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October 30, 2009

每個星期總有很多孩子在幼稚園的趣事,想要和家長一起分享。本週分享的話題當然就是「卡通王國過萬聖節」了。說到萬聖節,期初行事曆原訂在30日星期五,因為萬聖節是10月31日星期六,故提早一天。在活動計劃時考慮到星期五晨間有巡迴體能,還有體能課,這兩項孩子們都很喜歡,如何兼顧到?最後決定提前在星期四舉辦,如此不但英文老師能參與,體能活動也不必停課。說到體能課,平時幼稚園都是女老師,藉著超人叔叔、海豚哥哥和孩子們一起玩體能,讓小朋友有機會接觸男性老師,他們在活動的設計與帶領,給孩子的是不一樣的體驗。萬聖節活動的計畫,月初活動組就開始在進行,雖然已經有好幾年的活動經驗,但總希望能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幾經討論後決定以「卡通王國過萬聖節」作為活動的主題,因為孩子們最喜歡看卡通影片,對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很感興趣,每個小朋友喜歡的對象不同,照著自己所愛去扮演,一定會感到心滿意足的。主題決定後,接著就是活動的展現方式,有上台走秀表演,萬聖節由來、戲劇表演、過關遊戲和討糖活動。對外出討糖活動最有爭議,老師說很多店家不願給,要我們自己準備,(因為別的園所或補習班都是自己準備,事先拿給店家)但若是這樣就失去了意義,其實不用多,只是活動的趣味性而已。活動企劃案出來後,接著是工作的分配,佈置方面由小朋友和老師分工,除了吊飾外,把幼稚園的龍船佈置成南瓜車;戲劇表演由英文Teacher Lucy負責編劇,大班小朋友和Lucy合作演出;律動走秀-音樂由Polly媽咪負責,各班老師負責指導;過關遊戲-由大班教學主題「再用一次」的環保議題,延伸好玩的瓶蓋活動,Mandy提供遊戲方法,各班負責準備;活動室的佈置,由辦公室行政老師負責完成;主題的字由鳳梨和哈蜜瓜小朋友負責書寫。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工合作的進行,星期三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星期四小朋友們興高采烈的裝扮成自己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小女生以公主、小天使、蝴蝶仙子居多;男生則以蜘蛛人居多,還有南瓜、王子、鬼、巫婆….等。活動室的舞台除了壁面佈置外,也將南瓜車搬上台當佈置。上午10時熱熱鬧鬧的由主持人Teacher Michelle揭開活動的序幕,小朋友一班班的上台走秀,每個人的扮相,像磁鐵般的吸住了台下小朋友和老師的目光,尤其是老師,相機的焦點對準了孩子,不停的按著快門,特別是Mandy,深怕一個不留神,錯失了美好的畫面;戲劇表演-糖果仙子,徵召了自願參加的12位大班小朋友,3天各20分的排演,表現值得鼓勵;過關遊戲,孩子們很喜歡,三關都以瓶蓋來進行,有瓶蓋釣釣樂、瓶蓋疊疊樂、瓶蓋拼拼樂,三關都通過就可以戳戳樂。最後是「trick-or-treating」出外討糖了,鳳梨家、哈蜜瓜家、西瓜家搭車到遠東百貨公司;寶貝家在Polly媽咪和柏甯媽媽的帶領下,從幼稚園走到柏甯的家;蘋果家在Grace媽咪和仔微阿嬤的帶領下,從幼稚園沿路走到仔微的家;櫻桃家在Kitty媽咪和仁琪老師的帶領下,從幼稚園沿路到麥當勞附近,孩子們得到了很多的糖,看到Mandy一直炫耀著。今年的活動感覺真棒!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少數孩子,在trick-or-treating的過程,有搶的動作出現。今年的萬聖節,孩子又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 ※※.11月7日星期五晚上7:00-9:00-在遊戲中玩出數學力-邀請您參加※祝 平 安 喜 樂 福 杯 滿 溢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走出「愛之深、責之切」迷思

『親子教養篇』  走出「愛之深、責之切」迷思 愛孩子,就該鼓勵而非一再責備 文/洪蘭 學習有賴情緒與動機,一味的責罵、挑毛病、放大過失,只會使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對於學習失去興趣,對人生失去希望,一點好處也沒有。 我去一所小學演講,講完後,一位老師憂心忡忡地給我看他學生寫的週記。我看到字體端正,顯然有練過字的,又見段落分明,正要稱讚時,看到裡面的內容,嚇了一跳,她寫道:父母不斷地指正我的缺點,罵完我還要說是為我好、是關心我,難道她看不出我已經遍體鱗傷了嗎?(四年級會用這個成語,程度很不錯。)望子成龍,反而害了孩子 原來她父母望子成龍,因為自己很優秀,就認定孩子應該也很優秀,所以對她的要求就很高,不斷地指出她的缺點,要求她改進。她說每天被人罵的日子活的很辛苦,問老師真的有極樂世界嗎?她很想去那裡。 我問老師有無跟父母溝通?他無奈地說:「有,而且有好幾次,但父母聽不進去。我請父母多看孩子的優點,鼓勵她、獎勵她。想不到他們竟然說『無能為力』,因為他們無法看到孩子的任何優點。」這位老師說,因為這是一個早熟、敏感,有自己思想的女孩子,他怕再拖下去會出事,所以來問我怎麼辦。我聽了也是無可奈何,因為心態的改變不是兩言三語就可以做得到的。責備,只會讓孩子放棄自己 我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最痛恨「愛之深,責之切」那句話,如果是愛他,就不該一直責備他,應該要盡量鼓勵他才對,責備只會使孩子放棄自己而已。我以前的國文老師每次發作文簿都把全班罵得狗血淋頭,讓我們想到作文課就發抖。她罵完了也是說他是為我們好,才要花力氣罵我們,還說他怎麼不去罵別班的學生?他還要我們感恩。可是我們那時只覺得害怕跟沮喪,不但不感恩,還很羨慕別班的學生不必被老師這樣罵,有個同學曾經偷偷寫紙條傳閱:「老師不是應該希望全校的學生都好嗎?為什麼只有我們好,不要別班好?」這樣罵的結果是全班都不喜歡作文,連帶國文課也一起討厭。多一點鼓勵,能激發孩子的優點 學習有賴情緒與動機,一味的責罵、挑毛病、放大過失,只會使孩子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對人生失去希望,一點好處也沒有。其實孩子的長處不難看到,只要不抱著求全的心態就能看到,給他一點鼓勵,孩子就會努力再去做這件事來取悅你。久一點後,這件事就變成他的長處,將他和別人區分出來,最後,這個長處便成他出社會後謀生的技能。其實,我們捫心自問,大人做事都沒有盡善盡美,如何能要求一個孩子做得比大人還更好?接納孩子的本質,才能成就孩子 美國一位得獎的優良教師布萊德‧柯恩(Brad Cohen),他有嚴重的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眼睛會眨,做鬼臉,頸子會不停扭動,腳會抖,最糟的是喉嚨會發出「嗚、嗚、法、法、法」那種怪聲。因此,在學校裡,老師處罰他、同學排斥他,但是他的母親支持他。為了他,母親一直去跟老師溝通,請求老師不要挑孩子的毛病,不要使他畏懼上學;不要以同一把尺去評量每一個學生,請他們看到這些怪異行為背後孩子真正的本質,請老師接受他。 後來他長大,立志成為他小時候所沒有的老師。經過24次的拒絕,終於有一所學校願意聘他,給了他一個機會,他果然成為全美最好的優良老師。他說,不接受孩子的不同,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因材施教,不必處處要求完美 有的父母說,我就是不完美,所以從小才要求孩子完美,他拿「孩子,我要你比我強」做擋箭牌,這種心態也是不對的。孩子不是生來完成父母未竟的事業或願望,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透過他,你的基因得以傳遞下去,但是他無法照你的規劃去走,因為他的時代跟你的時代不同,每個世代有他們自己的挑戰。父母只能做孩子的後盾,提供他舐傷的安全場所,讓他有勇氣再出發,但是不能替他打仗,就像孩子也不能替你打仗一樣。怎樣活是孩子的權利,父母不可剝奪。 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要依個性而有所不同,不能說為了公平起見,對待每一個孩子方式都一模一樣,這是表面的公平而不是實質的公平,有些孩子打了都怕,有些敏感的孩子只要瞪他一眼就羞愧地要哭,根本不必罵。如果每個孩子都一樣待遇,孔子又何必說「因材施教」呢? 希望父母能以欣賞的眼光還看孩子,放大他的長處,讓長處把短處帶上來,使親子可共享人生最珍貴的天倫之樂。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