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學習領域 – 認知

期末的叮嚀

隨著熱鬧的畢業典禮落幕,學期也進入尾聲,本週為學期最後一周的上課日,大班小朋友不因畢業了而不來上學,出席率依然很高,小孩說:「只剩幾天可以在仁和玩,下週開始就沒機會了,所以不能請假。」 7/28舉辦同樂會,小朋友們齊聚活動室,一起玩遊戲,開心的享用麥當勞餐,分享各自帶來的小點心,珍惜大家在一起相聚的時光,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小朋友喜歡來仁和的心聲,正是我們的願景,孩子的童年歲月應該是最快樂的,在學習的同時,也留下許多值得珍藏、美麗的回憶,看到可愛的孩子一點一滴不斷的在改變,由稚氣的模 樣,日漸茁壯、成長,進而邁向另一個學習旅程,從每一屆的畢業生和家長所給予的肯定與感謝,成為我們繼續奉獻在幼兒教育的動力。 曾有來參訪的老師說,走進仁和的校園,覺得很驚艷,很難想像在小巷內竟然有空間這麼大的幼兒園,尤其是在東區更是少見,就讀的孩子一定相當幸福。 這位老師觀察很敏銳,這也是創辦人的理念,讓仁和的孩子有寬廣的活動空間,配搭豐富的體能課程,以運動發展孩子肢體、認知和智能,為孩子日後的成長立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就讀仁和的孩子,都比入園前更健康、活潑、聰明,成長也非常明顯。 為了更具體更有系統的評估孩子來園後的成長,每期末我們都會進行「幼兒發展與學習評量」,這是照幼兒各項發展能力設計的,主要分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等六大領域,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以統整方式評量各領域的學習面向,彼此關聯,相互統整,以支持幼兒發展統合的六大能力,並檢視幼兒在本學期各項指標上的表現與成長。 我們要特別強調的是這個評量絕不是成績單,千萬不要用成績來看待孩子的發展;每個孩子發展的速度不同,而即使是同一個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也會有快慢不同,例如:有的孩子語文發展很快,可是在身體動作動作方面,可能就慢一點,評量表提供的只是孩子目前的發展狀況。 希望家長以了解、接納的客觀態度閱覽它,從中確實知道孩子的優勢與需等待開發的,並藉此觀察孩子的進步情形。 大班小朋友九月就要上小學了,上小學,對父母而言,也許會認為孩子上過幼兒園了,上小學有什麼難呢?其實不然,不可輕忽,對小孩來說,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它將是另一個學習旅程的挑戰,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心裡承受不少的壓力,而擔心、害怕。 因此父母必須協助他們克服心裡的障礙,陪伴他們渡過開始的適應期,關心他們在課業上的學習、環境的認識與人際關係互動上所遇到的困難,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學習的樂趣。 送舊迎新,下週一 8/1為新學期開學日,歡迎新加入仁和的小朋友。在少子化的時代,家裡孩子變少,獨生子女也不在少數,不像過去的家庭,有很多兄弟姊妹,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與不同年齡的同學互相學習合作,新學年起班級將採混齡方式,有大中、中小,幼幼,這對我們也是一項新嘗試和新挑戰,感謝各位家長過去對仁和的肯定,希望未來也能繼續和我們一起為了孩子的成長共同努力。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畢業摟

因著要舉行畢業典禮,為讓小朋友孰悉典禮的流程,上週開始,每天都撥一點時間做排演,希望當天典禮流程能順暢。 寶貝人生第一個畢業禮,很重要、也很珍貴,每個孩子都是仁和的寶貝,我們一視同仁,給予均等的機會;從開始的畢業生出場,一班班倆倆在舞台上,接著一個個做自我介紹,讓大家認識,有的小朋友從容大方、口齒清晰,有的仍顯羞澀、害怕。 上台開口說話其實是不容易的事,就因為不易,所以幼兒園提供許多練習的機會,有故事分享、舞台表演、律動等,此段學習歷程的成果,在小朋友上台的那刻便彰顯。過去自我介紹曾以英文來表達,後來也可以國語或台語做介紹,到目前尊重小朋友的選擇,大家都以國語來介紹。 今年畢業生較多,此段流程花了不少時間。接著大、中班各三位代表致謝詞、致歡送詞,以中文、台語、英文來表達,人選是由故事分享賽脫穎而出的小朋友。每位上台代表的小朋友表現得體又稱職。每個流程都有我們的用心和所代表的意義。 明天7月22日(星期五)是仁和第48屆畢業典禮,感謝各位家長與工作夥伴,48年來的支持與愛護,讓仁和能一路陪伴許多小朋友走過人生最初,也是步入社會最關鍵的幼兒成長期。48年的歲月並不短,48年讓一個五歲的幼兒成為人父、人母。 這些年校園裡孩子群中有許多是昔日校友的寶貝,今年也不例外,爸媽是仁和的校友,經過歲月的成長,時間的洗禮,心中依然對仁和的肯定、支持與愛護,我們懷著喜悅與感恩的心,教育的熱忱,為孩子們服務、奠定根基,讓他們的童年締造如同父母那樣美好的回憶。疫情澆不熄我們的熱情,不僅舉辦畢業典禮,還有學習成果發表會,讓小朋友舞台表演的經驗和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增添色彩。 孩子們開心並珍惜享受舞台表演的樂趣,老師們也費心的挑選配搭的衣服,讓表演更加活潑、美感、生動。 畢業典禮的英文是commencement,另外一個意義就是「開始」;畢業只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大班小朋友畢業後,要到國小另一個學習旅程,盼望在仁和所奠定好的各項基礎,不論是大肌肉活動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語文等六大領域的學習,都能繼續的加深、加廣向上發展。 學習是持續不斷的,沒有休止符的,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有需要時,必須適時的伸出援手,陪伴他們渡過每一個學習成長的階段,面對所有的挑戰。每次活動後都會贈送禮物給小朋友,這次是期末,和小孩們討論,禮物換吃的好嗎?小孩說可以,那想吃甚麼?大家異口同聲回答「麥當勞」,(雖然有幾位沒有舉手)於是與小朋友約定,禮物延到下週四同樂會時再享用,大家說可以。 因為活動當天實在是太忙了。期待下週四,大家齊聚活動室,享用麥當勞同樂的歡樂時光。更期待仁和幼稚園第48屆畢業典禮暨成果發表會-健康GoGoGo迎向陽光.看見未來~」。 祝福大家 假日愉快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用正向的眼光處理困難

小朋友回到幼兒園上課都很開心,問他們沒來上課在家的情形,少說是到阿公阿媽家,多數則是在家裡,小朋友說在家很無聊,哥哥姐姐線上教學,他們不知道要做甚麼,還是上學最好了…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小小運動會

為慶祝兒童節,於上週五3月25日舉辦第48屆運動會,當日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在天時、地利與人和的配合下,成功且圓滿的完成活動。 今年以地板和跳躍為主題,不同的項目呈現不同的畫面,每個畫面都吸引著家長的目光;雖因疫情之故,家長只能在場外觀賽,無法進場參與,但出席率依然很高;對小孩們的好體能、靈活的身手與好表現讚許有加,感謝幼兒園的用心、老師的付出。孩子們從每天的運動中,讓健康陪伴他們走在成長的路上。 運動會在司儀楊明勳的2022虎虎生風仁和第48屆小小奧林匹克運動會,歡迎國旗、園旗進場的號令下,護旗的小朋友精神抖擻、步伐整齊的走進會場,揭開活動的序幕。 升旗典禮之後是大會舞-金虎來報喜,由 Kady媽咪負責指導;接著是體能的展現-追趕跑跳碰等地板動作,呈現身體的協調、平衡、速度等技巧,不同的年段不同的組合,有單人、雙人和團體。 中班小朋友以雙人為目標,挑戰雙人火車、壓土機、火車過山洞等,展現雙人速度、節奏、默契。大班小朋友展開技巧的動作,以魚躍前滾翻為主要動作,透過基礎動作的前翻練習,讓前翻的技巧作提升,再將翻躍的長度拉長,距離從一位小孩、二位到三位,可是一點都難不倒這群仁和的好寶寶。 跳箱達人有撐體、跳躍、箱上並腿跳、挑戰高度,最後能夠跳到九層的,除了有身高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平時的練習和臨場的勇氣和信心,助跑之衝力,起跳之彈性與空中的平衡。 達利家的璟埕有身高的優勢,諾貝爾家瑀航個子雖不到九層箱子,但表現卻令人刮目相看。真的是練習就會,不練習就不會。 大班的班級對抗賽,小孩們展現班群的合作力:音速小子-賽跑,屬個人速度的表現。 運動會精采萬分,將體能課程與理念展現在家長面前;無論大肌肉活動、小肌肉的發展,或運動家精神,孩子們都表現得可圈可點,值得嘉許;感謝家長的支持、仁和團隊老師們的合作、體能工作室的夥伴們,感謝幕前、幕後參與的每一位夥伴。 明天是週末假期,下週一、二兒童節、清明節放假,週三上課;四天 連假,外出旅遊,請注意交通安全,並做好行程的規劃。 「四月初四啥物時?細漢囝仔大日子。參加活動及遊戲,免讀冊也 免寫字。」園長說台語,小孩說中文-四月初四?/四月四日;細漢囝仔?/小孩子;免讀冊也免寫字?/不用讀書不用寫字。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國家的希望,國家、社會有責任提供兒童妥適的保護與照顧。 體能活動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元素,它不但對幼兒的生理以至心理健康都有益處,提升心肺功能和刺激骨骼成長;亦可以促進學習表現,有助改善幼兒的認知能力及課堂行為,讓他們從小學習如何放鬆及處理壓力。 祝 假期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煥然一新

「哇~幼兒園變漂亮了,地面閃閃發亮餒!」週一早,眼尖的小朋友一入園就發現了。 春天,大地回春,萬象更新,幼兒園的環境也煥然一新,如果仔細看,換新的不只是PU地面喔。 為了提供孩子更安全、優質、友善、衛生的學習環境與空間,每年對設備設施會有更新的計畫;這兩年,因為疫情之故加上缺工,延宕了多項工程,在七催八請之下,與施工單位確定了時間,安排了幾個周末假日時間來施工,終於在上周日陸續完工。 有前後門、活動室PU地面更新;一、二樓教室、寢室、辨公室、保健室、圖書室、會議室、廁所等裝設紫外線除菌光;一、二樓樓梯、活動室牆面更新塑鋁板;大蝴蝶一樓地面更新人工草皮、二樓地面改為PU;一、二樓教室外的地墊。 這些更新工程,兩年前就已經規劃了,只是後來發生疫情,工程因此停擺,後疫情雖稍緩和,又面臨缺工的問題,工程又需要小朋友放假的週末時間進行,不是只有我們有需求而已,只能依照師傅的行程耐心的等候,還好雖有許多難處,總在適當的時間能夠完成,以感恩的心對施工的廠商致上最深的謝意,在我們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付出他們的時間與技能。 下週五3月25日就是仁和第48屆親子運動會,從創園以來,親子運動會是以健康為要是仁和最重視的活動之一,孩子們為了運動會很努力的做練習,老師們也盡責的做活動前的準備。 曾有朋友提過,現在重視體能的幼兒園,少之又少,以外語或認知練習為訴求的幼兒園變多了,其主要原因是體能活動需要場地、空間、器材,且園所要有理念、有所堅持,多數園所空間小,沒有場地,加上擔心做活動,必須承受孩子受傷的責任與壓力,只好以認知教學為主了。 過去兩年多經歷了疫情的衝情,幸好台灣有優良的防疫團隊,帶領著全民,合作之下,我們逐漸看到了曙光,兩年來很多活動都無法舉辦甚至停課,今年政府稍微放寬防疫措施,進入各機關行號仍需實聯制、量體溫、手部清消、戴口罩等,為保護尚未施打疫苗的學童,學校的管制較為嚴格;今年的運動會開放家長們入園參觀,不過不能參與活動,只能在指定的場外觀看,避免進入教學區,並帶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如果有呼吸道感染症狀,盡量避免外出,儘快就醫。 新聞報導,鄰近的香港和中國目前疫情已經面臨大爆發,香港每日確診幾萬人、醫院擠滿了患者,中國則是很多城市已經大規模再次封城,停課停班都是很普遍的現象,相比之下台灣的疫情控制的很好,學校沒有停課,甚至還能繼續舉辦運動會等活動,過著相對正常的生活,實在感謝防疫團隊和所有人的合作,在參與運動會時,讓我們一起遵守防疫規範,繼續保護我們的生活。 祝 週末假期愉快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高效率、高生產力,來自規律的生活

現代人對於工作,似乎有個迷思,便是「如果我夠熱愛我的工作,就算犧牲睡眠也何妨」、「我就是因為太勤於工作、太拚了,才沒時間去好好吃一頓飯或是去運動」。 但這些都是本末倒置,若是不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遲早有一天健康會亮起紅燈,到時就為時已晚,賠掉了健康,又該如何拚工作?美國新創顧問公司TheUnicornintheRoom創辦人MollyReynolds教我們,工作效率不是用命去換就可以得到,而是要有均衡的生活,運動、飲食調節缺一不可,才可發揮出最大效能,以下分享簡單五點,融入生活之中,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時,不妨試試吧! 一、該睡的時候就去睡吧已有大量研究證實,一般成人每日需要約7~8小時的睡眠時間,身體才能以最好的效能運作。亞馬遜創辦人JeffBezos曾說:「與其花一堆時間做一堆事情,不如做一點點事情就好,但把那件事情仔細地做好。如果藉由犧牲睡眠,來換取更多的時間去工作,也許看似工作時間很長,但工作出來的成果品質並不佳,最重要的還是質量,而非數量。」下次累的時候,就去睡吧!睡醒打起精神,才能在最短時間內交出最好的成品。 二、把每一餐都先規劃好要有健康的身體,日常飲食也是其中的一環。現代人常常忙於工作,多半有隨便解決餐食的習慣,工作忙碌抽不了身,經常在公司附近的便利商店隨便買點東西裹腹,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營養失衡。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一週挪出一天的時間,將接下來一週的便當都做好,可以一次做大量的,便能在短時間準備好多天的餐食。也許菜色可能較為單一,但至少可以確保飲食均衡,如此就算因忙碌而沒時間買飯吃,也能吃得健康。 三、休息時就心無旁騖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冥想對大腦有益。以科學角度而言,在冥想時,大腦左側海馬迴(掌管記憶、認知部分)會增大,並且掌管負面情緒(恐懼、擔憂、壓力)的大腦部位會縮小。冥想能帶來如此驚人的果效,在新的一年裡,確實的每天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放空,好好冥想吧!工作上的突破,也許就靠這15分鐘的休息了! 四、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大家都知道補充水分的重要性,喝水之所以有如此多益處,是因為水分約占人體體重50%~75%,而大腦、身體的運作,自然會需要需要水分,唯有藉由不斷補充水分,才能讓大腦、身體的運行達到最大值。簡單來說,想要擁有高工作效率,多喝水就對了! 五、找到人生中的平衡點在工作上真正的成就,不適用一時、短暫的成功去論斷,而是一個能夠經營一生的事業。一個人要能夠一輩子都高效率的工作,定得先有個健康的身體才有體力做下去,並且人生也得將感情、家庭、社交等,一同和工作取得一個平衡,如此才是最佳上策。

繼續閱讀 »

幼兒的六大核心素養

為了解園內小朋友晨光時間的動態,集合時間做調查。問小孩:「早上到草場玩的請坐下;到沙場玩的請坐下;到活動室玩的請坐下;最後問沒有坐下的小朋友,那段時間在做甚麼?」 有小孩說:「我剛剛才來,因為爸爸睡太晚。」也有人說:「是媽媽太晚叫我了。」還有說:「我在教室玩或在整理書包。」哈哈~孩子晚到,把責任推給爸媽了。 園長鼓勵小朋友,珍惜並把握每天的晨光8:10-8:45分的時間,從週一到週五都安排不一樣的活動,有故事時間、巡迴體能、積木時間、跳箱、玩沙、草場等,老師們用心的準備、搬運器材、規劃動線,時間到就恢復原狀,想玩得等下次了。 健康就是財富,仁和讓孩子們活躍在燦爛的陽光下,在寬廣的園地裡與自然為舞,呼吸新鮮的空氣,培養健康的身體。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有精神、體力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累積多元的能力。幼稚園課程標準從1953年至2017年經過三次的修訂,身體健康都是領域之一,可見其重要性。 因應幼托整合,2017年8月實施幼兒園新課綱,將課程分為身體動作和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及美感六個領域。 六大領域培養六大核心素養 意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希望透過統整各領域課程的規劃與實踐,陶養幼兒擁有核心素養,有: 覺知辨識:運用感官,知覺自己及生活環境的訊息,並理解訊息及其間的關係。 表達溝通:運用各種符號表達個人的感受,並傾聽和分享不同的見解與訊息。 關懷合作:願意關心與接納自己、他人、環境和文化,並願意與他人協商,建立共識,解決問題。 推理賞析:運用舊經驗和既有知識,分析、整合及預測訊息,並以喜愛的心情欣賞自己和他人的表現。 想像創造:以創新的精神和多樣的方式,表達對生活環境中人事物的感受。 自主管理:根據規範覺察與調整自己的行動。 幼兒園新課綱的理念由幼兒發展出發,六大領域由領域目標、課程目標和分齡學習指標架構而成,六大核心素養則是統整各領域能力而來,未來並希望順利銜接至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培養之核心素養,以成為健全之社會公民。北部疫情持續延燒,大家要多留意不可疏忽,做好防疫的工作,接種疫苗,不要忘了去年疫情升三級,大家被禁足的慘狀。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園長 延伸閱讀:幼兒六大核心素養 vs 六大學習領域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進入繪本的世界

上週六上午9:30至11:45分的閱讀講座,在講師慧敏老師的帶領下,引領與會的家長、老師、小朋友進入繪本的花園裡,享受與圖與文共舞的樂趣,渡過了一個美好的早晨。首先,老師以親子共讀的好處來作分享,有: 藉由繪本主題有共同關注的議題 藉由繪本主題可共同回顧情節 連結情感增進孩子認知與語言能力表達理解。 繪本吸引孩子的地方: 繪本內容有完整的故事情節 繪本可結合幼兒真實的生活經驗 幼兒在閱讀中主動參與的角色 鼓勵幼兒放心閱讀,擁有自己建構的知識。 在共讀的過程,引導孩子覺察圖與文字的關係,了解閱讀不只是認字的工具,也不是求安靜的手段,更不是一種作業。 過去在意的是大量的閱讀,以量取勝;現在重視的是質,培養孩子的閱讀素養能力,多元閱讀、思辨理解。 接著老師介紹書本的組合有:封面、封底、蝴蝶頁、版權頁、出版社、文.圖.譯等;封面、封底打開一起看;蝴蝶頁,預測故事的開始,觀察顏色和封面主題的相關性,引導讀者閱讀前的氣氛;版權頁,介紹版權頁知道書是有人做的;出版社,認識出版社logo的藝術元素,建立孩子開始有書本的分類與鑑賞能力;文.圖.譯,介紹作者、翻譯者,認識不同的語言形式。 故事元素有角色、情節、背景、場景、風格、語言,針對作者的圖像創作技法或風格提出觀感。 最後老師分享了第五個、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七隻瞎老鼠的繪本,大人、小孩聽得入神,不僅吸引小孩,連大人也被吸住了,老師的分享讓家長更清楚了解繪本對孩子的重要性。 希望我們的安排,讓家長對共讀更加重視;下學期4月23日將舉辦第二場閱讀講座,希望有更多家長參與其中。 讓我們一起用圖畫書來餵養孩子,走在他們童年的歲月,培養閱讀的好習慣、好素養。 下週一將針對本學期的親子共讀本作檢視,檢視的項目有家長的紀錄、小孩的紀錄、查閱本數、提問,達標的小朋友將可獲得小獎品一份。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園長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和孩子一起旅行,是為了培養他的心靈, 而不是填滿他的記憶

在開始LittleTinker停課教育實驗室之前,我們一家三口有歷經一段長時間四處移動。成行前,親朋好友後無不訝異於我們的決定,不外乎說花費很大、孩子長大也不會記得、或帶著孩子四處跑受罪等云云。 我的兒子或許不記得第一次見到海洋時,那沁涼的海水沖到他的腳指邊的感覺;他也可能不記得當時爸爸牽著他,陪他在水中探索的時刻。 然而,「他會不會記得」,並不是重點。 和孩子一同旅行,對我們而言的意義在於,這段時間如何重新定義我們對於家與家人的詮釋?旅行中的經驗教給我與孩子些什麼?如果這些珍貴的相處不會永久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那麼經驗會以什麼方式存在?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四個非帶孩子去旅行不可的理由: 1.旅行促進孩子大腦發展 認知心理學家發現,旅行對於孩童的發育有著積極的影響。這些影響並非直接有形的,但卻更為重要。MorgotSunderland博士和她的研究團隊發現,當與孩子一起旅行時,孩子大腦中的遊戲(PLAY)與尋找(SEEKING)系統等兩塊區域會被激活與訓練,這些區域在家中則不那麼活躍。一旦兒童發現自然界中的新事物,就會激活尋求系統,像是感受到腳下的沙、和爸爸一起抓蛞蝓的時刻,這些觸發因素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2.旅行拉近家人間的距離 神經科學家華盛頓州立大學JaakPanksepp教授證實,孩子在旅行中的經驗激活大腦中的這兩個系統時,會觸發大腦分泌健康神經化學物質,包括鴉片、催產素和多巴胺,這些「自然的禮物」會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激發彼此溫暖、仁慈的感覺,讓人感覺世界上一切都很好。隨著這樣的機制,家庭成員更能夠珍視彼此。此外令人訝異的是,神經科學家KerstinUvnas-Moberg發現,這些系統就像肌肉:使用它們越多,它們就越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從情緒狀態演變為人格特質。 3.旅行提升孩童的專注力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旅行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大自然中活動20分鐘後,兒童的注意力和注意力皆能有所改善,效果和甚至比過動症兒童所服用的藥物還要好。 那旅行對於父母有甚麼好處呢?實徵研究顯示,在孩子在大自然中一起散步會使身體平靜、降低血壓和壓力激素水平甚至膽固醇,所以父母和祖父母也會受益。 4.旅行帶來孩子智商發展 假期和智商之間有關係嗎?豐富的環境提供了社交、身體、認知和感官交互相結合方面強大的新體驗。想一想:家人在一起;一起穿過森林、一起觀察生物、在溫暖的陽光下一起閒逛、在日落的海邊感覺大自然令人屏息的美麗。豐富的環境打開了額葉中關鍵「腦肥」(brainfertilizers)的基因表達,增強了腦的能力,如壓力調節、注意力集中、良好的計劃和學習能力,並且能改善身心健康。因此,旅行也有助於兒童的智商發展。 探索大自然、體驗文化、享受美食多樣性,最重要的是,遠離日常環境。旅行觸發了我們所有的感官,培養了我們的彈性與耐受力。即使他太年幼而不記得細節,我觀察到每一次新體驗都給了他一個在潛意識中的參考框架;即使他坐在飛機上感到受到不自在,我看到他正在理解規則並嘗試學著更有耐心;即使他在舒適圈外嘗試某些東西感到緊張,我知道他因此變得更大膽和勇敢。 我們知道帶著一個兩歲兒繞世界大半圈並不容易,但經過這一遭,我們想大聲說,和孩子一起旅行,是再好不過的投資了。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運動的習慣

體能音樂一響,孩子們魚貫的走到室外穿好鞋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器材室合力搬所需的器材,在活動室、綠色廣場、操場、走廊等不同場地,進行搖呼拉圈、踢球、踩高蹺、騎車、跳躍、攀爬等大肌肉的活動,三十分鐘的活動,孩子們開心、快樂的玩著,欲罷不能。 週一到週四上午11時到11時半,例行性的大肌肉活動,養成小孩們運動的生理時間,當時間一到已迫不及待的要到戶外運動的習慣,加上晨光時間、週五的體能課,運動的能力已然成為他們在幼兒園生活重要的學習,也因此建立了好體能、好體力的健康身體。 學齡前的孩子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需要以肢體發展作為基礎,把體能教育放在認知教育之上,以運動感覺智能,增進身體感覺、知覺神經、身體移動的能力,養成積極樂觀、富創意與身心健康的孩子。 週一氣象報導,因冷空氣強襲,將是史上最凍的一天,恐剩12度。哈~氣溫是有下降啦,但沒有很冷。藉機和小孩們玩猜溫度的遊戲。 先提示小朋友,夏天天氣很熱,所以要開冷氣降溫到27°以下讓身體舒適些,身體發燒是38.5°,要去看醫生,那活動室現在的溫度是幾度?請各班3號小朋友回答~「12°、20°、23°、21°、50°、35°….」再請一位老師看溫度計的度數,揭曉答案。此猜溫度的遊戲,主要是訓練小朋友用身體去覺察天氣的冷熱與溫度高低的關係,以及因應的方法;提醒他們,十一月進入冬天,天氣漸漸冷,早晚溫差大,應視天氣的冷熱穿脫衣服,以免感冒著涼。 週四流感疫苗接種,再次由侯世婷小兒科診所團隊來園服務,由於仁和團隊事前的準備-注射名單的彙整、班級注射順序的安排,場地的準備,家長兒童健康手冊、健保卡和同意書的繳交,診所團隊人員的充足-一位醫師、一位行政、二位護理師,園所、診所合作無間,使得注射過程非常順利,從大班開始到幼幼班,年齡愈來愈小,哭聲愈來愈大;大班果然是哥哥姊姊,大家都很勇敢;中班開始有一點哭聲,小班有人哭算正常;幼班哭是預期中的事,倒是有一兩位很勇敢;幾個未滿三歲的注射大腿,全都哇哇大哭;最後是員工施打。 祝假日愉快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