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長的話 – 孩子的吵架其實是一種鍛鍊

「老師,剛剛××人用他。」「老師,有人推我。」「老師,他搶我的玩具。」這是幼兒園每天會發生的事情。通常老師的處理方法傾聽後會告訴孩子說知道了,但不會去追究。

有個成長記錄針對三到六歲的孩子做觀察:兩個孩子小明和小華正在玩玩具,小華拿起其中的一部汽車,小明馬上跑過去搶,雖然身旁還有很多部汽車,但這兩個孩子還是死命地爭那一輛,誰也不肯放手,最後小明終於勝過小華,奪走了汽車,令人訝異的是小明馬上舒了一口氣,把好不容易搶來的車子遞給了小華。

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時常出現在家中?如果當時父母在一旁,八成會出聲責罵,或上前做和事佬,請大的讓小的,或請較聽話的讓,一旦讓了,去玩別的玩具時,另一個還是會跟去。

只要有兩個孩子湊在一起就會吵架,而大人總是設法阻止孩子吵架,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因為孩子會一邊吵,一邊在腦中想出適合自己年齡的解決方法。也許大人正氣得要死,孩子們已經不吵又玩在一起了。

對孩子而言,吵架是鍛鍊腦力的最佳方法,父母出面阻止,這種自然的成長就受到阻礙,使孩子無法自己去思考。父母在充當和事佬之前要先提醒自己,孩子是在爭吵中長大的。

有時往往因為孩子爭吵的事,而傷了大人間的和氣。朋友告知,有個家長因為孩子在幼兒園與人爭吵,回家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吵架,老師要他向對方說道歉,媽媽很在意為什麼是他的孩子要向對方道歉,於是到幼兒園找老師理論,老師說她沒在場,不知道爭吵的原因,但因為對方來告狀,老師就請他向對方道歉。

老師坦承處理過程是有疏忽,也向媽媽道歉,但媽媽不肯罷休,連三天到幼兒園吵,先生也無可奈何,弄到最後幼兒園園長請家長轉學,老師也因此倦怠離職。

孩子吵架那一邊是對或是錯,要從小孩子的話來判斷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沒有所謂的對或錯,只是雙方面自我中心衝突而已。原本就沒有什麼惡意,毋寧該想到自己的孩子因此受到訓練而感到慶幸才對。

三、四歲孩子,往往一些小事就哭泣,哭完了就沒事了,不像大人。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