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親子共讀

培養自學能力 從閱讀開始

很快的一個星期又過了,今天已是6月中旬,距離學期結束的日子愈來愈近了,有關期末的各項評量和畢業典禮,已陸續著手進行,卻也礙於班級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請假,無法到位,大家心裡雖著急,但也很無奈,只能盡力而為了。 「因疫情的關係,孩子的學習也斷斷續續的,就這樣即將進入小學生活,孩子們也因疫情失去很多出外體驗的機會,真的盼望疫情能早日過去,不然孩子成長只有一次,徒留許多遺憾。」家長的心聲,無奈的表達。 疫情下孩子看似失去很多學習的機會,但卻也從中得到平常所學不到的課題,相信,每一個經歷都不是徒然的,都將成為以後生命歷程的養分。晨光活動後集合,每個班級都有人請假,趁此機會讓各班選一個代表來算班級出席和缺席的人數,出席幾個較簡單,但缺席幾個對中小班就有難度了,小朋友勇敢接受挑戰,本著「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的精神,一次次的屈指計算,幾個代表的小孩,就這樣也能說出正確的數字。 沒有了學校的安排、老師的叮嚀,該上學的提醒,整天待在家裡,習慣了之後,有些小孩會開始失去正常的作息,無法按時起床、刷牙,甚至用餐時間也不正常,整個生活失去了重心。這種情形相信很多爸媽應該都經歷過,特別是在寒暑假時,一旦假期結束前,還需特別安排「收心」時間,小朋友才能適應回到學校的正常作息。 不過,不是所有小孩都如此,有些陸續回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快就調適好,開心上學,也會分享在家的生活點滴,這樣的孩子很大的特色就是懂得自我安排、自我學習,自己找事做,自己找書閱讀,生活作息雖然比較輕鬆,但不會失去重心,即所謂自主學習自我管理。 自主學習可是非常難得的能力,小孩可以自主學習,代表他們已經逐漸能獨立思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該做什麼,如何做,上小學後,這種能力也會伴隨他們一路成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呢?其實可以從培養閱讀開始,當孩子習慣閱讀後,慢慢的就知道如何尋找和吸收資訊,更加了解自己的興趣,才會有自主的動力;也唯有透過閱讀,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也才有終身學習的可能。 學前階段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關心與陪伴,一開始孩子很難自己去閱讀,因此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很重要的起步關鍵,而親子閱讀也很大程度的反映親子關係與父母教養態度。 為了落實共讀的好習慣,本學期開始,我們不再以閱讀的量(本數)為目標,而是更重視值的成效。每週一次,以週五為孩子借閱圖書的時間,在借閱過程中,讓寶貝學習愛惜書本.認識文字符號並漸漸感受閱讀的樂趣,成為一個可陪伴他長大的習慣。 七月上旬,我們將一起檢視共讀的成果,希望孩子們都能達標,並將閱讀的習慣帶入未來的生活。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閱讀講座、續讀登記與防疫措施

【招生訊息】-招生簡章經教育局於4/18日核准,已於當日公布於 仁和網站,請家長詳閱,今日調查下學年中、小、幼班小朋友是否續讀,異動者名額將釋出給新生,請家長儘快登記。 【閱讀講座】-面對肺炎確診人數俱增,原定4月23日上午9:30-11:30舉辦的實體講座,經安全考量並期盼可以讓更多家長參加,擬改為線上互動的方式,時間延後一星期於4月30日下週六舉辦,請家長踴躍報名。 【新冠肺炎】-清明連假後,各地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激增,指揮中心滾動式的調整防疫措施、校園停課標準,請大家務必遵守規定,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落實實聯制,手部清消,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米/人)。落實自我健康監測。醫院及住宿型長照機構禁訪至4/30日。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期末回顧

時間過得很快,才記得元旦剛過,馬上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顧過去的一學期,大家一起跨年、過聖誕節、到科工館、參觀教會、孔廟、氣象局、社區報佳音以及防震和搭車安全的演練等大大小小活動,都能在歡樂中順利進行、完成,感謝老師們的付出,家長的支持、愛護與合作,讓孩子們能度過充實的一個學期。 除了大家一起玩過、經歷過的活動,在生活自理、習慣的建立,孩子們是否有所成長?如穿衣穿鞋、拿東西、吃飯、整理書包等;幼兒園是兒童從家庭生活邁出的第一步,在家裡許多事情有爸媽甚至爺爺奶奶的幫忙,不過到了幼兒園,沒有爸媽隨侍在旁,孩子必須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幼兒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養成良好的態度和習慣讓孩子一輩子受益,如果您發現孩子已經培養出一些好習慣,請記得不要吝嗇您的鼓勵,一句真心的讚美會給孩子更多的動力,當孩子仍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也不要著急,成長需要用耐心、愛心的澆灌,持之以恆堅持下去,一定會成長的,時間是良藥。 人類最寶貴的資產是時間,在眾多生活習慣之中,守時的重要性常被我們忽略,養成規律化的生活,是幼兒園生活學習項目之一,鼓勵小孩早睡早起,培養時間的觀念,八點半以前到園,除了可享受晨光活動外,還可獲得獎勵品。 培養閱讀好習慣,透過親子共讀來進行。閱讀的重要性大家都了解,但執行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1月17日檢視全園小朋友的共讀紀錄本,有67位達到預期的本數,以大班生佔多數,透過紀錄本,園長會問小孩,念圖畫書給他聽的人是誰?最喜歡的是哪一本?請小孩說一點點內容給園長聽;多數都是家長陪伴,少數是哥哥或姊姊,也有自己念的,這些小孩即使是大班生也說不出圖畫書的內容,只是完成紀錄本的文字和圖畫及本數,實屬可惜。 親子共讀零歲即可開始,讓教養更輕鬆。下學期的共讀紀錄本,由原來一週二本,改為一週一本,每週五為書本借閱圖書時間,在借閱過程中,讓寶貝學習愛惜書本.認識文字符號並漸漸感受閱讀的樂趣,成為一個可陪伴它長大的習慣。邀請家長於假日時間與寶貝約定一個屬於家庭閱讀時間,陪同孩子進行閱讀,增進親子間情感交流並提升幼兒閱讀興趣。期待下學期4月23日第二次的講座,能邀請更多家長一起來參與。 明天1月29日就是長達9天春節連假,很多人都要返鄉探親或外出旅遊,由於現在疫情仍在延燒,提醒各位家長春節期間千萬仍要注意防疫措施,注射疫苗、帶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做好防疫措施。 祝 新春快樂 虎虎生風 Mandy園長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進入繪本的世界

上週六上午9:30至11:45分的閱讀講座,在講師慧敏老師的帶領下,引領與會的家長、老師、小朋友進入繪本的花園裡,享受與圖與文共舞的樂趣,渡過了一個美好的早晨。首先,老師以親子共讀的好處來作分享,有: 藉由繪本主題有共同關注的議題 藉由繪本主題可共同回顧情節 連結情感增進孩子認知與語言能力表達理解。 繪本吸引孩子的地方: 繪本內容有完整的故事情節 繪本可結合幼兒真實的生活經驗 幼兒在閱讀中主動參與的角色 鼓勵幼兒放心閱讀,擁有自己建構的知識。 在共讀的過程,引導孩子覺察圖與文字的關係,了解閱讀不只是認字的工具,也不是求安靜的手段,更不是一種作業。 過去在意的是大量的閱讀,以量取勝;現在重視的是質,培養孩子的閱讀素養能力,多元閱讀、思辨理解。 接著老師介紹書本的組合有:封面、封底、蝴蝶頁、版權頁、出版社、文.圖.譯等;封面、封底打開一起看;蝴蝶頁,預測故事的開始,觀察顏色和封面主題的相關性,引導讀者閱讀前的氣氛;版權頁,介紹版權頁知道書是有人做的;出版社,認識出版社logo的藝術元素,建立孩子開始有書本的分類與鑑賞能力;文.圖.譯,介紹作者、翻譯者,認識不同的語言形式。 故事元素有角色、情節、背景、場景、風格、語言,針對作者的圖像創作技法或風格提出觀感。 最後老師分享了第五個、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七隻瞎老鼠的繪本,大人、小孩聽得入神,不僅吸引小孩,連大人也被吸住了,老師的分享讓家長更清楚了解繪本對孩子的重要性。 希望我們的安排,讓家長對共讀更加重視;下學期4月23日將舉辦第二場閱讀講座,希望有更多家長參與其中。 讓我們一起用圖畫書來餵養孩子,走在他們童年的歲月,培養閱讀的好習慣、好素養。 下週一將針對本學期的親子共讀本作檢視,檢視的項目有家長的紀錄、小孩的紀錄、查閱本數、提問,達標的小朋友將可獲得小獎品一份。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園長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兒童文化館」

網站自1999年建置,本網站以提升兒童閱讀興趣為目標,專屬兒童線上閱讀的園地…… 小孩一半因吃東西而長大另一半因閱讀而成長 兒童初始的閱讀是被動的,需要父母、師長有計劃的引導。著名的義大利插畫家白蒂莉亞(MariaBattaglia)說過:「小孩一半因吃東西而長大,另一半是因閱讀而成長。」我們拿甚麼東西給孩子吃,孩子就怎麼長大;同樣的,我們怎麼帶領兒童閱讀,兒童就怎麼成長。 「兒童文化館」網站自1999年建置,本網站以提升兒童閱讀興趣為目標,專屬兒童線上閱讀的園地,經由長期的線上繪本閱讀素材的累積,以及更具體地將文化主題相關的閱讀內容,製作成活潑又有互動性的動畫播放與遊戲,讓兒童能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來進行閱讀,進而培養閱讀習慣。因此,特別著重在創意與互動之表現上,經由創意與互動性的設計,讓兒童親近閱讀、喜愛閱讀、擁有對閱讀的熱情! 一張張「書頁」中的智慧像張開思想的翅膀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閱讀是一種文明的洗禮,縱使是盧梭的《愛彌兒》也需良師的導引。如果說:「愛書的小孩,不會變壞」,這也應該是因為經由引導兒童閱讀、享受閱讀興趣,逐漸建立思維上的趨於成熟所致吧! 經由閱讀,誘發孩子閱讀的興致與熱情,進而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在主動學習的熱忱中,便能逐漸培養自身獨立思考、自我覺知的能力;而將這樣的能力運用到生活中,更進而擁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兒童文化館」建置的初衷,便是希望邀請你一起來,引導孩子們透過聲音、圖畫與文字感受閱讀的美好……那一張張「書頁」中的智慧,像是張開思想的翅膀,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繼續閱讀 »

【親職講座】繪本賞析 –如何與孩子共讀賞析繪本中的美感

【親職講座】-111年1月8日星期六舉辦本學期親職講座,歡迎家長踴躍報名參加,請將週報上的報名表簽名後回傳。 講題:繪本賞析–如何與孩子共讀賞析繪本中的美感 講師:顏慧敏老師 (台南市K-12閱讀平台BookPlanet布可星球閱讀計畫說明幼兒園組研發人員、中華民國全語言教育研究會研究員、師培教育講師、曾任文元附幼、協進附幼主任、臺南市幼教輔導團團員)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如何和孩子共讀

例行性的到班級做巡堂的工作,有的正在進行學習區的活動,有的在團討,有的是繪本的分享,有的是進行繪本的借閱,不同的班級進行的活動雖然都不一樣,但小孩們都樂在學習中。 說到繪本,就聯想到台灣閱讀節。每年12月是臺灣圖書館界的盛會,教育部自2015年起訂定每年十二月的第一個週六為「台灣閱讀節」,希望透過全國各公共圖書館,以多元形式的閱讀活動,共同分享書籍、閱讀及創作的快樂,點燃社會大眾對閱讀的熱情、分享書籍和閱讀的樂趣,養成閱讀的習慣,彰顯圖書館的重要性外,更期待帶動閱讀風潮,打造專屬於台灣的閱讀節慶品牌。 今年為了迎接「臺灣閱讀節」特別選在12月4日週六,於中正紀念堂園區盛大舉辦「歡樂閱讀嘉年華」,共有150個單位參與,推出逾250場結合新課綱精神、STEAM領域及雙語教育、國際文化的多元創新閱讀活動,希望藉由看表演、聽故事、買書、玩遊戲等方式,突破傳統閱讀推廣思維,持續點燃民眾閱讀熱情,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創造美好的閱讀時光。 仁和推動閱讀活動已行之有年,每學期編印親子共讀紀錄本,希望孩子除了在幼兒園接觸繪本外,在家裡父母也能陪伴孩子,走進繪本花園裡,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從小就能浸泡在書本裡。而繪本的來源可以從幼兒園借的、家裡的、或是去圖書館借;當您為寶貝讀過繪本故事後,照親子共讀紀錄本上提供的格式做記錄,第一學期希望達到36本,學期末園長做檢視,達標者將可領到一份小獎品。 繪本的記錄,不能沒有念給孩子聽,就只讓小孩畫圖,或讓他們自己念,如此孩子只在念字不了解文字的意義,實在太可惜了。園長檢視時不會只看紀錄,會問小朋友陪讀者是誰?聽過甚麼繪本?誰畫的圖?如此嚴格標準的目的是希望不是只做表象工作,而是真的落實。 書本可幫助孩子開啟世界的另一扇窗;是孩子一生的領航員。如何引領孩子翻開書本,進入奇妙的書中世界,找到心靈的遊樂場和智慧的寶庫,開啟這扇大門的鑰匙,就握在你我手中。「打開一本書,打開一個世界」,父母除了參與其中並賦予孩子一雙翱翔的翅膀,也不妨一起飛向浩瀚的書海中。 下個月一月八日週六上午,我們將舉辦一場親職講座「繪本賞析-如何與孩子共讀,賞析繪本中的美感」,期待家長踴躍報名參加。 「您給仁和二小時,我們將帶領您和小孩悠遊在繪本的花園裡」 祝假日愉快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身體動動,和動物做遊戲!─愛上身體律動的互動繪本

華人的文化裡,過往我們較忽略兒童身體經驗的發展,但在現今教育的趨勢與研究中,發現肢體開發和學習潛能間有許多正向的關聯。透過繪本的引導操作,可以讓幼童與動物們一起伸展,在遊戲中使孩子對肢體展現顯得自信與自在! 閱讀《你是一隻獅子!跟著動物們一起做運動》這本充滿童趣的繪本時,我腦子裡浮現了兩個景象:一個是探視朋友及其新生兒的場景;在溫暖的房間裡,好幾個大人目不轉睛的盯著床上的小嬰兒,忍不住低吟驚歎:「看,她彎著手指頭,好像在數數一樣,好可愛喔!」 另一個景象,是發生在學校教室裡的一幕。上課的內容是與小動物有關的自然課程,老師帶了家裡養的一隻小貓咪,為了讓所有的孩子可以一起觀察與親近動物,大人和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圈,讓貓咪在圈內自由移動;孩子們聆聽老師的話語時,神情專注,凝視貓咪的目光,則充滿溫柔。我在窗外觀看這一幕,感受到孩子們處於一種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與美好。 身體,是幼兒生命最初的玩具。孩子在無法言語和行動的嬰兒期,總會彎彎手指、轉轉頭、踢踢腳,和自己身體遊戲的經驗,陪伴著孩子渡過生命最初的美好時光,也藉此覺知生命的存在感,開展了身體對外在世界的原始探索。 動物,是孩子生命重要的朋友。孩子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經常能和動物產生特殊的情誼關係。沒有語言,但能心靈相通;巨大的生理差異,依然能夠一起遊戲。而在《你是一隻獅子!》繪本中,作者運用有趣的遊戲,巧妙的連結孩子、身體和動物三者的關係,藉著孩子模擬動物的行為,提供了一種有助於兒童身心發展的肢體開發運動。 作者:陳思玎(新竹市陽光國小校長)

繼續閱讀 »
台南市東區仁和幼兒園積木

園長的話 – 小孩心中的大事

晨間的活動室充滿了小孩們的笑聲和說話聲,孩子們正享受著與同儕一起運動帶來的快樂感覺。 有幾個坐在長椅上觀看的,於是過去邀請他們一起參與活動,這時幼班的甯諄突然站了起來,說有一隻大蟑螂,伸手就牽著園長的手,於是在小孩的引導下往蟑螂的方向走,小甯諄似乎擔心園長會突然不見了,手愈牽愈緊,且不時的抬頭看著我。 走著走著,走到廁所前洗手台停了下來,小甯諄用他的小手指著腳踏墊最邊邊的地方,果真有一隻躺著不動的蟑螂,問他怎麼辦?一旁的小孩爭相回答,用衛生紙把牠包起來。完成後孩子的心似乎放了下來,又牽著園長的手,回到活動室,開心的參與晨間的運動。 大人眼裡的小事,在小孩的心中也許是件大事。他們藉著表達與動作來反映心中的感受。身為師長的我們,是否重視並願意挪出時間來了解他們的感受。 若是大家願意用文字或圖像來記錄這些生活中的點滴,一定會有很多趣事的,將這些集結起來,偶而拿起來看,回顧過往的歲月時,一定會充滿了回憶。那將是屬於你人生的故事,是無價之寶。 不論歲數多大都喜歡聽故事,從在母胎中就開始聽故事,即使已是八、九十歲的人也一樣。可見故事的魅力,只要有故事的地方,就能吸引人。 家長可得把握每次和小朋友分享故事的親子共讀時間,享受與孩子沉浸在書中的樂趣,從聽到將來喜歡閱讀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尤其是歷史故事,讓我們雖身處這個時代,也能了解幾百年前的景況。 由名醫陳耀昌著作的魁儡花改編的「斯卡羅」影集,8月14日起每周六晚9時在公視播出,陳醫師文筆流暢,敘事生動且真實將台灣的歷史自然地融入小說情節,敘述在150年前,在恆春半島外海,有一艘美國的商船羅妹號,它擱淺了,船上的人想要上岸來求生,被當時即今天社頂公園附近一個非常小的部落叫龜爾崙,這個部落在荷蘭時期曾經被滅村,所以他們看到白種人,認為可能是以前的仇敵,所以認為復仇的機會來了,就把船員都給殺了,這事件造成美國領事來台調查,跟當時的斯卡羅頭目訂立合約的歷史故事,帶領著我們了解台灣的歷史沿革,透過戲劇,更有張力、畫面,值得一看。 祝 週休假日 愉快 平安 健康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用閱讀餵養孩子

「如果有一本書,告訴大人和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如何一起閱讀,這本書叫什麼名字才好呢?」小一的孩子想了一下,說:「閱讀躲在哪裡?」接著又有說:「閱讀真好玩。」「閱讀遊樂園」、「閱讀金頭腦」。這些書名十足呈現小孩眼中的閱讀。 閱讀真不該躲起來,不論讀者是小孩或成人,閱讀都該是件好玩的事。要讓孩子把閱讀看成在遊樂園裡的探索,可以從和孩子一起體驗圖畫書開始。 圖畫書是圖像和文字一起說故事的作品,所以閱讀時不只是把字讀出來、把故事念一次;還要注意圖像說的故事,細細去體驗圖像本身的趣味與美妙。 圖畫書的閱讀是語文能力與思考能力的醞釀,更是一道開啟知識之門的鎖鑰,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很重要,透過閱讀,增廣見聞、開闊視野,豐富知識與能力。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作者汪培珽老師,把故事書當牛奶,餵給孩子聽。在孩子兩歲左右,每天早中晚外加午睡和晚上就寢前,給小孩一瓶奶和一瓶水,然後依著他們身旁躺下,小孩自己喝牛奶,她則餵他們故事書,加總起來一天三個小時;孩子上小學前,平均每天餵一個小時的故事,從未間斷。 這些不知不覺中流過的聽故事書時光,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在學校老師稱讚她的孩子~守規矩、人緣好、善體人意、學習專心、人緣好、笑口常開、有領導能力、會主動幫忙老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95年起,把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
希望藉著這個重要的日子,向大眾(尤其是年青人和兒童)推廣閱讀和寫作,以及宣揚跟閱讀關係密切的版權意識。 新加坡的閱讀推得很厲害。李光耀總統在退休前說,新加坡是小國,國家最大的資源是國民的腦力,將世界閱讀日訂為國家閱讀日,從總理到老百姓全部都閱讀。 閱讀真的很重要,學前的孩子,啟蒙的階段,不會看字,即使會念亦不知字義,需要大人的陪伴、餵養,從聽讀中獲取文字的語言,累積、堆疊語文的能力。 0-6歲是習慣的養成。仁和推動親子共讀活動已行之有年,家長除了唸故事給孩子聽,還要記錄,且持之以恆。 每學期末,園長不怕麻煩的一個個檢視,過程中發現有的家長只有紀錄沒有念書給小孩聽,叫小朋友看書畫圖,只做交差的事,實在是太可惜了。當然多數家長是非常用心的。 今日頒獎給達標的小朋友。 祝  週末假日愉快 Mandy 園長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