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禮貌

園長的話 – 請、謝謝、對不起

不記得是FB或是朋友互傳的一則影片,內容是有位外國爸爸帶兩個學齡前女兒到賣場,小女兒不小心撞到了大女兒,姊姊要求妹妹要向她道歉,但妹妹沒有道歉的意思,說她不是故意的;爸爸示意請小女兒為剛剛的行為向姊姊道歉,但妹妹就是不要,說「我不是故意的。」爸爸說:「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撞到姊姊是事實,要為自己的行為向姊姊道歉。」妹妹緊閉著雙唇,就是不肯開口,爸爸沒有放棄,依然耐心等候,最後蹲下來對小女兒說:「說對不起不會很難的,妳只要打開雙唇,很自然的就能說出來。」 終於對不起這三個字從妹妹的嘴裡說出來,話才說完,不料卻有個婦人一面走路一面拿著手機講話,沒注意到前面有人,從妹妹的背後撞了上來,卻不當回事的沒停下腳步繼續往前走,妹妹張大嘴愣住了,轉頭看著爸爸,只見爸爸走向那位仍拿著手機講話的婦人,等她話講完後,對她說:「妳剛剛撞到我女兒,請妳去向她對不起。」婦人說:「我又不是故意的。」說完不以為然的往前走。 孩子的爸爸緊跟在後,見她沒有要道歉的動作,於是到櫃檯告知工作人員,希望他們能協助。賣場人員走向那婦人,要求她去向小女孩道歉,婦人仍舊不當一回事;不一會兒,聽見警車鈴聲,進來了兩位警察,走向婦人要拘捕她,理由是向幼兒施暴,大家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大跳;小女孩見狀,趕緊走到婦人身邊:「說對不起不會很難的,妳只要打開雙唇,很自然的就能說出來哦!」婦人聽後淚流滿面的向小女孩說「對不起」。 這樣的場面,是不是很熟悉?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到呢! 看似很小的事,但可是非常嚴肅的教育問題。爸爸的教導,爸爸的堅持與用心,不僅讓小孩學會開口向人說對不起,也學習擁有寬容的心。 「請、謝謝、對不起」~常說請和謝謝你,和氣親切又有禮;勇敢說聲對不起,做錯事情不逃避。 「請、謝謝、對不起」,很平常的禮貌用語,但真的有人就是不會用、不常用,也不喜歡用,常使用的人,一定能與人建立美好的人際關係。 下週日就是母親節,值此溫馨的時刻,很多人不習慣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但,是需要學習的,開口說聲~媽媽我愛您,一個擁抱,一顆體貼的心,就能滿足媽媽的心,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天堂。今早和小朋友一起吟唱教過的幾首母親節的歌曲,大家沈浸在其中,用歌聲表達對媽媽的愛與感謝之意。 祝 身體健康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禮貌,不只是教會孩子說「請、對不起、謝謝你」就好

一天,與先生走在台北街頭的人行道上,迎面一字排開走來四位身材高挑、似大學生的年輕男女,眉飛色舞的談笑著。 只是,眼看著「雙方人馬」逼近,那一橫排隊伍仍然向前挺進,無視於眼前我們這兩個「障礙物」。說時遲那時快,我與先生很有默契的一前一後,側身,從他們中間的某個縫隙順利「鑽」過,然後都嘆了口氣:「唉!另一種路霸。」 在有禮貌的環境中長大,孩子也會懂得禮讓。 禮貌 整體待人態度- 一般人講到「有禮貌」,好像就是懂得說「請、對不起、謝謝你」。可是,當有位媽媽橫眉豎目,用很兇、很重、很急的口氣對孩子說:「請你把衣服穿起來!快點!謝謝!」這位媽媽有禮貌嗎? 有禮貌,應該是人與人接觸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謙沖、體諒、尊重、為對方著想的言行與舉止。問題就在:當別人對我們不禮貌時,我們會覺得很不舒服;但是,當我們對別人不禮貌時,卻都認為「沒那個心」。於是,我們常常對別人不禮貌卻不自知。 放任 讓孩子目中無人 -更大的問題是,許多爸媽把孩子捧在手掌心,任由孩子對著爸媽說「討厭啦!」「你豬頭哦!」「你很白癡耶!」「你很煩ㄋㄟ!」,甚至有位媽媽在兒子當面罵她「老巫婆!」時,還陪笑臉地說:「你好乖!趕快先寫完功課,再去打電動。謝謝哦!」 那四位大學生有什麼樣的爸媽,不得而知;可以確知的是,敢罵媽媽「老巫婆」的這個孩子,以後一定會是那些目中無人大人中的一個。 禮貌要教才會 人際能力從小養成 相信所有爸媽都同意,人際關係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攸關重要。期待孩子擁有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有禮貌」就得從小教起,讓他在舉手投足、應對進退之時,「禮」所當然。 「有禮貌」絕對不是一種「長大自然就會」的東西,絕對是要教才會的。 學會禮貌 入門3守則 先了解孩子如何學習禮貌,才能用對的、有效的方式來教會孩子。 家庭氣氛存夠禮貌骨本 -「家和為貴」不僅是持家圭臬,更是成功教養孩子的第一步,因為孩子只要醒著,無時無刻都張著耳朵、眼睛、鼻子,還有全身的神經接收器,從四面八方「主動」吸收呈現在周遭的訊息,然後把吸收到的資訊快速送到大腦去解讀、儲存。 *他看到媽媽對爸爸說:「請把杯子遞給我。」爸爸拿了杯子,送到媽媽手中,媽媽笑瞇瞇的說:「謝謝!」*他看到爺爺和爸爸要出門時,爸爸都會為爺爺開門。*他看到下班歸來的爸爸,都會先去廚房跟早一步到家、忙著在做飯的媽媽打聲招呼:「我回來了。」*他看到媽媽都會先問過爸爸:「這節目不好看,我們轉台好嗎?」在爸爸點點頭後,媽媽才會拿遙控器轉台。 學習需要有好環境,當「浸泡」在和樂有禮的家中,孩子主動吸收到的,就是這種應對進退的方式,他的骨子裡頭就存進了許多有禮貌的骨本。把孩子當大人以禮相待-要孩子有禮貌,父母對孩子就要先以禮相待,以身作則。許多父母也許從小就被無「禮」對待,以致他們現在雖然和成人相處時看來彬彬有禮,但轉頭面對孩子,卻瞬間把「禮」拋到九霄雲外;有些則認為對孩子只有權威、命令、訓誡、責罰,根本就不覺得需要對孩子有禮貌。 *「你幾點才要給我去洗澡,嗄?」*「杯子借媽媽用一下會怎樣?這麼愛生氣!媽媽買的ㄋㄟ!小氣!」*在廚房洗著碗,不忘拉長脖子對著客廳吼:「都幾點了還在看電視,關掉!馬上給我去睡覺。」*「給我閉嘴!怎麼話這麼多!」 想想看,請同事遞東西給你時,你會怎麼說?想借用同事的物品,你會怎麼做?當你正跟人對話時,手機響起,你會先道個歉再接電話,並快速結束通話吧?和孩子相處,一個原則是,只要把孩子當成大人那樣的以禮相待,就對了。 行為舉止適時重複教導-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就要從單純的教孩子說「請、謝謝、對不起」,漸漸擴大到表現在行為上,絕不以孩子年紀小不好教,或大一點再教,來規避這項責無旁貸的任務。 文/呂素美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