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颱風

園長的話 – 梅姬颱風好可怕

中颱胖梅姬挾帶狂風豪雨侵襲全台,各地大小災情不斷,最嚴重的是燕巢一間民宅遭土石沖刷掩埋,一夕之間失去親人,那種椎心之痛,真是無語問蒼天。讓我們再次見識到大自然的威力真的不容小覷!今年三個威力超強的颱風相約在九月來台灣,先是秋節前的莫蘭蒂,秋節後的馬勒卡,和教師節前的梅姬,讓大家不僅無法好好的過節賞月,更忙著清理、重建被風雨蹂躪摧殘的家園,特別是穿心颱梅姬,強風驟雨,原本大家爭議的教師節,保勞保的人有放假,教師卻沒放假的議題,卻因著梅姬的到來,都放假了,但不是放教師節,放的是颱風假,真是太諷刺了。 網路上有一則笑話:「看見勞工928教師節放假,但教師卻要上班,我相當不以為然,寫申訴信給天公伯,請他主持公道。我說:教師節老師沒放假,但勞工朋友有放假耶!天公伯回覆我:我無法下令貴政府改變政策,但已派遣梅姬去幫忙。 原本希望能享受多年未放的教師節假,卻成了名符其實的勞動節。 928一早到幼兒園來巡視,還好沒甚麼大礙,但仍有幾處需請人來維修-門口的採光罩、大蝴蝶的一個造型帆布、教室後的擋風布等,其餘則是被風雨吹散在滿地的雜物、落葉,花了二、三小時的時間整理,剛巧林阿姨也來園,她說早上去一趟市場,各類物品已應聲漲價了,趁著風雨小的時候,去買明天午餐要的蔬果,嗯~揪甘心…還幫忙整理活動室、拖地後才回家。 與小孩們討論颱風的議題~「颱風叫梅姬;我媽媽忙著拖地,因為有雨跑進來;雨打在窗戶上,聲音很可怕;我們都不敢出去哦;我們家的花都被吹倒了;颱風好可怕……」 上週五(923)的親師座談會,出席率比預期的高,感謝家長撥空蒞臨參加。園長的開場引言、破冰遊戲,打破班級的界線,彼此間的認識、交流,去除了陌生感;親師近距離的互動,了解幼兒園的辦學理念、特色,班級的經營與策略,親師如何做好夥伴關係,透過座談對話與分享,凝聚了共識。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願家園、親師間的合作更密切,好讓仁和的園地成為一個有愛、充滿歡樂的大家庭。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感謝,感恩為我們做事、服務的每一個人

號稱史上最強颱風莫蘭蒂果然名不虛傳,在中秋節前夕橫掃南台灣,造成災情無數,倒塌的樹、電線桿更是不計其數;颱風過後,受災家庭忙著清理家園,台電維修人員趕著搶修工程,搶修的速度不及每個停電家庭的期待,抱怨聲連連,真是難為他們了。此次颱風,仁和有二個地方受損。一處是草場搭蓋的圍牆倒了一半,還有泳池上的遮陽網;圍牆處請師傅來處理,他說忙不過來,只能先從有危險性的場優先處理;游泳池上的遮陽網,原就計畫更新,因時間一直無法配合,還好尚未更換。週四,二位師傅來做遮陽網工程,卻因部分長度不對,工程無法完工。 看著工人爬上爬下的實在很辛苦,不但要具備專業技能,還需有足夠的體能,才能勝任。 真的要心存感謝,感恩為我們做事、服務的每一個人。 因著教師節即將到來,週二、四帶孩子參觀孔廟。對他們而言,「全台首學」的台南孔廟只是一個著名的名勝古蹟,至於它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意義,及對教育的精神指標,孩子們並沒有辦法理解,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在參觀時嘗試向孩子們說明其中的意義,告訴孩子我們所背誦的論語就是孔子的話,「子曰」,就是孔子,孩子也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到孔子銅像前面行禮,走禮門、義路,參觀大成殿,泮池欣賞鯉魚,對中小幼班小朋友,樹上的松鼠可是最吸引他們的,問他們看到什麼,印象中就是松鼠,下馬碑、全台首學匾額對孩子來說,無法理解也沒興趣。 很多時候,大家也沒有完全理解「教師」的完整意義。教師裡的「師」這個字,不只是名詞,也是動詞,就是學習的意思,真正的教育憑藉的不只是「教師」這個身份頭銜,而是日常生活中對於新事物求知的熱誠,一面努力學習,一面努力教導,才是「教師」的真正工作。 在仁和,我們很努力營造一種互相學習的氣氛,不斷提供新的刺激,不管是對小孩還是老師、甚至家長,我們希望大家能培養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慾;不僅小朋友向老師學習,老師也能從家長,甚至小朋友身上學習,一面教一面學。其實只要大家敞開心胸,都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新事物,這也是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 幼兒教育是一生的基礎教育,基礎穩固往上發展才會順利。仁和擁有寬廣的空間、豐富的學習情境,希望能培養孩子「健康的身體」,讓孩子透過體能,動動身體,了解自己,從動態的活動中,開發孩子的「智能」;「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讓孩子,從玩樂中觀察、體驗、了解,也就是「動動東西,了解世界」。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颱風來襲 有備無患

這幾天,因著氣象局預測尼伯特颱風將於周四來襲,教育局公文簽收網就已發出幾張尼伯特颱風將來襲的公文,請各級學校提早做好防颱準備,並掌握中央氣象局提供之氣象資料與颱風動態,宣導學生避免於海、水域周邊地區戲水;勿將相關設備、器材、物品(如:公文檔案、電腦、圖書、電器用品等)置放易淹水地點。預防是為了將災害降到最低,感謝教育局的貼心提醒。 為此,周四晨光集合時間,與小孩們一起討論。颱風的名字-尼伯特;颱風來前,要做好什麼準備?有人說:萬一停電了要準備手電筒;怕沒水,要買水;還要買吃的東西;窗戶要關緊,水才不會跑進來;還有門。小朋友真棒,園長再提醒颱風來時,最好不要外出,尤其是到海邊;還有請爸媽留意家裡的排水管是否暢通? 安全教育,從小就要教導,讓孩子了解預防的重要性。 尼伯特颱風是今年第一個颱風,亦是60年來第一個以強颱之姿直撲台灣,近中心風速每秒55公尺相當於16級風,來勢洶洶,挾狂風暴雨,半徑廣達200公里的暴風圈,昨傍晚撞上東部陸地,今清晨從台東登陸,預計傍晚才會從中部出海,颱風中心將肆虐台灣本島12小時,全台籠罩暴風圈內,僅離島的連江縣和金門縣下午才停班停課外,二十縣市全都停班停課。 停班停課是為了確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各縣市首長們除了遵守停班課的標準外,更需有智慧作判斷。Look before Think before,看在前想在前,瞻前顧後的,才能夠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困擾或事故。 今日停課,事先無法掌握,但負責餐點安排和準備的春吟老師、林阿姨,事先想到,萬一颱風須停課,餐點的部分應做調整才是,避免造成無謂的浪費,感謝她們的細心。 昨天下班前,提醒老師將教室前的檔風布放下,門窗關好,做好因應措施。「細二不蝕本」。 早上到幼兒園巡視,看看是否有積水、淹水或其他問題?還好只有圖片、海報被吹下來,生態池的水滿位,其他沒甚麼大礙,真是感謝! 但很多地方可沒這麼幸運,特別是東部,農漁民損失慘重。 颱風過後物價又要上漲了……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認識颱風

颱風是什麼? 在氣象學上說颱風是一種劇烈的熱帶氣旋,熱帶氣旋就是在熱帶 海洋上發生的低氣壓。在北半球的颱風,其近地面的風,以颱風中心 為中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轉動。至於颱風這 個名字的來源,一般認為是從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但據林紹豪 教授的考據,可能是從閩南語「風篩」演變而來,於魯鼎梅重修台灣縣志云:「所云颱者,乃土人見颶風挾雨四面環至,空中旋舞如篩」,因曰風篩,謂颶風篩雨,未嘗曰颱風也,臺音篩同台,加風作颱,諸書承誤。至今閩南語稱颱風為風颱,所以這一說法頗為可信。但無論「大風」也好,「風篩」也好,總之颱風就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非常猛烈的風暴。侵襲台灣的颱風是由何處來的?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海洋面上的猛烈風暴,北緯10度至15度一帶是 最容易形成颱風的區域;而侵襲臺灣的颱風大都來自北太平洋西部, 發生的地點以加羅林群島、馬利安納群島和帛琉群島附近一帶最多, 另外也有部分來自中國南海海面,但次數較少。 為何颱風多發生在夏、秋之際,而冬、春二季較少? 颱風發生的環境,必須有較高的氣溫和大量的水汽,發生對流作用,以及不同方向不同秉性的風,且發生波動而造成旋渦等,此均以夏、秋環境較為適合。過了秋季,太陽直射部分往南移,南半球之東南信風不能侵入北半球,能形成颱風的機會較少,所以在北半球颱風多發生在七、八、九三個月;十二月至翌年四月間則極少發生。颱風是怎麼命名? 以前颱風並無名字,而是按照每年發生次序編號,國際間並無統 一規定。但當同時有二、三個颱風發生時,會常不明所指而發生混淆 ,於是自民國36年(1947年)起,統一由美軍駐關島的「聯合颱風警 報中心」負責派飛機偵察,當達颱風強度者,即予以命名,以資分辨。命名的原則是北半球一八度以西,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四組女性 名字,週而復始,輪流使用;北半球一八度以東,另定數組女性名字使用。至於南半球所發生之颱風,則使用男性名字。如此則可分辨颱風所發生之區域和先後的次序而不致混亂。 除了台灣之外,其他地區有颱風嗎? 颱風並非我們這個地區獨有的天氣現象,其他地區的熱帶海洋上也同 樣有颱風,祇是稱呼不同罷了,發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及中國南海者稱 為颱風,發生在大西洋西部、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太平洋東部等 地者稱為颶風(HURRICANE),而在印度洋、孟加拉灣及阿拉伯海發生的叫旋風(CYCLONE)。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計劃與變化

計畫真的跟不上變化!因著學期即將結束加上週六要舉辦的活動,原預定星期三要進行的事,卻因著麥德姆颱風襲台,市政府宣布停班停課而有了不同的安排。雖然電視事先就報導有關颱風的訊息,但心想從花東登陸,台南應該不會波及才對?不過後來卻成穿心颱,各縣市政府不敢大意,以人民的生命財產為最大的考量,全台都停班停課。也因此,週三Hellen媽咪嫁女兒,原本無法出席,卻可以遠赴南投參加男方的喜宴,雖然擔心也折騰了一天,不過卻有了不同的體驗。婚禮中新郎的父親致詞感謝,原本擔心非假日,出席喜宴的人會很少,又遇到颱風天,不知該如何是好?沒想到放颱風假,座無虛席,讓原本的擔心變成了大大的祝福。媒人婆說有雨沒風,是富雨家啦! 不過,當晚澎湖卻發生了飛安事件,讓大家的心又揪在一起了。 安全,真的很重要,不是每件事都能很幸運。So,仁和舉辦的各項活動,首先考量的都是安全。 過去曾有一次運動會,到東寧運動公園舉辦,勞師動眾;成果發表會,幾次到假日廣場,因為場地不熟,老師、孩子都需適應,特別是小朋友,事前排演,要在白天,需避開用餐和午休時間,還有車子接送往返,孩子累老師也辛苦;有兩次活動當天,遇雨,臨時改回幼兒園。 創辦人曾說:「活動應該以孩子為最大的考量,讓他們能夠愉快的享受表演的樂趣,仁和有表演的舞台、空間,教室可以休息,上廁所方便,孩子又孰悉;外面的場地雖然較舒適、寬敞,但不熟安全就會有問題。」被創辦人的一席話點醒了,是的,是該以孩子為考量才對,用他們的眼光看世界。 明天就是仁和第四十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週二、週四進行彩排,看著大班小朋友,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和不捨。感動他們的成長,在仁和的三年半、三年、二年、一年,經過歲月的洗禮,不僅身體壯壯,頭也壯壯。如今的他們,個個是聰明、天真、活潑又可愛的仁和好寶寶。希望他們載滿仁和滿滿的祝福,邁向人生的第二個階段,迎向更寬闊的未來。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別忘了〈7/26日〉上午8:30分與仁和有約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颱風、認識多元文化

中颱蘇力來襲,目前中心在宜蘭東南東方海面,繼續向西北西移動,暴風圈逐漸接近台灣東部海面,對全台各地將構成威脅。」今早的各大報紙、新聞台,都以頭條新聞報導颱風的動態,提醒全台民眾注意,提早做好各項防颱準備工作。教育局也如同面臨大敵,幾則簽收公文都與颱風有關,而星期四就已經提醒大家到校安防災通報中心點閱颱風消息,並希望各機關學校於星期六舉辦的活動或研習能取消或延期。根據氣象報導,蘇力颱風的路徑將會直撲台灣,所帶來的災害將是不容輕忽的,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以很嚴肅、謹慎的態度面對,提醒民眾提早準備並做好各項安全措施,才能保護生命與財產的安全,降低颱風帶來的傷害;儘管颱風將會從東北部登陸,但全台都會攏罩在暴風圈裡,氣候瞬息萬變,是不容存有僥倖的心理,畢竟大自然的威力是人類所無法抵擋的。 就以週二的天氣而言,變化劇烈,清晨很溫和舒適,接下來很快就陽光普照,到日頭熾熱;上午,孩子們在小黑叔叔的帶領下,在泳池裡優游、消暑,像一隻快樂的小魚兒,誰也沒料到午後的天空發展成一場雷電聲光秀,伴隨著雨勢,非常的驚人,大夥兒被突如其來的雷電聲嚇壞了,還好這種雨勢,來得快去得也快,大約兩個多小時就結束了。雨後由於空氣中的汙染物都被雨洗除掉,空氣相當的乾淨清新,溫度也明顯下降,感覺很舒服。 炎夏的七八月也是颱風季,在避暑時需留意大自然的變化。 值此時刻,也正是幼兒園學期要結束,教學活動也將告一段落,幼兒園忙著準備各項結束和活動的瑣碎事情,老師們更不得閒。 本週是多元文化教學最後一堂課,介紹原住民美食,原本計畫由美芳老師採購食材,再教廚房作菜,當日中午來個原住民美食饗宴,所以時間由週一、二、三延至週四,但計畫永遠跟不上變化,美芳老師事情繁多無法提早作準備,所以只能透過影像檔介紹,只能看,摸不到又吃不到,寶貝們降低了學習的興趣,所以大家的願望是有機會能夠品嚐到原住民的美食。謝謝美芳老師,從四月29日到本週,帶領我們認識阿美族食、衣、住的文化。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颱風形成的原因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不斷循環,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性低氣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因而形成「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公尺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颱風之結構: 颱風範圍很大,普通半徑有二、三百公里,在天氣圖上,我們僅能用密集近似圓形等壓線來表示颱風的位置和暴風範圍。從氣象衛星所攝照片可以看出颱風的頂部是大致圓形呈螺旋狀旋轉著的雲,颱風內的風向在北半球是繞颱風中心作反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繞中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在颱風內部,過去由氣象偵察飛機從各種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方向,飛進颱風內部觀測的結果,得知颱風大致為一半徑甚大的雲柱,自頂端至地面的高度不等,曾觀測到有一萬八千餘公尺之高,這龐大的雲柱中央無雲或雲層很薄,沒有風雨現象,這就是颱風眼。從颱風眼向外,離開颱風眼不遠處,雲層最厚而風雨亦最大,再向外風雨漸弱。 颱風眼: 颱風是誕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劇烈風暴,從它的上方看去,就像一個大旋渦﹐一圈圈的雲層向中心圍繞,氣流旋轉速度愈近中心愈快,在中心可看到一個中空無雲的空洞,就是颱風眼。颱風眼的形狀多變化,以圓型與橢圓形居多,有時又不成型或有兩個眼的特殊現象,直徑有小到數公里,大到一、二百公里。一般情形是颱風強度愈強,颱風眼愈清晰。颱風強度之定義: 颱風強度之劃分是依據其中心附近最大風速而定 ◎熱帶性低氣壓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等於或小於每小時 33浬(每秒17.1公尺)即等於或小於7級風。◎輕度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為34至63浬(或每秒 17.2至32.6公尺),相當於8至11級風。◎中度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為64至99浬(或每秒32.7至 50.9公尺)相當於12~15級風。◎強烈颱風 → 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小時在100浬(或每秒51.0公尺)以上,相當於16級或以上之風。在太平洋海域上,一年到頭均可能有颱風發生,惟通常以七月至九月最多。 文/中央氣象局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