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衛生

共同建立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氣象報告本週有小犬颱風,請大家小心做好防颱準備。 週三參加評鑑說明會,主辦單位告知學校停車位有限,盡量共乘或騎機車,但因著有小犬颱風將來襲,想開車又怕沒地方停,考慮結果還是騎機車。回程,感受到風的威力,數次停下來不敢大意,直到回園後還心有餘悸。 大自然的威力是不容輕忽的。 週三下午四、五點,市政府宣布週四放颱風假。 連續幾年沒有颱風來襲,今年是否因氣候變化,連續遇到幾次的颱風,也放了颱風假。 幸好小犬颱風對台南的災情似乎不嚴重,帶來的雨量也不多,希望不會影響登革熱的防治。 登革熱是最近幾個月台南人最擔心的疾病,除此以外,秋冬最常見的腸病毒、流感、類流感、腸胃炎等,已有增加的趨勢。 在Covid19疫情期間,由於有嚴格的防疫要求,以及罰則,大家對於衛生的自我要求較高,從孩子生病請假的次數,有著明顯的差異。在Covid19解封之後,大家對自我衛生習慣的要求較先前明顯的鬆懈 有位爸爸來園接孩子時問園長,現在還需要帶口罩嗎? 園長說,依孩子的狀況而定,戴口罩不是規定,以維護孩子健康和衛生保健的的角度來說,還是建議家長們讓孩子帶著口罩。 主要是因為最近生病請假人次數比較多,請假的原因來自各式疾病。 帶著口罩雖然不方便,甚至悶熱,但口罩依然是防止飛沫傳染最有效的方式,園長和孩子分享,戴口罩很悶熱,很不舒服,但大家聚在一起,要學會保護自己,也要愛護別人哦。 當覺得熱時,可以拉到下巴透透風,隨時又可以戴回去。 多數孩子一旦玩起來,對自己的症狀就不敏感,即使咳嗽、流鼻水等等,自己也沒意識到,不小心病菌就傳出去或被傳染。 除了口罩之外,對於初次過團體生活的孩子而言,衛生習慣的建立,尚未養成,必須時常叮嚀、提醒,例如洗手的重要,步驟和時機,這習慣是不分家裡、學校或出門在外的,是要成為帶得走的衛生能力。 很常在週休後的第一個上課日,請假的小孩特別多,感冒、發燒、流鼻水、腸病毒等。 孩子衛生習慣建立需要由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單方面是無效的,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需要老師和家長不斷的提醒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把注意衛生變成一種日常的生活。 祝 雙十國慶連假 闔家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建立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讓嬰幼兒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自然而然的內化成為一種好習慣,保持身體的健康。 從小需要教導嬰幼兒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有兩個: 1.預防疾病的發生與傳染他人:人體與環境中潛伏的細菌和病毒,很容易在不注意時進入身體,若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預防疾病的傳染。 2.養成正確、規律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是要靠養成的,身為父母有責任要教導,良好的衛生習慣是生活常規需要從小培養。 嬰幼兒在成長過程需要經過模仿,學習不同的知識與行為,生活常規是最基本的一環,而衛生習慣就是其中之一。孩子學到了正確良好的習慣就受用一輩子。因此,家長應該從小給予寶寶正確的衛生觀念,並協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嬰幼兒應該學習的重要衛生習慣包括有以下七點: 雙手:保持乾淨與正確清洗。  口腔:常漱口與刷牙清潔。  身體:每日沐浴與平時清潔。  指甲與頭髮:保持清潔與適當修剪。 噴嚏咳嗽禮儀:不亂擤、不噴濺、將使用過的衛生紙包覆丟棄。  正確如廁習慣:保持乾淨與正確處置排泄物。  房間與玩具用品:保持整潔與乾淨 總而言之,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從小開始做起,家長也要做到正確示範、耐心指導、嚴格監督、積極鼓勵等重要原則。孩子做得正確時,記得給予正面鼓勵,激發孩子動力,如此一定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建立良好衛生習慣的同時改善不當習慣 研究指出要去除一項壞習慣比建立一項新習慣來得容易,但是兩者同時進行更容易得到效果。例如孩子不愛洗手,除了常常提醒告知哪些情境(如飯前便後)需要洗手之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不洗手的不良後果,包括得到皮膚感染與疾病傳播等,再來家長可以在不同情境下,經由認知與行為操作兩方面,包括正確的示範洗手動作,並讓孩子模仿操作,進而建立習慣,家長也可以進一步利用網路上資訊與圖片,清楚了解認真洗手對健康的正面影響。 良好衛生習慣需要父母以身作則 全家一起來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能夠注重個人衛生習慣。由於病毒細菌是看不見的,要加強「病從口入」的觀念,例如吃東西前要洗手、每次廁所後要洗手,從外面回家後就先洗手等等,父母與孩子都要一起做到,讓洗手的習慣可以自然輕鬆的養成。 其次,教育孩子飲食方面該注意飲食的衛生環境,包括空間、桌椅、人潮、食物新鮮度等。儘量減少外食,並且要選擇清潔乾淨的店家,不要買路邊攤的東西,更不要買沒有包裝或沒有使用效期的飲品,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 另外,也要從小培養孩子主動打掃整理的習慣,從收拾自己的玩具開始訓練,要求定點定位以及整齊乾淨,使每樣東西都有固定擺放的位置,父母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整理家務,以及分工,都是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父母的努力教導與親自示範很重要,也可以由家中年長的哥姐帶著弟妹一起做,全家一起投入更能凝聚向心力,孩子還能學會分享經驗與分擔責任,一起來教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養成衛生好習慣 建立健康的財富

一早,辦公室的電話聲響起,電話那頭家長傳來了訊息,她的小孩半夜嘔吐,今天需要請假。過了幾分鐘,電話聲再次響起,也是小孩半夜嘔吐、發燒,要請假。 或許是因為季節變化的原因,最近腸胃不舒服、嘔吐、發燒生病的孩子變多了,有的是在家裡就有症狀,也有在幼兒園有狀況~肚子痛、嘔吐,那就會請家長帶小孩回家休息、看醫生。 過去三年經歷新冠肺炎的疫情,大家對於口罩、洗手等措施都很熟悉,不過也可能因為長期的防疫,也許有些許防疫疲勞,相關的衛生措施鬆散、疏忽也說不定。 現在的病毒層出不窮,防不勝防;新冠病毒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也有相對的防疫常識;反觀腸病毒,對孩子的威脅可是不小。台灣地區腸病毒一整年均可能發生感染,每年三月底、四月初開始進入流行季節,於五月底、六月中達到高峰。政府為了防止腸病毒的傳染,訂了許多嚴格的規定。七日內同一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時,該班級應停課七天。 為了降低病毒數量和傳染的機率,仁和不僅配合政府,鼓勵小孩施打疫苗,幼兒園內外環境,如教室、寢室的地面、門窗、手把、桌椅等,每日以漂白水稀釋後進行擦拭,還有玩具、積木的清洗與曝曬,定期請專業廠商來消毒,讓家長能放心、小朋友也安心上學。 老師也不厭其煩的對小孩們進行宣導並督促,希望他們能養成勤洗手、正確洗手的好習慣,知道洗手的五時機,提供足夠的洗手設備。 不過幼兒園在怎麼努力,也只能達到百分之五十,剩下的五十端看家長對小孩的關心、重視與合作的態度了。 舉例來說,每週五小朋友會將午睡用的棉被、漱口杯、牙膏、牙刷等個人用品帶回家,家長是否確實進行清洗、曝曬的工作,重視自家寶貝身體健康與衛生習慣的落實與否。 孩子們的記憶力、專注力、自我管理能力仍在發展中,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的建立,需要仰賴成人不斷的提醒與要求,不論老師在學 校如何提醒孩子,如果在家不要求,或敷衍了事,把責任都推給學校,那只會事倍功半,生病的風險自然偏高。 健康就是財富,有了健康就有專注的學習力,因此必須從小建立各種健康的財富,累積健康的存摺,養成衛生好習慣就是其中之一,是孩子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10月1日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注你一臂之力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日舉辦111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注你一臂之力」,邀請衛生福利部薛瑞元部長、疾病管制署周志浩署長、防疫大使楊烈及素人孕婦媽媽與其學齡前幼兒於現場率先施打,並共同呼籲符合公費流感接種資格之民眾,配合開打期程儘速完成接種,保護自己並守護親友健康。 薛部長表示,今(111)年度政府將持續提供630萬劑四價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後可減少流感的感染風險和降低重症機率,保護力約持續1年,所以須每年接種,同時亦不忘提醒國人COVID-19疫苗的重要性,兩種疫苗可同一天施打在不同手臂。同時感謝長期以來配合防疫的民眾與醫護人員的協助與付出,期望大家繼續共同努力,維護我們的健康。 防疫大使楊烈分享,自己在17年前罹癌現已治癒後至今沒有復發,生病後非常重視自身健康,現已69歲的他,平日拍戲之餘,也有打拳養生的習慣,近年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為提升保護力,已打滿4劑COVID-19疫苗。他也表示,因為即將進入流感的季節,自己將捲起衣袖接種流感疫苗,對抗流感,保護自己及家人安全,並希望跟他一樣曾有或現為罹患重症的朋友,一起來打疫苗、顧健康。 疾管署指出,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於10月1日起開打,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除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時間在第2階段,其餘包括醫事人員、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人員、學齡前幼兒、孕婦、高風險慢病、罕病、重大傷病患者、嬰兒父母、幼兒園托育機構人員、學生、禽畜業動物防疫人員等對象均於第1階段。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接種後保護力平均約可達30-80%;對18歲以上成人因流感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對重症保護力則可達82%。疾管署也提醒,今年全臺約有4,000餘家接種合約院所,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前往接種時應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執行手部衛生等措施。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預防勝於治療

春節假期咻一下就過去了,很多人不像往年那樣出遠門,除了因假期較短外,另一個讓人不敢出門的原因,就是近日讓我們很緊張、也很擔心的武漢肺炎了。來自各方的訊息、報導,不得不提高警覺,眼看週四就要上課,請老師通知家長,此段非常時期,小朋友來幼兒園,一定要配戴口罩,家長亦同,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另外,加強校園、教室環境的整潔,個人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正確的洗手-濕、搓、沖、捧、擦,疏忽不得,做好預防措施。 週四,假期後第一個上課日,除了肺炎的效應加上冷颼颼的天氣,一早電話響個不停,請假的孩子暴增,不是請病假反倒是事假的占九成以上,且中、大班請假的人數比小、幼班還多,來園的小朋友也都配戴口罩,通過門口老師的量體溫與手部的消毒。 口罩,這個原本是不起眼的防護品,頓時成了大家搶購的焦點;新聞報導,很多地方口罩都缺貨,政府推出一些穩定口罩供應的措施,包括禁止出口,還有一人限購3片口罩,一片口罩8元等,因為過年後工廠開始上班,2/1起,限購的將降價為一片6元。 因著武漢肺炎的新聞,大家有了警覺心,希望不是應付,而是真的落實並因此建立衛生好習慣,一生受用無窮。 其實每年二月春冬交界的時候,天氣的變化就很快,容易感冒,診所、醫院都大排長龍;先前響應政府流感施打政策,就是希望降低小朋友流感的機會,如果家長尚未施打的,不妨可以考慮,避免流感。 政府花了相當大的力氣來控制疫情,不僅每天更新正確疫情資訊,讓大家不致恐慌,還有限購口罩的規定,我們真的要給予肯定。之前也成功的擋下非洲豬瘟,讓我們更清楚明白,只要提高警覺,戴口罩、勤洗手,若有從疫區回來的就儘快通報,相信武漢肺炎應該也能順利度過。 今天是週五,請假的人數雖然降低了些,但還是不少,希望大家都能做好準備,不被寒冷、病菌所打敗。問小朋友:怎樣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吃、睡覺、運動」還要洗手,沒錯。 看著小孩們在體能老師的帶領下,在寬闊的校園裡,快樂的玩體能、做運動,享受著美好的快樂時光,為著身體的健康做好準備。 今天也是本學期最後一個上課日,下週一(2月3日)是新學期的開學,讓我們以新的心、期待的心情,一起迎接新學期的開始! 新學期開始,最晚接送時間為下午5:50分,請家長留意。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祝福大家 鼠年行大運 身體健康 家庭幸福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Mandy 園長~我的手手有細菌,我要用肥皂洗手,把它趕走!」 走到廁所前,小睿擎看到園長,露出超級可愛的笑容說著。看著他將袖子往上拉,按著洗手的五步驟,正確的洗著他的小手,我知道孩子剛剛有認真的聽老師的分享。週一晨光故事後,Kady媽咪進行每月必宣導的衛生與保健工作~登革熱與腸病毒,環境整潔與洗手的重要性,孩子們專心的聽著與自己身體健康有關的議題,特別是洗手的部分。 而最近又爆發禽流感的疫情,更突顯洗手的重要性。 於是選了一本與洗手有關的繪本-我會洗手和孩子們分享,故事內容敘述一個小公主不喜歡洗手,她覺得她的手看起來又不髒,為什麼要洗?不管是玩遊戲、畫畫、種花或玩過小狗之後…,她都不洗,還用手去拿東西吃,就算媽媽再三叮嚀、提醒,她都聽不進去,甚至把手藏起來不讓人看到;直到有一天,肚子痛到一直打滾去看醫生,醫生用「放大鏡」觀察她的肚子,發現有好多細菌,密密麻麻的細菌全擠在她的肚子裡,很恐怖。 醫生問這些細菌:「你們是誰?為什麼躲在小公主的肚子裡?細菌說:「我是住在土壤裡的細菌;我是住在蠟筆上的細菌;我是住在狗狗身上的細菌;我是住在門把上的細菌;我是住在書桌上、窗戶上的細菌….」小公主的肚子痛得實在受不了了啦,一塊小餅乾說:「都是因為我,大家才會到小公主的肚子裡。」醫生伯伯說:「是不是吃東西前沒有洗手?」小公主不好意思的點點頭。 看著細菌在自己的肚子裡跑來跑去,小公主覺得好害怕,「醫生伯伯,可以把我肚子裡的細菌趕走嗎?」「沒問題,不過妳要答應我….」這以後,小公主就變成很愛洗手了。小朋友安靜且專心的聽著,特別是「醫生用放大鏡觀察她的肚子,密密麻麻的細菌全擠在她的肚子裡,很恐怖…」,問小孩何謂密密麻麻?翊愷:「就是很多。」最後請小朋友一起吟念洗手的兒歌~小水滴笑嘻嘻…….,做個健康好寶寶,結束衛教宣導的課題。 晨光時間,豐富孩子學習的領域,落實生活教育,養成衛生好習慣;小睿擎可以,相信仁和還有更多的小睿擎。 好習慣的養成,必須持續不斷21次才能建立,是不容易的。看似簡單的動作,但似乎很多人都跟小公主一樣,不喜歡、不會、不在乎洗手,洗手時只用水沖一下而已,不只孩子如此,很多大人亦同。 不論是腸病毒、禽流感或流感,任何一種病痛,相信都與衛生和飲食習慣有關,即所謂病從口入。 為了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校園裡設置了很多的洗手臺,除了廁所前,一樓教室前後、活動室、餐廳前、遊戲場前、二樓走廊、空中走廊等,小孩所到之處,方便他們洗手,加總共有85個水龍頭。 洗手最後一個動作是擦,很重要;請小朋友每天必須攜帶手帕,若帶手帕但是放在書包備而不用,手帕的功效就沒了。穿圍兜,是讓手帕可以放在圍兜的口袋裡,跟著人的移動而能隨手擦拭,如此才能落實洗手的最後一個重要的動作-濕、搓、沖、捧、擦。當然,也不忘提醒他們勤洗手也要注意節約用水。 魔鬼藏在細節裡,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養成勤洗手、正確洗手的好習慣,小兵就能立大功,為健康的身體來把關。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