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社區學習

聖誕活動:跳蚤市場 & 報佳音

冬日的寒風拂過,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校園裡卻依舊充滿了溫暖的氣息。雖然天氣變冷,感冒的小朋友增多,但孩子們對聖誕節的期待絲毫未減。他們的笑容,就像掛滿燈光的聖誕樹,溫暖了每一個角落。 上週五「愛在聖誕-歡樂滿園地」的活動,感謝家長熱情的參與,增添活動的人氣與熱鬧;菲菲家的紙上奇蹟服裝秀,揭開活動的序幕,精彩的表演獲得熱烈的掌聲;接著各班依序上台表演,穿插來賓的摸彩;就在艾艾家表演時,音響無預警的罷工,心想上週六才更新設備,不會吧?但事就發生了,真是計畫跟不上變化,還好大家的臨場反應很強,不受影響繼續完成。 聖誕報佳音:傳遞祝福,溫暖社區 原定於12月24日的社區報佳音因雨延後,所幸週三聖誕節當天天氣晴朗,正是報佳音的最佳時刻。在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穿上紅衣、戴著紅帽,分成四組到崇德市場、區公所、崇信街及崇學路188巷。孩子們用一張張親手製作的祝福卡片,為社區的朋友送去溫暖的問候。即使是年紀最小的幼幼班,也不缺席這場溫馨的行動。 卡片上的祝福溫暖了人心,而孩子們一句句真誠的「聖誕快樂」,更讓每一位接到祝福的人感到無比幸福。有位攤商大哥開心地說:「我家小孩也是念這所幼兒園,看著他們就像看到我孩子小時候。」這樣的回饋讓老師和小朋友們感受到付出的喜悅和滿足。 跳蚤市場義賣:孩子的愛心與行動 聖誕節期間,校園裡還舉辦了跳蚤市場義賣活動,活動到週五結束,所有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華山基金會,用於為獨居老人購買年菜。 跳蚤市場是孩子們學習的一部分,他們獨到的眼光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小物件,而下午父母到場時,小朋友總有辦法說服爸媽掏出錢來滿足他們的小願望。這個過程不僅讓孩子學習了如何與人互動,也讓他們體會到了愛心與分享的意義。 歲末迎新:感恩與展望 聖誕節的活動告一段落,也意味著我們即將迎來新的一年。在這歲末年終之際,我們感謝每一位孩子的努力與參與,感謝老師們的辛勤付出,更感謝家長們的支持與陪伴。 祝福每一個家庭都能在這個聖誕節,感受到滿滿的愛與溫暖。 祝 聖誕快樂,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聖誕系列活動:跳蚤市場 / 參觀聖教會 / 聖誕表演

今年的聖誕節12月25日是周三,因此將歡慶的日子提前在本週,和往年一樣採系列活動方式進行。 參觀東門聖教會 12月17日週二,小朋友們穿著紅色衣服、戴著紅色帽,臉上掛著笑容,在老師們的帶領下,依序走在巷弄、街道,穿越斑馬線過崇學路,到位於德光街的聖教會。 抵達時,牧師和往年一樣,以和藹可親的笑容在門口迎接每一位小朋友的到來,還有教會的阿姨們,也熱情的招呼著,為了迎接聖誕節和歡迎仁和小朋友,教會每個角落都用心的佈置,充滿了濃濃的聖誕節氣氛。 第九年拜訪聖教會,大夥兒熟門熟路的直接上到三樓的禮拜堂。教會的朋友除了歡迎小朋友的到來,也精心的準備了戲劇表演「小刺蝟的生日禮物」。劇中的角色除了小刺蝟外,還有小猴子、小老虎、小綿羊、小兔子,生動的演出吸引著小孩們的目光,贏得大夥兒熱烈的掌聲,並和劇中的人物拍照合影留念;小朋友們以吟唱聖誕歌曲來回應,炒熱現場的氣氛。 最後牧師為小孩們祝福禱告,園長致贈禮金和卡片,教會回贈每位小朋友禮物一份。 結束參觀活動,帶著愉悅的心情回到幼兒園。 跳蚤市場 於週三上午正式開張,特別安排了剪綵的儀式,於上午十時熱熱鬧鬧、歡歡喜喜的舉行,剪彩儀式後老師們帶小朋友逛市場,當看到自己喜歡、想要的東西時,眼睛張得特別大,駐足而不前;別小看他們年紀小,選東西的眼光可是超亮的。 下午四點十五分開放家長入園帶小朋友逛市場,小孩們更是樂開懷,因為知道家人來,才能把喜歡的東西買回家。 愛在聖誕歡樂滿園地慶祝活動 明天週五,小孩們都好期待今年的聖誕慶祝活動。 活動內容有小朋友的表演、神秘嘉賓的蒞臨,還有摸彩、手 工DIY、交換禮物等。 小孩們的表演是最吸睛的,對二歲到六歲的孩子而言,上台就應 該受到肯定,因為上台是需要勇氣,神秘嘉賓,是另一個亮點;摸彩 應是活動的最高潮,敬請期待。 祝 聖誕快樂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走出校園 認識環境

本週配合教學主題,除了幼幼班外,每個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到社區去踏查。事前的叮嚀免不了,外出總是擔心安全的問題,一切就緒,孩子們臉上帶著笑容,愉悅的手牽著手到社區散步趣。 雖然是常常出入每天必經的巷弄,但小孩們卻有些陌生感,平常不是搭小客車,就是坐摩托車,難得有此閒情逸致,與老師、同學走路踏查,看看學校附近的環境、觀察房子的外觀、大小、巷弄的寬窄,增強對生活環境的知覺辨識。 「原來前門的巷子較小,後門的路比較寬」、「馬路旁有好多的商店」、「有新開的大樹藥局」、「有7-11,我們有去參觀過,還有買東西」… 老師帶孩子走出校園,藉由孩子的雙腳一步一腳印,將學習場域延伸到社區。同時也發現平常在課堂上表現比較不積極的小朋友,出了教室彷彿變了一個人,眼睛發亮、精力充沛,在社區踏查時能夠以流利的口語來表達,也可以做介紹。 戶外踏查,讓孩子有機會好好認識自己居住與就學的周遭環境,並建立關係和連結。 每天11點10分一到,體能音樂一響,小孩們魚貫地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戶外準備進行30分鐘大肌肉的活動,透過器材的排列、組合,孩子們展開肢體的動作,與同儕們盡情的玩著,儘管已汗流浹背,仍興緻高昂、欲罷不能。 午休起床後的20分鐘活動,亦是小孩們的最愛,空間充分的運用與器材的使用,不是騎車就是搖呼拉圈、踩高蹺、投籃、或是到草場賽跑,後門爬桿,有用不完的體力,把握在幼兒園活動的時間。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遷,科技產品的普及化,雖增加家庭生活機能的便利性,卻使得親子運動的機會相對減少,同時,幼兒娛樂活動多以 看電視、玩電腦、3C產品等靜態性居多,和以往孩子在戶外跑、跳、做大肌肉活動或團體遊戲有很大的差異。對孩子的體適能及身心發展造成影響。 幼托整合後,教保活動課程,其中「身體動作與健康領 域」,將身體動作抽離成為一個獨立的課程領域,強調每日應有30分鐘大肌肉活動,並融入其他領域中;以運動為主體、遊戲為方法」。 幼兒在三歲以後,腦部功能的發展十分快速,六歲更是意識發展的關鍵階段,此階段應提供幼兒多接觸各種不同的活動,做為日後發展之基礎。 學齡前兒童若生長於具有豐富身體活動與刺激的環境中,其大腦發育及認知功能方面的表現,都明顯優於環境刺激較少的學齡前兒童。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