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梅雨

最好的決定

週四一早,下起傾盆大雨,讓許多上班、上學的人增加些許的不便與安全上的顧慮,就在那一刻,電話鈴聲不停的響著,家長來電的訊息,因雨幫小朋友請假。 雨仍淅瀝嘩啦的下著,來園的小朋友依舊充滿活力的進行晨間大肌肉活動,一次又一次的玩著,活動筋骨。 今年的梅雨季似乎比往年更長,忽晴忽雨的天氣干擾了人們日常的生活,不過想起之前台灣嚴重缺水的情形,覺得下雨也沒那麼糟糕。比起梅雨,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更大了,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疫情進入高峰期,每天都有好幾萬人確診。 政府做了預防性的措施,5/23-5/27全國高中以下及公立幼兒園暫停實體授課改線上教學,但家長如無法照顧或其他原因,學校、幼兒園應提供其子女到校學習的基本照顧服務。補習班、課照中心、非營利、準公共私立幼兒園,得配合家長需求,自主決定預防性停課方式和日期,並加強防疫措施。 上週四的簽收公文,食藥署核准滿5歲至11歲兒童,接種Pfizer-BioNTechCOVID-19疫苗,能降低感染COVID-19後重症及死亡風險。接收公文後立刻列印意願書和注射須知,發給家長。 意願書上註明接種方式有「校園集中接種」或至「衛生所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家長擇一勾選,並告知校園集中接種人數須達三十人以上。由於政府又開放自行預約醫療院所的管道,以至於原來統計在園集中施打的人數達37位,列冊前再做確定,結果只剩24位,原來部分家長兩邊同時進行登記,診所已預約成功,則取消在園的施打。於是請登記在園施打的家長趕快上網預約,這一來一往的調查,花了許多的功夫。 6歲以下的幼兒需要照護與國小以上的孩子很不一樣,相信爸媽都知道,小孩的生活自主能力仍在發展中,需要成人的協助與陪伴,如果是國小以上的孩子,爸媽或許還能讓他們自行處理部分生活上的需求,但幼兒就沒辦法比照。 每個家庭面臨的狀況不一樣,有的家庭很幸運,爸媽可以請假照顧孩子,有的則是有長輩或親朋好友可以幫忙照護幼兒,但不是每個家庭、小孩都是如此幸運,全面停課無法兼顧不同的狀況,對弱勢家庭影響會特別大。 昨天在媒體上看到一則新聞,疫情爆發後很多學校都停課,雲林一間圖書館的館長分享有一名就讀國小的哥哥,帶著幼兒園的弟弟到圖書館,表示因為學校停課改線上教學,家裡沒電腦,只好帶著弟弟到圖書館,用那裏的電腦上課。 看到這則新聞覺得這位國小哥哥真的很棒,已經懂得尋求資源還能照顧弟弟;不過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台灣還有很多家庭,他們的的小孩對線上學習的方式或幼兒的照護,實際上仍然是有困難的。 本週我們仍然保持上課,下週一樣不停課,除了持續加強環境的清潔與消毒的工作和防疫措施,隨時提醒小朋友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小孩的身體狀況,也請家長務必做好家庭防疫的工作,居住環境的整潔、空間的消毒,小朋友玩具的清洗與消毒,早、晚量體溫,多喝水,作息正常,多運動,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避免外出。 有些家庭因為就讀國中小的兄姊停課,幼兒園的孩子也跟著請了一星期的假,有些則是自我防疫,採取預防性請假,只要依照每個家庭面臨的狀況而定,請假或不請假都是最好的決定。 幼兒園作息不變,維持正常教學,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梅雨名稱的由來

梅雨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現象,它的名稱起源於六、七月間中國江南一帶梅子成熟季節,因滯留鋒面徘徊以致陰雨連綿、久雨不晴而得,主要的分布範圍從廣東沿海向北延伸到長江流域一帶。 【梅雨形成的原因】梅雨是怎麼形成的呢?由於台灣在冬季是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而在五六月春夏交替之際,當東北季風逐漸減弱時,源自於南方熱帶海洋的西南季風則逐漸增強,並向北推進,此時勢力相當的冷暖氣團便會在華南至台灣一帶交會形成一道近似滯留的鋒面系統在台灣附近徘徊,因鋒面帶上氣流的不穩定及充沛的水氣,便容易引發中小尺度的對流,出現連續性的降雨並造成局部性豪雨或大雨的現象。 【梅雨季節的天氣】中央氣象局定義每年的五月及六月是台灣的梅雨季節,而就氣候平均而言,是以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降雨機率較大。這種連續性的降雨,是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不過梅雨季也並非意味著天天降雨或持續性降雨。 梅雨不只有害處而已,台灣全年大約百分之三十的降雨量是集中在梅雨季,而它帶來的豐沛降雨量是台灣僅次於颱風的重要降水來源。每年的五月及六月是台灣地區的梅雨季節,常有突發性的劇烈豪雨或連綿數日的鋒面降雨,並可能導致落石、坍方、土石流、山洪爆發及交通上的不方便等危害。梅雨季節請隨時注意中央氣象局所發布的豪雨及大雨特報,嚴防豪雨帶來的災害。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下雨的聲音真好聽

久旱不雨,造成各地缺水問題嚴重,全國已有部份縣市實施限水措施,大家期待天快下雨。 終於聽見下雨的聲音了,昨晚下了整夜的雨,滴滴答答的雨聲,聽起來格外的悅耳,期待已久的甘霖終於大駕光臨,振奮人心。今晨雨仍繼續下著,路上交通雖打結,卻沒人抱怨,大家都耐著性子等待,多了份體貼的心,真好。    多數小孩已養成八點半前來園的好習慣,不因下雨而晚到。八點半的圓點,每天都有七成以上的小孩領取,呼應弟子規的朝起早,夜眠遲,每天要早起,不要熬夜;提醒小朋友,不要為了拿圓點沒睡飽,一定要睡足九到十個小時,扣掉午休的一小時,晚上至少要睡八到九小時;幾點上床呢?告訴小朋友,以起床的時間往前計算,若早上七點起床,睡九小時,最慢十點就要睡著,九點半得上床,沒睡飽,會沒精神,也會長不高。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到了五月。五月,是愛的季節,溫馨的月份,也是偉大母親的節日,母親的子宮孕育著一個新的生命,她的愛是堅忍永不厭倦、溫柔永不會改變的,母親對子女的愛不灰心、不失望。有一猶太名言:「上帝無法到世界每一角落,所以創造了母親」;意思是母親能代表著上帝在世上的每一角落照顧世人,上帝的愛透過母親具體表現在世人的身上,透過母親塑造我們的人格與信仰,也希望透過母親的愛,使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更和諧。 好媽媽不是完美的媽媽,而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青青的草地藍藍天,多美麗的世界,大手拉小手帶我走,我是媽媽的寶貝;我一天天長大,你一天天老,世界也變得更遼闊;從今往後讓我牽你帶你走,換你當我的寶貝。媽媽是我的寶貝」小朋友們一起唱著媽媽寶貝的歌,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接著又一起唱愛我們的家「每個人愛它,家就有光彩,每個人付出 家就不孤獨,每個人珍惜,家就有甜蜜,每個人寬恕,家就有幸福,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愛我們的家。」問小朋友:家裡有誰?阿公阿媽、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那大家住在一起要和和樂樂、相親相愛,分工合作,讓愛住在每個人的家裡哦! 下週五我們將舉辦母親節活動~遇見奈翠兒natural闖關活動,由光華中學幼保科主任帶領畢業班同學來園設關卡、當關主,難得的機會,您千萬不要錯過哦! 祝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颱風季節來了

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人都快發霉了。不知何時雨才會停?想念出太陽的日子,雖然天一放晴,就非常的熱。 下雨,聯想到多雨的城市-基隆,據氣象統計,基隆全年平均雨日長達二一三.六天,又叫雨都。與孩子一起分享,這個常下雨的城市,位在台灣的北部,住在那裏的人,長年忍受多雨的天氣,真不容易。 週一晚,老師說家長問:明天要游泳嗎?嗯~天氣不歸我們管,很難回答!「泳具帶來,沒下雨時就可游泳。」 週四下午天放晴了,孩子臉上也露出笑容了,因為週五可以游泳了。 但願….. 週五一早雨又來了,早到的小孩失望的說今天又不能游泳了,即使放晴,水溫也會太低。 為什麼又下雨呢?趕緊查氣象報告,訊息告知今年的第8號颱風「瑪麗亞」已在今(6)日清晨增強為中度颱風,目前中心位置位於北緯15.40 度、東經 142.40 度,正以每小時9公里的速度朝北北西進行。氣象局指出,未來幾天的太平洋高壓強度,將會決定「瑪麗亞」是否影響台灣,若太平洋高壓較強,則會離台灣較近;反之則遠離台灣。還有,今天上午5點05分,氣象局針對彰化、雲林、台南、嘉義等7縣市發出大雨特報,提醒早出晚歸的民眾,出門務必帶傘。 看來,這幾天要放晴很難。颱風季節來臨,要先做好防颱準備。後門三棵小葉欖仁,二年需修剪一次。難得敲好下週一上午的時間做修剪工程,希望能如期進行。 「媽咪,我愛你。」「Mommy,I love you.」 「媽咪,你在哪裡?」「Mommy,where are you.」 週一上午生活美語闖關活動,關主是園長,過關門檻大班12句、中班10句、小班8句、幼班6句,園長說中文,小朋友說英文,沒按照第一、第二句的順序,而是跳著問,希望小孩不要像背書一樣;以他們最孰悉的-媽咪,我愛你和媽咪,你在哪裡開始,增強信心,多數孩子的表現是值得稱讚,但仍有小朋友需要家長的陪伴與關心。 生活美語,生活上的對話,希望能以生活上常用的話語,引起小朋友學習的興趣、累積語句並加以運用。 還有體適能檢測,雖然下著雨,但仍照著計劃進行不受影響;老師說孩子們的體能進步很多,連幼幼班的小孩都是。 每天沉浸在寬敞的空間,充滿體能的環境裡,不想動都很難。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久旱甘霖

久旱不雨,高溫的天氣持續好長的時間,上週一終於下雨了。問小朋友:「下雨好不好?」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理由不一樣。 「不能出去玩」「因為沒水可以喝了、沒水可以洗澡、沒水可以煮飯、因為水庫沒有水了…」 水庫沒有水是很嚴重的事,就像家裡水塔沒有水一樣,對生活造成諸多不便,當然也會危及我們的生命。 多數小朋友對下雨有概念,水和人的關係、水的重要性,能與生活連結一起,因著有這些認知,所以雖然下雨讓他們無法到戶外玩,也能讓需要勝過想要的念頭。 與小朋友分享,人、生物、土地都需要水,水太多會造成「水災」,很久沒下雨,缺水會變成「旱災」,太多、太少都不好;將「旱」字寫在白板上,小朋友說是「早」,於是再寫上「早」字,小朋友發現兩個字上面都是日,下面不一樣,嗯~發現異同,「日」代表太陽,兩個字都和太陽有關;下面一個是干,一個是十,哈…有人說「千」,再把「干」和「千」兩個字寫在白板上,請他們仔細看,細心的能看出一個上面一橫是直的,一個是斜的。小朋友們專心的聽和看,讓大腦裡的海馬迴將這些儲存起來。 雨,在大家的期待中來了,從上週四連著到昨天,不停歇的下了一個星期,水庫的水位終於上升了,多處地方積水了,路面坍方,生活也有許多的不便,跟著產生了抱怨,哈~久旱和多雨都不受歡迎哦! 雨一天天下,眼看著週五就要到了,孩子們心急了,頻頻看著外頭,週五會下雨嗎?露營活動會取消嗎?孩子們很擔心,因為露營是他們的最愛,期待已久了。 告訴小朋友,露營活動不會取消,只是部分項目會調整,不過園長有信心週五一定會放晴,因為小朋友是天父最愛的孩子,祂聽見我們的禱告,一定會幫助我們,給我們一個好天氣。 週四上午終於放晴了,孩子們放心、臉也跟著笑開了…….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梅雨

梅雨,又稱黃梅天,指春夏之交冷熱空氣交鋒而成之鋒面雨,即每年5月至6月之間華中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和韓國南部等地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梅雨季節過後,華中、日本、韓國、臺灣等地的天氣開始由太平洋高氣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由於梅雨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並且由於長期下雨,導致衣物、食品等容易發黴,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黴雨」。不過,世界上其他與上述地區同緯度的地區沒有梅雨,華南、華北地區雖同樣位於梅雨鋒面帶,但梅雨季時沒有明顯的梅雨現象,縱使該段期間,其所造成的影響亦同樣明顯。 成因 每年大約5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從南方北上的暖空氣匯合於華南地區,形成華南准靜止鋒。大約到了6月中旬,暖空氣勢力增強,准靜止鋒北移至江南、江淮地區,成江淮准靜止鋒(又稱為梅雨鋒)。7月上旬,准靜止鋒再北移至日本、韓國一帶。由於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夾帶大量水氣,當遇上較冷的氣團時,便會產生大量對流活動。由於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相若,以致形成滯留鋒面停留在上述地區。 出現的規律 正常:梅雨開始的日子稱為「入梅」或「立梅」,結束那天為「出梅」或「斷梅」。梅雨開始的時間,大致上緯度越高則時間越晚。臺灣大約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日本本土大約在6月上旬入梅,7月中下旬出梅。但具體時間各地有所差異,高緯度的地區,如日本東北,出梅日和第一道鋒面報到的入秋日往往只差幾天。 反常-空(短)梅:每一年梅雨的範圍、持續時間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應該出現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沒有梅雨或降雨很少,現象稱為「空梅」或「短梅」。出現空(短)梅的年份容易發生伏旱。 倒黃梅又稱重梅。黃梅雨季過後,通常天氣放晴進入炎炎盛夏。如果這個時候又轉成陰雨綿綿,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稱為「倒黃梅」,是由於雨帶重新南壓所致。最多可長達10天左右。民間俗諺有云「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重梅。」台灣在2015年八月底到九月初,亦發生重梅現象,緊接著入秋第一道鋒面報到。2016年更在秋颱來臨前發生史上最晚的九月重梅。 早/遲梅:如果一個地區入梅和出梅的時間均較早或較晚,則被稱為早梅或遲梅。 特長梅:指的是一個地區梅雨期較往年偏長、降水量明顯偏多的情況。如果一個年份的季風偏弱,雨帶停滯在江南、台灣、日本南部、朝鮮半島南部一帶,就容易發生特長梅,引發洪澇災害,如1998年中國水災。特長梅的總降雨量最多可達1500-2000毫米。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雨阿雨

「園長今天足球課可以到草場上嗎?」「應該是沒問題,不過,還是實際去踩踏看看,是否有泥濘感?」老師比著OK的手勢,帶著一群孩子,到寬廣、綠草如茵的草場裡,趁著雨歇的時刻,盡情的玩著、踢著,在體能老師專業的帶領下,這群不易受控制、活蹦亂跳的孩子,有秩序的享受運動、踢球、學習技能的樂趣;趁機捕捉了令人感動的畫面,鏡頭裡記錄著孩子的身影,看著他們愈來愈進步的技能與體力,隨著歲月的增長,帶來了令人喜悅的成長。 課程結束後,沒多久又下起了一陣大雨。 下雨,成為本週令我們最感困擾的事,因為週五、週六有露營活動,雖然不會影響活動的進行(週六上午都會公園的大地活動,若下雨則改在園內進行),但會因此有不方便感,家長提議是否要延期?延期很難保證到時天氣會好,因氣象報告說雨會下到下週五;還有老師們時間上的配合;問小朋友們要延期嗎?希望如期舉辦的比要延期的多,怎麼辦?孩子們說一起禱告吧!於是,大家安靜的合起雙手,祈求天父上帝不要下雨,讓他們能如期的參加露營活動。 雨依舊下個不停,雖然孩子有所期待,但身為師長的我們,顧慮的是安全;經過討論後,園長建議如期舉行,只辦一天,夜宿和第二天活動取消。雖然決定如此,但仍需尊重小朋友,讓他們了解師長擔心的事,再經過大家舉手表決取得共識後,照最後結果進行。 園長到各班去,將所顧慮安全的事告訴參加露營的小朋友,請他們認真的思考。過程中,每個班級都表決兩次,柏克萊和康乃爾第一次舉手表決,一天的多於二天,第二次卻翻盤;最後的結果是30比22,一天的較多;在營火晚會後、吃完點心,互道晚安,就結束活動。雖然有些許的失望,但仍可接受。 雨,是自然的現象,令人又愛又恨,沒下雨不行,下雨不方便。若能在晚上大家睡覺時下,白天停,該有多好!明年的露營活動,應該避開梅雨季節,提早到四月舉辦! 祝福大家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梅雨名稱的由來

梅雨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現象,它的名稱起源於六、七月間中國江南一帶梅子成熟季節,因滯留鋒面徘徊以致陰雨連綿、久雨不晴而得,主要的分布範圍從廣東沿海向北延伸到長江流域一帶。 【梅雨形成的原因】 梅雨是怎麼形成的呢?由於台灣在冬季是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而在五六月春夏交替之際,當東北季風逐漸減弱時,源自於南方熱帶海洋的西南季風則逐漸增強,並向北推進,此時勢力相當的冷暖氣團便會在華南至台灣一帶交會形成一道近似滯留的鋒面系統在台灣附近徘徊,因鋒面帶上氣流的不穩定及充沛的水氣,便容易引發中小尺度的對流,而出現連續性的降雨並造成局部性豪雨或大雨的現象。 【梅雨季節的天氣】 中央氣象局定義每年的五月及六月是台灣的梅雨季節,而就氣候平均而言,是以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降雨機率較大。這種連續性的降雨,是造成災害的主要原因,不過梅雨季也並非意味著天天降雨或持續性降雨。 梅雨不只有害處而已,台灣全年大約百分之三十的降雨量是集中在梅雨季,而它帶來的豐沛降雨量是台灣僅次於颱風的重要降水來源。 每年的五月及六月是台灣地區的梅雨季節,常有突發性的劇烈豪雨或連綿數日的鋒面降雨,並可能導致落石、坍方、土石流、山洪爆發及交通上的不方便等危害。梅雨季節請隨時注意中央氣象局所發布的豪雨及大雨特報,嚴防豪雨帶來的災害。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