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Covid-19新冠疫情

語言不僅是認識自己的方式,更是打開世界的鑰匙

故事分享賽進入最後階段-台語,在週四舉行,參賽者為大中班小朋友,大班有九位,中班二位,少了好幾位,因疫情停課沒上學而放棄;不過也有為了參賽而來上學的小孩。 5月19日英文故事分享賽後隔週,疫情升溫,5月23日政府宣布各級學校停課,許多小小孩跟著國中小的兄姊們停課,至今已三週,週四政府又宣布6月13日至17日停課。 此期間,幼兒園也曾考慮取消中文、台語故事比賽的念頭,但想到對有興趣參與的小朋友而言,會很失望;去年三級疫情停課期間,我們都不怕麻煩以線上方式來進行,今年此時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來上學,更要舉辦才是,於是取消的念頭很快就不見了。 取消不舉辦,省時又省力。 感謝在此期間,我們仍能照著計畫進行,實在是恩典。 參賽的小朋友,上台落落大方,以平常較少使用、不孰悉的台語,說著流利的故事給大家聽,雖然只有一、二分鐘,但台上的一分鐘,可是費了許多的功夫才有的成果,除了小孩本身的動力,老師的鼓勵外,家長可是幕後最大的推手與功臣。 從英文、中文到台語的故事分享,參與的每位小朋友都用心的做準備,不論是自願或被指定,都能勇敢面對,從報名到上台的那一刻,就是一種自我訓練與負責的表現,不僅僅是對自己,還有對班級,對活動本身的尊重,是值得給予肯定的。 賽後,園長就小朋友所說的故事題材,和小朋友對話,園長說國語,小朋友以台語來回答,訓練他們聽與說的能力,大班小朋友表現很不錯呦。 語言表達是一種技能,需要操練,練習就會,不僅是認識自己的方式,更是打開世界的鑰匙,與孩子們分享,多學習一種語言,可以幫助自己和不同的人說話。 問小孩:和阿公、阿媽會用甚麼語言-台語;爸爸媽媽呢?國語或英文;和外國人呢?英文。 語言是文化保留重要的資產。政府這幾年一直推動母語教學,除了國語、台語和英文,也鼓勵孩子們學習各種母語,無論是原住民語、 客家話或越語、泰語等新住民語言,都是讓小孩們更加認識自己家人、文化或歷史的好方法。 任何一種語言都有獨特的文化與歷史意義,有時候光是一句常見的問候,代表的意義也不一樣,讓孩子從母語開始,認識多元文化,無論任何一種語言,就算只會幾句,都是很美好的事。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口語表達的重要性

所謂的口語表達,指的就是清楚表達的能力、簡報能力以及推銷自己的能力,更深入的說,就是敢於公開表達的自信與技巧。 當一個人的專業知識很充足,想法很厲害,一旦他無法與人溝通或是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別人就無法從他身上學到任何知識,也無法了解他到底有多厲害。所謂的口語表達,指的就是清楚表達的能力、簡報能力以及推銷自己的能力,更深入的說,就是敢於公開表達的自信與技巧。 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內基對於口語表達有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演講不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技術,而且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種技術。」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具有口語表達的天分並不重要,只要是透過訓練和不斷的練習,這種公開表達的自信是可以被培養出來的。 這樣的自信,是一個人能夠擁有卓越公眾表達能力和團體溝通能力的基礎。當每個人都站在相同的起點時,口語表達的能力與自信,便是能讓你脫穎而出、在別人面前建立良好的印象的重要關鍵。 打擊上台恐懼症的四心法!  接受自己會緊張、會害怕的事實:在上台之前對自己承認「我現在很緊張」、「我不想上台去說話」之類的情緒,然後用肯定句鼓勵自己、為自己打氣。  深呼吸、練習微笑,準備通關密語:運用大量重覆性的語句,像「呼、吸、呼」或「張手、握拳」等等一邊做、一邊說,以及張開嘴誇張的練習嘴型,都可以稀釋掉腦子裡那些「不要怯場!要冷靜!」的念頭,這時候反而能夠真正冷靜下來,讓精神保持放鬆。  把台下聽眾視為風景,掃描一遍:在開場時與聽眾交換視線,以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如果真的很緊張,也可以把聽眾當成風景的一部分,視線掃描過每一排的聽眾,但不用停留在某一位聽眾身上太久。 充分準備、提早到場,累積更多經驗:不管是演說的內容,或是掌握上台發表的節奏,都不可能一蹴可幾,想要上台說話時表現得從容自在,成功的不二法門,就是練習。可以事先到場感受一下站在台上的感覺,想像自己等一下能夠保持笑容,與聽眾充分連結,完成一場成功的演說或簡報,這些都能有效降低壓力帶來的緊張與恐懼。

繼續閱讀 »

慶端午

週三下午各縣市政府宣布實體上課再延長一週。 疫情不知何時才會結束,它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的方式。 從五月23日學生暫停實體授課改線上教學,老師也因此要在線上授課,許多的會議也改成線上,人們的社交生活受到了限制。 隨著待在家中的時間變長,生活作息也變了,當同學不在一起學習、同事不在一起工作的時間久了,是否會漸漸失去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戴口罩成了我們生活的日常,這已然成了一種習慣;口罩它確實在疫情中立了大功。提醒小朋友在幼兒園口罩要戴好、戴滿,理由是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確實是如此,當回到家,家人們脫下口罩,相對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若有兄姊、父母染疫確診,首當其衝的是零至四歲的小孩,因尚無疫苗可施打,家長要很小心不可輕忽才是。 私立幼兒園在這波停課的浪潮中,可以自主性來決定,以預防性停課的方式。因此仁和決定照常實體上課,加強對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提供小朋友,除了家裡以外常態性固定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活動活動身體。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今天已是6月2日了,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有三天連假,我們剛好可以趁此機會,在家好好休息。 端午節是民間三大習俗之一,往年都會舉辦慶端午的活動,划龍船、立蛋、戲劇表演、品嚐粽子等。 這兩年由於疫情之故,去年三級警戒停課;今年此時,雖沒停課,但仍有不少小孩請假,原本取消的慶祝活動,園長期待上學的小孩們能一起感受端午節慶的熱鬧,享受活動的樂趣,於是我們以故事為開場,接著分享端午的習俗、園長示範包粽子、進行立蛋、划龍船比賽,最後園長贈送每位小朋友小禮物一包。 邁入現代社會後,以前的習俗也少見了,如喝雄黃酒,雄黃是一種藥材,生活在現在的我們已經有各種先進的科技和醫療,因此已經很少人喝雄黃酒,不過讓小孩們了解古人的生活,習俗的由來,也是歷史傳承的一部分。 原本端午過後到中秋節前這段炎夏的時間,幼兒園安排有游泳的課程,因為疫情無法享受游泳的樂趣,實在很可惜,只能期待疫情快快退散,才能恢復原本生活的秩序。 除了端午活動,今天還有中文故事的分享,讓小朋友藉著上台的機會,訓練勇氣與表達能力的提升。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端午佳節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最好的決定

週四一早,下起傾盆大雨,讓許多上班、上學的人增加些許的不便與安全上的顧慮,就在那一刻,電話鈴聲不停的響著,家長來電的訊息,因雨幫小朋友請假。 雨仍淅瀝嘩啦的下著,來園的小朋友依舊充滿活力的進行晨間大肌肉活動,一次又一次的玩著,活動筋骨。 今年的梅雨季似乎比往年更長,忽晴忽雨的天氣干擾了人們日常的生活,不過想起之前台灣嚴重缺水的情形,覺得下雨也沒那麼糟糕。比起梅雨,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更大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疫情進入高峰期,每天都有好幾萬人確診。 政府做了預防性的措施,5/23-5/27全國高中以下及公立幼兒園暫停實體授課改線上教學,但家長如無法照顧或其他原因,學校、幼兒園應提供其子女到校學習的基本照顧服務。補習班、課照中心、非營利、準公共私立幼兒園,得配合家長需求,自主決定預防性停課方式和日期,並加強防疫措施。 上週四的簽收公文,食藥署核准滿5歲至11歲兒童,接種Pfizer-BioNTechCOVID-19疫苗,能降低感染COVID-19後重症及死亡風險。接收公文後立刻列印意願書和注射須知,發給家長。 意願書上註明接種方式有「校園集中接種」或至「衛生所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家長擇一勾選,並告知校園集中接種人數須達三十人以上。由於政府又開放自行預約醫療院所的管道,以至於原來統計在園集中施打的人數達37位,列冊前再做確定,結果只剩24位,原來部分家長兩邊同時進行登記,診所已預約成功,則取消在園的施打。於是請登記在園施打的家長趕快上網預約,這一來一往的調查,花了許多的功夫。 6歲以下的幼兒需要照護與國小以上的孩子很不一樣,相信爸媽都知道,小孩的生活自主能力仍在發展中,需要成人的協助與陪伴,如果是國小以上的孩子,爸媽或許還能讓他們自行處理部分生活上的需求,但幼兒就沒辦法比照。 每個家庭面臨的狀況不一樣,有的家庭很幸運,爸媽可以請假照顧孩子,有的則是有長輩或親朋好友可以幫忙照護幼兒,但不是每個家庭、小孩都是如此幸運,全面停課無法兼顧不同的狀況,對弱勢家庭影響會特別大。 昨天在媒體上看到一則新聞,疫情爆發後很多學校都停課,雲林一間圖書館的館長分享有一名就讀國小的哥哥,帶著幼兒園的弟弟到圖書館,表示因為學校停課改線上教學,家裡沒電腦,只好帶著弟弟到圖書館,用那裏的電腦上課。 看到這則新聞覺得這位國小哥哥真的很棒,已經懂得尋求資源還能照顧弟弟;不過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台灣還有很多家庭,他們的的小孩對線上學習的方式或幼兒的照護,實際上仍然是有困難的。 本週我們仍然保持上課,下週一樣不停課,除了持續加強環境的清潔與消毒的工作和防疫措施,隨時提醒小朋友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小孩的身體狀況,也請家長務必做好家庭防疫的工作,居住環境的整潔、空間的消毒,小朋友玩具的清洗與消毒,早、晚量體溫,多喝水,作息正常,多運動,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避免外出。 有些家庭因為就讀國中小的兄姊停課,幼兒園的孩子也跟著請了一星期的假,有些則是自我防疫,採取預防性請假,只要依照每個家庭面臨的狀況而定,請假或不請假都是最好的決定。 幼兒園作息不變,維持正常教學,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適應變化

原本計畫在四月中旬拍攝大班畢業團體照,因攝影公司時間的安排週五才有空檔,若週五不方便就需排到五月,考量週五是小孩們和體能老師互動的日子,接下來五月一日是勞動節,當週又是母親節,於是安排在五月11日週三,週三剛好是小女生穿裙裝、小男生穿帥服的日子,於是日子就這樣定了。 可惜天公不作美,週三一早天色陰暗,望著天空心裡就有所準備了,果然在8點40分左右下起小雨來,雨雖不大,但沒有藍天、白雲相伴,無法拍出美美的照片,與攝影公司將時間延後至下週三,屆時希望能順利進行。 兩年多來的疫情不斷提醒我們,不是每件事都如自己的意,同時也考驗著我們的應變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去年的三級警戒校園停課,國小以上學校和學生無法進行實體授課,改為線上教學,仁和也跟著每週三次線上和小孩的教學互動;故事分享會沒取消,改線上進行;疫情之下,各行各業均受到衝擊、影響,大家都發揮了潛在的能力,解決所面臨的困境,餐廳改外賣或銷售冷凍包,有的旅館改為防疫旅館或短期商辦,如此都是為了適應無法預料到的變化。 如今疫情又到了一個轉折點,目前政府的防疫方向已經漸漸朝向與病毒共存,相信大家都有心理準備,未來校園內可能陸續還會有小朋友或家長、家人確診,幼兒園除了加強各種防疫措施,教室添加消毒燈,加強孩子們的個人衛生習慣,請家長注意並做好家庭環境的整理、物品的消毒、同住家人的衛生習慣,萬一確診,依照政府的政策,注意病情變化、完成隔離降低傳染。 對於不幸確診的人,我們也要以平常心對待、彼此互相體諒,畢竟沒有人會故意生病,只要在傳染期間做好隔離,痊癒後確診者因為身體有了抗體,反而能幫助整個社會降低病毒傳染的機會,在與病毒共存的時代,我們也要適應這種變化。 母親節系列活動,本週四的表演活動是最後的end;孩子們依序一班班上台表演,首先Amy媽咪的帶動跳,逗趣的表演,讓孩子們開懷大笑;諾貝爾家的太鼓,鼓聲震撼 全場鴉雀無聲;寶貝家的嬰兒的時代佇你腹肚內,媽媽你是我的世界…,雖然歌聲不大,動作怯怯的,但可愛的模樣獲得台下哥哥姐姐們熱烈的掌聲。 接著安格爾家的當你的寶貝;華盛頓和史丹佛的親親我的寶貝;夏卡爾家的感謝;莫札特家媽媽寶貝;康乃爾家我的媽媽是超人;達利家的紙飛機-媽媽我永遠愛你,小孩們專心的欣賞,感受到現場所帶來的感動與溫暖,每首曲子都能引起小朋友的共鳴,最後的合唱-愛我們的家、幸福的小孩愛唱歌,更是嗨翻全場,小孩們齊聲說「謝謝爸爸媽媽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家,讓我們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小孩,歡樂滿園地。 最後園長贈送每位小朋友一包旺旺仙貝,希望趕走緊張的疫情,好運旺旺來。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為我牽掛為我憂心 疫情下的母親節

「繁星啊繁星,一閃一閃亮晶晶,就像媽媽溫柔的眼睛,是我成長的牽引,記錄著我成長的心情。媽媽永恆美麗的心,是天父親手栽種的心,蘊含天父深深的情,為我牽掛為我憂心…」 五月的感恩頌輕輕地在耳際響起,猶如孩提時熟悉的搖籃曲….. 每個音符都充滿了無限的呵護與關愛,讓我們永遠倘佯於母親旭日般的慈暉中。 五月是個溫馨的季節,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特別是大家一起慶祝更加熱鬧,孩子們很期待這天的到來,用心的手作卡片、媽媽的畫作、康乃馨花,準備各項慶祝活動。 「媽媽,我愛您,辛苦了;媽媽,謝謝您把我照顧的這麼健康;媽媽,謝謝您賺錢養我、讓我讀書;媽媽,謝謝您,我長大一定會孝順您,也會照顧弟弟;媽媽,辛苦了,我愛您!….」許多對媽媽感謝的話,從孩子們的內心真實的表達,老師們將其錄音並珍藏。 母親節是個重要的節日,每年均舉辦慶祝活動,邀請媽媽們來園一起慶祝;記得去年此時,當大家都沉浸在母親節歡樂的氛圍裡,COVID-19的病毒已悄悄地在人群中蔓延,5月15日爆發,5月19日升三級,到7月下旬才降為二級。停課、停班,全球都被病毒打倒,成了黑暗期。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大家記起教訓,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疫苗的施打,控制得當;卻又因COVID-19的變種病毒Omicron,讓從2020年末至今疫情無法降級、解除,確診的人數已增至五位數。為此今年母親節慶祝活動改為對內,不邀請家長參加。 政府對抗新冠肺炎的策略,從開始的口罩防護→疫苗的採購施打→現今的篩劑檢驗,每個過程都很辛苦,目的是為了使大家有身體的健康,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幼兒園小朋友,除了戴口罩、量體溫、勤洗手外,沒有疫苗可施打,因此每天都要很小心做預防工作,加強小朋友的各項衛生習慣、課室內外的清潔,室內每個空間加裝紫外線滅菌燈,設定晚上亮燈四小時。 處在有病毒的生活環境中,沒有疫苗的施打、防護,鐵打的身體抹未堪ㄟ,何況是小小孩?本週有個小孩,5/2日前請了好幾天的假,5/3日來一天,5/4日確診,班上小孩為密切接觸者,政府的規定需居家隔離和自主管理。 突發的狀況,造成了家長的困擾與不便。 明天是母親節,幼兒園準備了一份送給媽媽的禮物,園長特別請朋友製作一個袋子,裝了一顆代表平安的蘋果。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母親節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閱讀講座、續讀登記與防疫措施

【招生訊息】-招生簡章經教育局於4/18日核准,已於當日公布於 仁和網站,請家長詳閱,今日調查下學年中、小、幼班小朋友是否續讀,異動者名額將釋出給新生,請家長儘快登記。 【閱讀講座】-面對肺炎確診人數俱增,原定4月23日上午9:30-11:30舉辦的實體講座,經安全考量並期盼可以讓更多家長參加,擬改為線上互動的方式,時間延後一星期於4月30日下週六舉辦,請家長踴躍報名。 【新冠肺炎】-清明連假後,各地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激增,指揮中心滾動式的調整防疫措施、校園停課標準,請大家務必遵守規定,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落實實聯制,手部清消,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米/人)。落實自我健康監測。醫院及住宿型長照機構禁訪至4/30日。

繼續閱讀 »

史博館春季旅遊

好不容易等到了春季旅遊,孩子們都非常的期待,卻因著日漸升溫的疫情,確診人數越來越多,從二位數、三位數到四位數,大家的擔心也隨之增加;旅遊要照常舉辦或取消?實在是兩難。 只好採取民主方式來決定。 首先是老師來表決,全體一致通過照常舉辦;接著是小朋友,贊成的坐下,只有三位原本不參加的,也全數通過,於是就朝舉辦的方向做準備。 在疫情期間長大的孩子們真的很可惜,童年只有一次,理應開心快樂的度過,因為防疫的因素,很多活動都取消或改期,他們的童年回憶,就是許多的口罩跟社交距離,想起來真令人心疼與不捨。 經過兩年多的防疫生活,很多人都已經習慣嚴防死守零確診,不過最近疫情發展已經不同了,最新的Omicron病毒看起來似乎比以前減弱很多,確診的人絕大多數是類似感冒的輕症,甚至無症狀,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開放,甚至取消許多防疫措施,把這個Omicron病毒類比成流感,我們的政府也逐漸改變以前的政策,希望達到漸進式的與病毒共存,畢竟如果再次像去年一樣,因為疫情停工、停課,影響層面實在太大了。 四月六日後,市政府公文佈達,提供各級學校新的防疫指引,其中針對校外教學地點,以不跨縣市為原則。 此次春季旅遊的計畫,老師們提供了許多景點,最後園長決定到位於安南區的歷史博物館,除了符合政府的規定外,還有館的內外空間都很大,沒有社交距離的擔憂,再者國立單位的防疫規格、標準也會比較高。 當決定照常舉辦時,大家一致決議以高標準的防疫規格來要求同行家長,因家長會近距離接觸小孩,且不是常態性的接觸者,所以必需完成三劑疫苗的施打,並於前一天進行快篩。 可想而知這樣的措施會造成部分家長的困擾,有的家長只施打兩劑,有的家長則是買不到快篩,導致無法同行,家長無法參與孩子的校外活動當然會很失望,我們也感到很遺憾,不過為了保護全體小朋友的安全與健康,這也是必要的措施。 運氣很好的是,21日當天,幾個原本預定參訪的外縣市團體在前一 天臨時取消,因此當天只有仁和的小朋友,讓原本擔心疫情的我們放心不少。 小朋友在史博館參觀了一整天,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和學習的領域,收穫滿滿,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看到孩子們滿足的笑容,安排活動的壓力與疲累就不在是問題了。 祝 周末假期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最後關頭越不能掉以輕心

運動會之後,接著就是兒童節、清明節四天的連假,剛好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原本濕冷的天氣,在兒童節當天天氣放晴、陽光露臉,也因此國道湧現了旅遊、掃墓的車潮,各地的風景區、遊樂園觀光人潮絡繹不絕,似乎不受疫情升溫的影響。 有遊客被問到外出旅遊,難道不怕被傳染嗎?大家的回答都是,只要基本的防護做好,應該是沒問題,況且多數人都有打疫苗的觀念,應該不擔心。」 歷經二年多的疫情封鎖,大家的心似乎越來越開放了。雖然如此,總要有警覺心,否則當不小心確診,或與確診者碰觸時,就得被隔離,那種被隔離、行動受限的感覺,應該是不好的。 連假後,疫情果然又升溫了,連續幾天確診人數都突破百人以上,以北部最為嚴重,四月七日本土確診人數為382例,台南雖然只有5例,但以交通如此發達的今日,台南不可能置身事外,連假後市政府特別發了公文進行宣導,提醒各級學校都要繼續落實防疫措施。 現在流行的Omicron病毒和原始的病毒不太一樣,到目前為止Omicron對人類身體造成的影響,不像之前的病毒那麼嚴重,感染後需要住院的比例也很低,因此許多國家甚至取消防疫措施,不僅開放國境,不需隔離,也不需要強制帶口罩等等;台灣也有些人認為應該比照這些國家,將Omicron視為流感就好。 不過我們不應該輕視Omicron的威脅,特別是對於本身身體就有慢性病,或抵抗力比較低的長輩,得到Omicron的後果還是很嚴重的。 相較於其他國家因為疫情大規模封城、醫療崩潰的狀況,過去兩年多台灣因為防疫政策和全民的配合,疫情控制得當,所以我們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已經有很多人得過新冠病毒身體有抗體,我們的醫護在經歷二年多的疫情後也相當疲累,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後關頭越不能掉以輕心。 據調查,第1劑疫苗涵蓋率達83.51%、完整接種率為78.55%、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3%、追加劑則有51.29%。另指揮中心每周統計最新資料顯示,截至3月28日,65~74歲長者仍有12.5%1劑未打,75歲以上則有22.9%1劑未打。 鼓勵可以施打疫苗,但至今都尚未施打者,儘快去施打,避免確診人數短期內暴增,一方面保護自己,同時也是保護屬於高危險群家人朋友,更是防止我們的醫護被太多確診病患拖垮。 團結就是力量,一起遵守政府的防疫措施,擺脫疫情的干擾,如此恢復正常生活的日子將不遠了。 「哎呀怎麼辦,外面有病毒,大家別慌張,記得這樣做,出門戴口罩,手不揉眼睛,手不搓鼻子,手不摸嘴巴。髒了洗洗手,飯前洗洗手,回家洗洗手,趕走壞病毒;餐餐不偏食,常常做運動,晚上睡得好,打敗壞病毒;病毒退散,退退退,病毒退散,散散散,病毒病毒 快退散,快退散。」 祝 周末假期 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