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pril 2011

園長的話 – 從小扎根學民主

民主的幼苗!小園長的候選人都很認真又很有風度的拜票 近日報紙上許多頭條新聞,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2012總統候選人出爐了,現任的馬英九總統代表國民黨,蔡英文主席代表民進黨競選下屆總統;而幼稚園的頭條新聞,也與選舉有關,就是小園長、環保小天使的選舉。每年四月為幼稚園小園長、環保小天使的選舉活動期,今年亦不例外,在三月底前,大中班就陸續展開班級初選活動,每個孩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權,由班上投票選出代表的小朋友,大班參選小園長、副園長,中班參選環保小署長、副署長。班級選出來的候選人,由家長和孩子一起製作兩、三張海報,張貼在校園裡。四月六日上台自我介紹,發表與當選後的服務內容後,抽籤決定競選號碼,大班1號李品昀、2號劉至倫、3號陳岳丞、4號蔡尚融,中班1號呂奇恩、2號蘇柏睿,之後披帶競選彩帶,競選活動正式展開。 競選活動期間,利用每天晨間集合時間,讓候選人上台進行自我行銷,一次次的愈來愈大方、愈有膽量,又在班級媽咪的策劃、協助,以及助選團的助選,每個星期都可聽到、看到候選人的宣傳造勢活動,有的敲鑼、有的打鼓、有的拿旗子、有的拿海報、有的自備小喇叭、發傳單,浩浩蕩蕩的拜訪選民,搖旗吶喊的為班級候選人拉票,「拜託、拜託,請投給×號一票!×號當選!×號當選!」,整個校園好不熱鬧,尤其是本週,眼看投票日就要到了,拜託拜託的聲音更是此起彼落。本來星期四要投票,但Mandy因為突然有個一整天的研習,故延到星期五下午再舉行投開票,大家都好期待誰會當選第37屆小園長和環保小天使,好緊張哦! 舉辦這項活動,主要是讓孩子體驗與學習什麼是選舉?在現實生活中有選舉活動,讓孩子實際來做做看。透過活動的參與,了解選舉的過程,候選人與選民應有的態度與風度,選賢與能,選出一個能夠幫助我們、為我們做事的人,對小朋友來說,是一項重要與難得的經驗。活動重視的是態度,參選小朋友的態度,也是責任的學習,從初選、製作宣傳海報到造勢,有的很積極、有的常忘了披彩帶,有的很清楚的提出當選後的支票,很珍惜有這樣的經驗,當然背後的推手~老師、家長的鼓勵和協助,是支持孩子力量的來源。 能夠代表參選就是一項榮譽。而選舉總有輸贏,不管結果如何,選完互相祝賀、互相加油,是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人民,應學習的態度與氣度。當選人也要信守諾言,對自己所承諾、所說的話負責任的去達成。 上星期四舉辦積木觀摩賽,分大中小由班級選出五個代表,孩子們自備積木來園,從參賽的過程亦可看出孩子的專注力、創造力與組合的能力,當日剛巧潛能語文徐老師和霓歐音樂中心的經理來園,請他們也加入評審的行列,兩位老師都誇獎孩子的潛能無限。 積木觀摩賽激發寶貝們的專注力、創造力與組合的能力 不管得獎與否,都受到肯定,星期三進行頒獎,孩子們都很高興,笑得好燦爛!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十一時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康乃馨之約,別忘了與仁和有約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快樂腦

殷殷期盼小生命加入生活的準父母們,只要逮到與老天爺對話的機會,無不祈求上天賜給他們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他們的希望不大,願望不多,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心滿意足;對於聰明、美麗又聽話的期待,仍要建築在健康、快樂這兩塊堅實的基石上。健康、快樂這兩件看似簡單容易的事,其車求得不易。尤其遇到唯恐天下不亂的心理專家,硬把單純易見的健康和快樂細細分成生理、心理,外加一點點充滿想像的心靈。 速成漢堡教育觀 這些把人搞得昏頭轉向的多層次心理學,到了二十一世紀,遇到現代人的速成主義,喜歡把化整為零的思考顛倒過來,用「漢堡念」擠壓成一個大整體,毫不猶的化繁為簡,運用在親教義上。於是,用速食主義養出一個個肥嘟嘟的孩子,用玩具、美食、電視、電玩裝點出一張張快樂的笑臉,以為這樣孩子就擁有健康和快樂。 幸好現代健康醫學知識日漸普及,許多家長慢慢擺脫「羊大即美」的舊觀念。怎樣吃出健康,已漸變成主流,並且被搬上檯面熱烈討論。至於快樂,這個來得急、去得快,感覺得到卻摸不著、握不住的玩意兒,就有點讓人抓不清方向,不知該如何是好了。這時只好借助新科技,在人們腦內找答案。 有人說:「孩子的錢最好賺。」我不是第一線的收割者,對這句話實在沒有評論的資格。但只要假日有勇氣到百貨公司與人潮共享「大『擠』大利」的滋味;在遊樂場裡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全家老小搶占一方立足之地,就會覺得這句話雖不中,亦不遠矣。 短暫和長存的快樂 如果把正在買玩具、衣物,或是正在玩電玩和遊樂設施的孩子,塞進功能性磁振造影的機器裡,窺視他們腦內運作的情況,會看到腦內多巴胺傳動系統的歡樂迴路晶亮得活化起來,彷彿慶典上的煙花,璀璨得把孩子的一張小臉綴滿光彩笑容,讓辛苦的老爸、老媽覺得白花花的銀子撒得值得。 換個場景,如果把電視螢幕裡運動比賽獲勝的曾雅妮、盧彥勳,或參加國際科技比賽獲獎的得主,或是日行一善的孩子塞進機器裡,看看他們腦子運作的情形。結果發現,這是血清促進素歡樂迴路像冬天的炭火般溫溫燃燒,溫暖的笑容不禁在臉上悄悄綻放。 爸爸、媽媽只要看到孩子臉上燦爛的笑容,一切辛苦都拋到九霄雲外,自然不會在意到底是哪一條歡樂迴路牽動笑容,也不會關心如果教養模式長期只活化多巴胺歡樂迴路會造成怎樣的後果。直到有一天,日漸長大的孩子天天沈迷在網路遊戲,一離開電玩,宛如魚離開水般存活不了;或者非某知名品牌的衣服、鞋子不穿,才添購衣物的標籤還來不及剪掉,已在籌畫下次血拚時,老爸、老媽只能搥胸頓足,大嘆現在的孩子不知是哪裡出了問題,卻不知自己才是問題製造者。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快樂,卻不知道腦內多巴胺的歡樂迴路只接收感官享樂,這種快樂像滿天煙火,美得強烈,卻也容易瞬間消逝,只能帶給人們短暫的情緒狀態。下次如要得到同樣的快樂,就要更密集、更強烈的外在感官享受,否則不能換得再次短暫的亢奮。這頭被豢養的「欲望怪獸」胃口越養越大,品味越來越刁,對快樂的追求也越來越偏食,需要不斷向外追求刺激。 血清促進素的歡樂迴路,一開始往往不受孩子青睞。想想,哪個孩子會主動練琴、讀書、打球、克服困難、幫忙做家事呢?因此,在養成習慣的初期,衝突、磨合很容易讓父母敗下陣來;可是父母只要能堅持,在付出、努力中學習,喜悅會伴隨著淚水、汗水逐漸滋生,慢慢匯聚成一股清泉,快樂就會自然湧出,不管外在環境是平順還是艱厄,都能潺潺滋潤心田,享受心靈富足的祥和、愉悅。 因此,父母向老天祈求健康快樂的孩子時,別忘了孩子的快樂腦,老天已悄悄把重責大任放在父母肩上,由你們為孩子精心打造。 文/腦神經訓練師-王秀園老師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美國的教育家杜威先生說:「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發展。教育是經驗的改造。」從生活中不斷的獲取經驗、修正、改造,從操作中學習,累積知識,提供孩子豐富的學習環境、學習領域,開闊他們的視野,引發學習的樂趣與主動學習的態度,是仁和的辦學理念與態度。 本星期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又過了一個豐富且多元的生活,除了單元主題的探討學習外,又安排了地震與火災發生時的災害演練,對已有多次演練與實地參觀體驗的小朋友而言,並不陌生。當警報器響起時,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認真且熟練的一項項做演練,逼真的場景,讓第一次接觸的小小孩驚嚇的哭了起來,老師趕緊過去擁抱、安撫著他們。 因著日本的大地震,教育部通令全國各級學校要加強防災演習,平時就要做好準備,以免災害來時不知所措。還有「地震逃生包」的準備,當地震來襲時,拿了就要跑的「快速背包」。裡面的必要配備如下: a.1~3天的礦泉水-逃難或被困時食用b.1~3天的 乾糧、糧食-逃難或被困時食用,可放一些糖果、超熱量巧克力c.中小型手電筒-用來照明,裡面先裝好電池d.電池-手電筒用電池,最好準備2份e.身份文件-身份證、健保卡、行照、駕照等證件f.錢與存摺-要放現金3000~10000元在包包內(零錢和鈔票),還要放存摺 還有次要配備:(不一定要有,但最好能準備,放在地震包裡面)a.健康藥品-如胃藥、感冒藥、小護士、優碘、止痛藥、消炎藥b.通訊設備-如大哥大、無線電c.打火機-可用來點火d.繩索-跳樓或緊急逃生用e.面紙、生理用品-放個幾包逃命時衛生用f.鐵鎚-最好帶一支鐵鎚,說不定被困在大樓用來殺出重圍g.緊急聯絡通訊錄-列出親朋好友的地址、電話,逃出重圍時也可有地方住f.迷你雨傘、輕便雨衣-下雨時或颱風來時,就要有用具吧!g.衣服與褲子-各放一套進去,以免天氣不好-冷死-總要穿衣服吧!提早做準備,以備不時之需,是很重要的課題。 星期三的春季旅遊早在學期初就已規劃好日期,原訂4月19日,二月初預定遊覽車就已租不到了,必須將時間做調整,改在星期三才能順利成行;而地點的選擇則是先考慮大班小朋友,去過的盡可能不要重覆,費用的考量,地點的安全性、遠近、空間、動線、內容的豐富與否..等,都是評估的重點,經過實地的探勘後再做最後的確定。 旅遊最重要的安全,是活動的首要目標。帶了一群小蘿蔔頭出門,其實是很費神的,Mandy的角色是「顧前、顧後、顧安全」,最辛苦的可是班級的老師,一天下來累的程度是在園裡的兩倍。還好每班都有幾個家長同行,除了照顧自己的孩子,也會幫忙照顧別的小朋友,感謝家長的協助。 看著旅遊所拍的影片和照片~獨角仙休閒農場~讓孩子們近距離的接觸與認識獨角仙的一生、乳牛的生態、外來生物等;走在~總爺藝文中心~的園區裡,感受到人文與藝術的氣息,是一趟非常棒的教學活動之旅,從旅遊中獲取生活上的經驗與知識的累積。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童年的珍貴

童年何以珍貴?首先,它只有一個,消逝便難以追求,很多人成年之後才後悔或者難過,為何想不起來任何關於童年的事;如果童年少了強風呼呼的颳著,樹梢沙沙作響,青青草原任牛羊……走在鄉間小徑‵涉水經過小溪的記憶,算不算有童年。 其次,童年是成人的夢田;如果能活上八十歲,回首前景,最美的記憶非童年莫屬了;忙碌‵焦燥‵爭戰十年‵二十年之後,每個人都想找一個港彎靠泊,童年的記憶正是港彎,讓人還老返童的歸隱,即使幾天都好;這些年來,我愈來愈喜歡回宜蘭,走在田梗‵湖畔‵溪旁……原來想找尋的是曾有的記憶,失落的童年沃土。 其三,童年該是快樂的,不該被用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由剝屑,它沒有必要由一疊考試組成,眉羽之間充滿憂愁。 人生是一場靠著耐力的馬拉松,贏在起跑點有何稀罕,一萬公尺的長跑,前八百公尺決定不了勝負,但可能因此賠了童年。 其四是,童年是智慧之泉的開發處,但它由嬉遊得來的;兒戲不是兒戲,它大大有學問。 但,現今的社會,誰肯給玩? 童年離不開玩,一個小孩子,如果離開了遊戲,便所剩無幾了? 成人何嘗不是如此?如果把童年抽離,不知還有什麼? 關於這一點,我可以証明童年的活動,給我的不僅是記憶,還有智慧,一出家門便有許多考驗等著我們解決。 我隨便便可舉出許多例子,証明玩不只是玩;很多人的童年都玩過擲龍眼子的遊戲,單單這件小事都充滿巧思;首先,得收集龍眼種籽,無論自己買的,或者地上撿的,清洗‵陰曬後便是玩具了;再來是玩法,除了年長的孩子創造出的玩法之外,我們常有新玩法,但需要經過討論,決定‵共識,大伙決定可行,便可以用它論輸贏。 你炸過牛糞嗎?別偷偷竊笑,有哦,對不對?這件事的確滿髒的,一群小孩,在新春期間,穿著亮麗的新衣服,等著一頭牛經過,拉下便便,由一個最不怕髒的,點上水鴛鴦炮,插上‵跑開‵爆炸,糞土四溢,一群小朋友一哄而散,我則站在那裡細算爆炸的威力,爆孔的形狀,之後再用另一種炮測中的試之,比較其不同,得出不同炮,不同插法,不同火藥量,炸出來的洞洞各異。 所幸,我沒有成為物理學家專攻火箭發射,否則保証一升空,便把村子給炸了。戲水的學問更大,它藏在大自然這本書中;老家附近有一座湖,微風徐徐,水色幽幽,伴著青翠山巒,野雁飛掠,湖中魚蝦豐饒,湖底有野蚌‵大蜆,尺寸約莫有現在的三‵五倍,但湖水深不見底,如何潛入摸它上岸,潛進浮出,限時一分鐘,考驗我們。 單靠目視可不成,一群小孩七嘴八舌,想出一個辦法,我們在尼龍繩上綁了釣魚用的鉛塊,垂入湖中,測量深度,找著最淺處,提神閉氣,噗通!一聲入水,一分鐘後出水,手上便多了河蚌與蜆。 老蚌生珠是真的,回家後媽媽剝開牠,好多珍珠便落了下來,那時候根本不知是寶,孩子們拿它作戰,左扔一個,右擲一粒,珍珠子彈很快便用光光,現在想起來,直呼可惜。   文/游乾桂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運動讓小朋友更聰明

有人說時間像流水,因為一旦它流逝了,便不會再回來;也有人說時間像光,因為來的快去的也快;又有人說時間像一條河,從遙遠的過去,流向無窮的未來,不能停止也不能倒退。沒錯!尤其是與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日子,感覺過得更快,轉眼已是四月中旬了。望著一群在草場上踢球的大班孩子,個個專注於場上的一顆球,球到哪,大夥兒也跟到哪,大家擠成一團,幾隻腳爭著搶球,突然球被踢走了,只見擔任裁判的Kitty媽咪吹著哨聲~邊線球~,大夥兒又往發球的地方跑….。孩子們有用不完的體力與精力,一早來園享受玩足球的樂趣,真好! 足球,是一項非常健康的運動,根據研究報告,喜歡踢足球的孩子,生理和心理有幾點特徵: 1.活潑、健康,與沒踢球的孩子明顯不同,且生活規律。2.透過遊戲,制定規則,培養團隊觀念,啟發榮譽感與紀律。3.透過比賽互動,養成遊戲規則的遵守和行為規範約束。 已故的洪董事長,不僅本身喜愛運動,擔任長榮中學及台南師範學校(現今的台南大學)體育老師時,對運動的推廣不遺餘力,尤其是足球運動,所帶領的足球隊揚名海內外。創辦仁和幼稚園,以體能為主軸、特色,因為他深知運動對一個人身心發展與未來的助益,從小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一生將受用無窮。因此,在規劃幼稚園,戶外的空間特別大,尤其是綠色的草地,讓小朋友能自由自在的奔馳、跑跳、踢足球。 踢足球所帶來的好處~腳是離大腦最遠的部位,小朋友可透過腳部運動神經訓練回饋機制,提升專注力,兒童時期學習足球,在玩球、踢球時,不但可使運動神經發達,提升專注力,同時還能有助於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其他事物的學習有相輔相成之效! 台灣的小朋友因著政府漠視運動的好處,缺乏從小對運動習慣的培養,多數時間都花在認知教育的學習,且個人主義強,缺乏團隊精神。以目前幾位台灣之光~曾雅妮、盧彥勳、郭泓志都屬個人的表現;西方教育則是透過遊戲、比賽,培養紀律與團隊精神。 「YA!YA!YA!」草場傳來孩子的歡呼聲,原來是~球~被踢進球門了,得分的一隊高興的叫著。因著四月二十三日,市幼兒體育發展協會假新南國小舉辦的幼兒足球賽,參與這項比賽的小朋友,在Kitty媽咪的帶領下,透過玩學習比賽規則與團隊精神。 祝 闔家 平安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走路上學變聰明

這陣子,外子提議帶孩子走路上學,說可以刺激腦部神經發展,還可以運動健身。他的用心我完全了解,他是要誘導不愛運動的我願意帶孩子走路。這一招有效!我真的帶小女兒走路上學了。別說小女兒剛開始哇啦哇啦的叫著:「腳痠死了!不要走了!」就連我這習慣開車的人都覺得早晨這麼趕,還要走路,簡直自找麻煩。但在外子不斷「開示」後,我慢習慣預留時間,好好帶女兒走路上學。 女兒變聰明了沒有?我不知道。但是上學真的變好玩了。 一開始是我帶她走,一路上,她看狗、看貓、看愛心媽媽,還笑著指出街上一堆好玩的店名。走過晒蘿蔔乾的公園一角,女兒大驚小怪的說,這東西放在地上誰敢吃?我說,上回阿媽給你吃的滷肉飯,旁邊那個你愛吃的、脆脆的蘿蔔乾,就是這樣晒的呀!然後她一路尖叫連連的去上學,真好玩! 後來,女兒要求換她帶我走,由她決定要左轉或右轉,她開始學看路名,記招牌。有一回,她決定從一家自助餐門口轉過去,試試能不能到學校,一轉彎,「阿-天啊!剛好是學校側門吔!」我真該把她那個驚喜的表情拍下來,像是發現新大陸似的。我跟大女兒講時,她不以為然的說:「那不是爸爸每天載我們上學走的那一條路嗎?」 「是啊!沒錯!但是這一回是由妹妹自己的意志來決定的。」在意志裡游走的眼睛是靈動的,心思是新鮮的,感觸是活潑的,即使相同的事情也會有全然不一樣的感觸。 嘗到自由意志的小女兒,在睡前跟我說:「媽!明天我要走新的路。」她開始想變換上學途徑。 「走新的路」這個經驗,對我毫不陌生。在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自己走路上學是平常事。學校通常有點遠,路有好多條,因為好奇,每條路都要去探探的孩子,迷路是家常便飯。 不過,有一回比較誇張,到了晚上七點多我都還沒回到家,因此驚動了警察。 那次,我跟錯了一隻小狗,以為牠是我家隔壁的那隻小黃狗,天真的以為牠會帶我回家。誰知道,牠把我帶到荒郊野外就落跑了。後來,我坐上一輛三輪車,雖然連路名都說不全,但踩三輪車的阿伯真是厲害,竟然能把我安全送回家。這對於處處有危機感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更神奇的是,我一到巷口,遠迼就看見家人在門口等我。媽媽邊哭媽要拿掃帚打我,因為她生氣我亂跑。這是我媽愛孩子的模式,她心裡難過時會罵孩子,她不大會說「我擔心」。 我一看見大家,樂得跟三輪車阿伯說再見,還乖巧的向他鞠躬說謝謝。我準備要跳車衝回家時,阿伯堅持要帶我回家。後來,我邊吃飯邊跟媽媽說:「阿伯真好心,還載我到家門口。」媽瞪了我一眼,說:「你知道你坐了多少三輪車錢嗎?他當然要來收錢路!」 爸爸倒是一直問我,怎麼知道要叫三輪車?還說我:「迷路反而變聰明了!」 我覺得爸爸很厲害,在那個年代,誰懂腦神經學,但爸爸說的「迷路會變聰明」和外子說的「走路上學會變聰明」,卻有異黄同工之妙呢!! 摘自國語日報 文潘如玲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兒童節

多年來兒童福利聯盟爭取兒童節正名,終於得到政府單位的重視,於今年首次恢復成為國定假日的兒童節又剛巧是星期一,星期二清明節,加上週末假期共有四天的連假,大家趁著假期,全家一起出遊,造成了知名景點人滿為患,光是花博單日就湧進了四五萬人,累計參觀人數突破七百萬人,很多前往參觀的民眾說,不是去看花博是人博啊!人擠人的,大家口頭上雖有微詞,但還是覺得很開心,尤其是小朋友們。問孩子們假期到哪兒去玩?去爺爺奶奶家、外婆家、去台北、去看花博、墾丁、劍湖山…,還有小朋友說有收到禮物哦,是媽媽送的!哇,真好!他們的禮物可真多。 而幼稚園為了慶祝兒童節,除了舉辦親子運動會外,四月一日對內又舉辦慶祝會,讓孩子們藉著唱唱跳跳、玩遊戲,來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Mandy也再準備了一份小禮物送給小朋友,他們很開心,柏均爸爸分享著「均超喜歡兒童節禮物,直嚷嚷~我們Mandy真的超厲害的,每次玩具都好讚!」均真的太捧場了,哈哈!那就是我懂孩子的心哦!知道他們的喜好。不過,說真的,禮物不是隨便送,有就好,是很用心、很用力的去挑選的。 送禮物其實是有學問的,是在對的時間、送對的東西,才能夠突顯出送禮物的意義,不在於價值的多少,而是那份誠意。當然為什麼送,也應讓孩子知道。尤其是每當頒發八點半前來園的獎勵時,上台的小朋友很高興的受獎,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東西,但這是他們努力付出所得到的獎賞,孩子們感到很有成就感。受獎,需要連續一個禮拜都是八點半前到園才有資格。當然幼稚園以此鼓勵小朋友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第一步就是上學不遲到~準時,小學7點40或50分前要到校,所以必須要提早做準備、訓練。而六月開始,就會鼓勵大班小朋友,從8點30分提前到8點來園了。 藉著兒童節的到來,再次的讓我們正視到兒童節的意義與責任。在幼小的時候必須要建立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生活習慣,否則愈大愈難改,到有一天,孩子長得比我們高大時,才要管教就很難了。父母愛孩子,但愛他們不可以是溺愛。孩子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產業,託付我們管理,我們應盡責的來教導他們 昨天收到朋友寄來的一封Mail,標題是「一位老師的沈痛心聲」,內容提到孩子上課時的態度及差,回答的話語很難聽,老師學校都無可奈何,問人本史英先生,該怎麼辦?因為人本主張學生不可以打罵、不可以管教、不可以處罰,一有學生家長宣揚說老師處罰學生,這位老師馬上陷入眾聲撻伐的境地,所以誰不自私,明則保身要緊,何必去管別人的小孩? 看了這篇文章,心裡真的好痛,管教孩子的功課,真的需要大家用心用力認真的思考,尤其是身為父母的,不能只生而不去管。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祝 闔家平安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爸媽工作超忙 難怪兒童不快樂

今天是兒童節,中斷多年的兒童節假期,不但從今年恢復,連同周休二日與清明節,今年一共有四天連假,各地縣市政府紛紛推出各種兒童節活動,很多遊 樂場、博物館和藝文活動中心,也有各式各樣的兒童節優惠,鼓勵爸爸媽媽趁著假期帶孩子出去玩玩、四處走走。對很多忙碌的父母來講,四天連假,的確是增進親子相處與感情的好機會。孩子們不一定要吃大餐、玩樂園,才會感覺到快樂,有爸媽陪伴,哪裡都是兒童的快樂天堂。兒童福利聯盟最近針對兒童做了一項調查,有三成八的受訪兒童覺得家裡沒有溫暖,主要的原因出在親子關係上。 調查發現,台灣孩子不容易跟爸媽說心事。受訪兒童中,覺得將煩惱告訴爸爸容易的有六O﹒六%,告訴媽媽的有七十一﹒三%,這兩個比例都遠低於先進國家的平均值:爸爸是七十五%,媽媽是八十九%。親子溝通欠佳,理由之一是父母太忙碌,沒時間跟孩子聊天。調查發現,將近一半孩童每天和爸媽講話的時間不到半小時,而談話的內容主要是關心孩子的成績與作息;近三成八的孩子每週跟爸媽同桌吃飯的天數在三天以下,也有高達七成四的孩子說「看電視」是親子間最常做的事。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也在今年兒童節前夕,針對大高雄地區幼托園所六歲以下幼童進行調查,發現孩童最希望父母陪伴做的事前三名分別是:出去玩(十二﹒三%)、玩遊戲(十一﹒一%)和說故事(十一%)。爸媽若是忙得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也就很難感受到庭的溫暖。 然而,「時間」卻是台灣成年人最稀有的資產,因為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調查,台灣人的工時之長,居世界冠軍;盡管平均年所得已超過兩萬美元,但被綁在工作上的時間竟然超過平年所得為四千美元的中國大陸。在這麼長的工時下,難怪兒福聯盟的調查裡,家有兒童的台灣家庭,有兩成的爸爸每天晚上九點以後才能回到家,每天晚上過了九點才能回家的媽媽也超過一成。爸媽這麼晚才能下班,下了班回到家恐怕也早已累得癱了,又怎麼有時間、精力和心情跟孩子聯天呢?每天親子生活大概也只能像打使一樣,戰鼓頻催、快馬加鞭。 父母迫於生活,忙碌是十分無奈的,需要特別花些心思才能營造良好的親子互動。兒福聯盟特別推出「愛孩子三三三守則」,也就是家長每天擁抱子女三O秒,傾聽陪伴三O分鐘,此外,因為禮拜三是學校的小周末,很多學童會提早放學,因此建議父母周三不加班,早點回家陪小孩。兒福聯盟希望將這三三三守則送給台灣的孩子,做為今年兒童節的禮物。 台灣父母是全世界工作最忙碌的一群人,不過,再怎麼忙碌,每天抽出時間擁抱自己的孩子三O秒,應該不太強人所難,而要在生活中「擠」出三十分鐘陪伴、傾聽孩子的心聲,客觀而言,也不是不到的事,把看電視的時間節省下來可能就有了。不過,或許正是因為爸媽都太忙了,為了要對孩子生活管教更有效率,可能很多家長在跟孩子有限的相處時間裡,主要多用於「指導」而忘了「擁抱」,是拿來「唸」而不是拿來「聽」。爸媽認真把握時間訓勉、教導孩子,卻可能會發現效果不彰,因為爸媽很累,台灣兒童也很累,回家還要聽訓,當然興致不高。爸媽苦口婆心,孩子怨嘆,「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只怕親子會愈來愈疏離了。 孩子需要是爸媽溫暖無壓力的陪伴。所以,除了在今天兒童節帶孩子出去玩。買禮物給他們之外,也請爸爸媽媽試著調整自己的價值觀與作息,不要把工作當作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人生目標,在平日生活裡,盡量找時間做到三三三守則,讓孩子時時感受到爸媽的關愛,勇於也樂於常常跟爸媽說話、互動;而政府除了在兒童節舉辦各種慶典活動之外,也必須思考台灣兒童不容易快樂的主要原因來自於爸媽太忙,沒時間陪伴,而父母之所以這麼忙碌,又跟整個社會制度、經濟發展對長工時的默許甚至鼓勵有關。政府必須透過政策把台灣的父母從工作中解放出來。傾聽與陪伴,都非常需要時間和體力,如果爸媽被工作榨乾了,怎麼可能辦到呢? 摘自中國時報社論

繼續閱讀 »

仁和物語 – 精采的37屆親子運動會!

仁和小朋友跳箱的英姿實在很帥氣! 第37屆親子運動會在眾人的期盼下,於上個星期六上午熱鬧的展開,圓滿且成功的結束,賓主盡歡,不僅孩子們玩得盡興,家長們熱情的參與,增添活動的熱鬧與趣味性,大人小孩都樂在當中,連一旁觀看的人也都笑呵呵,真是太棒了!這是一場成功的親子運動會,事前各項工作的計畫與準備,老師們的用心,小朋友的努力,家長們的配合,義工們的協助,加上主持人的功力,形成了堅強的團隊,連天氣都來幫忙-涼涼的,太陽先生只偶而露個臉,打聲招呼,讓我們能夠盡情的在草場上玩遊戲、做運動。時間對了、地點對了、人也對了,即所謂天時、地利與人和(仁和),不成功也難。 幼兒的體能,是仁和一直以來致力推廣的教學活動,在校園中營造體能的環境,提供豐富的設備與器材,引發孩子學習的動機,主動參與,以運動感覺智能,促進身體健康與刺激腦部發展。孩子們馳騁在草場上,快樂的玩遊戲、做體能,那種幸福的感覺,真令人羨慕。看著目光隨著活動中的岳丞移動的爸爸,臉上堆滿了笑容,滿意的告訴Mandy:仁和最好,我都跟朋友說-幼稚園仁和最棒!感謝岳丞爸媽對仁和的支持,不怕路途遙遠,每天從臨安路送孩子到仁和來,爸爸本身是校友,三個孩子都讀仁和,哥哥目前就讀國小,爸爸說國小的體能沒有仁和這麼用心。 昀臻的媽媽在聯絡簿上的分享「今年的運動會,活動的範圍,從草場擴大到校園其他的地方,充分利用了任何一個角落。」柏瀚媽媽「這次的拔河又感覺回到學生時代,好懷念書的感覺呦!而且瀚瀚好開心,整天笑咪咪的,到晚上還問爸媽:喜不喜歡運動會?」顁元媽媽:「難怪仁和沒有胖哥、胖妹」哈!哈!好多家長的分享與回饋,無法一一列出,但都讓我好感動,好感謝大家的支持,點點滴滴溫暖在我們的心頭。 就因著這份感動-仁和的愛,家長的情,彼此都願意用心陪伴孩子走這段成長的歲月,彼此都願意成為最佳夥伴,家園、親師間真心的付出,受益的是孩子們。相信他們都能體會,都感受得到,從領受中也學會分享。 說到「分享」,其實不難,只要願意,將自己所擁有的與他人共享,因為分享讓別人快樂,自己也高興,當然這功課必須要學習。開始孩子不會分享,但慢慢的從分享中得到快樂,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吃的東西,學會分享的喜悅,也學會關懷,關懷弱勢者,每月10元、20元、50元、100元…固定捐款,幫助仁和認養的世展會兒童,大家的愛心,受資助的兒童都收到了。而這次鄰國的日本,發生了這麼嚴重的天災,雖然我們能力有限,不能做什麼,除了為受災者祈福、禱告外,希望也能以實際行動-捐錢來幫助他們,但願仁和的家長都能發揮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心,來成就這件美事。 祝 闔家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的體能活動 文/郭進昌

體能遊戲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除了能促進兒童的身體發展外,更能培育他們的意志、自信、群體性及日後對美的欣賞和表達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孩子們需要從體能的遊戲中得到滿足,讓身體能健康地成長,精神得到飽足,情緒得到調和。體能活動一般分為大肌肉和小肌肉兩方面,大肌肉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掌握體能發展的基礎能力,如平衡力、協調性、敏捷性和柔軟性……等。在幼兒階段的體能活動中,一般也較頃向於這方面的訓練。動 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使得孩子們的活動空間和遊戲的環境越來越少,再加上公寓大廈林立,孩子們就像是隻鴿子一樣,時間一到就回到家,等到隔天上課時再放出來,每天陪伴孩子的就是電視、電腦和上不完的才藝課程。再加上父母親過度保護的養育態度,使得現在的孩子體能非常的不好,體力也差,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逐漸增加,相對的抵抗力降低而且時常生病。這些問題才逐漸受到家長們和幼稚園的重視,體認到體能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 其實幼兒體能在國內幼稚園也都推行了一二十年之久,對於幼兒遊戲的環境和遊戲的器具,每個園所也都提供了相當多的器材來滿足每一位幼兒,孩子每天的生活,都以遊戲為中心,而在遊戲當中藉由身體的運動,接受了大量的感覺、知覺及運動刺激,進而促進幼兒身心機能的正常發展,也藉遊戲之中將體能活動以個人、數人至於團體中進行,即透過各種遊戲種類的活動,讓幼兒們各自的發揮想像力,加入自己的動作遊戲,並非一昧地是由指導老 師發出命令,讓每一位幼兒們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玩法。 「活動,活動,活著就要常常動」這樣身體才會健康與強壯,幼兒透過身體活動的遊戲,可以獲得其他種類遊戲無法達到的效果。 1.可培養幼兒的體力與耐力。 2.可培養幼兒的靈巧與技巧。 3.更可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和興趣。 其實並非只有體能專業人員才能指導幼兒體能活動,無形中也限制了活動的推展。其實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可以是孩子的體能老師,只要您注意遊戲器材的安全與環境場地的安全和遊戲的規則,每天利用30分鐘帶著您的孩子到學校操場或是附近的公園運動一下,順便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相信您也可以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孩子王呢。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