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21

【仁和新學期招生活動開始摟】

今年邁入48年的仁和,為回饋社區、鄉里、校友,110學年8月加入準公幼的行列,和政府一起合作,減輕家長的負擔。 準公幼-沒有註冊費,每月月費:第一胎3,500元、第二胎2,500元第三胎1,500元,111年8月起,每月月費再少500元。 家長的負擔減輕了。 仁和是一所優質、有品牌、口耳相傳的老字號學校,一定要和您的至親好友、鄰居、同事分享,讓他們的子女在學前成長的階段,也能擁有健康、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新學期招生活動即將開始,請大家告訴大家。 歡迎校友的孩子來就讀。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感恩之旅:高雄科工館

「因為仁和,我們才知道有感恩節。」「老師說要把感謝的事畫在感恩卡上…」「感謝爸爸媽媽給我溫暖的家..」「感謝太陽給我們陽光」「謝謝大樹給我乘涼」…一則則感謝的話語,透過文字來表達,紀錄在每週資料本上,也對學校的用心、老師們的付出,致上感謝之意。 「畫一張卡片送予你老師,感謝你的照顧,感謝你的愛護老師,感謝你感謝你。」一首在教師節感謝老師的囝仔歌,也運用在感謝不同的對象,將老師改成「爸爸、媽媽、朋友、姊姊、阿公、阿嬤…」又改念為國語,增加趣味性,孩子們樂在學習中。 「謝謝你今天又要陪我一起學習、一起玩,我們要相親相愛不可以吵架;老師今天又要辛苦妳了,老師謝謝妳。」這兩句感謝的話,是每天晨光時間,孩子們必說的話語,讓感謝的心,透過話語,從一早開始,從小就根植在心裡。感謝有你、感謝有我,大家彼此合作、相互成就,讓生活更多姿多采,讓社會更圓滿。 週四秋季感恩之旅,以愉悅、歡喜之心,帶領著全園師生、家長,到位於高雄的科學工藝館。 當日天氣陰陰涼涼的,是個出遊的好日子,對不同齡的孩子而言,有著不同團體旅遊活動的體驗與經歷;透過活動,學習外出旅遊應遵守的紀律與規範,開闊視野與學習的領域,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 高雄科工館的設立,嘉惠南臺灣的學子,讓孩子們有個學習的好去處,館裡的陳設,讓他們透過聽、看和操作來增長知識和見聞。從台南到科工館,車程五十分,館裡的設施有常設館、特展館、大銀幕電影院和體驗設施。 地下一樓的兒童科學園和四樓的交通夢想館、健康探索廳是幼兒園小孩較常去的地方,四樓還有其他的館,六樓有航空與太空。 此次前往,地下一樓的兒童科學館裡的陳設有許多的更新,FUN城市是其中的一個館,不過有人數的限制,需做預約;內有付費騎車的體驗,因有身高的限制,各班老師自行處理;四樓還有地震體驗。 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玩得不亦樂乎,欲罷不能,集合時間到了,老師說參觀的時間不夠,還有好幾個館沒玩到。哈~若一次就能玩完,那就不好玩,沒有吸引力了! 高雄科工館,很棒的一個工藝博物館,車程不遠,若能每二個月就去一次,該有多好!裡面有好多的資源,可供孩子學習。平時家長可自行去參觀,團體一起去,孩子的學習動力較強,不過園長和老師一定會很辛苦的啦。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和孩子一起旅行,是為了培養他的心靈, 而不是填滿他的記憶

在開始LittleTinker停課教育實驗室之前,我們一家三口有歷經一段長時間四處移動。成行前,親朋好友後無不訝異於我們的決定,不外乎說花費很大、孩子長大也不會記得、或帶著孩子四處跑受罪等云云。 我的兒子或許不記得第一次見到海洋時,那沁涼的海水沖到他的腳指邊的感覺;他也可能不記得當時爸爸牽著他,陪他在水中探索的時刻。 然而,「他會不會記得」,並不是重點。 和孩子一同旅行,對我們而言的意義在於,這段時間如何重新定義我們對於家與家人的詮釋?旅行中的經驗教給我與孩子些什麼?如果這些珍貴的相處不會永久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那麼經驗會以什麼方式存在?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四個非帶孩子去旅行不可的理由: 1.旅行促進孩子大腦發展 認知心理學家發現,旅行對於孩童的發育有著積極的影響。這些影響並非直接有形的,但卻更為重要。MorgotSunderland博士和她的研究團隊發現,當與孩子一起旅行時,孩子大腦中的遊戲(PLAY)與尋找(SEEKING)系統等兩塊區域會被激活與訓練,這些區域在家中則不那麼活躍。一旦兒童發現自然界中的新事物,就會激活尋求系統,像是感受到腳下的沙、和爸爸一起抓蛞蝓的時刻,這些觸發因素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2.旅行拉近家人間的距離 神經科學家華盛頓州立大學JaakPanksepp教授證實,孩子在旅行中的經驗激活大腦中的這兩個系統時,會觸發大腦分泌健康神經化學物質,包括鴉片、催產素和多巴胺,這些「自然的禮物」會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激發彼此溫暖、仁慈的感覺,讓人感覺世界上一切都很好。隨著這樣的機制,家庭成員更能夠珍視彼此。此外令人訝異的是,神經科學家KerstinUvnas-Moberg發現,這些系統就像肌肉:使用它們越多,它們就越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從情緒狀態演變為人格特質。 3.旅行提升孩童的專注力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旅行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大自然中活動20分鐘後,兒童的注意力和注意力皆能有所改善,效果和甚至比過動症兒童所服用的藥物還要好。 那旅行對於父母有甚麼好處呢?實徵研究顯示,在孩子在大自然中一起散步會使身體平靜、降低血壓和壓力激素水平甚至膽固醇,所以父母和祖父母也會受益。 4.旅行帶來孩子智商發展 假期和智商之間有關係嗎?豐富的環境提供了社交、身體、認知和感官交互相結合方面強大的新體驗。想一想:家人在一起;一起穿過森林、一起觀察生物、在溫暖的陽光下一起閒逛、在日落的海邊感覺大自然令人屏息的美麗。豐富的環境打開了額葉中關鍵「腦肥」(brainfertilizers)的基因表達,增強了腦的能力,如壓力調節、注意力集中、良好的計劃和學習能力,並且能改善身心健康。因此,旅行也有助於兒童的智商發展。 探索大自然、體驗文化、享受美食多樣性,最重要的是,遠離日常環境。旅行觸發了我們所有的感官,培養了我們的彈性與耐受力。即使他太年幼而不記得細節,我觀察到每一次新體驗都給了他一個在潛意識中的參考框架;即使他坐在飛機上感到受到不自在,我看到他正在理解規則並嘗試學著更有耐心;即使他在舒適圈外嘗試某些東西感到緊張,我知道他因此變得更大膽和勇敢。 我們知道帶著一個兩歲兒繞世界大半圈並不容易,但經過這一遭,我們想大聲說,和孩子一起旅行,是再好不過的投資了。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在感恩的季節獻上感謝

本週校園生活精采萬分。除了教學與例行性的活動外,週二有娃娃車安全宣導,週三後門的小葉欖仁進行鋸樹工程,讓校園生活添加更多學習的課題。 每半年一次的娃娃車安全宣導,就在週二上午進行,麗娟老師帶領小朋友,了解娃娃車、司機、隨車老師以及小朋友必須遵守的事項。 娃娃車:a.年齡不能超過十歲,需定期做檢查、保養,並留有記錄。b.車上要有滅火器、急救箱。c.乘載人數19人。D內外行車紀錄器。 司機:a.年齡不超過65歲,需具有職業駕照。b.每年健檢並參加交通安全研習與CPR急救訓練。 小朋友:a.上車排隊,不可推擠。b.車上不可嬉鬧、大聲喧嘩與走動。c.不小心被困在車內時求救方法-拍窗、大聲呼叫、按喇叭。 隨車員:a.搭車小朋友的名單和連絡電話。b.每天上下車都需點名。c.每年需參加交通安全研習與CPR急救訓練。 最後,再次強調司機與隨車老師下車關門前,要確實檢查車內,確定沒有小朋友才可離開。又以班為單位輪流搭車,對初體驗搭娃娃車的小朋友而言,感覺很興奮、很新鮮,以及從安全門下車的經驗。 娃娃車安全宣導,對即將在下週搭乘遊覽車前往高雄科工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學習課題。 週三11月17日,景星園藝行依約來園進行鋸樹的工程,一早八點未到,師傅們和吊車就已到現場做準備,開工前阿文師傅再次詢問園長,確定三棵欖仁全都要鋸後,接著就著手進行。 施工前,園長提醒師傅們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注意自己、過路者以及好奇寶寶的靠近。 工程因事前的準備,師傅們的專業與分工,一人在吊車上,兩人在下面接應,先鋸枝葉,再鋸樹幹,過程非常順利;都市孩童難得看到這樣的畫面,請師傅稍停片刻,讓老師帶小朋友到現場觀看,對欖仁樹做最後的巡禮,並拍照留念。 請師傅將鋸下的樹幹,選擇合適的鋸成一段段,當成椅子來坐。一個上午的時間工程就完成;施工中葉里長也來關心,並協助請環保局來清運樹枝。阿文師傅協助將一段段的樹幹放置在花園裡,康乃爾小朋友是首批試坐的客人。 沒有大樹的空間,感覺不一樣了。 在感恩的季節,獻上我們的感謝,感謝里長、師傅們、環保人員的協助,讓我們的校園變得更乾淨、更清爽,有了不一樣的景觀。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守護幼童行的安全

因應疫情警戒自7月27日起降至二級,教育部宣布幼兒園有條件開放,幼童車也跟著開始上路,黄偉哲市長重視防疫及行的安全,尤其是幼童乘坐的專用車,更要落實管理和稽查,要求「零改裝、零超載、零超速、安全設施要齊備、合格駕駛不能少、防疫措施要做好」的目標,以確保幼兒安全、父母安心。 防疫期間,教育局持續督導各園幼童車落實防疫措施,包含幼童車應落實每日清潔及消毒,提高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消毒頻率、採座位固定及落實造冊、行車時應保持通風、上車前需量體溫、車上人員皆需全程配戴口罩等,以上於疫情期間皆會納入聯合稽查的檢查項目中,督導園所每日落實防疫規定,紀錄幼兒及車上人員健康狀況,杜絕任何造成疫情的狀況,以保護幼兒安心乘車不受疫情侵害。 黄市長表示,臺南市現有公私立幼兒園擁有合格幼童専用車共184所,計256輛,已自109年9月至110年7月陸續稽查116輛次,其中查獲3輛違規幼童専用車,違規率2.5%雖相較其他縣市低,但業者應更具危機意識、明白違規使用娃娃車,一旦發生事故將威脅幼童上學安全甚鉅,市府將持續辦理幼童専用車聯合稽查及路邊攔檢,稽查人員於稽查時遵守防疫規定,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併同進行檢查防疫事項,確保幼童乘車安全也落實防疫。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疫情期間落實防疫,幼童車安全也不能鬆懈,透過基礎評鑑、不定期到園訪視或稽查、加強查核幼童専用車之消防安全設備、保養檢修紀錄、配合疫情檢查防疫措施等,且與監理所及交通隊稽查人員合作,至各幼教機構及學校周邊實施聯合稽查、加強幼童専用車路邊攔檢,以維護幼童乘車安全。呼籲業者勿圖一時方便而心存僥倖,也希望各幼兒園老師及家長發現違規情形,立即向教育局或監理單位檢舉,共同維護學生及幼童車行的安全。 教育局表示,聯合稽查的檢查重點是依據幼兒園幼童專用車輛與其駕駛人及隨車人員督導管理辦法來辦理,規定中包含幼童專用車車身顏色、標示、內部座位應朝前、需配備合格安全設施、駕駛人不得有判刑及交通違規紀錄、年齡在65歲以下且每年需做健康檢查,更規定需配置隨車人員、行車紀錄器、幼生名冊等,如查獲違規也將依法裁罰,要求限期改善,並擇期辦理複查。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流感疫苗(Influenza)

流感簡介 傳播方式: 流感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尤其在密閉空間,由於空氣不流通,更容易造成病毒傳播。另外,因為流感病毒可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所以也可經由接觸傳染,如手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黏液,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 由於流感病毒是經由飛沫及接觸傳染,可於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亦容易隨著旅遊及經貿、社交等活動,而加速疾病散播。以我國農曆春節為例,每年1-2月因逢流感流行高峰期間,返鄉人潮南來北往,疫情也可能隨著感染者的活動而擴散至各處,因此,應多加留意與預防。 感染症狀: 感染流感後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部分患者伴有腹瀉、嘔吐等症狀。多數患者在發病後會自行痊癒,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常見為病毒性肺炎及細菌性肺炎,另外還包括腦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等。高危險族群包括老年人、嬰幼兒及患有心、肺、腎臟、肝臟及代謝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不全者。 預防方式: 1. 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流感疫苗。2. 維持手部清潔◦ 2.1勤洗手◦ 2.2咳嗽或打噴嚏後更應立即洗手◦ 2.3不要用手直接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3. 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3.1有呼吸道症狀時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立即更換◦ 3.2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 3.3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適當距離4. 生病時在家休養◦ 4.1有流感症狀立即就醫,並依醫囑服用藥物◦ 4.2在家中休養,儘量不上班、不上課,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5. 流感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地方6.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毒傳播機會7. 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以維護身體健康 接種時程 台灣歷年來流感疫情多自11月下旬開始升溫,於年底至翌年年初達到高峰,一般持續至農曆春節,於2、3月後趨於平緩,且接種疫苗後需一段時間產生保護力,故建議可於每年10月起施打當季流感疫苗,以於整個流感季均有保護力。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運動的習慣

體能音樂一響,孩子們魚貫的走到室外穿好鞋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器材室合力搬所需的器材,在活動室、綠色廣場、操場、走廊等不同場地,進行搖呼拉圈、踢球、踩高蹺、騎車、跳躍、攀爬等大肌肉的活動,三十分鐘的活動,孩子們開心、快樂的玩著,欲罷不能。 週一到週四上午11時到11時半,例行性的大肌肉活動,養成小孩們運動的生理時間,當時間一到已迫不及待的要到戶外運動的習慣,加上晨光時間、週五的體能課,運動的能力已然成為他們在幼兒園生活重要的學習,也因此建立了好體能、好體力的健康身體。 學齡前的孩子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需要以肢體發展作為基礎,把體能教育放在認知教育之上,以運動感覺智能,增進身體感覺、知覺神經、身體移動的能力,養成積極樂觀、富創意與身心健康的孩子。 週一氣象報導,因冷空氣強襲,將是史上最凍的一天,恐剩12度。哈~氣溫是有下降啦,但沒有很冷。藉機和小孩們玩猜溫度的遊戲。 先提示小朋友,夏天天氣很熱,所以要開冷氣降溫到27°以下讓身體舒適些,身體發燒是38.5°,要去看醫生,那活動室現在的溫度是幾度?請各班3號小朋友回答~「12°、20°、23°、21°、50°、35°….」再請一位老師看溫度計的度數,揭曉答案。此猜溫度的遊戲,主要是訓練小朋友用身體去覺察天氣的冷熱與溫度高低的關係,以及因應的方法;提醒他們,十一月進入冬天,天氣漸漸冷,早晚溫差大,應視天氣的冷熱穿脫衣服,以免感冒著涼。 週四流感疫苗接種,再次由侯世婷小兒科診所團隊來園服務,由於仁和團隊事前的準備-注射名單的彙整、班級注射順序的安排,場地的準備,家長兒童健康手冊、健保卡和同意書的繳交,診所團隊人員的充足-一位醫師、一位行政、二位護理師,園所、診所合作無間,使得注射過程非常順利,從大班開始到幼幼班,年齡愈來愈小,哭聲愈來愈大;大班果然是哥哥姊姊,大家都很勇敢;中班開始有一點哭聲,小班有人哭算正常;幼班哭是預期中的事,倒是有一兩位很勇敢;幾個未滿三歲的注射大腿,全都哇哇大哭;最後是員工施打。 祝假日愉快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10/28【校園防疫措施】

【校園防疫措施】-教育部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0年10月28日調整相關規定: ※家長及訪客原則不入校(園),但經學校及幼兒園認定有入校必要者除外。 一、個人衛生 (一)請家長主動關心子女/學生身體健康,上學前先量測體溫,如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應在家休息避免外出。 (二)落實入校(園)前師生體溫量測(額溫<37.5℃;耳溫<38℃)、手部清消及監測健康狀況,宣導個人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遵守咳嗽禮節。 (三)全校(園)師生除用餐、飲水、室外運動及音樂課之歌唱或吹奏樂器類課程等活動外,應全程佩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 二、環境及空間清消管理 (一)每日定期針對教室、各學習場域及相關盥洗等常用空間進行衛生清潔及消毒,並視使用情形增加清潔消毒頻率,其重點包含校(園)內廁所、洗手檯、電梯、樓梯扶手、遊戲器材、休憩椅座等,並加強經常接觸之門把、桌(椅)面、電燈開關、麥克風、教(玩)具、電腦鍵盤、滑鼠等教學設備消毒工作,並落實教室及各學習場域定期清潔消毒注意事項。 (二)學校學生交通車與幼童專用車應依相關規定清潔。

繼續閱讀 »

【感恩節活動】

【感恩卡】-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人重要的傳統民俗-感恩節,我們也希望藉著這個有意義的節日,培養小朋友,從小學會「凡事感謝」~感謝父母、師長、朋友以及為我們做事的人。 今日分發彩色圖紙一張,請家長同小孩一起製作,將感恩的事項透過圖像、文字表達出來。提供製作內容以供參考:「感恩卡」活動: 帶領孩子對周遭人事物獻上感恩,現代的孩子得到太多的愛,很多時候已不太懂得表達回應,總視為理所當然。因此,如何適切地表達感恩是值得帶領學習的功課!可由以下這幾個層面一起思考,讓孩子學習說出感謝的話,並幫忙寫下,最慢於11/12日(週五前)帶來幼兒園,交給老師,我們會將此感恩卡張貼佈置在活動室。 (1)對創造宇宙萬物的神獻上感恩:神賜下陽光、水、空氣、日月星晨,每天運轉有序,生生不息。我們領受恩典,應心懷感恩惜福之心,一起守護這塊土地,好好愛這個大地,並獻上感謝 (2)對愛我的父母獻上感恩:爸媽的愛總是那麼豐富無邊,爸媽為我們經營一個溫暖有愛的家,每日辛苦為孩子牽牽掛掛,由早到晚不停息!由小帶領孩子學習對父母心懷感恩,並學習懂得為家付出心力、分擔家事、分享所有…! (3)對園所師長的感恩:在園內生活、快樂學習,因為有一群心中有愛默默付出的師長,為教育理想努力以赴,應心懷感恩,常為幼兒園、園長及老師祝福。也不要忘了,許多默默為園所不斷奉獻資源、不斷參與學習區活動的爸爸媽媽,並獻上深深的祝福! (4)對社會上一群默默獻上自己的人:倒垃圾的人們、掃街道、警察、消防人員、服務業、送瓦斯的朋友、郵局的叔叔阿姨…太多生活周遭的人,因為他們的付出,社會環節才能運轉地如此順暢,不要忘了說出心中感謝! (5)對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受虐兒、智障兒、腦性痲痺、顏面傷殘、非洲難民,能喚起感同身受及關懷接納的心! (6)不要忘了~也寫下家長您心中的感謝!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