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09

園長的話11月27日

教學的多樣化,豐富了孩子多姿多采的生活。本週大班小朋友的教學活動「加油!加油!」內容談各類運動,有球類、田徑類;足球、棒球、籃球需要團隊合作的默契;田賽的定義是以高度、距離、和長度來計算;而徑賽則是以時間來計算。於是大班老師安排本週和下週星期一到三,有不同的運動遊戲活動-賽跑、籃球賽、足球賽、氣球傘、拔河、保齡球賽等。 談到足球,洪董事長可是行家,人稱他為幼兒足球之父。雖然年事已高,但在Helen媽咪的邀請下,董事長本著教育與傳承的熱情,事先將一些基本的足球常識、規則告訴Helen媽咪。星期三身穿早年的足球衣服、襪子、鞋子,慎重其事的與小朋友們分享,這種尊重自己與小朋友的態度和精神,真是令人感動,也是後生晚輩的我們要學習的。 除了一身足球的穿著外,又準備了地球儀和足球獎盃。透過地球儀告訴孩子,全世界共有二百多個國家,喜歡踢足球組隊參加世界盃足球賽的共有32隊,第一輪比賽淘汰一半剩16隊,第二輪再淘汰一半剩8隊,第三輪比賽再淘汰一半剩4隊後,採循環賽,最後贏的就是總冠軍,可以抱走冠軍盃。 接著洪董事長又告訴小朋友,踢球頭腦會靈活,因為需要一面踢一面思考,須有好的控球技術,才能避開別人搶球,敏捷的動作與速度,才能把球踢進足球門,只能用腳,不能用手,要有強壯的身體和好的體力,才能當一個足球選手。之後兩班小朋友分成兩梯次,讓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當足球隊員,上場實際體驗踢球的樂趣,董事長在場邊觀看,Helen媽咪當裁判,仁琪老師當攝影師,哨音一響,雙方你來我往,有輸有贏,踢得不亦樂乎! 緊接著星期四是感恩節,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耶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就好像我們的農曆春節。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的國度裏,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速食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烤火雞和南瓜派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展現了美國人民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拓荒精神。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舉辦這個活動,最主要目的是希望教導小朋友學會感恩,現代的孩子得到太多的愛和東西,很多時候已不太懂得表達回應,總視為理所當然。因此,透過活動,讓小朋友體驗並學習感恩的功課。 我們將小朋友與家長一起製作的感恩卡張貼在活動室,讓他們能分享與欣賞;透過師生的戲劇表演,知道感恩節的由來;火雞舞的表演,讓孩子們能浸淫在歡樂的氣氛中;唱感恩的歌曲、說感恩的話,學習表達的樂趣;愛的饗宴,來自全園家長分享的愛,吃在口裡甜在心裡。會場的收拾,學習團隊與分工。另外小朋友們還製作一張感謝卡,送給爸媽,小小的感謝卡代表孩子的心意,家長可要收好哦,因為那是獨一無二、用錢買不到的卡片。 活動結束後,Teacher Lucy告訴Mandy,這是她第一次參加感恩節活動,心裡很感動。感動幼稚園願意舉辦,感動仁和團隊的合作,感動家長的熱情。 是的!因為我們是專業的幼教老師,期望因著我們的用心,能夠讓孩子們奠定好的基礎。 王爾德先生的童話集自私的巨人有一句話這樣寫著:「我有許多美麗的花朵,但最美麗的花朵是孩子。」是的!孩子是上帝賞賜我們的產業,我們是否珍惜這份產業,用心的灑種、澆灌、栽培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祝 平 安 喜 樂 福 杯 滿 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

雖然大家都說現代人冷漠,自私的只顧自己好,但帶著小蘇打從高雄搭高鐵回台北淡水,卻讓我遇見三件好人好事。1.有搭過高鐵的人都知道車廂座位是三人座、兩人座 我的回程車票是被安排在兩人座的,很不幸的是隔壁位置也有人,所以只好我抱著小蘇打做同一個位置。結果上車坐定位沒多久,就有一位應該是商務 旅客的中年男人 他是坐在三人座靠窗座位,三人座的中間剛好有空位,他 就直接過來說要跟我換座位,讓我比較好帶小孩;另外還幫我提行李、拿包包,小蘇打有靠窗座位可以看風景,一路上就非常順暢的,不哎不叫到台北。2.原本到淡水站要搭小黃回家 結果小蘇打在搭捷運時睡著 到淡水我實在“捨不得“他因為轉搭小黃就馬上醒過來,就想說慢慢推著推車散步回家就好。途中經過朋友郁雯店裡,原本只想打個招呼,結果他馬上 煮了熱呼呼的新鮮鮮蝦餛飩,真的好好吃唷!冷冷的天氣 特別感到溫暖。3.人家開店的生意正忙,想想也不好打擾太久,都走了1/3了,就想說慢慢推 小蘇打回家。只是回家的路都是上坡(淡水基本上就是個有坡度的地方) 推到一半就累了,外加又開始飄起小雨,想想還是去搭小黃好了,幹嘛那麼 辛苦,結果居然在小雨中等了三分鐘左右沒半台空車。此時…,居然有輛轎車停下,是位懷孕7個月的美麗媽咪,問我要到哪裡?就…..直接請我 上車,開車送我和小蘇打回家耶!省的120元計程車費是小事, 真是溫情滿人間啊!寒冷的冬天 還是有暖暖的感覺!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11月20日

幼稚園的戶外參觀活動,除了教學上的需要外,每年都會安排兩次的遠足活動,一次是在第一學期,秋高氣爽的秋天舉辦,另一次則是第二學期春暖花開時的春天。對孩子們而言,每一次只要老師說要帶他們到到戶外參觀時,都可以高興很久,何況是遠足了!平時的戶外教學參觀都是坐娃娃車,遠足時的交通工具則是大型的遊覽車,小朋友們很喜歡也非常的期待,藉這個機會能夠和同學一起搭乘遊覽車,可以趁機買自己最喜歡吃的零食,到好玩的地方玩,增廣見聞、開闊視野,好多的誘因吸引著他們,引發孩子內心的好奇與動力,連平時晚到的小朋友,也都能準時來幼稚園,真是魅力無窮。地點的選擇最令我們傷腦筋,要適合孩子參觀的景點、具教育意義、車程不能太遠、最好是與教學內容有關;其次則是遊覽車,車子的狀況、駕駛員的技術、服務的態度等。地點選定後,必須先行探路,了解路況、安全問題、時間的安排,一切都有把握有計畫後,才能安心的帶孩子出去。此次的遠足是到台南縣後壁鄉的烏樹林休閒園區,從早上8:50到下午3:45分,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整個行程都非常順暢。這都要歸功於所有老師媽咪們的配合和隨行14位家長的協助,才能夠讓我這個總領隊無後顧之憂。帶領一群小朋友到校外,是非常辛苦的,行前的討論、再三的叮嚀,無非是考慮到安全的問題;參觀時的興奮心情,也會有脫軌的動作,因此老師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隨時提醒並數人數;上車前必須上廁所,以免尿褲子;是否會腳酸走不動..等等,這些問題都是老師必須要留意的。到烏樹林園區,當然得讓小朋友坐五分車體驗一下這個古老的運送甘蔗的交通工具,來回50分,搖搖晃晃,欣賞著兩旁的植物,有羊蹄甲、黃櫆、變葉木、南美合歡、仙丹..等,導覽阿姨盡責的解說,大班小朋友能注意聽,中小班就只顧著吃著背包裡的東西;五分車到另一頭的商區,因為當日整個園區只有仁和的小朋友,故商家只有三攤開張,其中一攤賣麥芽糖的阿伯,看到可愛的小朋友抵達,大方的請每個大小朋友吃糖; DIY恐龍扇子,經過分解動作說明,大班多數小朋友能自己動手製作;昆蟲館在導覽哥哥的介紹下,認識了蘭花螳螂、馬達加斯加的蟑螂、綠獵蜥、花豹守宮、鍬形蟲…;恐龍館是孩子的最愛,導覽阿姨一一的介紹,多數孩子都能說出恐龍的名字;圓石館因為能夠動手操作轉動大圓石,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就在要出園區搭車前,經過賣古早糖的攤位,Mandy請老闆榨甘蔗給小朋友看,老闆也應我們的要求示範並講解;經過賣蜂蜜的攤位,孩子們又好奇的駐足觀看。這一趟遠足孩子們收獲滿滿!感謝司機先生們純熟的技術,讓我們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感謝家長們的配合,更感謝所有的小朋友,因著他們讓我們能憶起童年時遠足的樂趣。心存感恩,感謝有你、感謝有我,讓我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下星期四感恩節,我們將以感恩的心來舉辦,透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凡事心存感謝。祝 平 安 喜 樂 福 杯 滿 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舒適的旅程

『親子教養篇』  舒適的旅程 摘自蒲公英月刊 萊恩第一次到陌生城市出差,機場外排列著井然有序的計程車,讓他免去在大太陽下等車的煎熬。 一位穿著正式的紳士,幫萊恩將行李放置後車箱,又慎重的開了車門,等他坐定位後,萊恩看到紳士跑進駕駛座,才發現原來他是計程車司機。 上車後駕駛座旁放著清香的百合花,司機告訴來恩,椅背上備有不同類型的當期雜誌,並遞來一冊本子,上面寫著多片CD的專輯名稱,請萊恩選擇他想聽的音樂!每天以計程車通勤的萊恩,從未接受過如此尊榮的服務,於是好奇的與這位司機閒聊了起來。 「我叫詹姆,曾經在金融業工作,但不管怎麼努力,總是得不到賞識,於是我辭職認真思考:『我到底適合作什麼?』我發覺,我喜歡開車,因為可以到城市各地,而且就算開一整天也不會累,因此評估了一下我的資產,發現我能當個計程車司機!」詹姆這樣向萊恩介紹。 但我不只要當個計程車司機,更要做個專業的司機,好的服務不只是要符合顧客的期望,還要能超越顧客期望。 「不知道您對今天的服務還滿意嗎?」下車前詹姆仍是恭敬的為萊恩開了車門,問了這句話。 「當然!」萊恩對詹姆一笑,並給了他一筆優渥的小費。萊恩覺得值回票價,除了讓他感受到舒適與尊重之外,還上了寶貴的一課。 「誰是有忠心有見識的僕人?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 聖經馬太福音24:45-47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11月13日

本星期每週教學分享的親師溝通欄-給老師的話,有家長這樣分享著「學校這次舉辦講座-遊戲中玩出數學力讓我受益良多,尤其是利用○△□排出n元n次方程式,使我頃時了解,以前在學校學的,可以如此活用且在生活中,也可以充滿驚喜!」、「星期五的親職講座,覺得收穫很多,也驚覺現在小朋友數學教學方式觀念,和以前我學的時候竟然完全不同。整個解題的思維模式完全相反,在訝異之餘,也覺得要趕快去做一下功課,以免到時候孩子說:爸爸,您好笨!」,還有家長請幼稚園再舉辦。看了家長的分享,很高興透過講座,能提供家長在生活中如何和孩子互動。「數學」這門學科,是很多人從小最害怕、擔心的,在許老師的帶領下,家長和小朋友透過學具一起玩數學遊戲,才發現原來數學是這麼有趣。許老師以幾何串圈玩分類、序列、猜拳等遊戲;撲克牌玩數字排列、翻牌、打擊魔鬼等,告訴家長撿紅點可以玩10的互補遊戲,並分享加減法的一些秘訣;骰子-1個骰子、2個骰子、3個骰子,玩法不一樣,可玩出深度和廣度。星期五的夜晚家長、小朋友就在快樂的遊戲中一起學習,孩子玩得愉快,家長也獲益良多。活動結束,親子手牽著手,臉上堆滿了笑容,踏著輕快的步伐,滿足的離開校園。 Mandy…..那夜的月亮特別的耀眼……. 祝 平 安 喜 樂 福 杯 滿 溢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少一點也許獲得更多

『親子教養篇』  少一點也許獲得更多 文/李偉文 這幾年,全球暖化議題逐漸被社會大眾關注,從企業、民間團體到教育單位,都開始進行節能減碳的宣導計劃。我家雙胞胎女兒小學曾經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的「荒野炫風團」,除了要求每個孩子力行減碳行動,每個家庭都要填表檢討加寧的每月用電量。 或許是這個緣故,女兒去年的科學展覽作業就選定這個主題。那一陣子為了他們的研究報告,家裡常要關閉電源,好比較出各種電器的耗電量。經過幾個月的實驗紀錄,晚上常要「宵禁」關燈,我只好早早就寢,多年的晚睡習慣被迫改變了;原本家裡有一個插電的熱水瓶也收起來了從櫃子裡找出大大小小的保溫杯,每天燒一壺開水,把這些保溫容器裝滿,就不再耗費熱水瓶的電力。 其實,我家很早以前就過著節能減碳的生活,比如女兒從出生到小學四五年級,身上穿的都是來自親戚朋友的「二手衣」,我們稱之為「百衲衣」。古時候有個民間習俗,在嬰兒出生時,父母會挨家挨戶向鄰居祈求一塊舊布,再將收集來的數百塊舊布縫製成嬰兒服,稱為「百衲衣」。據說能保佑嬰兒平安成長,長命百歲。現代,我們當然無法拼出百衲衣,但是透過二手衣的流傳,可以體會到一些古老的風俗。 二手衣除了環保,還有濃厚的祝福象徵,穿在孩子身上,希望她們能體會每個人活在世界上,時時刻刻都在接受許多人的善意,期盼他們更珍愛自己。同時,也趁機教導孩子,要懂得珍惜與感恩,向長輩致謝時,學習應對的禮貌;而川故這些衣服的兄姐看到他們的穿著,也會增添親切的互動。這些親友送的二手衣往往穿不完,在孩子逐漸長大後,我們把孩子穿不下的二手衣清理乾淨,再轉送給朋友。 從孩子出生以後,家裡就沒有出現包裝飲料了。現在,孩子們已經養成不吃零食和垃圾食物的習慣,他們的日常飲料就是白開水 。 玩具方面,除了積木以外,電動或絨毛玩具都不會出現在我家。我發現越是繁複或需要電池的玩具,孩子越容易因厭煩而丟棄;反而是最單純的積木,可以讓他們發揮想像力而始終玩不膩;絨毛玩具則容易藏污納垢,使孩子過敏。 孩子進入學齡後,家裡沒有太多家具擺設,沒有電視、沙發,除了書架、書牆,只有一張跟乒乓球桌一樣大的書桌,全家人一起在這張桌子看書、駔公克,或一起討論事情。要是在屋內看書看累了,出了門,就可以接觸花草樹木,在戶外玩扯鈴或騎獨輪車。 十多年來,我常消遣自己是吃「環保素」,意思是基於環保的理由而吃素,因為不吃肉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以及對森林、雨林的破壞。生產一公斤的肉類所耗費的能量是速食的十倍以上,因此,對自己資源而言,吃素對環境友善的多。 這些年,因為科技進步,也因為全球化的競爭,東西似乎愈來愈便宜。因為便宜,大家就輕易的買,愈買愈多;也因為便宜,大家就不會好好珍惜,隨隨便便就扔掉。 即使把不要的東西分類回收,處理的過程也將耗費許多能源。因此,要提醒自己:買東西不要只看價格便宜,而要想那些東西是不是真的用得到,要看到東西來自於大自然的價值,而不是販賣的價格。我們如果過著不斷消費、不斷購買、不斷丟棄的生活,大自然的資源很快就會被用完。 要過節能減碳的新生活,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試著在物質享受與精神生活中取得平衡,體會「少一點,也許獲得更多」的精神感受。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11月06日

「鈴…鈴…」電話鈴聲響了,是柏睿的媽媽來電告知五分鐘後要來接孩子,Mandy立刻轉達此訊息;接著又接到苡亘媽媽來電告知,以亘今天要請俐媛媽媽一起接;之後依序接到志倫媽媽、俐媛媽媽、佑綸媽媽、宇州媽媽、欣柔媽媽的來電,立刻告知小朋友預先做準備,當家長來時,很快的就接到孩子了。這項事先來電通知園方接小朋友的事,是最近幼稚園在推動的好習慣項目之ㄧ。起心動念是觀察到每次家長來接小朋友時,通常都需等候,而下午下課後4:30-6:00的這段孩子等待家長來接的時間,他們不是在教室玩學習區,就是在戶外-大蝴蝶盪鞦韆、玩沙、騎車、看書等,當門口老師廣播某某小朋友要回家時,通常小朋友就會將手邊的工作丟下,沒有收拾就匆忙的就走了,如此一來與我們的教導相違背,「玩具玩完要恢復原狀,放回原處;慢慢走」,仔細的想,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沒有時間去執行,門口老師聲聲的催促聲,迫使班級老師無法要求,孩子的心也因此急,走路就快、甚至跑,到了門口家長又「快!快」的說著,小朋友在這樣的情境下日復一日的過著,平時老師要求物歸原處,慢慢走也忘了,在他們的心裡產生了衝突,認為家長來接或有家長在時甚或在家裡,是不必遵守的。下課後大門口的車流量常常會因著等候孩子而塞車,在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時,想到俐媛媽媽在老大上幼稚園時,就有事先來電告知要接小朋友的習慣,Mandy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辦法,孩子事先被告知、被尊重,有時間做好準備,不匆忙、安全,家長來接時不必等候,不會塞車,於是我們決定如此進行。不僅是開車的家長,騎機車、走路來接都請事先來電,讓孩子有被告知、被尊重的感覺。其實不只是回家一事,任何事都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以同理的心去思考,在幼稚園進行任何事都會提醒小朋友,給予時間準備;「小朋友還有三分鐘就要結束今天早上的晨間活動,一分鐘60秒,就是從1數到60,三分鐘…」不僅是提醒,在告知三分鐘時,會以實際的時間去計算,從中學習時間和計數,讓孩子知道時間的長短。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但若養成對自身受益無窮。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也在其中享受著它的利息。參與幼稚園的活動,也是一種好習慣。 ※※※別忘了今晚的講座7:00-9:00-在遊戲中玩出數學力-※※※祝 平 安 喜 樂 福 杯 滿 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幫孩子尋找生命歸屬

『親子教養篇』  幫孩子尋找生命歸屬 文/李偉文 圖/張云茵 最近有一本書《讓天賦自由》,作者提醒大家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歸屬,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類社會能夠不斷進步與發展的來源。他把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歸屬用「天命」這兩個字來描述,指的是「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相互結合的境界。 「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看起來好像很容易發現,似乎也理所當然,但是事實上,絕大多數人一輩子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往往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也不見得是自己最擅長的,因此都活的不快樂,也不會很有熱情、活力的面對每一天。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可是焦慮的家長愈想幫孩子,反而讓他們離自己的「天命」愈遙遠。這是因為父母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孩子必須選擇哪些職業,獲得哪些能力或身分,才能追求到世俗認定的「成功」,而壓抑了孩子的天賦與興趣。若孩子從小有特殊的能力與興趣,家長要從旁引導,並且加深、加廣的進入那個領域。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在求學階段,可能都沒有偏好或傑出表現,父母就要儘量找機會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活動與多元學習,耐心的從旁觀察。 孩子的興趣或天賦也許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慢慢尋找、發展,但以務實的層面來思考,孩子上了高中,沒多久就要考大學,選填科系或志願,到時候該怎麼辦?每年一到考試選填志願或畢業準備找工作時,很多家長恐怕都不知道該給孩子什麼建議。 即使我們願意當個開明的父母,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未來,可是如果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甚麼是他真正喜歡的工作,或是被社會的價值觀所左右,只看到職業中光鮮亮麗或接受掌聲、榮耀的一面,而不清楚每個行業背後所需要的準備或努力,該怎麼辦? 性向測驗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能力,但是每種書面評估都有其限制,就像我們詢問孩子喜歡做什麼事時,孩子往往也說不出來。 協助孩子選擇職業,有兩個指標可以參考,第一是回應內心最浪漫的呼喚。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觀察他們對什麼人物典範會感動 ,對於哪一類的故事或電影會一看再看,這些會觸動孩子內心的事物,就是他們展現出來的熱情。每個人對於不同行業的代表人物,喜好或感動的程度都不一樣,家長可以刻意挑選以不同職業為主角的小說、電影或連續劇,陪伴孩子閱讀、觀賞與討論。 第二個指標是最現實的條件,就是讓孩子知道一個行業一天二十四時真實的生活,了解從事那個職業的作息,要孩子思考自己能不能接受那種生活。這樣可避免孩子被那個行業光鮮亮麗的外表或傲人的社會評價所迷惑,卻不了解背後必須付出的代價或真實的工作內容。 工作佔據了我們一天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因此,職業的選擇對孩子的未來相當重要。父母必須協助孩子認識不同行業的工作,以及所需要的準備與條件。有了這些初步的認識,若能再進一步了解各行各業的人,找到會感動自己的人與職業,那就更棒了!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