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7, 2022

為我牽掛為我憂心 疫情下的母親節

「繁星啊繁星,一閃一閃亮晶晶,就像媽媽溫柔的眼睛,是我成長的牽引,記錄著我成長的心情。媽媽永恆美麗的心,是天父親手栽種的心,蘊含天父深深的情,為我牽掛為我憂心…」 五月的感恩頌輕輕地在耳際響起,猶如孩提時熟悉的搖籃曲….. 每個音符都充滿了無限的呵護與關愛,讓我們永遠倘佯於母親旭日般的慈暉中。 五月是個溫馨的季節,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特別是大家一起慶祝更加熱鬧,孩子們很期待這天的到來,用心的手作卡片、媽媽的畫作、康乃馨花,準備各項慶祝活動。 「媽媽,我愛您,辛苦了;媽媽,謝謝您把我照顧的這麼健康;媽媽,謝謝您賺錢養我、讓我讀書;媽媽,謝謝您,我長大一定會孝順您,也會照顧弟弟;媽媽,辛苦了,我愛您!….」許多對媽媽感謝的話,從孩子們的內心真實的表達,老師們將其錄音並珍藏。 母親節是個重要的節日,每年均舉辦慶祝活動,邀請媽媽們來園一起慶祝;記得去年此時,當大家都沉浸在母親節歡樂的氛圍裡,COVID-19的病毒已悄悄地在人群中蔓延,5月15日爆發,5月19日升三級,到7月下旬才降為二級。停課、停班,全球都被病毒打倒,成了黑暗期。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大家記起教訓,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疫苗的施打,控制得當;卻又因COVID-19的變種病毒Omicron,讓從2020年末至今疫情無法降級、解除,確診的人數已增至五位數。為此今年母親節慶祝活動改為對內,不邀請家長參加。 政府對抗新冠肺炎的策略,從開始的口罩防護→疫苗的採購施打→現今的篩劑檢驗,每個過程都很辛苦,目的是為了使大家有身體的健康,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幼兒園小朋友,除了戴口罩、量體溫、勤洗手外,沒有疫苗可施打,因此每天都要很小心做預防工作,加強小朋友的各項衛生習慣、課室內外的清潔,室內每個空間加裝紫外線滅菌燈,設定晚上亮燈四小時。 處在有病毒的生活環境中,沒有疫苗的施打、防護,鐵打的身體抹未堪ㄟ,何況是小小孩?本週有個小孩,5/2日前請了好幾天的假,5/3日來一天,5/4日確診,班上小孩為密切接觸者,政府的規定需居家隔離和自主管理。 突發的狀況,造成了家長的困擾與不便。 明天是母親節,幼兒園準備了一份送給媽媽的禮物,園長特別請朋友製作一個袋子,裝了一顆代表平安的蘋果。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母親節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母親節的由來及意義

最早的母親節起源於古希臘。在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Rhea致敬。到了十七世紀英國,教會將之改為表達對耶穌之母瑪麗亞的崇敬,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 Sunday」。甚至人們加入教會的「受洗」儀式,訂在母親節這一天。 美國母親節是最有名的典故。由Anna Jarvis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其母親心地善良且富同情心,她提出設立一個紀念日來紀念默默無聞奉獻的母親們,1913年國會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並規定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表達對母親的尊敬。而Anna Jarvis母親生前最愛的康乃馨也就成了母親節的象徵。 台灣的母親節源自於美國的母親節,其實母親節最大的意義是希望人們不要忘了表達對母親的養育之恩,雖非法定節日,但因禮拜天休假日,許多台灣人常常於當日帶母親上餐館慶祝,也會準備蛋糕、各式各樣禮物、禮金,或準備一束康乃馨致贈給母親。 日本:十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在日本這個節日充滿「思」的氣氛。當天為表示對母親的尊敬,母親健在的人,都戴一朵紅花,而母親辭世的人則戴白花,以示對母親的懷 韓國:5月8日 多年來每當人們表達對母親的養育之恩時也不忘感恩父親。為此改為“父母節”,子女通常會為父母製作賀卡、準備鮮花,同時會送上一份禮物以表心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陪伴在父母身邊以盡孝心。若當天拜訪父母,子女首先需向父母行大禮,即韓國傳統的“跪拜禮”。行禮之後送上鮮花和禮物,之後圍坐在父母身旁接受教導,例如一些傳統的尊老愛幼思想和一些傳統的禮儀文化。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