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pril 17, 2009

親子教養篇~ 體驗比聽講有用- 學者倡玩中學

文/陳祥麟 玩對兒童有多重要?去年獲得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中一中學生黃楷智,從小三開始就常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啟他日後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表示,研究顯示學童學習的記憶量,如果透過聽講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瀏覽是兩成,示範給孩子看可提高到五成,讓孩子自己親手做可達到七至八成。她建議中小學生應該多體驗學習。 《遠見》雜誌出版《玩出探索力》專刊,找到很會玩的親子檔,教導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玩樂學習。像是臺中一中學生黃楷智從小跟著爸爸勤跑科博館,動手操作館內儀器、顯微鏡及模型標本,因此學會如何上網找資料。 專家學者也分享如何透過親子共遊啟發兒童的探索力。家住新店碧潭的政大教授周祝瑛,規定孩子「天黑前不准回家」,放學回家前先到戶外玩,直到天黑再回家寫作業。週末假日時,她一定帶孩子爬山、溯溪、看螢火蟲。她的兒子國小時擔任昆蟲代言人,國中時決定未來當生物學家。 臺北縣明志國小教師江享玲從女兒五歲時開始全家露營,他們還泡過漂著雞毛的野溪溫泉。她說旅行的過程可以讓孩子面對問題,並懂得解決問題。臺師大副教授蔡居澤建議父母,透過親子旅遊,帶孩子到教室外體驗學習。 專刊中提到,臺灣學生在教室上課的時數比歐美長,許多學生下課後和假日都去補習。親職專家游乾桂說:「童年是用來探索,不是用來苦讀的。世界需要的是思考力、想像力和創作力,而非記憶力。」他的家庭座右銘是「玩第一,讀書第二,工作第三,再窮也要玩!」

繼續閱讀 »

仁和物語 2009/4/17

本星期連著三天都有家長來園參觀,為他們的寶貝挑選合適的幼稚園。其中兩位小朋友的爸爸是仁和的校友,當天都是媽媽帶孩子來參觀,言談中了解校友們目前的生活狀況,其中一人提到先生很會玩,假日常帶著家人出遊,在小朋友滿月時,就背著他爬大洞山,所以小朋友與爸爸一樣很會玩;還有一對是夫妻一起來,另一對是爸媽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參觀,8:40分來,10:30分回家,孩子在大蝴蝶遊戲場,玩滑梯、盪鞦韆、攀爬隧道、活動室騎搖搖車,直到父母說回家了仍意猶未竟不想離開。 小男生因未曾上過幼稚園,對園裡的一些遊樂器具、東西等均很好奇,東摸摸、西瞧瞧。Mandy與家長在辦公室談話,只見媽媽的眼神心思全在小朋友的身上,雖有老師在身旁看著,仍不放心,擔心孩子離開她的視線就會跌倒受傷,故常中斷對話來制止小朋友,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父母呵護子女的心由此可見一般,尤其是在少子化的現代,對獨生子女的過度保護,以至於剝奪了他們一些學習、體驗、成長的機會。 成長必須從經驗中累積的。星期二的春季遠足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是一趟非常棒的體驗活動,是他們所期待的,可以和同學一起搭乘遊覽車,買自己最喜歡吃的零食,可以開闊視野…,好多的誘因吸引著他們,引發孩子內心的好奇與動力,連平時晚到的小朋友,也都能準時來幼稚園,真是魅力無窮。上午9:00我們分乘三輛高雄客運的遊覽車前往,一路上司機先生們小心翼翼的開著車,安全的抵達位於台南縣學甲鎮的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 進入動物園,就看到一群黑天鵝和金剛鸚鵡,像是列隊在歡迎仁和的寶貝到來;沿路又有紅鶴、長臂猿、大老鼠…;10:30分趕往動物劇場看表演,只見猴子在訓獸師帶領下騎單車,金剛鸚鵡溜滑梯、溜冰,精采的表演讓孩子看得目不轉睛、驚叫連連;接著有迷你豬的障礙賽和賽跑,還有大象愛美麗的吹汽球、吃橘子、玩輪子…等有趣的畫面,雖艷陽高照,仍吸引著所有小朋友的目光。頑皮樂園是另一個吸引孩子的地方,有蛋糕旋轉馬車、熱氣球、太空星際站,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火鳳凰、鯉躍龍門、大金剛巨浪等三項遊具,因有年齡的限制,小朋友只能看著國小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玩。 玩樂的時間總覺得不夠,眼看著2:30分就要到了,孩子們仍意猶未竟捨不得離開,拖到2:50分車子才離開。車子剛出發,君澤就問Kitty媽咪:「什麼時候還要來?」,又有人說:「好好玩哦!我還要請媽媽帶我來。」,「我也要請爸爸帶我來」…,就這樣,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今日遠足的點點滴滴。直到瞌睡蟲侵襲著小朋友,ㄧ個個進入睡夢鄉,車上寂靜無聲。看著一個個無憂無慮天真的童顏,我~好滿足哦! 三點四十五分回到幼稚園,可愛的丞幃睜著大眼睛問Mandy:「下午了嗎?」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