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人生是場馬拉松

二十多年前,我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長, 當時女兒就讀師大附中,會中有不少家長發言表示意見,他們認為聯考即將到來,校長應派來一些老師負責管理同學晚自習,讓學生放學後可以在學校繼續念書,準備聯考。
我一聽,相當不以為然,便以家長兼師大附中的校友身分發言,以我的經驗與觀察,師大附中畢業的同學們在社會上的表現都很好,我認為這是因為學校重視平衡的教學與生活。所以,我不主張學校把學生都留到晚上,只為了準備聯考。

當時的校長黃振球也非常同意我的看法,他接著比喻,師大附中希望培養學生成為人生旅程中的「馬拉松」選手,而不是「跑百米」選手。 二十多年來,當時的情景至今還存在我的記憶中,沒錯,人生,是馬拉松的學習!

我們的教育制度迫使孩子們不斷在跑,每一次都是為了考試,考完一關再考一關,每一次都只是衝刺百米而已;家長將「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奉為圭臬,揠苗助長,不斷鼓勵孩子參加補習及才藝訓練。殊不知一場馬拉松比賽,一開始跑太快的選手大都後繼無力,只有持久耐力的選手才能跑完全程。

那麼,要怎樣跑這場學習的馬拉松呢?我的經驗與現在的學生不太一樣。我從初中開始學鋼琴,每天放學回家,我就打開琴蓋練琴,拜師學琴直到高二。高二、高三雖然忙著讀書考大學,有一天,我跟兩、三個同學發現國文老師的書法寫得真好,我們就央求老師每個星期寫幾張字供我臨摹。我們回家寫完之後再交給他們講解。為了寫出漂亮的書法,我每天清晨五點鐘起床練毛筆字,練完了讀書、上學,下課之後再練鋼琴。因此,我的學習馬拉松就在廣泛發展的興趣中進行。雖然當時升大學的壓力大,讀書的時間仍然嫌不足。只是,我發現每樣事物都有其趣味,越深入,越會發現它有趣,也就學的越有勁;假如我們只停留在每樣事物的表面,就無法深入探究他的奧妙。

我萬沒想到,這些興趣累積我的設計能量,為我日後成為建築師奠下良好的基礎。直到今日,有機會獲需要時,我都會提起毛筆寫幾個字,事務所同事也常用我的毛筆字輔助設計概念的呈現;每當事務所有同事工作年資屆滿十年,我便會為他們題字慶賀。這些興趣都不是我的專業,卻成為素養與修為,增添我生命的色彩。人生是一輩子的事,我們培養孩子的不應該是短暫的爆發力,而是面對一生的人格、素質、涵養與能力--一個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奔進的馬拉松選手。

文/摘自國語日報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