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腸病毒

教育局學輔校安科:生病不上課

教育局學輔校安科:本市2021年第37週六種監視疾病中,腹瀉、發燒本週較上(36)週上升,類流感本週與上(36)週持平,腸病毒、紅眼症、水痘本週較上(36)週下降。 請加強腸病毒、流感/類流感、病毒性腸胃炎及水痘防治作為,請落實環境清潔消毒。為避免校園發生流行疫情,請加強宣導學童落實個人衛生,生病不上課。

繼續閱讀 »

【小心腸病毒】

除了新冠肺炎,還有腸病毒的預防也很重要,其祕訣一樣是戴口罩、勤洗手。腸病毒若一個班級七天內有兩個小孩罹患,依規定必須停課,就會造成大家的困擾。所以勤洗手、正確洗手是預防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在家請務必督導小孩用肥皂洗手的習慣,外出,一定要遵守洗手的五時機,還有不可咬手指;不單是小朋友,大人更是要確實做到!遵守「濕、搓、沖、捧、擦」五步驟,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攜帶手帕、衛生紙,病毒才會遠離我們。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認識腸病毒

●為什麼會叫做腸病毒呢?他會被叫做「腸病毒」的原因是因為腸病毒會較長時間聚居在人類的胃腸道黏膜生長繁殖,所以,他不是因為會讓你拉肚子、嘔吐等胃腸疾病才被叫做「腸」病毒。 ●傳染的途徑?※經由接觸病患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及皮膚上的潰瘍的水泡及糞便。 ●會有那些徵狀呢?※手足口症:徵狀發燒,出現小水泡及紅斑疹(較常出現水泡的位置部位有口腔、手掌、腳掌、膝蓋及臀部範圍)※泡疹性咽喉炎:特徵為突然發高燒、嘔吐及口腔後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嗜睡。※肌躍性抽蓄。※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如何預防呢?※正確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居家環境清潔與通風。※流行期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避免探病。※生病時要盡快就醫。※已感染及疑似感染腸病毒的孩童,請留在家裡休息,避免傳染擴大。※玩具定期清洗,不放在嘴巴裡※幼童的主要照顧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回家後,抱小孩前請先漱口、洗手)※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充分睡眠可增強免疫力。 ●如何正確得洗手呢??正確洗手步驟有五個口訣 濕 – 在水龍頭下把兩手淋濕,記住要全部淋濕,可不是只淋一跟小指頭。 搓 擦上肥皂手心手背搓揉起泡約二十秒。 兩手掌心互相磨擦。 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特別要注意清潔戴戒指處)。 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作拉手姿勢以磨擦手指尖。 沖 –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 捧 – 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再關閉水龍頭。 擦 – 用乾淨毛巾或擦手紙巾將手擦乾。 ●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避免腸病毒上身唷※回家先更新,用肥皂洗手※清洗、消毒小朋友的玩具,可以用陽光曝曬殺滅病毒※小朋友去公共場所、公園玩耍後,要記得洗手。※保持環境衛生整潔與室內通風良好。※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就能防止病毒的入侵,所以平日要多多注意營養、衡飲食、充足運動及睡眠,來增強個人的免疫能力。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秋冬常見的幼兒疾病預防措施

「 流行性感冒」突發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預防措施:多飲水、多休息,從外面回來沖洗鼻子、注意通風以及鍛鍊身體,食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等。 「腹瀉」-由輪狀病毒引起,傳染性強。 預防措施:注意家庭的飲食衛生,餐具消毒,腸道傳染病期間,儘量少帶孩子在小攤點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凈,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腹瀉流行期間不要接觸患兒,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不要用抗生素。 「急性喉炎」-幼兒喉腔狹小,咽喉出現炎症時易發生喉頭痙攣性水腫,進而導致喉梗阻,如不及時搶救,會因窒息而死。預防措施:幼兒患感冒要及時治療,以免引發急性喉炎。發現幼兒聲音嘶啞時,切勿掉以輕心,應及早上醫院看耳鼻喉科。 「急性中耳炎」-幼兒上火或感冒後,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預防措施:洗浴時不要讓水進入耳內,鼻涕增多時應壓住一側鼻孔輕輕擤,然後換另外一側。得了急性中耳炎,切忌給幼兒亂用滴耳藥,應到醫院請耳鼻喉科醫生治療。 「手足口」-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先出現發燒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 「水痘」-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繼而出現有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後開始乾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幹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皰疹性咽峽炎」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潛伏期3~10天。多以突發高熱開始,24~48h可達高峰,升至39~41℃,伴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嬰幼兒常有嘔吐、拒食,甚而發生高熱驚厥;年長兒童及成人常見嚴重的咽痛、吞咽困難、四肢肌痛、厭食乏力等。經1~5天潰瘍癒合,一般3天內退熱,症狀消失。本病預後良好。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最初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隨後病人突然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頭痛、嘔吐反覆發作,早期皮膚上可見出血點或淤斑,1-2日內發展為腦膜炎,高熱持續不退,頭痛劇烈,頻繁的嘔吐,伴有驚厥,甚至出現昏迷。預防措施:免疫接種是預防流腦的主要措施,種對象為1-15周歲兒童。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防災演練 有備無患

因著9月21日國家防災日的到來,每年此時,教育局都會規定,除了當日的演習外,還需安排兩次演練。 週二地震演練,除了文璐老師在晨光時間做地震宣導,園長也藉著地震來了的兒歌「地殼伸懶腰,房子上下左右搖,電源先關掉,快快蹲下躲牆角。」帶領小孩一面吟唸一面做動作,從中了解地震來時該如何面對,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現場的演練,實際操作。 地震來得又快又突然,令人措手不及,萬一不幸遇到地震,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安無事?專家教我們,要牢記地震三字口訣-趴下、掩護、穩住,直到地震結束。 若是正在廚房煮東西,順手立刻關上爐火,並立即躲在桌子下、抓住桌腳。在公共場所發生地震時,仍應以就地避難為原則,立即尋找掩蔽物,避開危險玻璃、櫥櫃,蹲下並保護頭頸部,逃生避難時應走樓梯,千萬不可搭乘電梯,以免受困。 2016年2月6日春節期間,台南維冠大樓的倒榻,是台南人心中的痛,我們更要以此為借鏡。 地震是安全教育的課題,不容輕忽,平時就應做好準備;透過學校教育教導小朋友,成為他們帶得走的保護能力。 「趴下、掩護、穩住」把握集合的時間,讓小朋友熟記口訣,操作練習。 因著中秋節的到來,教育局本週連發了幾張針對腸病毒、登革熱、流感、水域安全等議題的公文,希望提醒家長重視,做好預防措施。特別是腸病毒,據疾管署統計,近期國內腸病毒輕症疫情持續上升,仍處流行高峰期,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8,452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0.7%,以中南部縣市上升幅度較為明顯。 2019年檢出EV71型陽性個案,東區榜上有名,因此若一個班級七天內有兩個小朋友罹患腸病毒,就必須停課七天,不僅自己的小孩不能來上課,其他同學也必須停課在家,雙薪父母需有一位請假,造成大家的不便,請家長務必留意。 中秋連續假期,家人團聚,出遊、烤肉、群聚,請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論大人、小孩都需要正確洗手,感冒咳嗽需要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在水源不便的地方、車上,要備濕紙巾或乾洗手。 祝福大家 中秋佳節快樂 月圓 人圓 事事圓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預防腸病毒【正確使用漂白水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正確使用漂白水消毒方法 基本步驟:「穿、稀、擦、停、沖、 棄」六步驟 : (一)「穿」:穿上圍裙、戴上口罩及手套,保護雙手。 (二) 「稀」:確實按包裝標示稀釋漂白水,以免洗湯匙一湯匙(約 15-20CC)的市售漂白水加入 10 公升的自來水(大瓶保特瓶每瓶 1250CC,8 瓶約 10 公升)攪拌均勻即可。 (三)「擦」:以擦拭方式擦地板、洗手台、水龍頭、馬桶、 門把、桌椅等學童常接觸區域。 (四)「停」:擦拭後,靜置五至十分鐘,等待漂白水確實發 揮殺菌功效。 (五)「沖」:用清水沖洗或擦拭方才清潔殺菌的區域。 (六)「棄」:可採用以下二種方法 1.將用過的漂白水再用大量的水稀釋一遍(不要少於一 百倍)才倒入廚房汙水道 或戶外水溝,比較不會汙染 水源。 2.將漂白水密封存起來,時間久了漂白水會自動氧化再 倒掉。 二、使用漂白水消毒注意事項: (一)消毒方式是用擦的,勿用噴的,且要保持通風。 (二)漂白水的使用除加水稀釋外,絕不可以滲雜肥皂、清潔劑、 藥劑、香料等, 否則可能會產生強烈氧化作用,散發出毒 性物質。 (三)漂白水如果不小心碰觸到眼睛,要用大量清水連續沖洗十五分鐘,如果碰到皮膚, 要立刻用清水沖到覺得乾淨為止。 (四)使用完後的漂白水,最好不要直接倒入馬桶,如此會使化糞 池失去汙水處理功能, 致污水排出後汙染水源。 (五)裝漂白水的瓶子應標示清楚,切勿用汽水保特瓶或任何飲料瓶子裝漂白水, 避免學童不小心誤喝。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養成自我保健好習慣

夏天,是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稍一疏忽,病毒可就入侵了,真是疏忽不得。 針對腸病毒的預防,教育局學輔校安科,每週最少都有一張簽收公文,提醒校園要做好預防措施,落實定期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洗手設備之維護、幼學童健康管理、群聚感染處理,加強宣導幼學童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落實「生病不上學」的觀念,生病時盡量在家休養,避免前往公共場所。 幼兒園更是將腸病毒列為衛生保健的重點,週報訊息不停,校園宣導加強提醒,有獎徵答,希望小孩能建立正確洗手的好習慣,成為保護自己帶得走的健康保健能力。 校園環境的整理,每天教室地板、桌椅、門把、門窗等漂白水稀釋後的擦拭,每週玩具的清洗、曝曬,廁所的消毒,清潔阿姨和老師們都相當用心、非常辛苦的希望提供小朋友一個乾淨且衛生的學習環境。 但,光是校園加強是不夠的,唯有家長的配合、家裡的環境衛生也能和幼兒園一樣,消毒清潔,且不是只有小孩有洗手的衛生習慣,大人更是重要,很多病菌往往是不經意中,由大人傳染給小孩的。 洗手的五時機-吃東西前、上廁所後、抱小孩前、玩遊戲後等,除了玩遊戲後,其他四項都和家長有著密切的關係,且每天反覆的發生,若家長不重視,沒養成勤洗手、以肥皂洗的正確觀念,孩子生病的機率就很高、很頻繁。 外出洗手設備不方便,沒有肥皂,更是一大問題,家長應妥善做好準備才是。 魔鬼藏在細節裡,細二不蝕本。 週休二日後,接到家長來電幫小孩請病假的電話,老師就會很緊張,了解看醫生後的結果。本週貝斯特家一早就有兩人來電,因此依規定該班停課一週。 有老師說今年已經不用停課了,不過因為東區已出現腸病毒71型的病例,所以照規定仍須停課。 養成好習慣、自我保健的能力,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享受因健康帶來的益處。 端午過後,夏天最佳的消暑運動-游泳即將在下週五開始,請家長務必提早做好準備,和小孩一起準備游泳衣物-泳衣(連身最好,避免著涼、易穿脫)、泳帽、泳鏡、大浴巾,並在家裡教導穿脫、收拾的功夫,才能愉悅的享受游泳的樂趣。 明天是端午佳節,外出請留意安全和衛生。 祝  闔家平安 佳節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腸病毒預防保健

(一)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 (二)腸病毒的預防方法: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3.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4.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6.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7.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8.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9.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三)腸病毒消毒方法: 1.消毒方法的選用:(1)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如抗微生物製劑、清潔消毒劑及酒精,均無法殺死腸病毒。 (2)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水中0.3到0.5ppm的餘氯即可使其不活化,而衣物漂白水(含氯)亦可殺死腸病毒。 (3)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4℃ 可存活數週,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但在50℃ 以上的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 (4)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 (5)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 2.如何泡製消毒水:以泡製2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 (1)取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6到7%)1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約15至20cc)。(2)加入5公升 的自來水中(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250cc,4瓶即等於5公升 ),攪拌均勻即可。 3.環境消毒重點: (1)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 (2)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 (3)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 摘錄自疾病管制局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預防腸病毒其實很簡單

連假過後,週一上課日,班級回報有三位小孩罹患腸病毒,還好分別在不同的班級,否則若有二個同班就得停課,繼續放假囉!停課放假應該會造成一些家庭的困擾,大家應該不樂見發生;不過,可得家園、親師生一起合作才行。 預防腸病毒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環境的整潔;良好的衛生習慣最重要的是勤洗手,正確的洗手和在對的時間洗手。看起來很簡單,但卻很難落實;以洗手而言,很多時候,看到有些大人,洗手就只是沖水而已,沒用肥皂,特別是抱小孩前或拿食物給小孩前,都忘了要洗手,病菌也就在那時悄悄地傳給了抵抗力弱的小孩了。 環境的衛生當然也輕忽不得,定期以漂白水全面消毒,如:地板擦拭(尤其幼兒平日活動或玩耍處)、玩具泡消、桌椅擦拭(尤其是餐桌)、餐盤泡消、廁所內馬桶蓋擦拭、洗手水龍頭擦拭、棉被清洗並曝曬、擦手或洗臉毛巾泡消後曝曬等。 幫助孩子們在生活與玩樂當中,建立各種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課題,且一生受用無窮,利人又利己。 「你問我今天在學些甚麼?當我的回答是:我只是在玩時,請別誤解我,因為我是在玩當中學習,學習如何讓自己成功、快樂,我將為明日做最好的準備,今日我是一個小孩子,我的工作就是「玩」。 是的,孩子的工作就是玩,從玩的當中學習。而積木是他們最喜愛的項目之一。 每年此時,會舉辦積木創作觀摩會,由各班推選小朋友參加,有人數上的限制,今年開放讓小孩們都能參與,不過需要自備積木。 週二,大班孩子們聚集在活動室,一起玩著的積木,主持老師延伸教學主題「到家鄉的景點走走」,以此為創作的主題。當積木在小孩的手中被操作時是有生命的,而且是那麼的栩栩如生。看著他們專注的眼神,時而搜索積木零件、時而撫摸著頭在深思,可見得積木對小孩遊戲學習的意義是多麼重要。 孩子們專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堆疊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一件件的呈現在大家的眼前,當分享作品時,眼中充滿了亮光與自信,同時也欣賞別人的作品,彼此分享;酷愛恐龍的震東,以恐龍為創作主題,幾個男生圍繞旁,博鈞說:「我長大要研究恐龍。」 積木遊戲對小朋友成長的幫助,是從自由探索建構性玩具中,獲得適應及控制環境的能力,不僅因為積木遊戲給小朋友帶來快樂,更因為從中,他們能學到各種東西,從搭建的過程中得到經驗與創造相關的故事;透過幼兒的主動探索,瞭解到各種積木的形狀、大小等特色,藉由這些特色,去啟發他們的想像,創造出不同的作品。 積木遊戲對小孩而言,是許多東西的組合,透過問題與解決,簡單與邏輯可以引發他們建造有創意的建築物,製造複雜的形式,以及一連串似乎毫無止境的創造「當我在積木區堆砌積木時,請別說我只是在玩。你知道嗎,我是在玩當中學習形狀與平衡的關係,誰知道也許哪天我將成為建築師。」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 – 腸病毒防治措施及衛教宣導事項

 一、流行季節:全年都有感染個案,一般以4月至9月為流行期,病例較多。 二、潛伏期:2至10天(平均3至5天)。 三、傳染力及傳染期間:發病前幾天即具有傳染力,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 四、症狀: (一)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甚至沒有症狀。 (二) 疱疹性咽峽炎: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三) 手足口病:發燒、身體手部、足部及口腔黏膜出現小水泡。 五、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感染腸病毒71型後,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一) 發燒時間較長:常超過3天,體溫可超過39℃。 (二) 幾乎都有手足口症狀:在手部、足部、口腔後方、膝蓋、臀部等部位出現針頭大小紅點的疹子(水泡)。 (三) 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例如腦幹腦炎、肺水腫,重症前兆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 抽動)、意識不清等,嚴重併發症多發生於發病5日內,出現肺水腫時,死亡率高。 六、 腸病毒D68型: (一) 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表現為主,與典型腸病毒常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等症狀較不相同。 (二) 臨床表現差異極大,從輕微上呼吸道症狀至嚴重肺炎均有可能,極少數病例可能併發神經症狀急性無力脊髓炎,導致肢體麻痺;有氣喘體質之兒童,併發嚴重症狀風險較高。 (三) 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到大醫院就醫。 七、 本市108年「腸病毒重症醫療網」責任醫院:成大醫院、奇美醫院永康院區、郭綜合醫院、台南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醫院等5家醫院。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