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祥麟
玩對兒童有多重要?去年獲得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中一中學生黃楷智,從小三開始就常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啟他日後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表示,研究顯示學童學習的記憶量,如果透過聽講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瀏覽是兩成,示範給孩子看可提高到五成,讓孩子自己親手做可達到七至八成。她建議中小學生應該多體驗學習。
《遠見》雜誌出版《玩出探索力》專刊,找到很會玩的親子檔,教導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玩樂學習。像是臺中一中學生黃楷智從小跟著爸爸勤跑科博館,動手操作館內儀器、顯微鏡及模型標本,因此學會如何上網找資料。
專家學者也分享如何透過親子共遊啟發兒童的探索力。家住新店碧潭的政大教授周祝瑛,規定孩子「天黑前不准回家」,放學回家前先到戶外玩,直到天黑再回家寫作業。週末假日時,她一定帶孩子爬山、溯溪、看螢火蟲。她的兒子國小時擔任昆蟲代言人,國中時決定未來當生物學家。
臺北縣明志國小教師江享玲從女兒五歲時開始全家露營,他們還泡過漂著雞毛的野溪溫泉。她說旅行的過程可以讓孩子面對問題,並懂得解決問題。臺師大副教授蔡居澤建議父母,透過親子旅遊,帶孩子到教室外體驗學習。
專刊中提到,臺灣學生在教室上課的時數比歐美長,許多學生下課後和假日都去補習。親職專家游乾桂說:「童年是用來探索,不是用來苦讀的。世界需要的是思考力、想像力和創作力,而非記憶力。」他的家庭座右銘是「玩第一,讀書第二,工作第三,再窮也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