菜來募款希望能獲得家長的支持。 「每個人要照著心裡預先定好的,不要為難,也不要勉強,因為捐得 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悅的。」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關懷弱勢族群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家財萬貫,有人一貧如洗,有人強勢,也有人處於卑微不起眼弱勢的一方——弱勢族群,如:偏遠地區的孩童、原住民、獨居老人…等等,所以關懷弱勢同胞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有些人認為事不關己、漠不關心,所以對於弱勢族群的事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毫不在乎,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人生而自由平等,我們應該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付出自己小小的愛心去關心他們。有些人終生奉獻在弱勢族群上,如:創立伊甸基金會的杏林子,雖然自己飽受病魔痛苦的折磨,卻仍不忘盡一己之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德蕾莎修女,以大愛做小事的精神,全心全力無怨無悔貢獻社會,精神令人感佩。 雖然我們還小,沒辦法做出豐功偉業,但一小顆愛心集結起來,必定形成一股暖流,我們可以利用假日到安養院陪老人聊天,買完東西找的零錢也可以捐給創世基金會,只要大家懷著愛心、善心,對他們而言將是無比的希望!另外,有許多先天性殘缺的孩童,他們永不放棄的學習才藝,並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大眾,此時,不吝的給予掌聲,更是他們繼續努力的目標及希望,更是莫大的鼓勵。 看著他們花費千萬分的力量,去完成一份成果,是那麼認真的生活,更何況四肢健全的我們?叫人如何不感動?我們應該用心生活、好好發揮自己的生命力,和人生的最大價值,不是嗎? 或許弱勢族群有許多的障礙,但他們的心卻因此而堅毅,而我們的眼睛沒盲,但心卻是盲的,太吝於付出愛心,心胸不夠寬闊,如果能出自內心的關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那不也算是功德一件嗎?更能建立無障礙及溫馨和諧的新社會。

繼續閱讀 »

幼兒的穿搭教養

時間的巨輪不停的往前轉動,不知不覺又到了歲末年終的時刻。 十二月初冬的天氣,時而冷、時而熱,早中晚溫差大,對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和學生而言,在氣候異常的時刻,必須特別留意穿著,讓自己不受風寒,中午又不會熱,穿著合宜。 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穿著多半是父母決定,長短厚薄,特別是氣候一變,就有許多小不倒翁出現,當太陽露臉、氣溫回升、跑跳運動後,不會隨著熱脫衣服,而出現因熱而情緒不佳的現象,必須老師提醒;不過也有固執的小孩,不想脫外套,理由是:媽媽說不能脫,不然會感冒。 為此,常提醒孩子,天冷要加衣服,天熱則要脫衣服。有些小孩似乎不太懂,脫下來的衣服,不會放好、摺好,甚至忘了帶回家。撿到衣服時,沒名字,找不到主人,尤其是運動外套。 多數衣服都是買現成的,很多鬧雙包或三包,就連鞋子也是,如果沒有寫名字,實在不好辨認,孩子脫下後亂丟,真的就傷腦筋了。 其實家長可提供孩子學習的機會,或買或穿讓他們參與,至少有印象,尤其是穿衣服,衣服的選擇與搭配,其實是一門學問,穿衣服不僅是敝體和保暖,穿衣的藝術、色彩的搭配、場合的穿著,是否和宜、得體,是美感教育的一環。 美是日常生活中細微、觸動的交流,讓我們產生揚升的心情。若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創造美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開始培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聽所言,處處都可以是美的感受。 二歲幼幼班小孩具有基本穿脫動作的自理能力,如~拉拉鍊、脫帽、脫鞋、上廁所脫褲子等;到了三歲小班的階段,已具有自己穿衣服、穿襪子、甚至穿鞋子的能力;四歲以後,多半具備較難的穿脫技巧,如扣扣子、綁鞋帶等。 別小看能自己穿脫衣服這件事,這代表孩子的肌肉發展和心智已經向前邁出很大的一步,特別是扣扣子、綁鞋帶等,需要孩子熟練的運用小肌肉精細動作和認知能力,代表能獨立自主的第一步,父母可以多提供孩子自己穿脫衣服的機會,大人只要從旁協助,千萬不要幫他完成。 當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後,進一步的讓他們自己決定如何穿搭。從穿搭中培養美感、觀察力和決策力。 穿搭自然也是美感的呈現,學前階段正是模仿力最強的時候,孩子穿搭的素養,從最親近的家人身上學習,然後對色彩逐漸產生偏好,這方面,小女生比小男生成熟的速度較快。 在選購小孩衣物時,讓他們有參與的機會,引導他們選擇適合的衣物,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美感的欣賞力。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幼兒美感是什麼呢?

請試著閉上眼睛,仔細地回想這長長的一生裡頭,有哪些時刻讓你感覺到美? 小的時候又有過哪些美的體驗呢?是到海邊玩,看到壯闊的大海的時候嗎?還是看到超有創意的玩具感到驚喜?還是媽媽讓你穿上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或者,讀了一首很美的詩、觸動了你的內心?這些大人眼中稀鬆平常的事,往往都是累積幼兒美感的來源! 到底什麼是美感呢?簡單來說就是:對美的感受。根據美國伊利諾大學文化與教育政策學系教授Smith定義的美感教育是:「美感雖可能具有不同認知、道德、社會的功能,但是美感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在促成美感經驗,此種經驗帶有著享受和珍視的特質仔細拆解的話,這些感受是我們透過感官接觸了某些人、事、物、情境,創造出能牽動我們愉悅情感的體驗,這個體驗的過程也常常有愛的連結。 譬如說,小時候拿到媽媽買給我的娃娃我覺得好驚喜,當我看到娃娃的大眼睛、尖鼻子好精緻、她的衣服好漂亮,媽媽把這麼漂亮的玩具送給我,我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愛,也因此對娃娃產生了美的連結。幼兒美感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因為體驗「美」的歷程中需要大量運用感官對外觀察所見所聞,同時對內心覺察自己的情緒感受,在這兩者不斷整合和累積,孩子就能累積美感,甚至進階運用自己的創意進入創造、藉由創造跟他人交流。 特別的是,幼兒在感知美的歷程中,必定伴隨著愛的流動,這是幼美感產生的方式——能欣賞美、創造美的人常常能感覺到幸福,也比較能在情緒低落時透過美創造對自身的支持,這是一種生活的哲學如何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美感?孩子每天一睜開眼睛就在學習美,在他們在自己身處的環境理解美,包括:吃進嘴裡的食物是什麼味道?這些味道有層次嗎?食物用什麼樣的盤子裝呢?爸媽用什麼邏輯在幫我挑選今天的穿著呢?路上的樹因為季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顏色,掉下來的樹葉踩過去是什麼聲音呢? 動、植物們是如何配色的?透過這些,孩子每天觀察、接收、模仿,都會增加幼兒的美感訓練。父母在幼兒美感養成中能扮演的角色就是以身作則,有意識於創造美的環境和生活,常常提醒孩子透過五感來觀察周遭,專心地聆聽他們的意見,不要介入或評價他們的想法,常常問他們:此刻,你看到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此外,讓生活充滿「儀式感」也是累積幼兒美感的來源,除了在各種節日一起慶祝之外,也能和孩子討論這個節日背後的意義,如果是他,他會想要用什麼方式來慶祝這一個時刻。有空的時候常常帶著孩子看各種展覽、聽音樂、看舞台劇,或者跟他們一起玩美感玩具也是累積「美感存款」的好方法喔!

繼續閱讀 »

主動學習讓孩子拓展世界

週週都有令人驚喜的事發生,本週分享關於演藝界的事,雖然與幼兒園和幼教無關。但因事件主角的年齡、年級是小朋友可以理解的,於是決定同他們分享演藝界第60屆金馬獎的盛事。 最佳女主角得獎者是位年僅12歲、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女孩林品彤,頒獎人說她80歲才得到金馬獎,年僅十二歲的女孩就拿到金馬獎,導演李安說她是天才演員。 女孩得獎的作品是-小曉,她在電影中飾演一位被罷凌的過動兒,為了詮釋及了解過動兒的生活與情緒,事前做足了功課;劇組安排她接近過動兒,而她自己則是大量閱讀相關的書籍,學習更多過動兒的知識,加上她外公是位小兒科名醫,也找了一本有關過動兒的書給她,跟她說過動兒除了過動以外,最主要是情緒控制不好,所以比較容易受到排擠跟霸凌,那妳要演這個角色把它詮釋好的話,讓大家可以更理解及接納過動兒。 相信她把外公的教誨謹記在心,努力把劇中的角色詮釋到位,獲得大家的肯定,創造演藝界的奇蹟,實在了不起。 品彤女孩的表現更是讓我們知道,主動學習的努力才是關鍵;園長和小孩們分享此則訊息,他們專心的聽著,聰明的悠楷回家會和媽媽分享此件喜悅的事,媽媽將它記錄在教學分享給老師的話欄裡。 傳統上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這裡的「讀書」是指「學校課業」,但這種觀念已經過時,多元社會裡行行都能出狀元,每個孩子只要找到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優勢,都能在不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關鍵是主動學習。 保持學校課業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發展孩子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適時的引導他們,是做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責任。 近一、二十年來,仁和持續推動每週的親子共讀,每週一晨間的故事時間、主題教學的繪本等,提供小朋友多元接觸繪本和閱讀的機會。親子共讀不但是難得的親子共處時光,培養孩子親近書籍、主動 閱讀和學習的習慣,透過挑選書籍,家長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興趣, 進一步的幫助他們。 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三至六歲前的成長過程,父母的陪伴、認同與肯定,有著非常關鍵及深遠的影響,這段時間的陪伴,會成為孩子一生最寶貴的時光。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李安讚天才演員 12歲影后林品彤:保持善良,六段感謝譜成長宣言

12歲林品彤以《小曉》奪金馬史上最年輕影后。得獎感言僅僅一分半鐘,她眼神堅定、落落大方、情感真摯、穩穩地說想說的話,這是六段用感謝譜成的成長宣言,滿滿的愛。 第60屆金馬獎,誕生金馬史上最年輕影后,12歲林品彤以《小曉》奪金。 一個12歲的孩子,上台會說些什麼話呢? 感言僅僅一分半鐘,雖然爆哭上台,手上沒拿稿、情緒沒失控。眼神堅定、落落大方、情感真摯,穩穩地說想說的話,莫不是在心裡早就反覆練習好多遍。 這是六段用感謝譜成的成長宣言,滿滿的愛。 第一段是「謝謝金馬獎,謝謝評審給我的肯定。」 感謝評審的慧眼。李安透露評選過程,第一輪就選出林品彤為新科影后,沒有爭議,她是實至名歸的天才演員。 第二段是「我想謝謝監製如芬姐、小茵姐、還有家驊導演,謝謝你們給我機會、相信我,一直支持我。」 相信孩子做得到,給予機會就是最大的肯定,孩子很容易被大人的真心打動而全力以赴。 第三段是「我想謝謝《小曉》劇組的每個人,意涵媽媽、俊謙哥哥,謝謝你們這麼照顧我,我真的很享受每天跟你們相處的時刻。」 享受工作的時刻,感受到被照顧,多麼的幸福!有多少公司的新人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呢?更何況她才12歲就要面對拍戲的強大壓力。 第四段是「我想要謝謝一路上給我機會的人,謝謝阮鳳儀導演等人,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天才是美稱,人們看不到的努力贏得豐碩的成果,展現恆毅力回報知音,腳踏實地的孩子。 第五段是「我想要謝謝我的家人,謝謝我的阿公阿嬤,爸爸媽媽,舅舅和妹妹,謝謝你們支持我,我愛你們。」 家人的支持是強大的後盾,應該說是全家族的支持,讓她成為她自己,做想做的事。8歲就參與全民大劇團主辦和國家兩廳院協辦的「2020舞台劇潛力新星甄選會」,走在天賦道路上。 第六段是「最後我想要謝謝小曉這個角色,她真的很不容易,向跟她還有像小曉一樣特別的人說,繼續加油,保持善良,事情會愈來愈好的。」 她的外公王本榮是小兒科名醫,曾任慈濟大學校長,目前是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特別找一本有關過動兒的書給她。 跟她說「他們(過動兒)除了過動以外,最主要是情緒控制不好,所以比較容易受到排擠跟霸凌,那妳要演這個角色把它詮釋好的話,讓大家可以更理解及接納過動兒。」 外公教誨的是提昇自我價值,昇華為助人的高尚情操,她的善良源自於家庭教育。 她一站上台,陳淑芳開玩笑說她虛報年齡。走在天賦道路上的孩子,難得的上台機會有著臨危不亂的大將之風,訴說著感謝與被愛更是加分。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