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領域 – 身體動作與健康

園長的話 – 珍惜和收藏表演的經驗

今天星期四,是連假五天後第一個上課日,感覺孩子們仍是懶散的,還沉浸在放假中,特別是小小孩,哭叫著找媽媽。應該來個收心操才行。 再過二天就要舉辦第49屆親子運動會了。一早,老師們就開始準備,大家各司其職忙東忙西的,把用到的器材搬到草場,準備今天的預演。時間一到,孩子們到草場集合,大家各就各位,在司儀的號令下,節目順暢的進行著,小孩們努力的做練習,老師們在一旁守護著,就只為了即將到來的親子運動會,因疫情之故,兩年沒有邀請家長來參與,大家既緊張又興奮。 在這個重要的活動,小孩們希望能夠展現最佳狀況,讓爸媽看到最棒的自己。 幼兒園的生活多采多姿,隨著不同節日的到來,或教學主題的進行,安排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小孩們藉著表演、參觀、遊戲,從中開闊視野與學習的興趣,以上台表演而言,除了讓孩子玩以外,另一個目的是提供孩子上台的經驗,累積膽量。 上台是件不容易的事,有些人天生就很會表演,在眾人面前的表現落落大方,不會緊張;但多數人上台是不OK的。 自己是否也很羨慕上台就可以侃侃而談的演講者或表演者呢?所謂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就是玩,他們喜歡和同儕互動、交談、玩遊戲,透過玩累積不同的學習能力,為明日做最好的準備。在玩當中也許會吵架、相爭甚至於動手,但這些都是過程,一下子就和好如初了。孩子們不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也正是培養他們表演能力的最佳時機,以幼兒園來說,有說故事比賽、積木比賽、跳箱比賽及節日上台的表演,當然運動會的表演與競賽也是一個累積經驗的好時機。 孩子們在不同活動中和朋友一起準備、練習,體驗表演和受到眾人注目的感覺,讓孩子感覺表演像是在玩,是一種樂趣,不是一件可怕的事,這是幼兒園生活特有的經驗和教育,一定要珍惜和收藏。上小 學後,除非參加特定才藝或比賽,幾乎沒有表演的機會。 平常心是表演成功與否的關鍵,作為師長和父母,我們怎麼幫助孩子呢?正面的態度和鼓勵是最具效益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潛力,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舞台和鼓 勵,加上關心、讚美與肯定,所產生的自信,就會看見更好的自己。 舉辦活動是件很辛苦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Happy end。在此先和家長做溝通,當日我們沒有多餘的人手能夠來協助,有的只是園所的教職員和體能工作室的人,每個人都有任務,現場無法提供家長、小孩任何的需求;教室會上鎖,無法進出拿東西;垃圾請一定要分類;園內外空間有限,只能停機車,請儘量共騎,可以走路就不要騎車,謝謝大家的合作。 別忘了事先做好各項準備,早睡早起,在家用完早餐才來幼兒園。預祝 仁和第49屆親子運動大會圓滿成功!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運動會前的點點滴滴

為了慶祝兒童節,每年三月底會舉辦親子運動會。在春暖花開的三月舉辦,是因為氣候舒適宜人,適合運動。 雖是如此,但也有不從人願的時候,二、三次遇到下雨天。 運動會下雨,該怎麼辦?取消還是延期?取消會很掃興,延期也會減低興緻,而是改在活動室進行,空間雖然小一點,但進行是沒問題,大家都熱情的參與和全力配合;活動進行中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活動也換到草場繼續進行。 運動會是動態的活動,需要在安全的場地進行。草場是提供小孩們在場地內跑跳等大肌肉活動的地方,因為空間大,活動時需要擴音和麥克風。 仁和位處住宅區,有左鄰和右舍,與草場後方鄰居僅一牆之隔。每年運動會是讓園長最感困擾的時刻,練習時都安排在活動室,但活動前的二、三個禮拜,一定得在現場練習才行,每天半小時至一小時。從練習到活動當天,總會接到鄰居的投訴電話。 記得有一年運動會當天,警察到現場來站崗,環保局也來測試噪音分貝,是沒超過啦;雖然產生的噪音在法規範圍內,但造成鄰居的不快是事實,因此每當運動會的到來,會先向里長報備,請音響公司來檢查、做改善,或購買移動式的音響;今年也不例外的先向里長報備,再請廠商來檢查、討論,建議更換小一點的喇叭,調整方向,聽取了建言,希望能有所改善。 除了設備的更新,近幾年運動會選擇在週五上課日舉辦也是原因之一,大家都上班,較不會被抗議,困擾也較少。 今年因為連假多,請假的小孩也多,許多考量後決定將運動會延到四月八日星期六舉行,讓校友也能來參加。不過也有家長反應他們週六要上班無法參加。我們真的是沒辦法照顧到所有人的需求,只能盡力而為。 運動感覺智能是仁和辦學理念之一,49年來未曾改變;透過舉辦活動,家長來園參與,除了可以了解小孩在團體中的表現、團隊的合作力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體能發展的能力,舉辦運動會雖然勞心、又勞力,還會被鄰居抗議,但我們還是會堅持下去的。 儘管只是二、三個小時的運動會,背後卻有著園長、班級老師、體能老師和孩子們的努力與付出,還有多數鄰居的包容。 今年運動會在週六舉辦,更換新喇叭,不過應該也會收到鄰居的抗議,只能請家長們多配合、多包容,一起遵守流程秩序,讓運動會能照計畫順利進行,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這天可以盡情享受運動和成長的快樂,為2023的兒童節,增添更多歡樂的回憶。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運動改變了孩子,真好!

為了改變孩子不愛運動的習慣,在他國小時,我硬幫他報名了足球社。一開始他唉聲嘆氣,很不樂意去,沒想到上了幾次課後,突然開竅!愛上了足球運動,從此,每天都期待足球課的日子。 我家老二小小熊從小就不愛運動,他出門要爸爸抱,一直到五歲還黏坐在手推車上,不願自己走;等他會識字後,就變成一個書蟲,每天讀書不想出門。我忍不住暗暗擔心,他一輩子注定『肉腳一生』的日子。 為了改變他不愛運動的習慣,在他國小時,我硬是幫他報名了足球社。 一開始他唉聲嘆氣,很不樂意去,沒想到上了幾次課後,突然開竅!愛上了這運動,從此,每天都期待足球課的日子。 因為練足球,他的體能也變好了,以前一走路就哀哀叫的習性也改了。 這是一種神奇的轉變。長期研究大腦與運動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瑞提提出:運動不只對身體好,對大腦也好。他說:「運動除了能讓我們的心態做好準備,還能從細胞層面直接影響學習,提高大腦輸入及處理新訊息的潛力。」 洪蘭也分享一項實驗:小學生只要每週慢跑兩次、每次三○分鐘,十二週後,他們的認知能力就比以前進步很多。因為人在運動時會促進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分泌,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會讓人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 最近每天傍晚,他都說要出去跑步。我問為什麼?他說:「校慶運動會快到了,大隊接力我跑第三棒,很重要!我想跑快一點,所以要多練習!」 然後,他都帶著碼錶去附近操場練跑。 接下來都回來向我報告:「今天我進步了0.3秒!」、「今晚我又再進步了0.2秒!」 我望著他欣喜的笑容,腦海中突然浮現當年老是哭著走不動、扁著嘴 哀求爸爸抱的胖寶寶….當年我的擔心,如今煙消雲散。是的,你真 的不一樣了。有足球真好、有運動會真好 孩子運動改變了你,真好.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從生活中運動

「今天天氣好冷哦!」一向不怕冷的小智,身穿厚重的外套,嘴裡喊著好冷哦、好冷哦。」是啊!連不怕冷的我,也無法抵擋,還戴了毛帽呢。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萬物復甦,花草香氣。但是,春天的天氣也是一個變化無常的季節,時而晴朗溫暖,時而陰雨寒冷。俗話說春天後母面,意思就是春季的天氣變化快速、難以捉摸。 就拿本週的天氣來說,週日東北季風減弱氣溫回升,週一持續回升,白天穿著薄衣服都覺得熱,沒想到夜晚降溫轉冷,冷到讓人直打哆嗦。 氣象局提醒,未來一週天氣呈現「5段式變化」,時晴時雨、忽冷忽暖。這樣的天氣對身體健康很不利,一不小心就容易著涼受寒;尤其是小孩、長輩和身體有疾病的患者,日夜溫差大,疏忽不得。放學後,等候家長的小孩,提醒外套要穿好,並隨時留意他們的身體狀況。健康是人生的基礎,在變換快速的季節,擁有強健的身體非常重要。 在相同的環境下生活,有的孩子特別容易生病,有的活力十足,體質好壞就很明顯。學前時期是兒童發育的重要階段,運動不足除了會影響身體健康外,更會對幼兒的動作發展、智力發展和情緒控制產生負面影響。現代的父母對健康的意識高,知道喝水、均衡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有的還會在課餘或週末讓小孩參加運動才藝班,如足球或游泳。 運動不是偶而或週末的活動,而是必須從生活做起,衛福部幾年前推動生活化運動的概念,並建議三至五歲學齡前兒童每日應有三小時以上輕度、中度或費力的身體活動,內容含不同形式之活動,如:行走、跑步、騎腳踏車或三輪車、跳躍、踢球、丟球等,三小時的活動時間應分布在一日當中以避免疲勞。 另外,學齡前兒童不宜過久的坐式生活型態,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也不可超過一小時。幼兒園的教保活動,政府也明訂每日需有三十分鐘以上大肌肉活動;仁和創園就以運動感覺智能為理念,在政府尚未重視之前,就已開始進行,確實遵守這項規定至今,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看著小孩們快樂地舞動著他們的身體,跟著器材的不同,動作也不同,一次又一次盡情的玩著,直到哨音響起或音樂停止還欲罷不能。有一個阿媽講:「阮孫讀仁和,身體真健康,擱省真濟運動ㄟ錢。」園長聽了很開心,知道所做的一切對小孩是有益的,是值得的,看到孩子們快樂上學、健康運動、茁壯成長,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和滿足。 週四早上,再次進行地震演練,這是本學期的第二次,小悠楷問園長:「為什麼要那麼頻繁的做地震演習?不是剛做過嗎?」於是和小孩們分享近日土耳其發生強烈地震的事件,房屋倒榻、死傷慘重。台灣處於地震帶,地震發生時是沒有預兆的,因此必須讓每個孩子在地震發生時不驚慌,懂得自我保護;演練,是希望小孩有帶得走的安全知識與能力;不只幼兒園,家裡也需要做好準備,當地震發生時如何逃生?多一份準備,多一份保障。 祝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學習像一塊海綿

世人常言:小孩是大人的縮影;意思是說小孩子充其量就是縮小版的大人,而大人只是小孩這一個體到時候的放大。這一種說法,只就外觀的體面積的描述而已,如果詳細認知人體的發展生理學及發展心理學,則會發現上述的說法有其謬誤,而最大的盲點就是在於兒童是一個不斷在「成長」、「學習」的個體,而大人則在某一個時間點,我們稱為「成熟了」「長大了」以後就少有變化了。 我們知道每一個小孩在20歲以前,身體上各個組織系統的發育,除了普遍認知的外觀上之成長外,淋巴系統、生殖泌尿系統、以及大腦的發展,都有其適時適當的發育曲線,本文單就與兒童知識之獲取與人格養成關係最密切的大腦的發展來探討。 我們先從最簡單的腦波來看,腦波是腦神經由突觸傳入電脈衝,引起後突觸電位之變化起伏,一般成年人的腦波電位起伏在30~50μv(微伏特),但嬰幼兒腦波的電位起伏可以大到100~200μv,兩者不同相當顯著,電位起伏越大,表示活動力越強。 另外大腦的功能是藉由不斷刺激而強化,腦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會產生突觸並釋放化學物質,刺激後面的神經細胞繼續發電,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激,細胞的能量就會變得更強,細胞能量變強除了神經細胞的主軸變寬,分枝數量也得以增加而形成一個強大的記憶與反應網絡。這樣的網絡形成的越廣越深,反應的能力就越迅速,而臨床上我們的認知與實驗都顯示,人類的記憶力在20歲的時候是最高峰,之後就會逐漸降低。 另外有人研究顯示3歲之前的嬰兒腦部已經形成大約1000兆個連結,約為成人的2倍。而3~10歲是社會性、知覺、情緒、生理發展最迅速的階段,這階段的腦部活動力亦是成年的2倍。到11歲之後人的腦部開始會刪除「多餘的」(也就是沒有在使用的)連結,而反覆使用過的連結則會成為永久的連結,這就是所謂的「用進廢退」最佳的例子。 還有某些特殊的研究顯示越早學習樂器的人整個腦部更是高度的發展,所以有人說13歲以後才學習樂器將難以成為大演奏家。語言的學習亦然,青春期前學習外語才有可能像當地人在講語,青春期後才學外語就注定會有揮之不去的「口音」。 運動也可以保護並強化腦部,這是眾所週知的,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動作控制是從全身性的大動作逐步延伸到手腳的精細動作。整體而言,運動對小孩除了建立感官能力的發展整合外,尚有身體控制,情感及社會化的發展,這四個面向就建構成孩子的人格發展。 所以,親愛的年輕朋友們,你們當趁著青春年少,當身體各方面都在蓬勃發展,特別是在掌管我們的記憶、心智、情感、人格等面向的大腦功能正在頂峰的當下,我勸你們,應該學習像一塊乾凅的海綿濡濕在水中的那一刻,努力的吸收各種新知(當然也要篩檢,不要接觸有害身心的事物)。 在這個階段學習得來的知識或養成的人格,將會成為你一輩子知識與生命的基石,正如同箴言二十二章6節所言:教導孩童走他當走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文/彰化縣生命線協會理事長,彰化精健之友會會長/吳潮聰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最重要也最划算的投資

「活潑、健康嘿嘿嘿;快樂、幸福嘿嘿嘿,有精神、懂禮貌,嘿嘿嘿,123、321,1234 厚嘿!….」健康操音樂一播放,小朋友們快樂的跟著台上的老師一起做。 孩子們期待週三的到來,晨光的積木創作時間,接著是升旗時間。 藉著聽國歌、唱升旗歌,給予國家的觀念,與對國家的認同感,知道國家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 唱英文版的問安歌-Good morning How are you,彼此問安,接著就是健康操,除了有配樂,還有口白,動手動口,小孩們享受其中,為自己的健康努力的舞動身體;幼幼班小小孩也不遑多讓,開心地動著身體。 「哈哈笑大家笑,動一動大家動,希望就來到。好寶寶要記得,健康最重要,早睡覺早起床,精神特別好;常刷牙,刷刷刷,勤洗手,洗洗洗,病毒遠離不入口,愛笑的寶寶就是我,健康的寶寶就是我。」 運動加上衛生好習慣的健康操真是太棒了,一兼二顧,讓孩子不僅可以動動身體,同時培養好習慣。 讓小朋友健康的長大,是每個父母、師長的願望,幼兒時期的肢體發展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幼兒運動不僅可以促進大、小肌肉的發展,更能培養孩子的肌耐力、平衡感、柔軟度、爆發力、感覺統合、動作協調能力等,也讓孩子從運動中認識自己。 可惜現在的孩子運動機會不比以前,特別有了3C之後,很多孩子即使出門也喜歡盯著手機或平板,平常上課時間,學校也不一定會注重這類課程,或有場地、器材等等實際上的困難,無法提供。 為了讓孩子身體更健康,仁和規劃與設計了許多讓小孩發展肢體的時間與課程,有晨光運動、三十分鐘大肌肉活動、體能課、午休起床後的活動、健康操等,使之從各式不同運動中發展、體驗和學習。 不同的運動方式都有各自的優勢,以健康操來說,不僅可以帶動唱,場地的要求也較小,在家裡就可以進行,家長可在youtube上找相關影片,短短幾分鐘,就能讓孩子動起來。 學齡前孩子就是坐不住、好動、愛玩,只要一有機會就想玩、想 動,這是天性,身為父母師長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機會而已,孩子們自己就會去探索、去運動,這也是為什麼小朋友看到草地、遊樂場時,迫不及待就跑去玩的原因。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泉源,幼兒日後所有的發展,都是從肢體開始,要讓孩子動起來很簡單,不一定得去從事特定運動訓練,每天只要撥出一點時間,和小孩一起做健康操也很不錯,就能為孩子打下肢體發展的基礎,比起各種學科-語文、數理補習,這種「投資」,才是最划算,也是最重要的。 下週就是聖誕節了,我們安排了一系列相關節日的活動,小朋友們期待節日的到來,以歡喜的心來迎接。 祝 假日愉快 平安 健康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推廣幼兒健康操成為幼兒運動的起步式

新北市近年來特別針對幼兒運動規畫系列課程與活動,開發幼兒遊戲與影音教材、辦理成果發表與分享研討等,深獲現場老師與家長好評,也提高社會大眾對幼兒運動的關注。 繼2019推出專屬學前階段的幼兒健康操,提供幼兒園師生於每日30分鐘大肌肉活動課前暖身活動外,也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來動健康。2020更新編幼兒健康操-「新北健康Follow Me」積極推廣成為大肌肉活動前的5 分鐘暖身操,普受歡迎,足見幼兒運動在新北市的備受矚目與重視。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達·芬奇」,相信孩子所有的學習從運動開始,就如同幼教老師們很喜歡將大肌肉活動安排在一整天課程活動的開始,動得夠自然也靜得下來。幼兒運動不僅可以促進大、小肌肉的發展,更能培養孩子的肌耐力、平衡感、柔軟度、爆發力、感覺統合、動作協調能力等,也讓孩子從運動中認識自己。 我們常常在大肌肉活動中看見孩子臉上的笑容、滿足,孩子因自己完成指定的項目而欣喜,因為失敗而有努力不懈的精神,在挫折中練習,在練習中成長,運動家精神從經歷中體會,對自己更有自信與成就感;更從活動中獲得如何保護自己、注意安全和降低傷害的意識。 課程中也會設計團體互動的內容,增進與同儕分工合作、發展人際關係;在彼此加油下,更能凝聚班上的團結氛圍,有助於其他活動的進行。 每天帶領孩子們持續三十分鐘以上的出汗性運動,可以看見他們對活動的參與度和專注度,都有明顯的提升。老師們通常會運用豐富且多元的素材設計大肌肉活動,先了解素材的用途,也會針對各種素材設計不同的運動課程,難易度依孩子的能力做調整,也會讓孩子們進行重複性的練習,一方面可以提升他們對動作的熟悉度,另一方面則刺激孩子們對於活動的敏捷度,以及促進腦部運動區的活絡,進一步發展動作計劃的能力,這樣會發展威來更有效率地去學習較複雜的動作。 我們也觀察到,幼兒運動還能協助孩子建立紀律與規則的理解力,原本不擅長排隊和等待的孩子,經過課程的練習,都能做得很好!看見孩子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精熟,這樣的學習發展歷程,讓老師又感動又驚喜。 我們也堅持每天讓孩子們做持續性的跑步練習,晴天時在操場進行,雨天則移動到室內空間完成。藉此提升孩子的心肺功能以及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並在運動後補充足夠的水分,增加其新陳代謝。班上在持續的運動下,孩子的感冒次數也明顯降低。 雖然幼兒運動風潮已獲得幼教學者專家與現場老師們的重視,幼兒家長也有較好的運動概念,但我們仍要呼籲:運動應從家庭中做起﹗我們發現,剛入學的家長時常給予學校正面的評價,因為,孩子來上學之後,除了變得很愛運動之外,也變得很有自信和成就感。每天願意陪伴孩子運動三十分鐘以上的家長說,這樣做之後,感覺帶給家庭更健康愉快的氛圍,更能促進孩子的正向情緒的建立。而更多家長反應的是,孩子上學之後都變得比較好入睡,睡眠時間也拉長、固定。

繼續閱讀 »
幼兒體能 - 足球

園長的話 – 讓孩子努力的長大

看著草場上的小孩,在老師的指導下,努力的學習踢球、接球、運球的技能,身手敏捷的宸鏵、動作迅速,兩眼炯炯有神,緊盯著球不放,園長不禁駐足、給予加油打氣;大班小朋友也在班老師的帶領下,到草場進行班級足球對抗賽。 問小孩:何謂世足賽?有人回答~世界足球賽;看過比賽嗎?大都搖頭,因為賽程剛好是半夜睡覺的時間。 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正如火如荼的在位於阿拉伯的卡達舉行,台灣有許多運動迷、足球迷關心這場賽事,尤其是當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都踢出好成績,打敗傳統歐洲強隊,晉級角逐十六強。看著日本、韓國國民團結一起,為自己國家隊加油的樣子,實在令人感到羨慕。 第一次到仁和參觀的家長,多半都會被幼兒園有草場所吸引,在仔細的看,草場的兩旁各有一個足球門,這個足球門是有故事的。約在20年前,政府有心推廣幼兒足球,連著幾年舉辦幼兒足球賽,為了鼓勵園所報名,報名一隊就贈送一組足球門;當時候我們就設計目前在草場的球門,可長久性來使用。 很可惜,幼兒足球的推廣並沒有持續下來,這些年的發展雖然也有一些校外幼兒足球營隊或教學,但整體參與人數還是相對較少,幸好這兩年社會對幼兒運動的意識有提高一點,願意在假日帶孩子參加運動課的爸媽也增加了。 一項運動的發展需要長期的投入,才能看到成效,例如此次世足賽最年輕的球員,法國23歲的姆巴佩,父親是足球教練,母親是手球教練,他受到足球教練父親的影響,四歲就開始踢球,不僅有來自父母對足球熱情的影響,也有整個社會的風氣帶動,從基層扎根播種,長時間的經營努力不懈怠,才能在世界足壇上發光。 不過能在世界級舞台發光雖然很值得高興,但並不是推廣運動的目標;運動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透過運動保持健康的身體才是重點。 特別是幼兒在成長的時候,非常需要足夠的肢體活動,而且肢體協調和認知發展有很密切的關係,沒有足夠的空間、時間跑跳活動的孩子,未來腦部發育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是政府透過幼兒教保法規,規定要求幼兒園每日至少需要有三十分鐘大肌肉活動時間的原因。 雖然如此,但以幼兒園來說,實際上讓孩子有足夠的活動並不容易,首先會遇到的困難就是場地,很多都會區的幼兒園多以室內為主,一群小孩在室內空間跑跳,可不是開玩笑的;空間不足,不僅玩不起來,也容易受傷,且還需器材設備的配搭等,老師們看顧一群精力旺盛的孩子,也得付出不少汗水。 仁和的孩子是幸福的,有充足的空間和活動發展肢體;因為創辦人洪南海先生年輕時便是足球高手,曾經代表臺灣的國腳,後來成為教師,帶領勝利國小足球隊遠征日本 (相關故事請見仁和網站),因此在創園之初就非常注重幼兒的體能,以運動感覺智能的理念,在八百五十坪寬廣的園地,規劃有草場、開放式活動室、沙場、游泳池、遊戲場等,屬於孩子快樂泉源的場所,加上自製豐富的體能器材。讓孩子透過遊戲、玩樂,豐富學習、享受童年美好的時光。 學前教育是奠定日後發展的基礎,讓孩子快樂又充滿活力的長大,是我們的使命,如果爸媽看到孩子回家時很開心,但衣服玩的髒兮兮,甚至有點小擦傷,千萬別責怪孩子、質問老師,因為他們正努力的在長大。 祝 假日愉快 平安 健康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10 個你必要知的足球好處

足球世界盃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荼。每個忠實粉絲每天晚上都熬夜支持自己最愛的隊伍,希望他們可以進級,拿到世界盃。很多人很喜歡做運動,特別是踢足球。有時我們會覺得把球踢來踢去很無聊。 一同學習足球的知識吧! 增加肺活量-除了游泳都有此效果,足球也有這個功效。因為足球的運動量很大,所以肺活量一定要很大。運動員要懂得控制自己呼吸,一直呼吸,讓自己可以得到最多的氧氣。踢足球需要很多氧氣,吸進去後,又要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樣大量的一吸一呼,會慢慢的增加肺活量。除了會增加肺活量,也會令呼吸平穩。 形成正確的品德-足球看似很容易,只要把球踢進門就可以了。但其實,足球訓練你的意志力和毅力。當你面對如此大的陌生場地,對著不同的阻攔,你還是要跟隊友一起把球踢進龍門。無論你遇到甚麼,你還是要堅持下去。另外,足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把握到的。你要控制身體和球,對新手來說確實比較難。

繼續閱讀 »

請別說我只是在玩

週二下午,一個有著金黃色頭髮,從美國回台省親的小男孩,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幼兒園參觀,希望回台的這一年,能夠學習中文;父母仔細的詢問、了解;一旁的男孩羞澀的躲在媽媽的背後,正不知所措時,看到草場上有小朋友在踢足球,小男孩頓時精神起來、滿臉笑容的和爸爸互動,隨即快步的走到草場旁,以羨慕的眼光看著場上正在玩球的小朋友。 媽媽說小孩很喜歡踢足球,喜歡戶外運動。就這樣小男孩對幼兒園產生好感,有了想來上學的動力。 相信不只是這位小男孩,應該說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喜歡自由、愛玩、愛戶外運動;台灣經濟尚未發展之前的年代,小孩們在戶外玩是稀鬆平常的事,不過隨著經濟和都市的開發,都市的戶外空間越來越少,孩子們待在室內的時間遠多於戶外,加上3C產品的盛行,小孩盯著螢幕的時間變多了,對幼兒成長和肢體發展很不利。 為了避免幼兒運動量的不足,妨礙身體的發展,因此規定幼兒園每日的作息時間,一定要有三十分鐘以上出汗性的大肌肉活動。 事實上仁和對幼兒體能的重視不僅早於規定,更超過規定,早在創園之初,創辦人洪南海老師因為自己是體育老師,青年時期還以足球進入過日本傳說中的甲子園比賽,洪老師非常重視孩子的體能和運動量,他說手腳是外在的頭腦,四肢發達靈活的人,頭腦一定很聰明。 希望幼兒每天能夠有足夠的運動量,當然就得有活動的空間、場地和良好的動線,有開放式且能多用途使用的活動室,可以讓小孩盡情奔跑、踢足球、玩遊戲、舉辦運動會的的草場、遊戲場,還有幼兒專用游泳池等。 此外,更有專為幼兒設計的體能活動,除了每天11點的大肌肉活動,每週二和週四晨間的體能活動,週五安排專任體能老師來帶領。孩子每天在幼兒園,有動有靜,有室外、有室內,有團體、有個別,以充足的運動發展幼兒的肢體和感覺,作為孩子日後智能發展與健康身體的基礎,這就是我們的理念 – 「運動感覺智能」。 幼兒的體能與肢體發展是一個緩慢累積的過程,或許短期之間只覺得孩子在玩,不一定能學到特定的運動知識或技巧,但這個過程能陪養小孩對肢體的熟悉度,建立他們的自信,刺激身體生長。 「當你看到我正在跳跑或移動身體時,請別說我只是在玩,你知道嗎!我是在玩當中學習,身體的運動與功能,也許哪天我會成為一位醫師、護士或運動家。」 祝 假日愉快 平安 健康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