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生理時鐘

【親子教養篇】 「生理時鐘」作息表和健康大有關係(二)

【午│11:00~17:00】 午餐不能省略-上班族一忙起來,經常隨便吃、甚至省略午餐。胃苦苦等待食物卻落空,長期如此會造成傷害;同時血糖太低,下午也很難有精神工作。 陳紋慧說,外食者比較容易缺少蔬菜,應該格外注意。 小睡-下午可體松開始下滑,且飯後血液往腸胃集中,幫助腸胃吸收、消化,腦部的血流量減少,人會有點昏沉。可以小睡半小時,不致影響晚上睡眠。 下午2、3點喝咖啡最提神-下午2、3點左右可體松的濃度又開始下降,比上午更低,更適合喝咖啡提神。且清醒時腦中的腺苷(adenosine)不斷累積,愈多愈睏,從早上到下午已累積了一定程度。咖啡因是腺苷拮抗劑,因此可阻斷睏睡,有助清醒。 讓創意飛翔-下午比較沒精神,適合做輕鬆、創意發想的工作、跟同事討論,激發好點子,趕走瞌睡蟲。 【晚│17:00~】體溫高,運動表現好 蔡宇哲說,傍晚5~7點左右體溫最高適合運動,不易造成運動傷害。很多運動員都是在下午、傍晚表現達到顛峰。且運動時體溫上升,運動後體溫下降幅度相對大,有助睡眠。 不過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協同主任王律凱提醒,睡前3小時不宜激烈運動,因為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會比較有精神,影響睡眠。 晚餐思考後再選擇-不宜吃太多、太油,且跟睡眠最好相隔至少2、3小時,留給腸胃足夠的時間消化吸收。 陳紋慧建議,晚餐前不妨回想一整天營養攝取得夠不夠均衡,比如中午用餐肉類(蛋白質)吃太多,晚上就少吃肉、多補充蔬果,平衡回來。「要關心自己吃進去的東西,」她如果發現自己中午外食蔬菜量太少,晚上就會燙青菜來吃,並吃水果。「如果晚上也沒辦法吃菜平衡回來,那就表示不能長期過這樣的生活。」 營造好睡氛圍-晚上9點後,腦部的松果體開始分泌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人會略感睏倦,宜調暗燈光,準備睡眠環境。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謝伯讓指出,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非常符合生理時鐘的運作,但現代人創造了人造光線,太陽下山後仍不斷刺激中央時鐘視交叉上核,欺騙它,讓它以為是白天,抑制褪黑激素,延後生理運作週期,變得晚睡。 因此建議愈接近睡眠,愈要減少光線刺激,包括手機、平板電腦最好都別用。力行晚上9點儘量不用手機、電腦,這讓他好睡多了。 禁宵夜-晚上10點後,腸胃蠕動速度減慢,腸胃也和中央時鐘同步,準備休息,最好不要吃宵夜,不易消化,影響睡眠。 王律凱說,國外有研究讓一組受試者早餐就攝取一整天所需熱量,只吃一餐;另一組睡前吃,攝取的熱量相同,但睡前進食者體重一個月後平均增加2公斤。「這說明進食時間很重要。睡前已沒有太多活動,熱量消耗不掉,就囤積起來變成脂肪。」 進入夢鄉-晚上11:00左右是生理時鐘的低點,加上白天以來累積的睡眠債到此時達到最高峰,是入睡最佳時機。 聰明開夜燈-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在黑暗中才會分泌足夠,因此開燈絕對是好眠的敵人。老人家如果怕夜裡起來跌倒,可以在走道、洗手間裝夜燈,長者本來就淺眠,如果開大燈,光線刺激褪黑激素停止分泌,上完廁所就睡不著了。如果孩子怕黑、怕鬼,必須開燈才敢睡,建議採折衷方法:木台燈接上定時器,設定半小時,就算影響睡眠也只有前半小時。 關冷氣-凌晨4:30左右體溫最低,夏天很多人習慣開冷氣睡覺,此時可以關了。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建立生活的時鐘

課間戶外活動時間的音樂響起了,各班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魚貫地走出教室,到草場、遊戲場、活動室、前門廣場等,愉快地進行著大肌肉的活動。 因著老師們的專業,加上幼兒園豐富的體能器材,每天總有著不一樣的活動安排,吸引著小孩們開心的玩著,一次次、一關關,即使汗流浹背,依然澆熄不了想玩的動機,也透過玩樂中,累積了健康的股本。三十分鐘的活動時間,總是欲罷不能,每當收拾的音樂響起,小朋友也能從中學習時間到就要停止,並一起收拾器材的習慣。 俗語說:「大鍋飯好吃。」確實如此,大家一起吃飯,感覺飯菜特別香、特別好吃;教學也一樣,引發學習的動機很重要;幼兒園每天作息時間的安排,就是運用相同的策略~團體、分組、個別,晨光時間打破班級與年齡,採混齡式學習,大家一起進行晨間活動,不論是聽故事、做體能、玩沙、創意積木、跳箱等之後,就分組到各班教室,展開教室的各項教學活動。 團體的力量很大,也從當中培養小朋友團體合作的重要性,與團隊的精神。 孩子們在幼兒園裡過著有秩序且規律化的生活,對他們而言是很重要的學習;規律與身體的生理時鐘和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身體的運作有一定的時間,當我們在起床以前,我們的身體就已經準備好要起床了,當我們要吃飯前,我們的腸胃道就知道等一下會有食物進來,但如果沒有定時吃三餐,腸胃道就會比較混亂,不知道你何時要進食,不會幫你準備好,所以規律的進食和規律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園裡的各項作息,均以不同的音樂來提示,不同的音樂代表著不同的活動,孩子們沉浸在當中,對音樂的敏銳度很強,不必提醒就知道。這也是一種規律,一種因環境使然而習慣的生理時鐘。 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時鐘,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時鐘,一個人怎樣展現出一個規律的情況,這麼多的時鐘需仰賴我們大腦中的這個時鐘去做同步的現象,它會發號施令,它會跟身體的所有時鐘說,我現在是幾點,你們要聽我的,你要跟我一樣,所以當它發號施令之後,身體的時鐘就會跟它同步;所以當你身體所有的時鐘都跟你大腦的時鐘同步的時候,這時候就稱它是一個同步,你的作息是穩定的,這是我們人類生活最好的狀態,也是我們所希望的。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交響樂團一樣,各個器官、各個組織就很像是每一個樂手,我們需要讓這些樂手都可以和諧同步的運作,這樣子才有辦法讓我們的生命譜出一個和諧、而且是美好的樂章。 生活在現代的社會,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訊息,百年來,人類的生活型態不斷地翻轉、改變;但體內的千古基因,要如何適應外在的快速變遷,達到平衡,我們應該要認真的去適應,調適身體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正忙著為武漢肺炎的事件,做防疫措施的同時,讓我們好好的檢視自己的作息與身體間的關係吧!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生理時鐘」獲諾貝爾獎!作息表和健康大有關係

2017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揭曉,由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揚恩(Michael W. Young)3位美國基因學者因發現「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而獲此殊榮! 飲食節制,作息規律,順著生理時鐘生活,是健康的根本。康健雜誌多次為文提醒大家,並且製作親切易懂的一日生理時鐘作息表,教你按表操課。 公開全世界最健康的作息表 6點到7點之間起床 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房間,刺激大腦的中央時鐘,讓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停止分泌,慢慢清醒。 喝杯溫水 起床後,腸胃蠕動開始變快,喝杯溫水促進它蠕動,有助排便。 晨間運動-如果習慣晨間運動,建議熱身久一點,因剛起床體溫較低、關節不靈活,容易產生運動傷害。早餐醣類+蛋白質最好 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組組長陳紋慧建議,早餐吃醣類(澱粉)加蛋白質最好:如吐司或饅頭+蛋+牛奶或豆漿、黑豆漿。 許多人早上匆匆忙忙,拿了早餐就往嘴裡塞,沒注意到只吃到醣類,卻是讓早晨思緒不清的禍首。只攝取醣類,如麵包、饅頭,以及含醣類較多的主食類飲料如米漿、糙米漿或薏仁漿,會讓血糖不穩定、忽高忽低,影響思緒清晰。 迎接挑戰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蔡宇哲說,上午8、9點是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 ,助人清醒、應付壓力)的高點,最有精神,適合做最困難、最用腦、需集中注意力的工作。 來杯咖啡提神-很多人習慣邊吃早餐邊喝咖啡,其實並不是最好時機。因為剛起床還很有精神,咖啡的提神效果相對不明顯。 如果擔心咖啡影響睡眠、習慣在早上喝咖啡,9點半到11點半是較好時間,因為是可體松的低點,提神效果佳。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