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0

園長的話

上週在電視新聞中看到遠在南美洲的智利發生8.8級的大地震,地震所引起的海嘯甚至可能影響我們台灣,幸好最後海嘯是虛驚一場,不過在新聞報導中,智利地震引起的災害非常嚴重,很多高速公路、建築都已經倒塌,也已經造成數百人的傷亡。昨日星期四(3/4)早上,正當老師和小朋友準備進行戶外活動時,當時我正好在辦公室,突然感到地面一陣搖晃,發生地震了!機警的我們馬上帶著現場的小朋友進行避難,有的疏散到空曠的操場,有的就近躲在堅固的柱子旁,有的跑到大門口,雖然地震讓大家都嚇了一大跳,但幸好一切都平安無事。 地震發生當時,活動室的時鐘剛好是8點18分,家長的電話一通通的進來,詢問地震的情況,幼稚園有沒有災情?小朋友安不安全?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分鐘,但,真的很恐怖。晨間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集合在活動室,Mandy藉此機會與小朋友討論,地震來時該怎麼辦?在室內或在室外如何應變? 這次地震震央在高雄甲仙,離台南非常近。大家一定還記得十年前的921大地震,當時對台灣造成的傷害非常驚人,各地都有建築物倒塌,幸好當時政府和民間都投入很大的心力,才在數年內慢慢重建完成。 台灣和智利一樣,都位於地質學家所謂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由於太平洋板塊的擠壓,地震對我們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不過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平時就要教導小朋友地震來臨時該怎麼辦,帶領著孩子多練習,一旦地震來臨時,就能不驚慌失措,進而迅速而確實的完成避難,雖然像921那麼嚴重的地震可能很久才會發生一次,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鬆,每次地震來臨時,都要假設可能發生最嚴重的狀況,這樣才能保障小朋友的安全喔。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腦子與學習 捕捉思緒的流動

文/王秀園老師(腦神經訓練師) 應邀為一群高中生演講網路交友的危險。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聽演講不僅意見多又挑嘴,也自知學院派的歐巴桑缺乏偶像的光與熱,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努力思索後,於是想到用他們最好奇、最關注的愛情作為引子。揚了揚手中的繪本,告訴好不容易坐定的大孩子,演講一開始要先說個故事,這群勇於表達自己想法的青少年,毫不猶疑脫口而出:「我們又不是小朋友,才不要聽繪本故事。」 看著他們陽光滿溢的臉龐,我微笑著放下繪本,自顧自的說起故事。 永不改變的誓言 暖暖的春光,把大地一寸寸烤熱。一隻五彩斑斕的小毛毛蟲,沿著剛抽芽的柳枝,一聳一聳的慢慢爬行。在輕觸水面的地方,她看見水裡有一隻黝黑渾圓如珍珠般的小蝌蚪。當他們四目相望時,不禁深深墜入情網。他們像所有熱戀中的情人,許下永不改變的誓言。 一段時日沒有見面的小情侶,再相見時,五彩斑斕的毛毛蟲看到悄悄長出兩條後腿的蝌蚪,不禁尖叫:「你不是答應我,你永遠都不會改變嗎?你怎麼可以違背諾言?」「對不起!」蝌蚪哀求,「請原諒我,我實在無能為力。」傷痛失望的毛毛蟲說:「好,這一次我原諒你,但你要答應我,再也不會改變了。」 春天踮著腳尖,攜著清風細雨,輕盈舞動。隔了一段時日,出落得越加鮮豔美麗的毛毛蟲,看到又偷偷長出前腳的蝌蚪,驚恐的大叫,:「你不是答應我,你永遠都不會改變嗎?你可麼可以再次違背諾言?」 狂舞著一雙莫名冒出的前腳,蝌蚪苦苦哀求說:「對不起,這實在不是我的錯,我實在無能為力,請原諒我吧!」 含淚看著蝌蚪,毛毛蟲深嘆一口氣說:「好吧!我在給你最後一次機會,你要答應我,不再改變。」 當柳葉由綠變成濃綠,嬌豔如花的毛毛蟲再見到蝌蚪時,蝌蚪瀟灑飄逸的尾巴不見了,晶瑩淚珠迸流的毛毛蟲說:「你不僅欺騙了我三次,而且你再也不是原來的你。」 說完,不顧蝌蚪的苦苦哀求,毛毛蟲流著淚,沿著柳枝,一聳一聳的排進柳葉樹叢,盡情哭泣,直至濃濃睡意帶他走進夢鄉。 不知睡了多久,灼熱的空氣把她從夢裡搖醒,睜眼細察周遭景物,一切似乎都改變了,她晾著帶著濕氣的翅膀,心理隱隱的痛提醒她對小蝌蚪的愛依然如初,於是決定再次原諒她心碎的蝌蚪。她輕拍五彩斑斕的翅膀,出發尋覓摯愛,就在他們初遇的池塘,在柳葉輕觸水面的地方,望見蓮葉上坐著一支綠色的青蛙,她心中一陣狂喜,大喊:「請問你有沒有看既胭脂渾圓黝黑的….」 話還來不及說完,青蛙奮力一跳,張口「咻!」的一聲,五彩斑斕的蝴蝶被吞進肚子裡。 青蛙撫著剛吃飽的肚子,深情思念著五彩斑斕的毛毛蟲:「不知道她一怒離開以後,現在到底在哪裡?」 能力經驗不同,感受大異奇趣 故事說完,靜脈中冒出醫生驚呼:「這故事太殘忍了,不能跟小朋友說,不然會嚇到他們。」 這句話在演講後,竟然一直停駐在我腦海中,趕不走、驅不離,偶而出來撥弄一下思緒:「如果小朋友聽到這個故事,會不會像這些大哥哥、大姊姊所說被嚇到呢?」 我忍不住好奇,決定對一群小一的小朋友展開故事實驗。這群小朋友的反應完全超乎高中生的擔憂,他們糾纏在到底是先長後腿,還是先長前腿的泥巴戰裡,對於被視為殘忍、恐怖的故事情節,反而以青蛙就是會吃昆蟲,理所當然的接受。」 這下子,住在腦子裡的好奇蟲忍不住爬出來問:「那麼大一點的孩子呢?他們的反應又會如何?」 於是又對一群小學高年級的孩子說同樣的故事,才說到毛毛蟲和蝌蚪相互許下不會改變的諾言時,這些孩子竟然哈哈大笑:「這是不可能的啦!毛毛蟲會變成蝴蝶,蝌蚪會變成青蛙,他們都會食言而肥的。」故事結束,他們為自己的真知灼見而洋洋得意,一點也沒被嚇到。 把故事說給正為情所苦的年輕友人聽,她好不容易止住的淚水,又嘩啦嘩啦的傾瀉而下,哭叫著:「你是說,我的男朋友會向青蛙一樣,把我吞食掉嗎?」這個故事出乎意料的嚇到她,而她激烈反應也嚇到我。 在教授的班級裡講述這個故事時,這些心思細膩的媽媽學生卻聯想到,「教養子女需要智慧,如果只有用動物本能來愛時,就可能像青蛙一樣,『愛之,適足以害之』,反而會傷害最心愛的孩子。」 我的故意實驗在意外裡迤邐行來,腦內突然閃過教育和文學研究大師Louise Rosenblatt的話:「對於作品的強烈反應,往往與讀者的能力和經驗有關,也與讀者的個性、心智和認知息息相關。」因此,一則故事不論透過閱讀、觀賞或朗誦進入人們腦內,每個人會用不同的方式解讀故事,體認不同層次的面相和意義,以及不同的喜悅、領域和見解。也讓細心觀察的好奇者,捕捉到腦內悄然隱現的思緒流動。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很快的,長達九天的春節連續假期過了,本星期又恢復正常上課,原本擔心孩子們會有放假症候群的現象,但卻出乎意料,他們的表現可真的很不錯,第一天上學,請假的孩子不多,(只有少數幾個小朋友二月份請假,要等三月才來),也沒有哭鬧的孩子;一早來園看見老師、朋友開開心心的道早問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眉開眼笑的分享著過年好玩的趣事,看著這一群可愛的小天使,整個心都溫暖起來。孩子的笑聲、叫聲與朗朗的吟詩聲,與滿園盛開的花朵,讓仁和的園地又充滿了朝氣與活力。九天的假期,親朋好友們利用這難得的長假,互相邀約齊聚一堂或規劃安排到各風景名勝區或出國旅遊,事先的計畫卻因著天氣的變化而亂了行程,初一到初九,前後兩天是晴天,中間三天是陰冷的雨天,特別是初六(星期五)雨下得最大、最多、也最長。例如Mandy在初六那天,和教會團契前往橋頭一日遊,遇到最濕冷的一天,不過大家還是興致高昂,一行50人照既定行程前往,天氣雖冷但大家聚在一起的心是暖的,以歡喜心去面對,用新的眼光去欣賞雨中的景物;小朋友們在未來的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計畫趕不上變化的情形,不過爸爸媽媽和小朋友都要和Mandy一樣,用歡喜心去面對這些變化喔。 春節過後,春天也來臨了。復課第一天,大家齊聚活動室,互道恭喜,吟唱過年的幾首歌曲,一首「冬天已到盡頭,正是好的消息,溫暖的春風,就要吹醒大地….」。沒錯!送走了冬老人,就要迎接春姑娘的到來。春天,萬物復甦,百花齊開,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我們將繼續推動早睡早起上學不遲到的好習慣,希望孩子養成規律化的生活,早上8:30分前來園,可獲得貼紙一張,連續一星期五天都得到貼紙者,將贈送小禮物一份,二星期統計一次,搭車的小朋友則以準時候車的小朋友為獎勵的對象。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是一天的開始,是精神最佳的時候,一日之始如果沒有好好的規畫,不但容易遇事慌張、處事不圓滿,甚至得過且過的浪費光陰。 幼稚園的作息從早上8:10開始至9:10分,每天都安排不同的活動,提供孩子多元的學習與刺激,兼顧大小肌肉的發展。推動8:30前到園的活動已有幾年了,原以為孩子們已養成習慣,觀察半學期後覺得仍需再加強,So三月份下星期一開始,剛好整個年都過了,新的開始,重新調整腳步再出發。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否能持續、堅持,就需要家長的協助與配合。專家說過,習慣的養成最少要21次。成功是屬於努力的人,從小建立孩子的好習慣,一生受用無窮,就從早睡早起開始吧,加油!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為孩子勇敢改變吧!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有一位國三的導師寫信給我,信中充滿無奈,因為現在距離基測不到一百天,全校正如火如荼的準備考試。作為導師,他義不容辭的每天陪伴學生準備衝刺,他說,孩子每天陪伴學生統一讀書、統一用餐、統一午睡、統一考試、統一精神訓話、統一放學。日復一日,孩子從早讀到晚,活動空間除了教室還是教室,學校訂定升學目標,校長要求,主任確認,老師緊迫盯人。他問:這種機械式的訓練是對的嗎?為什麼一個測試學生基本能力的測驗,會弄得老師、家長、學生天翻地覆,如臨大敵,把生活禮儀和常規都放下來,只為了考試,他問:有必要嗎?真的沒有別的方法了嗎? 我看了這封信,非常沈重,這種方法當然不對,它在扼殺我們的孩子,那麼,真的沒有別的方法了嗎?當然有,問題是社會觀念沒有改,只改制度沒有用,而目前這個制度像是九頭怪鳥,砍掉一個頭,又長出一個,而且新的比舊的更傷人。 其實大家都知道,改革的關鍵在社會每個人的觀念,人的觀念改變了,制度自然就改了,只是觀念是天下最難改的東西,需要時間,從神經學來說,觀念就是神經迴路的連結,它像是草原上的路,上面的草已被踩平了,形成了大道,車子在大道上比小路行駛的好,所以一講到某個觀念,人們的既有反應就立刻出來,而且存在越久越難改,就是所謂的「根深蒂固」。若要改變觀念,必須新闢一條路,每天走它,將腳下的的草踩平,時間久了,這條路就變大了:原來的路因為許久不走,草漸漸淹沒它,最後就看不見了。 國父在革命之初,也是到處奔走演講,當新觀念進入老百姓的耳朵時,他的大腦便產生新的思考路徑,眼睛所看到的清廷腐敗,也會在大腦強化國父所主張的新路,久而久之,國父的三民主義變取代原有滿清皇朝的觀念。 因此,請這位老師不要氣餒,事情可以從小做起,每個人盡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它,例如:老師可以在教學上花心思,將課本變得有趣;可以在作業上動腦筋,使學生在動手做時,將困難的抽象概念,透過實作,化為具體的理解;老師可以在訓話時講歷史故事,讓孩子了解忠孝節義的意義,事在人為,鍥而不捨,總有成功的一天。 當一所公立國中要交五千元班費去買講義和測驗卷時,我們必須站出來,五千元可以買20本課外書,我們怎麼忍心讓孩子在正規課程外,再念這麼多講義,考這麼多試,已有越來越多的例子讓我們看到,基測考滿分的孩子是不需要上補習班的,反而是在家廣泛閱讀。 其實家長最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補習,只要家長有勇氣跟別人不一樣,補習的風氣就可以慢慢遏止;當大家看到明星學校的孩子在人生的路上也沒什麼特別時,搶名校的風氣就可以改變了。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為了孩子,讓我們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吧!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本星期老師和小朋友分享許多年節的習俗 時間悄悄的從指縫中溜走,不知不覺的一個星期又過了,星期六(明天)就是農曆的除夕夜,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這幾個禮拜家家戶戶忙著準備過年的事宜,大掃除是過春節最受重視了,平時很少清洗的窗戶、桌椅、窗簾、天花板、儲藏室..等,都會利用春節前做整理,而年貨的準備,則因購物型態與習慣的改變,生鮮超市和賣場都很方便,不會準備太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瑣碎的事情,零零總總的加起來,好像有忙不完的事一樣。過春節是台灣人生活中很特別的節期,也是家中團圓的日子,大部分出外讀書、工作的人,都會在除夕夜回家圍爐,表示一家人和好團圓;台灣人的過年也有除舊佈新的意義,藉著大掃除,表示要將過去舊的除去,展望有新的發展、新的氣象,不論是個人、家庭、公司行號,甚至國家,都期待新的一年有新的出發,在此願新的一年,我們能夠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過著平安快樂的生活。 過春節對幼稚園的小朋友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活動,每年都有這個節日,但對孩子來說,小班、中班、大班,在不同的年齡對過節時的感受和體驗都不一樣。本星期老師和小朋友分享年節的習俗,並動手製作相關的作品,寫春聯、製作鞭炮、剪窗花等,各班教室裡裡外外都能感受到過年的氣氛。除此之外還特別安排了過春節的活動,老師們集思廣義由活動組做統整,除了有舞龍舞獅,還有大班小朋友的戲劇表演「老鼠嫁女兒」,這構想來自於過春節的台灣囝仔歌「初一場」裡面的「初三老鼠娶新娘」,說著說著既然是娶新娘和嫁女兒,那麼一般嫁女兒時要吃魯麵,Mandy提議除了享用一般年節的東西外,午餐就吃魯麵,也可邀請有空的家長一起來參與,熱鬧熱鬧了。Grace媽咪拿了一個福袋,引發Mandy送福袋的想法。有了構想,做可就辛苦了,每一點都需要費心思,花錢又費時,由大家一起分工,這也就是仁和園長和老師忙碌的主因,為了孩子。 過了年每個人又增加一歲了,有人說年齡是最公平的事情,不論你是百萬富翁或是窮小子,一年都長一歲,誰也不能多,誰也不能少。但因為很公平,就有競爭。有人年長一歲,學業增長、知識增長、健康變好、性情也愈好愈來、愈受大家的喜歡,這樣的人增長一歲,意義很大,很有價值。 但也有人增長一歲,依然每天懶懶散散,既不讀書,也不學習,更不做事,每天看電視,說些沒有意義的話就過去了,增長一歲與不增長一歲,沒什麼兩樣。在增長一歲的關鍵時刻,想想多了一歲對自己有什麼意義,真的很重要,聖經申命記:「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祝 新春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 陪孩子迎向未來 – 學前月刊總編輯黃美湄

新的一年先和關心孩子的您說個國外的故事。有位父親帶孩子到一所著名的學院入學,這位父親希望孩子上的課程比別人短。他對院長說:「我的兒子絕對不能上所有的課,我想要他快一點畢業,你能幫他安排一下嗎?」院長聽了回應他:「噢!可以啊!他可以上速成班,你就能依照你想要的去塑造他。上帝造就一顆橡樹需要花一百年的時間,但祂只花了兩個月就造就出一顆南瓜了。」 姑且不論像樹和南瓜各有各的價值,但要「怎樣收穫,先怎樣栽」是明顯可見的,只不過生長在這個變遷快速又趨向全球化的年代,父母很難看透:什麼才是孩子長大後足以依存的優勢。現在流行與熱門的學習,對將來是不是一定有用?學有專長但並非志趣時,算不算幸福?生活環境品質一再面臨挑戰時,又該何以面對?當未來合作與競爭並不單單是自己生長的所在時,如何與他人交流或展現自己的特色才能有所成就?這些問題錯綜複雜連趨勢專家都小心翼翼翻新論點,隨時修正,父母自然也不是憑著速成的方法,就可以為孩子的未來來鋪好路,然後高枕無憂。 想讓孩子擁有未來生存的競爭力,是必須有所預備,卻又得保持著足夠的彈性。預備的方向一方面在於父母對週遭環境的認知有多少、視野有多廣;一方面在於自己的生活態度及對孩子的期待在哪裡。我們從多位教授的訪談中,凝聚出最根本的一個答案:從小帶孩子閱讀、好好生活吧!在閱讀中,孩子將能建構自己的人生答案,有學會面對他未來所處的社會。 我想起讀過的一段話-亞歷山大大帝曾經問哲學家戴奧金尼斯想要得到什麼賞賜?這位提倡儉約的哲學家卻悠閒地說:「請你讓開一點,給我陽光!」養育孩子,陪伴與放手,永遠是一體兩面,當您好意經營孩子的未來時,先看看什麼才是他眼中的陽光吧!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走過聰明門,擺出帥氣又可愛的拍照姿勢 放了兩天的星期假期後,禮拜一第二學期就開學了,活動組老師安排了開學的活動,透過海棉寶寶妹和小美妹的戲劇表演-開學真快樂,孩子們能夠分辨在家和來幼稚園的不同,「志峰-在家沒有伴,上學能夠認識好朋友;丞幃-有朋友一起玩;欣柔-有老師陪我們;姸均-不會無聊;佑綸-我最喜歡上學,真有趣。吟穎-可以聽到不同的故事」還有小朋友說「在家不知道要做什麼?和哥哥吵架;在家就會看電視;幼稚園可以踢球、騎車、玩沙….等」,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的搶著回答,嗯!孩子們真的懂事也更聰明了,會分辨不同之處。最後,他們一個個走過快樂門、聰明門和健康門,展開新學期的開始,期望小朋友們能更快樂、聰明、健康,更體貼、表現更好。 本週以「快樂過春節」的主題,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探討春節的習俗與活動,透過影片的欣賞「年獸來了」,了解年的由來;過年的應景食物、壓歲錢、除舊佈新、吉祥話等,大班小朋友可以清楚的回答;剪窗花也是應景的習俗之一,孩子們很有成就感的展現他們的作品;摺紙鞭炮,佈置在教室和活動室,幼稚園的園地已有了年節的氣氛。 新的一年是虎年,有人說今年這隻是金虎,So是金虎年,不管如何人們對新的有很大的期望,驥望金虎年,台灣會更好、經濟復甦、社會更安定,當然幼稚園希望年輕夫妻孩子生多一點,如此虎年才能行大運、虎虎才會生風呀!一首十二生肖的兒歌,孩子們朗朗上口「一鼠賊仔名,二牛駛犁兄,三虎爬山崎,四兔遊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受人驚,七馬跑兵營,八羊吃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顧門埕,十二豬菜刀命。」唸著唸著,孩子群中有人說「我屬猴!我屬羊」,我也是屬…..,頓時間大家都變成可愛的動物了。 老虎對小朋友來說並不陌生,學期末美術班老師以「小老虎吼」為題,讓小朋友來作畫,每個孩子畫出來的老虎都不一樣,每張都很可愛,Mandy將這些畫上傳在仁和的網站,盈月老師也特地將他們的畫作成賀卡,要贈送給這些小朋友。本學期的幼兒學期手冊也節錄了幾張小老虎吼的畫印製成封面,並將這幾張賀卡張貼在活動室,除了供孩子們欣賞外也肯定他們的表現。 走過健康門的小朋友今年都會健健康康的喔! 下星期六就是除夕了,星期五上午我們將舉辦春節慶祝會,在此邀請家長一塊兒來參加,一起在快樂的歡笑聲中迎接虎年的到來。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 涵養有禮文化人 文/洪蘭

新任教育部長說:「教育部等於古代的『禮部』。」我聽了很高興,過去幾年來,受傷最嚴重的就是「禮」,整個社會不但待人接物越來越粗俗,連不堪入耳的話搬上了檯面,成了國際笑話。過去我們讚美禮賢下士,求才若渴;李密遠在巴蜀,晉武帝還是寫三封詔書要他去做官;蔡元培做北大校長,親自送聘書到老師家。現在,教授的聘書卻是塞進學校信箱,有一所師資培育學校的並書上還印著:兩個星期內沒有送還人事室「以作廢論」;我們的官員,則是看到報紙才知道自己已經下台了。 這種對人無禮、不尊重,也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前幾天,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趙慕嵩先生的大作。趙先生是位很有骨氣的資深記者,退休後,再高雄開了一家「趙老大北京餃子館」自食其力,不仰人臉色。他每天去車站發餃子店的名片。 有一天,他發名片給一個衣冠楚楚的人,這人看了一眼後,當場把名片扔到地上。趙先生目睹自己的名片「蒙塵」,感到腦門被人重擊,哪種羞辱使他久久不能自己。 他把這件事寫出來了,令我同樣感到憤怒與痛心。我們的教育是怎麼教的?一張名片捏在手上並不會怎麼樣,需要當著對方的面把他扔在地上嗎?有人考慮別人的自尊嗎?我父親說,自尊是窮人最後的財產;日本武士即使沒飯吃,也要優然剔牙,假裝吃飽了。一個人沒有自尊心,就什麼都沒了。 其實,趙老先生的感覺,我完全能體會。一九九二年,我們帶著孩子回台灣,去中正大學教書時也碰過這種事。我與同學約好在火車站前知名的大飯店碰面,一起搭車去嘉義。當我帶著孩子、背著行囊在飯店門廊下等待,飯店的門房出來趕我:「去,去,去,到別處等,這裡不是你們這種人站的地方。」 當時,我的驚愕就和趙先生的感覺一樣,不敢相信有人會如此無禮,那種血往腦門衝的羞辱感,過了十六年至今無法忘掉。 我不知道門房以為我是哪種人,我只是剛下飛機,衣著不光鮮,沒有穿名牌服飾而已。其實,就算是個討飯婆又怎樣?他也是人哪!門廊那麼長,人家提著行囊、抱著小孩,有必要趕人到太陽下去晒嗎?台灣社會被錢淹腳目後,以往智育掛帥的缺點,全浮現出來了。 有錢人趾高氣揚,以為錢可以買到一切,包括別人的自尊,呼之來喝之去,不當一回事。不尊重人、有錢是大爺的心態,到處可見。 例如,在劇院中,我常看到戲一演完,很多人就急忙站起來離場,忘了給演員他們應得的掌聲。觀眾固然有花錢買票,但這不代表看完了,就能拍拍屁股走人,銀貨兩訖。這種不尊重演出者的態度,真是令人痛心。 正因為文化素養、品德的養成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所以我們更應該立刻做、趕快做。當作的起商務艙的人,公然脫下鞋子或剪指甲而不以為恥時,我們這個號稱「禮義之邦」的社會,已經病入膏肓了。教育部不但要重視「禮」,還得從「禮」的根源─文化素養做起,才有長遠效果。 目前台灣各方面的消費都直追先進國家,唯讀文化消費顯著落後許多。國民生活素養是國家的門面,少上一點沒用的課吧!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去聽音樂、看戲劇、參觀畫展、欣賞舞蹈,學習做個有涵養的文化人吧!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119消防宣導車本週來園,教導仁和小朋友防火知識 九十八學年第一學期就在今天結束,感謝家長們的愛護、支持與合作,將您心愛的寶貝送到仁和幼稚園來,信任我們、相信我們的專業,我們也因著您的相信而不斷鞭策自己學習與成長。在我們眼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特別的,而您是否也如此認為?可曾認真的欣賞過孩子?尊重孩子?可曾檢視自己這學期和孩子互動的情形?了解他目前的狀況?知道他最喜歡什麼?他的好朋友是誰?他的學習成果如何?他的德性、生活習慣….等等。相信已過的日子,若您每天曾撥時間和孩子互動、關心他,現在您對自己的寶貝應該很了解才對。 了解了孩子的長短處、優缺點後,那麼就該幫助他、協助他,有耐心的引導,適時的教導,而不是一昧的姑息或是體貼,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沒什麼關係,殊不知每個小疏忽的累積,就會衍生出大的問題。最近一則社會新聞有關大愛電視台某主持人的兒子混幫派,還涉嫌黑吃黑暴力討債的事件,對於兒子涉案遭到收押,父母當然傷心難過,從小疼愛有加、捧在手掌心的寶貝兒子,竟然在高中十七、八歲的青春期,誤入歧途,造成這麼大的傷害,對生他、養他的雙親來說,情何以堪,更何況爸爸是在大愛電視台服務、熱心公益的善心人士。父母雖然傷心,但擦乾眼淚後還是不斷在幫寶貝兒子收拾善後。然不知這個兒子是否能體會父母的心?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像這對父母一樣,從小呵護、體貼、寵愛,導致於孩子不知對錯、不尊重人、沒禮貌、態度不佳、不懂禮讓、凡事只想自己,不知不覺中孩子長大了,當很多被嬌寵的習慣養成後,就成自然,變成別人眼中的怪獸卻不自知。很多學者感嘆現今家庭教育功能式微,很多孩子連最基本的禮貌和尊重都不懂,主動打招呼的習慣也不會。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這個父代表就是家庭。父母與其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不如多陪伴,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才是。 「物以稀為貴」,孩子生得少,父母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捨不得孩子吃苦和吃虧,愛他反而讓他沒機會學習,同儕中常為了小事發生口角,互不相讓,排隊爭第一、不認輸,當然男生狀況比女生多,若是父母在場,孩子更加放肆。孩子是上天賜給每個父母最好的產業,必須用智慧和知識來教導他們,以身教言教引領他們走前面的路。此次陳銳同學的事件,再次喚起為人父母者。 過目一本本每週學習資料本,看著老師與家長的分享,從中了解親師互動情形,家長的回饋,與老師的無奈。從聯絡欄回應的情形就可看出端倪,在忙碌的工作中,老師每週須將上課情形以書面資料提供家長,寫給家長的話,當得不到回應,一次、兩次就會有無力的感覺,單方面的付出而無互動,實在是很孤單、無趣。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成功是屬於用心經營的人!下星期是新學期的開始,期待家園、親師間的互動,更好、更密切,而我們所愛的孩子也能因此紮下更好的根基。 感謝第一分局卓先生的協助, 讓119消防宣導車帥哥哥和叔叔來園介紹與示範消防器材和知識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好關係從好語言開始 – 摘自國語日報

我發現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係,都是從好的語言開始。 以前,只要看到孩子做了我覺得不好的事情,我總是一劈頭就生氣的罵人。好幾次女兒都覺得受委屈,於是她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有些事情不想再和我多談。當我意識到女兒的疏離,與她溝通幾次之後,發現自己確實有幾次因為性子急而錯怪女兒。我開始修正自己的說話方式,不再一劈頭就指責孩子。面對孩子的行為,我學會先問清楚事情的經過和他們的想法,我發現女兒不再一回家就關在房間裡,會迫不及待的和我分享學校裡的事,親子關係因而有很大的轉變。 前幾天,兒子吃飯時說:「媽,我很討厭那些社大的人,他們在我們學校吃便當,竟然沒有做廚餘分類,就把所有的東西都丟在一起,湯湯水水的好惡心,我們打掃外掃區,花了好大的力氣才處理完。下次他們吃便當時,真想拿瀉藥放在他們的便當裡。」 如果是以前,我一定馬上阻止,並且進行一場道德訓話,但是現在我不再如此衝動,我好聲好氣的問兒子:「你很生氣對不對?你覺得放瀉藥對你有什麼好處?」兒子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太好,所以不敢出聲。我便幫他說:「你會覺得報復了,很快樂,對不對?」他覺得被認同,努力的點點頭。 我再問他:「萬一他們拉肚子,查證了之後,發現是你放的瀉藥,會怎麼樣?」兒子不敢想像後果,反過來安慰我:「放心,我只是想想而已,不會真的去做啦!」我知道他是個聰明的孩子,便對他說:「我很高興你是個明辨是非的人,而且做事情之前都會先思考後果,我以你為榮。」 原本氣憤填膺的兒子經過思考之後,又聽到我讚美他明辨是非,會思考後果,自然放下了怒氣,並且表現出一副很懂事的樣子。這番對話,不僅提升了孩子是非對錯的觀念,讓兒子知道我信任他,讓他對自己產生更大的信心,也使我們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父母都希望和孩子保持密切和諧的親子關係,但是傳統觀念有時卻讓親子關係陷入危險而不自知。例如長輩常說:「不要在孩子的前面誇獎他,不然孩子會不好教。」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太多的讚美,會讓孩子志得意滿,過於驕傲;有些父母甚至會有意無意的說:「這個孩子生來就是折磨我的『磨娘精』。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被關愛,反抗的心理不自覺就產生了,親子關係因而緊張,在父母眼中,孩子更像個『磨娘精』了。 有個朋友遭逢婚變,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拉拔長大,孩子都明白媽媽對他們的奉獻與關愛,但是她對孩子說:「我是為了讓你不要成為社會的敗類,才留下來的。」言語中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好的,也增加親子間的緊張與不信任。 我鼓勵她換個角度想,換個說法:「你們是我的寶貝,是老天爺送給我最棒的禮物。媽媽愛你們,捨不得離開你們,希望能陪伴你們長大,所以我決定留下來。」心中的美意如果沒有好的語言表達,往往無法讓人感受,若能透過美好的語言,就更能傳達心中的良善美意,建立甜蜜融洽的關係。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讓我們以美好的語言陪伴他們長大,從日常生活的對話中,給他們支持、信心和肯定。讓我們從美好的語言中,與孩子建立親密和和諧的關係,也讓每孩子潛移默化中,學會說出每一句話,都像舌燦蓮花般,充滿良善、正向與喜樂。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