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領域 – 身體動作與健康

『親子教養篇』培養孩子運動習慣

女兒收到大學學測成績之後,決定申請幾個她比較喜歡的科系。在準備的眾多資料當中,她覺得自傳的內容比較沒有把握,要我幫他檢查。在充滿「後現代」風格的自傳中,我看到一行粗體標題字:「因為他,我注意身體健康;因為他 ,我有不服輸、勇往直前的性格。」標題之下寫著:「農家子弟出生的爸爸,因為經歷過窮苦的日子,所以非常在乎飲食健康。 他不求名牌,不求奢華,但飲食絕對要好,運動一定要足。他不求我們將來成名於世,只求身體健康。」看了這段話知道到她懂得健康的重要,我心中異常欣慰。 我的確非常重視孩子的運動狀況,老大從小就很喜歡運動,可以說是五育均衡的學生。小學畢業典禮當天,校長問她未來的志願時,她豪不猶豫的說:「我未來想當奧運選手。」因為她曾經憑著興趣,參加台北市西區運動會,得了跳高銅牌。去年讀大學之後,第一次參加校慶運動會,就拿到女生組跳高冠軍,讓她高興好久。 老二從小喜歡看書,中英文都看,不論是歷史、地理、自然或文學都喜歡。一得空就是看書,而且看得津津有味;但是一說到要運動就懶洋洋的,即使勉強和大家一起出門,也只是很秀氣的動兩下。直到進入高中,參加班際排球比賽之後,才開始有足夠的運動量。但是看她為了練球早出晚歸,雙手練得青一塊、紫一塊,不免關心的說她幾句,她立刻反問:「你們不是要我多運動嗎?」因為女兒所言甚是,我也只好無言收場。 和兩個姐姐比較起來,老三喜歡運動可以說到了熱愛的程度,姊姊們常說她是過動兒。他在美國讀幼稚園的時候,就參加足球社團,回到台灣後繼續踢足球,一直到今年國三要考基測了,還是不忘情足球。因為踢足球踢出成就,連帶的對其他運動產生興趣,連耐力跑他都拿過冠軍,其他像桌球、羽毛球、籃球、網球……他都有興趣,而且表現不錯。有一次,他甚至說未來要讀體育系,後來才改口說運動只是要讓自己更健康。 許多家長擔心「運動」會佔去孩子讀書的時間,所以雖然贊成他們運動,但是並不鼓勵。事實上,運動可以讓人頭腦更清醒,讀書更有效率,洪蘭女士依據認知科學的相關研究結果,就支持運動有益讀書的說法。 當然運動不只是為了讀書,更重要的是為了身體健康。歷年來的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台灣在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同時,也產生「青年老化」的現象,現在已經陸續在年輕人身上出現,如高血壓、心臟病、肺炎等,而且年齡有向下延伸的趨勢。造成這個現象的因素很多,但是長期缺乏適度的運動是最關鍵的因素。 有良好運動習慣的孩子,學業成績不一定樣樣好,但是因為身體健康,在「比氣長而不是氣短」的人生,一切充滿無限的可能;沒有健康,不僅事業沒了、生活無趣,家人也失去歡笑。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就讓他們出門運動吧! 摘自國語日報文/林天祐(臺北教育大學校長)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幼兒的體能

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使得幼兒遊戲的環境日漸惡化,升學壓力增加、遊戲時間不足,車輛增多、缺少玩伴,加上父母過度保護及養育態度,以及電視、電玩的泛濫……等等複雜因素皆限制了幼兒遊戲的質與量。其中以幼兒戶外遊戲的不足最為嚴重,不僅使幼兒充沛的精力無法宣洩,也導致體能的水準普遍下降,更因此造成了種種情緒上的障礙。為了提升幼兒體能的水準,許多學校及民間團體紛紛開創了幼兒體能的課程! 何謂幼兒體能? 簡單的說幼兒體能就是遊戲加上身體活動的運動。兒童每天的生活,以遊戲為中心,而遊戲的種類絕大多數又是以身體為主的運動遊戲。兒童經由身體的運動,接受大量的感覺,知覺及運動刺激,進而促成他們身心機能的正常發展。 兒童的發展始於感覺及運動的體驗,透過這種體驗,孕育了發展所必需的能力.這包括了”運動機能”,”認知機能”及”情緒機能”等等。 兒童透過感官動作的體驗,了解他的身體,學會如何如何巧妙地使用他的身體,來發展他的意志,認知機能,並能很有創意地表現自己,增進情緒的成熟及社會性的發展.喜歡遊戲是幼兒的天性,遊戲是他們的絕大部份,所有的認識與學習幾乎都是從遊戲中學得,遊戲的特質便是讓兒童他們自由自在,並且是主動參與的.遊戲所產生的趣味,能使幼兒對一件事的”專注力”漸漸地變得持久,變的有耐心去完成任何事情,對於幼兒往後處理事情的態度有極大的影響。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運動讓寶貝更聰明

「耶!我們去踢足球!」星期五晨光時間,幾位大班小朋友,相約到草場踢足球,小班的僑宏、弘琦也相偕到草場。在Helen媽咪的帶領下,原本靜靜的躺在籃子裡的球,頓時變成了大家的寵兒,因著有球、有小朋友,草場熱鬧了起來。球滾到哪兒,小朋友就跑到哪兒,大家爭相搶球,誰也不讓誰,即使球已被逼到角落了,大家仍不罷休,幾隻腳包圍著一個小小的球,看誰先搶到。說時遲那時快,身材佔優勢的承軒,搶到了,長腿用力一踢,球往另一個方向滾,這會兒奕碩也不甘示弱跑了個第一,小腳一踢,球又滾往不同方向;而柏睿、冠佑可也不是省油的燈,功夫也不輸他們,愛迪生的僑宏,年紀雖小,搶球功夫也不賴,庭吟、宸瑄雖是女生,體力可也不輸,Helen媽咪也與孩子們玩在一起。一群人樂而不疲,體力、耐力都超棒的。沙場裡也聚集了一些愛玩沙的小朋友,拿著玩沙的鏟子、篩網、模型等,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享受玩沙的樂趣;活動室裡美玲老師正和小朋友們玩著跳繩遊戲;大蝴蝶遊戲場裡的溜滑梯、盪鞦韆仍是小朋友的最愛,也有三五成群的坐在一旁交談互動,這美麗的畫面,我用相機一一的記錄下來。 星期五的早晨,清爽宜人,在仁和的園地,小朋友們動動身體、動動腦,盡情的享受著美好的時光。星期五還有孩子們最愛的體能課。 運動心理學者Davis研究指出,有運動習慣的孩童對事情計畫能力最好;哈佛醫學院精神科John Ratey教授強調,運動可改變人們的3Q-一是讓人更聰明的IQ,二是消除壓力與焦慮、讓人更穩定、心情變好的EQ,第三是增加體力或體能的HQ。 運動能增生大腦神經元,讓學習、思考、反應能力變佳,從研究已能證實運動對人身體帶來的好處。這些年,台灣的能見度愈來愈高,幾位揚名世界的運動選手不無功勞,有~長跑健將林義傑,棒球投手王建民,網球好手盧彥勳,高爾夫球后曾雅妮,還有近日風迷全世界的美國NBA籃球好手,人稱林來瘋的豪小子林書豪,雖是美國籍,但有著台灣人的血統。林書豪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系,在他身上證實,不僅運動好、頭腦也好。這些人從小就熱愛運動了。 幼兒的體能是仁和創辦人洪南海先生創園時的辦學理念之一,因為他深知運動對人一生的影響,為了讓幼兒從小奠定好的體能基礎,在寬廣的園地裡規劃了游泳池、草場、遊戲場、開放式活動室以及豐富的體能器材,讓孩子能夠在園裡享受體能活動帶來的樂趣。這個理念三十八年來始終如一,不曾因社會潮流而改變。 現任教育部長蔣偉寧期許能為台灣培育下一個林書豪,我們真心希望不是口號而已,但若只是期許而無具體的行動,則變成空談。 「運動感覺智能」,健康的身體要從小培養,仁和讓您的孩子活躍在燦爛的陽光下。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幼兒體能活動

近年來社會日益重視健康之概念,對於運動健身等概念也日益提高,相較於對成人或一般學生的運動發展計畫的發展,學齡前的幼兒體能之發展仍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加以近年來社會的進步,及文明的提升,小朋友的活動空間日益減少,而其所面對的不外乎電視、電動等,無法提供幼兒生理發展所需要之大肌肉活動,相對地身體活動機會也減少了;幼兒期是人一生當中的第一個急速生長期,且幼兒在幼兒期的成長過程決定人一生中身體、智力、個性及道德等發展;而幼兒早期肢體活動之刺激是提供未來遊戲與運動,甚至日常生活良好適應能力的基礎,其對運動遊戲的參與更會影響日後成人之狀況;而在運動遊戲中曾感受成功經驗的幼兒,通常表現出較高的自信及較大的成就。幼兒體能活動設計的意義與因素 一、意義 幼兒體能應以「運動」為主體,以「遊戲」為方法,以「教育」為指導,以「培養幼兒身心發展的體能基礎」為目標,所設計的活動。其中,運動代表幼兒的身體性與基礎性;遊戲代表幼兒參與活動所需要的趣味性與滿足性;教育則是指如何帶給幼兒潛在的課程目的與教學計畫的設計。 二、影響幼兒活動的因素 (一)成熟與學習的條件:在這邊是指幼兒的生理發展與認知發展的部份,每個年齡階段所適合的教學,各不相同,認識各階段幼兒的發展,可以有助於課程的設計,也可以對幼兒產生真正實質的效益。 (二)個人條件的因素:個體與個體間存在著差異,每個個體的差異各不相同,因此幼兒體能活動必頇根據幼兒的本能與需求為考量,不宜一味強迫其從事運動遊戲而忽略其動機。 (三)環境條件的因素:幼兒體能活動,是一個需要寬廣空間的教學活動,因此環境影響體能活動的設計甚大,也可能因此而改變活動內容,另一方面,場地的不同對於安全的考量也必需要特別注意,如:不同材質的地板所要注意的事項,或者空間中的牆角、戶外的水溝,這都有可影響幼帅兒體能活動安全與進行。幼兒時期身體活動的特性,受個人的發育、成熟、發展狀況所影響,尤其是嬰幼兒期的發育狀況與身體機能的發達,對於日後的步行、跑、跳躍等基礎性運動能力有某種程度的關連。而且讓幼兒透過遊戲的參與能夠激發其想像力、創造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福祿貝爾說:「在幼兒期,自然展開的各項機能活動就是遊戲。」蒙特梭利:「遊戲就是小孩的工作。」 綜合以上所述,可得以下結論: 一、「樂趣化」為幼兒活動生命活水源頭。 二、改變一成不變的活動程式是樂趣化活動設計的一大特色。 三、樂趣化體能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畫的身體活動。 四、幼兒體能活動設計應兼重「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並應「生活化」、「樂趣化」與「遊戲化」。 五、體能教育為當前國家最重要的教育政策之ㄧ,故應配合國家體育政策,正視幼兒「體能」教學活動。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王建台

繼續閱讀 »

仁和物語 – 精采的37屆親子運動會!

仁和小朋友跳箱的英姿實在很帥氣! 第37屆親子運動會在眾人的期盼下,於上個星期六上午熱鬧的展開,圓滿且成功的結束,賓主盡歡,不僅孩子們玩得盡興,家長們熱情的參與,增添活動的熱鬧與趣味性,大人小孩都樂在當中,連一旁觀看的人也都笑呵呵,真是太棒了!這是一場成功的親子運動會,事前各項工作的計畫與準備,老師們的用心,小朋友的努力,家長們的配合,義工們的協助,加上主持人的功力,形成了堅強的團隊,連天氣都來幫忙-涼涼的,太陽先生只偶而露個臉,打聲招呼,讓我們能夠盡情的在草場上玩遊戲、做運動。時間對了、地點對了、人也對了,即所謂天時、地利與人和(仁和),不成功也難。 幼兒的體能,是仁和一直以來致力推廣的教學活動,在校園中營造體能的環境,提供豐富的設備與器材,引發孩子學習的動機,主動參與,以運動感覺智能,促進身體健康與刺激腦部發展。孩子們馳騁在草場上,快樂的玩遊戲、做體能,那種幸福的感覺,真令人羨慕。看著目光隨著活動中的岳丞移動的爸爸,臉上堆滿了笑容,滿意的告訴Mandy:仁和最好,我都跟朋友說-幼稚園仁和最棒!感謝岳丞爸媽對仁和的支持,不怕路途遙遠,每天從臨安路送孩子到仁和來,爸爸本身是校友,三個孩子都讀仁和,哥哥目前就讀國小,爸爸說國小的體能沒有仁和這麼用心。 昀臻的媽媽在聯絡簿上的分享「今年的運動會,活動的範圍,從草場擴大到校園其他的地方,充分利用了任何一個角落。」柏瀚媽媽「這次的拔河又感覺回到學生時代,好懷念書的感覺呦!而且瀚瀚好開心,整天笑咪咪的,到晚上還問爸媽:喜不喜歡運動會?」顁元媽媽:「難怪仁和沒有胖哥、胖妹」哈!哈!好多家長的分享與回饋,無法一一列出,但都讓我好感動,好感謝大家的支持,點點滴滴溫暖在我們的心頭。 就因著這份感動-仁和的愛,家長的情,彼此都願意用心陪伴孩子走這段成長的歲月,彼此都願意成為最佳夥伴,家園、親師間真心的付出,受益的是孩子們。相信他們都能體會,都感受得到,從領受中也學會分享。 說到「分享」,其實不難,只要願意,將自己所擁有的與他人共享,因為分享讓別人快樂,自己也高興,當然這功課必須要學習。開始孩子不會分享,但慢慢的從分享中得到快樂,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吃的東西,學會分享的喜悅,也學會關懷,關懷弱勢者,每月10元、20元、50元、100元…固定捐款,幫助仁和認養的世展會兒童,大家的愛心,受資助的兒童都收到了。而這次鄰國的日本,發生了這麼嚴重的天災,雖然我們能力有限,不能做什麼,除了為受災者祈福、禱告外,希望也能以實際行動-捐錢來幫助他們,但願仁和的家長都能發揮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心,來成就這件美事。 祝 闔家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的體能活動 文/郭進昌

體能遊戲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除了能促進兒童的身體發展外,更能培育他們的意志、自信、群體性及日後對美的欣賞和表達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孩子們需要從體能的遊戲中得到滿足,讓身體能健康地成長,精神得到飽足,情緒得到調和。體能活動一般分為大肌肉和小肌肉兩方面,大肌肉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掌握體能發展的基礎能力,如平衡力、協調性、敏捷性和柔軟性……等。在幼兒階段的體能活動中,一般也較頃向於這方面的訓練。動 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使得孩子們的活動空間和遊戲的環境越來越少,再加上公寓大廈林立,孩子們就像是隻鴿子一樣,時間一到就回到家,等到隔天上課時再放出來,每天陪伴孩子的就是電視、電腦和上不完的才藝課程。再加上父母親過度保護的養育態度,使得現在的孩子體能非常的不好,體力也差,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逐漸增加,相對的抵抗力降低而且時常生病。這些問題才逐漸受到家長們和幼稚園的重視,體認到體能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 其實幼兒體能在國內幼稚園也都推行了一二十年之久,對於幼兒遊戲的環境和遊戲的器具,每個園所也都提供了相當多的器材來滿足每一位幼兒,孩子每天的生活,都以遊戲為中心,而在遊戲當中藉由身體的運動,接受了大量的感覺、知覺及運動刺激,進而促進幼兒身心機能的正常發展,也藉遊戲之中將體能活動以個人、數人至於團體中進行,即透過各種遊戲種類的活動,讓幼兒們各自的發揮想像力,加入自己的動作遊戲,並非一昧地是由指導老 師發出命令,讓每一位幼兒們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玩法。 「活動,活動,活著就要常常動」這樣身體才會健康與強壯,幼兒透過身體活動的遊戲,可以獲得其他種類遊戲無法達到的效果。 1.可培養幼兒的體力與耐力。 2.可培養幼兒的靈巧與技巧。 3.更可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和興趣。 其實並非只有體能專業人員才能指導幼兒體能活動,無形中也限制了活動的推展。其實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可以是孩子的體能老師,只要您注意遊戲器材的安全與環境場地的安全和遊戲的規則,每天利用30分鐘帶著您的孩子到學校操場或是附近的公園運動一下,順便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相信您也可以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孩子王呢。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