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孩子教養外包給手機

手機鈴聲響起,是課後興趣班的老師打來的,聲音聽起來有點緊張,告訴園長她的小孩在學校發生事情,必須去處理,臨時請假深感抱歉。 本週老師來上課,園長關心的詢問她的小孩上週在校發生了甚麼事?老師說她的孩子今年國三,被發現在學校廁所裡抽電子菸,於是追查電子菸的來源,孩子說是同學給的,同學說向朋友買的,朋友說是向一位小學生買的,小學生說,是在網路買的…

園長原本不了解電子菸是怎麼回事,以為和一般香菸類似,頂多只是被老師責罵,一查才知道,原來電子菸是違法的,而且罰則還不輕,販賣電子菸要處罰20~100萬元,供應的罰1~25萬元,使用者也要罰2000到1萬元。 哇~好嚴重餒!孩子因著好奇或同儕心理,不小心觸法,但身為父母的為了孩子則是操心不已。

教養路上不會一帆風順

作為過來人的園長,知道教養孩子不容易。教養這條路,從來都不簡單、輕鬆、不費神、一帆風順的;孩子在不同年級的成長階段,或多或少給父母帶來不同的挑戰,而父母也在當中學習。

沒有一百分的爸媽,大家都在一次次的挑戰中,學習如何更有智慧的去愛、去引導孩子。

被手機餵養的世代

這事件反映了以前沒有、但現在普遍的教養困境。這一代的父母,成長的路上就已習慣有網路和手機;現在的孩子,更是名符其實的「數位原住民」,許多孩子甚至在幼兒時期,就已習慣了手機。

在餐廳或公共場合,父母為了安撫小孩,很自然的會給手機播放影片或遊戲。 孩子沉浸在螢幕世界裡,彷彿與周遭的一切隔絕。手機似乎變成了一種「電子奶嘴」,卻也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許多與孩子真實互動、建立情感連結的機會。

別把孩子教養外包給手機

手機讓孩子很容易接觸網路,網路雖然方便,卻也潛藏著他們無法分 辨的風險。園長知道,父母很難完全杜絕孩子接觸網路,但在孩子心智 尚未成熟無法分辨的階段,為他們守住那道必要的「界線」,父母責無旁貸。

幼兒階段,即使讓孩子看影片或遊戲,也得過濾影片的內容,更應避免把陪伴孩子的課題「外包」給手機。 幼兒時期正是對外界充滿好奇探索環境的階段,需要大人們的關注、陪伴,從中學習人際關係、語言、認知等,這是人格成長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外也有醫學研究報告,過早接觸3C的幼兒,容易罹患自閉症和過動,情緒也比較不穩定。

幼兒時期所建立的習慣與依附關係,將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的一生。今天我們選擇用手機安撫小孩,未來他可能就會習慣性地在虛擬世界中尋求慰藉。 

此刻多花一點心力陪伴孩子,引導他們探索這彩色世界,走在成長的路上建立好習慣、好品格,就是在為孩子儲存一生受用的專注力、情緒穩定力與社交能力。

祝大家 雙十國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Mandy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