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領域 – 身體動作與健康

【親子教養篇】幼兒運動遊戲

回想起從前小時候,整天跟著住家附近的大朋友到處遊玩,一群小朋友帶著一群小小朋友,玩著跳繩、跳橡皮筋、打陀螺、打彈珠、爬樹、跳房子、賽跑等許許多多的遊戲;如今,自己的小孩也已慢慢的長大,活動力一天比一天還大,若不讓其發洩一下旺盛的精力,就會很無聊地在家裡無所事事,製造許多搗蛋行為。可是想想現今父母生的少,想要在住家附近找到年齡層相近的同伴,可說是少之又少,且由於都市化的生活形態快速成長,幼兒的活動空間相對減少,當父親的只好充當兒子的大玩伴,一有空檔,父子兩人玩耍去。但現今幼兒運動遊戲由於因空間不足、時間不夠、玩伴缺乏,再加上父母的過度保護、電視、電玩的氾濫情況之下,使得幼兒運動遊戲的種類受到限制,並影響幼兒運動遊戲的質與量。對於幼兒的成長而言是一大隱憂,相對的造成幼兒體能減退、肥胖率過高並產生許多自閉、過動、自私、動作不良等許多成長障礙的幼兒,此一問題,正慢慢的侵蝕幼兒的身心健康,值得我們大家深入關心和探討。 幼兒運動遊戲的意義 幼兒的生活就是遊戲,藉由遊戲探索身體及環境,並累積經驗而產生智慧,幼兒也因遊戲的參與,而與現實生活相銜接。幼兒每天的生活就是遊戲,而遊戲的種類大多為與身體息息相關的運動遊戲,經由身體運動的刺激而增加幼兒身心機能的發展。 幼兒運動遊戲是以幼兒為對象,施以有趣的身體運動遊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以運動為主體,以遊戲為方法,以教育為指導,以培養幼兒身心發展的基礎能力為目標的活動。遊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全身骨骼、筋肉的全面發展,得到身心各方面的健康,並透過關心和鼓勵,提升幼兒的體能,且透過幼兒身體的活動,促進腦部發育,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學習各種知識和技巧的機會,促進幼兒認知、社會、情緒各方面的發展以及對人事物的興趣與熱情,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幼兒運動遊戲的好處 1.身體抵抗力強:常運動肺活量大,肺臟功能強,對呼吸傳染病的抵抗力較強。 2.不會暈車暈船:平衡系統的適應力較強。 3.肢體動作和諧:經常運動,可促進大小肌肉協調和諧、動作順暢自然 4.大腦細胞靈活:諸如俯臥抬頭、翻身、蠕爬、攀登、走路等等動作,都能促進大腦皮層的活動;每做一次這些活動,大腦細胞就整合一次,神經網路的傳遞速度就增進一次。 5.增強整體耐力:耐力並非天生,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故經常運動其耐力較一般幼兒佳。 6.認知學習機能佳:孩子在每一次的活動中,不僅能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更能實際領悟有關大小、高低寬窄、顏色等等概念,奠定認知學習的基礎。 7.情緒獲得舒解:藉由活動的進行,使幼兒的精神得到寄託,且情緒也得以抒解。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體力即國力,從奧運看教育

第三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里約奧運,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共有206個國家奧委會參與賽事,為歷史新高。比賽項目有:射箭、馬術、鐵人三項、跆拳道、田徑、網球、羽毛球、橄欖球、乒乓球、手球、水球、足球、籃球、排球、高爾夫、曲棍球、帆船、體操、游泳、花式游泳、跳水、自行車、摔跤、柔道、擊劍、拳擊、皮划艇等,每個項目都聚集各國好手代表參賽,透過比賽希望能為國爭光。台灣取得18項參賽資格,是歷屆以來代表資格最多的。 比賽是最公平的方法,不管是大國、小國,不論貧富貴賤,透過比賽,人人都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榮譽,翻轉人生。 巴西里約和台灣時間約慢了11個小時,想要看現場直播就得熬夜或半夜起床,不然只能看重播。 難得四年一次的奧運,有機會當然要看現場轉播了。心想但身體卻抵擋不住瞌睡蟲的侵襲,只有三次半夜起床觀看,剛好是游泳賽事,集八強決賽-跳水、四百公尺游泳混和接力賽(蝶式、蛙式、仰式、自由式)、男子1500公尺長泳賽,真是精采萬分,哨音一響,選手們使出全身解數,奮力一搏,希望能有好表現,但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只有前三名才能站在頒獎台上。男子1500公尺長泳,義大利選手一路領先其他選手,與第二名差距有10公尺,原本以為能破奧運紀錄,可惜在後面200公尺體力明顯不足,最終無法破紀錄,不過已經非常厲害了。 1500公尺長泳第一名是義大利、第二名美國、第三名義大利。400公尺混和賽,美國團隊表現出色,贏得金牌獎。勝負在分秒之間,考驗著技能、體力、耐力與合作力。 至今美國得牌數是最多的。台灣靠舉重得一面金牌,射箭銅牌。 「體力即國力」,不只是奧運的精英訓練,更重要的是全民體育的普及。所有的調查都顯示,我國學童的體適能很差,比不上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連大陸都不如,必將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競爭力,是一大隱憂。 教育政策雖然是「五育並重」,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智育才是主角,體育只是配角,導致學童自小就缺乏運動,長大後也未加以培養,未若先進國家運動風氣的普遍蓬勃。 看著寶貝們在草場上奔跑、踢球,在活動室玩體能,一次又一次的,縱使汗流浹背,依然不間斷;泳池裡如魚得水,在教練的帶領下,遊戲中學習,一步步的往前躍進。 仁和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園地,在寬廣的空間裡,提供他們大肌肉活動的機會,建立小朋友好體能的基礎。 「園長,我們家小孩最近體力變強了,在泳池裡三、四個小時都不喊累!」「是啊!我們家的帶去爬山,明顯看出體能好太多了!」 從里約奧運再一次的思考,台灣的未來,教育的方向,需要掌權者有智慧、有能力,大家同心合一,在2016年的今天,立足台灣,放眼世界,帶領全民邁向更寬廣、更健康、更有體力、競爭力的國家。 祝福大家 暑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身體發展是幼兒教育的基礎

活力早晨的開始,老師們在寬廣的活動室,為孩子們設計排放體能器材,讓小孩們藉著不同器材-平衡木、平衡板、單槓、水谷箱、樓梯、跳床等,訓練身體的手臂肌力、大腿肌力、反應、平衡、前庭刺激、彈跳、心肺功能等,透過遊戲與巡迴的方式,孩子們一早來園,就能展開大肌肉的活動,使得身體、大腦都活絡起來。孩子們呼朋引伴,愉悅的一次次的玩著,即使汗流浹背,仍不消弱他們玩的動機,四十分鐘的時間欲罷不能,真是羨煞了一旁為他們捕捉影像的我,孩子們充沛的體力真不是蓋的,特別是大班小朋友。他們多數從小班就進仁和就讀了,因著仁和的環境、辦學理念與特色,練就了好的體能,爲即將迎接國小的生活做好健康的準備。 幼兒教育的六大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等,身體動作與健康是首要領域;教育部規定幼兒園小朋友,每天最少需有三十分鐘以上出汗性的大肌肉活動。假如幼兒園沒有戶外活動空間,孩子們如何能有出汗性的大肌肉活動?設若有空間,也需有器材和熱情的心才行。 仁和因著有環境、設備、空間,還有很清楚的教育理念,加上熱情與願意付出的心,知道運動是人類的生命,體能是運動的基礎,學齡前的孩子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需要以肢體發展作為基礎,把體能教育放在認知教育之上,尤其是都會地區的孩子,從小活動空間有限,更要以肢體活動為重心。且肢體協調與認知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還能刺激腦部發展,可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游泳是運動項目之一,是夏天最消暑的運動,仁和有自己的泳池,兼顧了安全與方便性,是端午過後孩子們最期待的活動,每週二天,除了感冒身體不適的小朋友外,幾乎全部都下水,連幼幼班也不例外,真是一群幸福、快樂、健康的小孩。透過親近水,讓小孩從小就不怕水,進入水中體驗,了解水的特性,水的深淺、水有浮力,水中如何呼吸、閉氣、換氣,以及踢水的動作,這些基本功學會之後,游泳就不會是難事了。 學前教育是建立基礎的黃金時期,就像蓋房子的地基一樣重要,地基要穩固,不能是空心,如此往上一層層堆砌、堆疊,才會牢靠。 教育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透過教與學,建立各項能力。從家庭教育-學前教育-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碩博士等教育,歷經二、三十年的歲月,培育各項人才,使之能夠立足社會,其中決勝負的主要關鍵,可是健康的能力。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幼兒的體能活動

體能遊戲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除了能促進兒童的身體發展外,更能培育他們的意志、自信、群體性及日後對美的欣賞和表達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孩子們需要從體能的遊戲中得到滿足,讓身體能健康地成長,精神得到飽足,情緒得到調和。體能活動一般分為大肌肉和小肌肉兩方面,大肌肉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掌握體能發展的基礎能力,如平衡力、協調性、敏捷性和柔軟性..等。在幼兒階段的體能活動中,一般也較頃向於這方面的訓練。 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使得孩子們的活動空間和遊戲的環境越來越少,再加上公寓大廈林立,孩子們就像是隻鴿子一樣,時間一到就回到家,等到隔天上課時再放出來,每天陪伴孩子的就是電視、電腦和上不完的才藝課程。再加上父母親過度保護的養育態度,使得現在的孩子體能非常的不好,體力也差,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逐漸增加,相對的抵抗力降低而且時常生病。這些問題才逐漸受到家長們和幼稚園的重視,體認到體能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 其實幼兒體能在國內幼稚園也都推行了一二十年之久,對於幼兒遊戲的環境和遊戲的器具,每個園所也都提供了相當多的器材來滿足每一位幼兒,孩子每天的生活,都以遊戲為中心,而在遊戲當中藉由身體的運動,接受了大量的感覺、知覺及運動刺激,進而促進幼兒身心機能的正常發展,也藉遊戲之中將體能活動以個人、數人至於團體中進行,即透過各種遊戲種類的活動,讓幼兒們各自的發揮想像力,加入自己的動作遊戲,並非一昧地是由指導老 師發出命令,讓每一位幼兒們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玩法。 「活動,活動,活著就要常常動」這樣身體才會健康與強壯,幼兒透過身體活動的遊戲,可以獲得其他種類遊戲無法達到的效果: 1.可培養幼兒的體力與耐力。 2.可培養幼兒的靈巧與技巧。 3.更可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和興趣。 其實並非只有體能專業人員才能指導幼兒體能活動,無形中也限制了活動的推展。其實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可以是孩子的體能老師,只要您注意遊戲器材的安全與環境場地的安全和遊戲的規則,每天利用30分鐘帶著您的孩子到學校操場或是附近的公園運動一下,順便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相信您也可以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孩子王呢。 文/郭進昌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的動力。

歡樂的時間總是容易過,一轉眼已是2015年1月23日,而再過一星期,103學年第1學期也即將結束了。學期結束,對幼兒園的小孩而言,似乎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他們依然是過著早晚由父母接送上學,快樂的在園裡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遊戲的生活;不過,對園所及老師而言,可就不一樣了,必須將五個月來孩子在園的學習,做個段落的結束,檢視學習的成果,以文字、影像等來記錄小孩成長的點滴,是比平時還忙碌些。 上週做體適能檢測,測試小孩們的平衡性、爆發力、敏捷性、柔軟性、腹部肌耐力、速度感,以棒上單足立、立定跳遠、十公尺來回曲折跑、坐姿體前彎、屈膝仰臥起坐、二十公尺向前衝等方式來進行。雖然大中班已有先前的經驗,但仍必須做講解,並請老師和小朋友做示範-正確版與錯誤版,讓小朋友了解,之後各班依照關卡,進行過關遊戲,每個孩子都專心且用心的進行各項關卡,表現的成果也就亮眼了;這最主要的用意是提供家長做參考,現階段小孩的體適能能力的表現。 仁和的小孩是幸福快樂的,因為每天一早來園就可以活動筋骨,享受園裡寬廣的空間,呼吸新鮮的空氣,以及老師們為小朋友準備安排的體適能活動,讓他們的身體得以舒展,迎接一天的開始。 教育部為鼓勵全國中小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提升體適能而提出體適能333計劃~ 第一個三: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次),每次約三十分鐘,每次心跳率約每分鐘130次。 第二個三:養成運動保健或體適能的良好態度、認知及行為。 第三個三:學生、家長和教師一起參與和支持。希望藉此計劃能養成學生規律運動習慣,增加學習效率,促進發育成長,提升身心健康。 健康,不論任何年齡、貧富貴賤,人人都想擁有,因為它比財富更重要。而從小就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一輩子將會受益無窮。 一般幼兒園因為沒有寬廣的空間,因此無法提供小孩大肌肉的活動,且幼兒園都是女老師,較不喜歡動態的體能活動,而是以小肌肉與認知的學習居多,對學齡前身心正快速成長的幼兒而言,實在很可惜。仁和創園已邁入第41年,至今仍堅持當初的理念-運動感覺智能,在現今功利主義掛率的時代,堪稱異類,實屬難能可貴。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的動力。 昨天檢視親子共讀本的成果,三分之二的孩子達到預期的本數,獲得一份小禮物。 親子共讀是為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做準備,是不可輕忽的。透過記錄才能檢視是否有重視、是否有進行? 祝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從小打造健康人生

一聲聲「YA!YA!YA!」的歡呼聲,吸引著大班小朋友加入跳箱的行列,看著幾個跳箱高手,像飛躍的羚羊,輕巧的越過九層,大夥兒為他們喝采、歡呼。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加,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特別是在體能與體力方面,更是不一樣了。他們在仁和的園地,享受寬廣空間裡自由自在的樂趣,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情境設備所提供的學習;享受來自師長們對教學的熱情,所累積的知識和技能;享受幼兒園全力推動的體能活動,即今新課綱首要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仁和,四十年來始終如一,本著教育的本質與熱誠,為孩子在學前階段建立好的根基-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健康就是財富」這句話常被人掛在嘴邊,不過,很多人卻常不當一回事,往往等到身體出現異樣,發現身體出問題,才赫然發現擁有健康的可貴。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想得到這個財富,不能假手於他人,除了飲食和規律的作息外,運動可是最主要的方法。從小培養,建立運動、健康的習慣,一生受益無窮。 每天最少要有三十分鐘出汗姓的身體活動,是幼兒園幼托整合後新課綱的要求。仁和的寶貝一早來園的晨光時間,就開始進行感覺統合體能活動,活絡小朋友的筋骨,因為我們深知每天早上先適度運動,再進教室學習,讓大腦先覺醒再學習,學習效率是會明顯提昇的。而且運動會使人體耗氧量增加,促進血液循環,讓腦的思考活化,對記憶力和學習力有實質的幫助。 上星期日下午,參加教會青年假復興國中舉辦的慢跑活動,活動結束後正要離開現場,突聞背後傳來聲嘶力竭的加油聲,回頭一看,那群正值國高中的孩子在進行百公尺的賽跑,在加油聲和鼓聲的助陣下,個個卯足全力向前衝,想爭取第一。比賽結果第一、二名差不到一秒,想看看是哪個孩子這麼會跑?欸~仔細一看,剛剛跑前二名的不就是仁和的校友?其中一位的阿姨剛好站在我身旁,說:「滿足姊,我發現仁和的校友,體能、體力都比別人好,真感謝小時候在幼兒園奠定好的體能根基。」「是啊!我也這樣覺得呢!」。 好的體能、好的體力,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的人生。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請讓我們多運動吧!

有時候我常想,大人到底準備把我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我是高中生,卻感覺像每天被關在籠子裡的動物。我們一週有五天在上學,加上輔導課一天有八節課,一週總共上了四十堂課,若沒有意外,其中三十八堂必須坐在教室內,而體育課卻只有兩堂。 我真的不了解,大人為何這樣設計。以一個正處於發育期高中生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這樣做是非常不適當的。 舉一些實例吧。在學校常看見有的同學,一聽見下課鐘聲,就拼命拿了球往球場跑;有時中午,我們捨棄午餐時間去打球。最近北部天天下雨,我們甚至放學後仍然會在雨中打球。 想想,如果大家都認為學校這樣分配上課的時間是合理的話,那怎麼會有人瘋狂想在雨中打球呢? 我並不認為一整天都困坐在教室裡,從早上八點聽課到下午五點是有意義的到;很多時候,我看大家都是精神無法集中的。我們又不是雕像,想在教室裡坐一整天還可以全神貫注,實在是太困難了。 我認為運動不但不是浪費時間,還是對學習有益的。身體若每天能好好動一動,不僅精神會比較好,甚至頭腦會比較清醒,上課不致於死氣沈沈,只能一直聽老師講課。 運動能夠幫助學習,不是我個人隨便說說而已,我上網查了一些研究,支持我的看法。美國芝加哥大學即曾對將近兩萬個中學生進行一項長期實驗,參加計畫的學生每天上第一堂課前,必須先進行劇烈運動,像跑操場或三對三籃球鬥牛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使心跳加速到最大心跳的七八成。 結果發現學生的成績都有大幅成長,且運動對記憶力、專注力和上課的行為都產生正面的效果。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到不想動,但是現在我們很想動,請讓我們多運動吧! 文/國語日報 鄭健寬〈高一學生〉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運動智能是人類最原始的智能,也是最重要的智能。

運動是生活中不可缺的要素,無時無刻不在動,它不只是單純的一種感覺動作,而是必須綜合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透過神經元傳遞至大腦的整合再表現於外的一種外顯行為。因此運動智能愈佳,前庭愈好,在學習上更快速有效地去吸收到知識和能力,並且全面提升智能發展。運動能帶來哪些優勢?1.身體強健、抵抗力強。 2.不會暈車暈船。3.肢體動作協調。 4.增強整體耐力。5.全面認知學習機能佳。 6.大腦細胞靈活。(神經元迴路佳) 7.情緒穩定得到紓解(更能專注、思考)。8.促進其他智能的發展。9.間腦起動快速,具備高層次學習,自然聰明。 運動技能的發展功能:增進感覺運動能力:1.手眼協調─取物、敲擊物品、玩球、玩小沙包、堆積木。2.腳眼協調─腳觸摸操控物體、跳呼拉圈或跳格子(房子)。3.控制身體的能力─爬、坐、站、跑、跳。4.強化肌肉的能力─吊單槓、攀爬雲梯、舉、搬、堆、拉。5.靈活敏捷的身手─跑、跳、爬和速度有關的運動。 增進身體意識能力:翻身、爬行、滾翻、被單遊戲→身體各部位大量接觸彈簧床跳躍、鑽爬活動→肌肉不斷收縮和放鬆走平衡台、盪鞦韆和單腳站立→左右知覺和平衡感 增進各種身心發展:從心理學上來看,運動可促進腦部、眼睛、視覺中樞、半規管鄧系統的發展,絕對有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與感官整合學習。 同時使大腦皮質中的語言中樞活躍,可增進孩子語言能力。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新與舊

幼兒園添購一台新的娃娃車,這可說是園裡的一件大事,因此也計畫著為新車舉行剪綵儀式。待一切登記、領牌及報備手續都辦好後,確定3月25日交車,告知孩子們這件喜事,大夥兒都很高興,當日上午十時30分,當新車緩緩駛入園內,劈哩啪啦的鞭炮聲響起時,寶貝們興奮的又叫又跳,一旁的舞龍舞獅隊也為新車加持祝福,各班老師、小朋友代表和園長,一起做剪綵儀式,隨後小朋友依序一班班上車試坐~好好哦、有新的味道ㄟ、我也要搭娃娃車….,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若不是用餐時間到了,也許會讓孩子試坐一小段路程,滿足一下他們好奇的心。交車後請汽車公司回收舊車去報廢,當日下午就可開新車送寶貝們回家。念舊的石伯伯與舊車產生了感情,無法割捨,告訴園長說:「舊車油箱裡還有油,還可以開一個星期。」哦~那好吧,就下星期再開新車。 有了新的娃娃車,未來搭車寶貝上學的途中會更安全、更舒適,同時這些年來接送無數的寶貝安全上下學的舊娃娃車也將功成身退了。 生活中有很多送舊迎新的事不斷在發生~新的一年、新的學期、新的一天、新的物品、新的朋友、新的房子、新的食物、新同學、新生兒…等等新的人事物,當它是新的時,特別受到寵愛與青睞,這種受寵時間的長短,端看主人珍惜與否。不過,物品總有年限,汰舊換新是必要的,歲月也會成為過去,時間的洪流不斷的往前跑,年初剛迎接2013年的到來,現在已是三月底了!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不只是新還要有創意,即所謂創新,就連都市也要更新,社區也要再造。台南市是文化古都,保有很多古蹟,也以古蹟聞名吸引外地觀光客,倘若哪一天更新了,不知會如何?以學校而言,校門與校舍更新,感覺是新了,但卻找不到過去的歷史,無法憶當年在校的情景,更新與保留與否,叫人實在難以拿捏。 仁和三十九歲了,歷屆的畢業生都曾有人想念幼兒園,而來找尋兒時的記憶,走在仁和的校園裡,述說在大蝴蝶玩、操場踢球、泳池戲水、玩沙的情形,這幾個地方是他們印象最深的,還好目前仍保有。 親子運動會是仁和落實運動感覺智能的理念,所規劃的活動,三十九年來未曾間斷過,活動的內容也以體能為主,不是時下唱唱跳跳、動動身體而已,是真正考驗著大人、小孩的體力與耐力的活動。 去腐存菁,過去有很多優良的傳統,好的東西是該被保存且發揚光大的,而不是一昧的只追求新的事物,才算跟得上時代。 ※※※※※別忘了明天星期六上午8:00與仁和有約※※※※※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潛力

在仁和運動會上跳箱的小男孩 – 林哲瑄; 圖: 蘋果日報 本週分享的事非「春季旅遊~頑皮之行」莫屬了。原本擔心天氣太熱,出遊孩子們會受不了的,沒想到我們的擔心神聽到了,星期二賜給我們一個多雲有雨的天氣,陰陰的沒下雨,涼爽舒適,很適合出遊,一整個早上的行程很順暢,孩子們在老師與同行家長的帶領下,參觀園裡的動物,欣賞頑皮家族、迷你豬和大象的表演,搭乘遊園車,玩頑皮樂園的旋轉木馬、坐海盜船、雲霄飛車等,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沒有一個喊累,體能超棒的,直到下午一點半左右雨才下,那時參觀的行程也快結束了,只是上車和下車回園時因雨較不方便。 旅遊,從時間的預定、車輛的租借、地點、報名、接洽、午餐、車輛的安排、班級的分配等行前作業流程,看似簡單其實是很繁複的,這其中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的問題,尤其是車輛和旅遊地點的安全,若這兩項安全沒問題,其他都可以克服,當然有周密的計畫和應變的措施,行程才會順暢。 很多事就像旅遊一樣,事前需要做功課的,教育尤其是如此,教養孩子更需要用心、花時間去了解、計畫,才能夠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潛能。 孩子的潛能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或許家長很難想像,可愛的寶貝有一天會發光發熱,站上我們都無法想像的舞台;但這對仁和而言可一點都不稀奇,因為創園已經超過30年,這麼多年來我們歡送許多寶貝充滿笑容邁向未來,相信有很多寶貝現在都已經開創他們自己的天空。 上週日(4/15)家長若有看到蘋果日報關於台灣棒球選手林哲瑄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報導的話,大概會對報導中哲瑄小時候在運動會跳箱的畫面感到非常熟悉,沒錯,哲瑄是仁和的校友,小時候的哲瑄運動神經就非常好,特別是跳箱非常厲害,不僅都可以跳過最高的跳箱,而且還常常要洪董事長用浮板再墊高跳箱的高度,向自己挑戰!雖然哲瑄目前還沒在大聯盟站穩腳跟,不過他的成就已經非常令我們驕傲,而且努力不懈的態度更是我們的榜樣。 哲瑄是特例嗎?絕對不是,其實大聯盟裡還有一位仁和的校友喔,那就是台灣第5位登上大聯盟的選手胡金龍。金龍跟哲瑄背景很相似,都是從仁和畢業後就讀崇學國小、南英商工進而受到大聯盟球探的挖掘登上大聯盟。 目前台灣棒球選手登上大聯盟的只有陳金鋒、曹錦輝 、王建民、郭泓志、胡金龍、倪福德、陳偉殷7個人,而加上哲瑄,就有兩位是仁和校友,這是我們全體師生的驕傲。 小朋友在6歲以前是整合身體協調並從中發展智能的重要階段,仁和在創辦人洪南海先生的理念之下,從創園之初就非常同時注重小朋友的智能與體能同時發展,不僅有許多體能活動、體能遊戲、體能器材,更有一般幼稚園少見操場和大蝴蝶體能遊樂場。 相信胡金龍和林哲瑄的爸媽當初一定沒有想到他們今天的成就;他們當初替他們的寶貝選擇了仁和,在仁和校園邁出走向夢想的第一步,家長們,如果你的寶貝對任何事物有興趣,請多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或許你的寶貝會是下一個職棒運動選手、企業老闆、各行各業的專家,誰敢說不可能呢! 「今日你以仁和為榮,他日仁和將以你為榮!」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