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地球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不過歷史上主要的災害性地震都由地殼的突然運動所造成。
地震的影響力涵蓋岩石圈及水圈,當地震發生時,可能會連帶引發地表斷裂、大地震動、土壤液化、山崩、餘震、海嘯、甚至是火山活動,並影響人類的生存及活動。
地震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地殼在板塊運動的過程中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地殼會破裂,釋放出地震波,使地面發生震動,地震可由地震儀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地震規模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震度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震源,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震央。 並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區都會發生地震。地震與火山分布一樣,主要集中在板塊相互作用的地區。
目前世界上主要分為三個頻繁發生地震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佔80%)、從地中海一路向東延伸至喜馬拉雅山區和印尼的歐亞地震帶、位於各大洋中洋脊的中洋脊地震帶。並不是所有地震都發生在以上三個地震帶,另外有一小部分大地震發生在板塊內部,主要集中在大的活動斷層帶及其附近地區,例如 1976年的中國河北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