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領域 – 身體動作與健康

孩子,你今天快樂嗎?

週二預約參觀的家長於約定時間到來,三人小組-爸爸、媽媽、小孩,一家人臉上全掛滿了笑容,我也感染到那份喜樂的心。入園後,小孩的爸爸像在找尋甚麼似的,小孩的媽媽說:我先生小時候念這裡的,哦~原來如此,是校友,在尋找兒時的記憶。 校友述說著記憶中在幼兒園的那段日子,他非常的快樂,每天都帶著一顆無憂無慮的心,歡喜來幼兒園玩,活動室的體能、各種活動、廣場跳箱(跳箱他第一名),草場踢球、玩遊戲,大蝴蝶溜滑梯、盪鞦韆,游泳捉泥鰍,還有動物園裡的猴子、夜鷺和小白兔,小白兔生小小白兔,還有創辦人變魔術…等等印象深刻的回憶,太好玩有趣了。 於是帶著校友參觀校園。大蝴蝶-多數校友記憶深刻的遊戲場,如今礙於法規的限制,只能當成裝置藝術,不然就是拆除;操場-舉辦運動會,印象深刻;教室-學習的場所;游泳池-游泳、捉泥鰍;沙場-玩沙搓泥球;動物園-是小孩們的最愛,在觀看動物的時候,可獲得放鬆和療癒。仁和的動物園於民國九十三年,因禽流感將動物送走,改為生態池,如今生態池又面臨登革熱疫情,無法放太多水。 今年已五十歲的幼兒園裡各項設備,還保持著最佳的樣態。 校友爸爸回憶著,手牽著小小孩參觀兒時的校園,父子長得很像,走在校園裡,彷彿時光倒流一樣。 感謝這位校友還記得仁和,也很開心仁和給他留下快樂而美好的童年回憶,讓他在長大成人建立家庭之後,還能記得這段美好的回憶,並分享給他的太太和孩子。 園長告訴孩子的媽~妳真是太幸運了,嫁了一個快樂的先生,當一個幸福快樂的太太。此時又想起一位擔任過校長的家長,每次來園接小孩時,問的話就是「女兒~妳今天快樂嗎?」 什麼是好的幼兒園? 前陣子剛好看到有位清大幼教系的年輕教授,在分享如何挑選幼兒園,這位教授說,很多人在挑選幼兒園時,會看公幼、私幼、英文、美語、數學、何時學注音等,但對她而言,這些都是次要。 她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看到孩子在幼兒園裡有沒有看來很健康,臉紅通通的跑來跑去,看到陌生人是否會展現好奇心攀談等;以及孩子之間可以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展現認知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社交協商能力等,這就是好幼兒園;相反的,如果孩子眼睛無神的坐在教室,沒有上述現象,那代表這幼兒園並不好。 仁和創園以來,就一直秉持如同這位教授所描述「好的幼兒園」作為我們的目標,安排各種體能活動,包括跳箱、晨間巡迴體能、大肌肉活動、游泳、足球等等,讓孩子充分放電,最好可以玩得髒兮兮回家,培養孩子人際互動,與園名「仁和」相呼應。 當年這樣幼教方式並不流行,甚至有點特立獨行,即使是現在,在政府大力推動以「身體健康」為首要重點的「幼兒六大核心素養與學習領域」時,仁和也不算主流的幼兒園教學方式,還是很多家長會選擇以全美語等學習知識等為重點的幼兒園;除了空間、人力、設備限制外,最主要的還是家長的期待。 聽到校友爸爸帶著孩子回憶童年往事,不禁想起,如果能讓孩子留下快樂的回憶,健康的長大,並願意將這回憶傳承給下一代,這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祝 闔家平安 Mandy

繼續閱讀 »

積木的魅力

四月十八日舉辦積木觀摩分享賽,由各班先進行初賽,再推派代表參賽。當日參加分享賽的小朋友,各自攜帶自己的積木集合在活動室,待大家都就位ready後,園長公布比賽的主題,就是目前最夯的AI機器人,孩子們聽後,立刻專心的沉浸在積木的世界中,安靜又認真的進行組合屬於自己的機器人,不久後,一台台機器人陸續產出,壯觀又可愛。 積木遊戲,是仁和每週三晨光時間固定、也是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為了讓小朋友一早來園,就可以與三五好友齊聚一堂,享受玩積木的樂趣,前一天下午下課後,負責老師就會先行準備好桌子,以便隔天一早,小孩來園整理書包的物品後,就可以到活動室玩積木。 每週三晨光時間的積木活動是跨班級、跨年齡的大團體活動,除了可以開闊學習的視野、觀察更多小朋友的作品,還可以進一步拓展交友的機會。 對小孩來說,玩積木是一個展現自己想像力和認知的方式。 這次比賽,雖以機器人為主題,不過有的孩子組合出來的作品是以人型為主,也有其他形狀,有的是左右對稱,也有不對稱的,有組成一組的,也有分成好幾個小部件的,每個孩子認知和想像的機器人都不一樣。 再者,積木也是訓練小肌肉的絕佳方式,大部分積木都需要挑選、拿起,按壓、組合等運用手臂、手掌、手指等動作,無形中提高不少幼兒使用小肌肉的熟練度,而且孩子從遊戲中學習,一點都不覺得累,積木可以說是讓小孩動手又動腦,以小孩為中心,從遊戲中學習,綜合幼兒六大學習領域的「身體運動與健康」、「美感」、「認知」等的一種創意教學遊戲。 創意的發想很多元,不限主題和素材。有機會帶小朋友到野外露營,可以和孩子撿拾大自然的素材作為創意的造型、組合的元素,例如樹枝、葉子、石頭、甚至沙土等,問小孩:能不能組成什麼,有時候孩子的創意,真的會超乎我們的想像,可別小看他們。 幾片落葉、幾根枯枝、加上一點巧思,就可能變化成一幅動人的藝術創作。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打開他的眼睛,美感寶藏就在眼前。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記憶中才剛迎接2024新一年的到來,接著歡喜過二月的農曆年節;在春暖花開的三月,見識小孩展現過人的體能;四月南下科工館的旅遊;每個月都有不同的亮點、幼兒園的生活精彩萬分。 感恩的季節 – 母親節 不知不覺來到五月,五月是感恩的季節,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我們不免俗的在母親節前星期五上午舉辦慶祝會,除了有小朋友的表演外,還安排有親子一起體驗的操作活動。 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和家庭的連結最深,特別是和母親,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直接表達情感,小學以後漸漸的就比較間接、歹勢講。家長們一定要好好把握孩子們天真、可愛的學前時光,和他們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這將成為親子間最美好的回憶。 祝 平安喜樂 假日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盛況空前的50屆運動會

第五十屆親子運動會在眾人的期盼下,於3月30日熱鬧的登場,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帶著一顆愉悅的心,準時在8點前來園集合,活動在8:30準時開始。 開幕典禮在鳴炮聲中由六個舞龍隊的小孩,展現無比的活力…

繼續閱讀 »

運動會的幕後花絮

因著即將到來的親子運動會,除了有體能的展現外,尚有團體舞的表演、唱園歌、升旗歌、運動員進場等團隊合作的項目,要讓這群小蘿蔔頭們一起合作,還真是不簡單,老師可要有幾把刷子,過程中不是這個動就是那個亂跑,還真是考驗著老師們的耐心和專業。 一一克服了這些難題,順利的練習了幾項合作的項目,鼓勵小朋友,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不過,隔天又忘了,只能反覆再反覆的練習,無法要求到位,不過至少知道他們在表演甚麼,歡喜就好。 透過舉辦親子運動會,提供家長來園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父母更了解自己孩子體能的發展,與在團隊中的表現。 談到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爸媽可能擔心平常上班或家務已經十分忙碌,怎麼可能抽出時間參加? 而且在家只要跟自己的小孩互動,到班上卻要面對一群不熟悉的孩子,應該怎麽跟他們相處?說什麼話?會不會在孩子面前出糗?更何況也不太清楚自己參與活動,對幼兒園或老師會有什麼幫助。 其實,對於幼兒園活動的參與,並沒有一定的模式,但一定都是跟孩子有關的事。只有經過每一次的參與,爸媽才能進而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觀察他與友伴之間的相處,透過老師分享孩子在園所的狀況中,更貼近認識自己的孩子。 過去幾年運動會從週六改在週五舉辦,是因為鄰居的抗議,週末是假日,麥克風的聲音干擾到他們的休息,導致環保局的來電接不完、連警察也來關切,徒增困擾。 2017年開始,改在週五舉辦,鄰居的抗議就再也未曾發生(週五大家都去上班)倒是有家長反應週五上班日他們無法參加,連校友也說他們要上課。 週五或週六哪天舉辦才好咧?幾經討論、評估後,決定運動會和畢業典禮在週六,其他活動在週五;運動會最大困擾就是聲音的干擾,因為草場是開放式的空間,於是請音響公司來園實地勘察、改善與更新。 去年運動會就在週六舉辦,有了校友們的參與,活動更顯熱鬧,順利的進行、圓滿的結束;今年一樣在週六舉辦,希望一切順利;更盼望我們的用心能得到家長的支持。邀請您一起來參與這難得的盛會。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幼兒期運動的好處

0~6歲是腦部神經系統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身體上的經驗和動作上刺激,往往會成為孩子的長期記憶,影響他的一生。運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實質好處有: 1.運動促進大腦整合 隨著腦科學的研究愈發成為顯學,運動的定義也改寫了。過去認為愛運動的孩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觀念已經被徹底顛覆。事實上,愈來愈多研究直指,運動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我們的大腦連結,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間產生迴路,讓大腦運作更活絡,改善孩子情緒、增強孩子認知能力,學習變得更有效率了 2.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 運動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帶來愉悅的感覺,並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產生;此外,運動還可增進孩子的安定性與專注力。孩子並不是透過語言來社交,而是自然而然玩在一起。感覺動作能力愈好的孩子,愈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樂趣,並獲得心理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較不會害羞退卻,人際互動需求也能獲得滿足。 3.為未來學習能力奠下基礎 所有的動作都和知覺有很大的關係,刺激愈多,腦部神經網對感覺的記憶愈多、經驗愈多,遇事時判斷、思考能力就會愈好。」0~6歲是孩子生理成長發育和心理發展最顯著的時期之一,此時透過身體各部位學習而來的動作經驗和運動能力,會成為日後學習的重要基礎。小時候缺乏各種姿勢和動作的體驗,長大後動作會笨拙,連帶會影響牽涉到感覺動作能力的思維、操作、語言學習,以及進入學齡階段後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學習。不少研究發現,較常運動的學前幼兒在閱讀表現、學業成績、知覺發展、數學和多項語文表現上都較為傑出。 4.增強身體機能與免疫力 運動可強健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危險,增強心肺能力,對呼吸傳染疾病的抵抗力變強,增進孩子免疫力。常運動也可以讓幼兒掌握肢體的運用,加強肌肉骨骼系統,促進大小肌肉協調和諧,動作順暢自然,肌肉耐力也獲得增加,體力會變好。另外,常做各種運動可以讓孩子平衡感和柔軟度增加,較不容易暈車。 5.改善特殊兒童發展問題 絕大多數的孩子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是因為獲得運動的刺激過 少,運動量不足所致。所謂的過動、注意力不足等問題,根本來說是孩 子能力發展不足所造成,而能力不足反映的是孩子先前經驗匱乏和缺乏 引導。而運動就是協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感覺動作能力」的方式。 延伸閱讀:親子體能遊戲500例

繼續閱讀 »
幼兒體能遊戲 - 輪胎遊戲

春天和運動會

時間的巨輪不停的轉動,不知不覺間快速的流逝,開學至今已滿一個月,眨眼間已是2024年三月了。 週四是二月的最後一天229,四年一次特別的日子,簡單分享閏年和平年的區別,接著問:有沒有人是229生日? 沒人舉手。 三月,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儘管感覺還有一絲的寒意,但春天已擠進了季節的門檻。園內的花草綠意盎然的冒出新芽,草場的九重葛綻放著不同的花色,為園地增添了許多的色彩。誠如唐詩春曉所描述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三月更是幼兒園舉辦親子運動會的月份。這項悠久的傳統今年將邁入第50個年頭。從創園之初,我們即秉持著運動感覺智能的理念,致力於幼兒全人的發展。我們相信,幼兒從自我動作開始,透過身體的各種活動,不僅能夠增進對身體的了解,更能夠刺激腦部的開發。 過去,幼兒體能發展並不是幼教的核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101年修訂的幼兒教育新課綱,將孩子的身體動作與健康納入第一個領域,進一步證實了仁和創園與辦學理念的正確性。 為了讓幼兒的全人的發展,我們不僅提供了寬敞的活動空間和安全的設施,還配備了不同的器材,透過遊戲的方式,促進幼兒身體動能和靈活度的發展,訓練他們手腳的力量、心肺功能、手眼協調、反應能力、爆發力、大腿的肌耐力等。 每到大肌肉活動時間,孩子們以雀躍的心,期待和老師一起合作、 排放器材,與朋友們一塊兒進行活動,享受著身體動能的樂趣,為自己累積健康的財富。 在即將迎接第50屆的親子運動會,不僅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體能活動進行的好機會,也是一個難得的親子共享時刻。 感謝各位家長一直以來的支持和愛護,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屹立在幼教的行列裡。 目前已開始著手籌劃第50屆親子運動會的活動目標與內容,期待著能提供親子一個美好又難忘的回憶。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窮文富武

週二晨光巡迴體能遊戲時間,看著Helen媽咪和Kady媽咪為了提供小朋友們安全、好玩、有趣、有挑戰性的巡迴體能活動,彼此分享、互相討論的用心與認真的態度,不輕看這例行性的活動;且在活動進行中,一面觀察小朋友進行的情形,適時的做調整,專業與敬業的態度,園長看了好感動。 兩位老師的規劃固然重要,然而器材的搬運與配置並搭配軟墊等防護措施,更是重要,需要老師團隊的合作才能成事。好比蓋房子,除了建築師的規劃,還需有建材和施工的人員,缺一不可。團隊合作很重要。 小孩們開心地進行活動,一次次的在器材的引導下提升身體的動能增強體力,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建立定良好的基礎。 窮文富武 – 發展體能不簡單 發展體能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絕不是簡單的事情,以前有句話說「窮文富武」,意思是古代因為物質條件不好,只有比較富裕的家庭才能讓孩子去習武,因為習武大量運動,不僅需要很多器材和空間,還要補充蛋白質,家境一般的孩子大都只是讀書去考試,因為成本低,只要書本和桌椅就夠了。 現今的物質條件比古代好太多了,但發展孩子體能依然比單純靜態的活動有更多工作需要做,就像我們的巡迴體能、跳箱、出汗性的大肌肉活動,除了要有器材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空間、要有人力。 在台南的幼兒園,幼兒體能,我們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可見仁和的體能有多強,就讀仁和的小朋友真是有福。 創辦人前瞻的眼光,不僅提供寬廣的空間,更以安全和健康為前提,以孩子的心為心,在園區裡規畫了豐富的學習環境和設備,讓小朋友從遊戲中促進身體的健康與大腦的開發,以運動感覺智能,讓孩子活躍在燦爛的陽光下,動動身體,為健康把關;動動東西,了解這個世界。 蔡總統說過,「體育就是國力」,台灣不只要有傑出的運動選手, 也需要培養國人的運動參與,讓全民都能熱衷運動、享受運動,維持 良好的體力,這是讓國家不斷向上最重要的根本。 從小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一生受益無窮,健康就是財富,仁和就是您最佳的選擇。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延伸閱讀:親子體能遊戲500例

繼續閱讀 »

大學體育課為什麼重要?

從日本高教的轉變看台灣青年體力危機,大學體育課多寡影響學生體能水準 2020年我寫過一篇文章〈別再輕忽大學體育課!高教體育為何應該4年都是必修學分〉,談到大學體育課的必要性。一些比較熟識的 大學老師碰面聚會,聊到大學體育課必修轉選修的趨勢,常會感嘆大 學生體力不若從前;其中一位退休教授特別感嘆,「滑世代」下多數 大學生整天使用手機或電腦,缺乏運動習慣又常熬夜,長期體適能水 準下降,對於國家整體競爭力甚是擔憂台灣高教政策常仿效美國,美 國採大學自主、讓各科系發展特色, 台灣便如法炮製,各科系本位下,各自決定必選修學分內容,自然 就刪除與本科專業不相干的學分。 然而,台灣終究與美國不一樣。美國是運動大國,青年熱衷運動,高中生就會上健身房,自主運動 與健身意識強烈,台灣學生相形較為被動,不注重鍛鍊,體育課成為 讓學生運動的一個必要手段。 如今,大學體育課成為被犧牲的學分,導致許多學生身體活動量不足。筆者以為,體力就是腦力、競爭力甚至國力,缺乏鍛鍊的年輕人,勢必成為國家發展與安全問題。 日本高教重視體育路線 有趣的是,日本與我國同屬東亞國家地理位置,文化與國情也相似,也曾與我國走類似的高教開放路線。 日本自1991年起放寬大學設置基準後,給予各大學必選修科目設定彈性空間,體育必選修課程也因而有所變化,高達32%日本大學將體育課改為選修(其中有61.2%為私立大學)。 不過後續副作用發生,日本大學生體能及團體社交能力普遍下滑 為避免青年體力衰退,日本政府因而制定「運動振興基本計畫」(スポーツ振興基本計画),由文部科學省出面要求各大學重新思考體育課程屬性定位。至2019年止,體育課改設回必修的學校增加,原本將體育課列為選修的大學比例已降至27.5%(私立學校比例降至32.7%) 它山之石,可以攻錯,日本高教體育課發展,也值得台灣借鏡 而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對體育課有什麼期待?在筆者準備發表的研究中,特別從中研院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找出學生參與運動的情形,調查原始數據,發現台灣大學生期待的體育必修年限大約落在2~3年區間。 在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今天,大學生自己對體育課的期待,也值得教育部與各校主事者重視。 身體是個人與國家競爭力重大課題 運動知能不僅僅是身體參與,更是長期生活素養。從日常健康活動、看懂運動賽事、到參與甚至創造新興運動,都是現代人可以發展的運動能力。身體強健是一輩子的資本,而在學校的體育課,正是培養運動興趣、習慣的重要管道之一。 筆者呼籲,青年體力攸關國家整體競爭力,而大專院校是如今大多數人接受教育的最後一哩路,考量台灣國情與青年相對被動的特性,鼓勵學生鍛鍊身體、充實運動素養,教育機關責無旁貸。大學體育課必修年限維持2~3年標準,是值得發展的方向。

繼續閱讀 »

走出校園 認識環境

本週配合教學主題,除了幼幼班外,每個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到社區去踏查。事前的叮嚀免不了,外出總是擔心安全的問題,一切就緒,孩子們臉上帶著笑容,愉悅的手牽著手到社區散步趣。 雖然是常常出入每天必經的巷弄,但小孩們卻有些陌生感,平常不是搭小客車,就是坐摩托車,難得有此閒情逸致,與老師、同學走路踏查,看看學校附近的環境、觀察房子的外觀、大小、巷弄的寬窄,增強對生活環境的知覺辨識。 「原來前門的巷子較小,後門的路比較寬」、「馬路旁有好多的商店」、「有新開的大樹藥局」、「有7-11,我們有去參觀過,還有買東西」… 老師帶孩子走出校園,藉由孩子的雙腳一步一腳印,將學習場域延伸到社區。同時也發現平常在課堂上表現比較不積極的小朋友,出了教室彷彿變了一個人,眼睛發亮、精力充沛,在社區踏查時能夠以流利的口語來表達,也可以做介紹。 戶外踏查,讓孩子有機會好好認識自己居住與就學的周遭環境,並建立關係和連結。 每天11點10分一到,體能音樂一響,小孩們魚貫地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戶外準備進行30分鐘大肌肉的活動,透過器材的排列、組合,孩子們展開肢體的動作,與同儕們盡情的玩著,儘管已汗流浹背,仍興緻高昂、欲罷不能。 午休起床後的20分鐘活動,亦是小孩們的最愛,空間充分的運用與器材的使用,不是騎車就是搖呼拉圈、踩高蹺、投籃、或是到草場賽跑,後門爬桿,有用不完的體力,把握在幼兒園活動的時間。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遷,科技產品的普及化,雖增加家庭生活機能的便利性,卻使得親子運動的機會相對減少,同時,幼兒娛樂活動多以 看電視、玩電腦、3C產品等靜態性居多,和以往孩子在戶外跑、跳、做大肌肉活動或團體遊戲有很大的差異。對孩子的體適能及身心發展造成影響。 幼托整合後,教保活動課程,其中「身體動作與健康領 域」,將身體動作抽離成為一個獨立的課程領域,強調每日應有30分鐘大肌肉活動,並融入其他領域中;以運動為主體、遊戲為方法」。 幼兒在三歲以後,腦部功能的發展十分快速,六歲更是意識發展的關鍵階段,此階段應提供幼兒多接觸各種不同的活動,做為日後發展之基礎。 學齡前兒童若生長於具有豐富身體活動與刺激的環境中,其大腦發育及認知功能方面的表現,都明顯優於環境刺激較少的學齡前兒童。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臺南市仁和幼兒園 運動會

園長的話 – 感謝與感動的運動會

慶祝兒童節,第四十九屆親子運動會於上週六四月八日上午八時30分,在仁和的園地熱鬧的展開,成功且圓滿的結束,不僅孩子們玩得盡興,家長們熱情的參與,增添活動的熱鬧性,大家都樂在當中! 這是一場成功且圓滿的的親子運動會,有晴朗的好天氣、適合孩子體能活動的空間,以及親師生的合作,讓活動得以順利的進行,真是天時、地利與人和。 雖然已舉辦過48次,但因每年參與的親師生有所異動,SO事前的各項計畫與準備工作可偷懶不得。在老師們的合作與用心,小朋友的努力,家長們的配合,加上主持人的功力,形成了堅強的團隊,連天氣都眷顧我們,參與這場盛會,小朋友們盡情的玩遊戲、做運動,展現他們超強的體能。 從四十三屆(106年)年起到第四十八屆(111年),連續六年運動會都在週五上課日舉行,今年,許多的因素,活動調整在四月八日,擔心擴音與天氣的問題,都沒發生,許多的感動在心裏。 感謝策畫的老師們和所有的工作夥伴,特別是指導開場舞和大會舞的文璐老師,花了許多的心力構思與指導,增添活動的色彩。 翻滾吧!仁和,從旺兔順利開場舞、開幕式到大會舞的表演,孩子們的表現可圈可點,一舉手、一投足,都展現小小運動員的精神,與團隊合作的態度,令人刮目相看;體能展現,幼班的翻山越嶺,從爬、走、跑、跳、滾中訓練身體協調、前庭刺激、四肢靈活運用與大腿肌力的成長;大中小班的足球金童與世界盃足球賽和班級對抗的火焰大挑戰、體能之巔,結合水谷器材墊子、球的擺設,從低到高,除了提昇孩子的心肺功能外,加強孩子的方向感,肌力的訓練與更進階的協調功能;足球比賽,孩子們展現足下功夫,讓人不禁要按讚。 跳箱,今年進入決賽的孩子較少,探究原因,老師說世界盃足球賽耗盡了體力。 每一個體能動作的訓練都需要時間的累積;勤練,才能使之靈活、敏捷與增強體力;奪標-音速小子,小朋友使盡全力往前跑或通過障礙,通通有獎;主持人邀請在學校友以及家長爸爸、媽媽參與,增添 看頭。 親子趣味賽-雙人合作、愛的抱抱,趣味又好玩,小朋友很高興,家長可累慘了,沒抱過那麼多小朋友。頒獎皆大歡喜,贈送每位小朋友足球一個。會後場地的整理,除了工作人員外,感謝協助整理的家長,很快將所有的佈置、物品放回原處。 心裡的感動並未隨著活動的結束而停止,小朋友們是我們的寶貝,我們的希望,有他們在的地方,就有歡樂。四月四日是兒童節,在這個屬於孩子的月份,仁和的親子運動會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祝 假期愉快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