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共讀

【親子教養篇】 小豆子 (英國繪本)

祢有多愛你的孩子?網路上流傳一本「小豆子」的英國繪本,看哭了無數的爸爸,故事內如容下:小豆豆是個可愛活潑的小女生,她很愛她的爸爸,總是希望爸爸能為自己讀本故事書。 小豆豆說:「爸爸,爸爸,能給我講一個故事嗎?」(爸爸正在看電視) 爸爸說:「現在不行,小豆豆,爸爸太累了」然後轉身上樓去了。 看著爸爸又在忙,小豆豆沒有要求爸爸再讀故事,安靜的在爸爸的旁邊自己玩耍起來。媽媽在旁邊說:「小豆豆來這邊玩,爸爸在忙,不要打擾哦!」媽媽又說:「爸爸明天還要去出差呢!」 小豆豆滿心期待地問:「那在爸爸走之前,他能給我讀個故事嗎?」 媽媽說:「除非明天你能早早地醒來。」於是小豆豆很興奮地聽了媽媽的話,早早地睡覺,滿心期待明天的到來。 第二天小豆豆果然起的很早,立刻拿著自己的故事書,跑下樓就問媽媽:「爸爸呢?」 媽媽回答說:「親愛的小豆豆,爸爸不得不走得早,因為今天太忙了。」小豆子流淚了,其實她只是希望爸爸能給她讀個故事。 看到爸爸整天的忙,她以為這就是爸爸想要的,她也可以變得忙起來。於是,她開始讓自己忙起來,忙著玩球,忙著吃飯…..,忙著接電話,忙著餵小魚,忙著玩…忙著自己刷牙,忙著和小狗狗說晚安…. 但是,每當一天結束的時候,小豆豆還是忍不住趴在窗口等爸爸歸來,還總是對著小狗說:「我好想知道爸爸現在在哪裡啊!」 豆豆爸爸一整天都在忙,忙著開會、匆忙地吃飯…,忙著打電話、忙著看報告、忙著記錄、忙著漱洗、忙著刷牙,當在外面的爸爸終於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後,突然想起自己的小豆豆,爸爸愧㡱的問自己:「我的小豆豆現在在做什麼呢?」 次日晚上,在回家之前,爸爸去了一家書店,給自己的小豆豆買了很多圖畫書,然後快速的回到了家。他是多麼想今天能給自己的小豆豆讀個故事呀!可是,小豆豆已經早早的睡覺了,因為..因為…爸爸總是很忙..。豆豆沒有了期盼,豆豆也不會在煩爸爸讀故事了… 祢有多久沒陪孩子讀一本書,看一部卡通片了?孩子對你的情感就是在你疏忽的那些瞬間,一點點淡去。不要等到那已經不需要你的時候,才想起他。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如何指導孩子閱讀──親子共讀好處多

一. 前言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際;而吾人的生命,則極其有限。身處知識蓬勃發展的今日,縱使發揮一目十行,日讀百卷的超人功力,仍無法將世間所有知識消化完畢,因為知識的發展與衍生、孳變,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縱使聰穎如莊子,在二千多年前即發出如此浩歎:「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如讓莊子身處現代,對於如此浩瀚無垠的學海洪波,其感慨恐將更甚於如履薄冰之戒懼。 俗話說:「從三歲看到老。」孩童時期的可塑性最強,尤其是三到五歲時,就像一片大塊海綿,對於外界的各項刺激,不斷的吸收、強烈的吸收,是人生學習最快速、效果最佳的黃金時期。能把握這段學習黃金歲月,您的孩子便已「贏在起跑點」上了!許多的研究資料顯示,兒童學習的習慣和態度的養成是愈早愈好的。就以藝能學習為例,著名的日本音樂教育學家鈴木鎮一教授便主張「才能啟發自零歲起」;而有關一般學習方面,「胎教」的呼聲在本世紀以來,更是此起彼落,不曾停歇,這在在顯示:愈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學習效果會愈好。親子共讀,便是培養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利器。 二.什麼是閱讀人天生便具有好奇心,想對週遭事物更加瞭解,以便滿足自己的求知渴望,進而掌握事物的特性,而加以運用、駕御。當然,探索事物真相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增進自己知識、智慧最便捷的途徑,莫過於自己親身去實驗、體會,或者透過學習方式,將他人的經驗結晶直接吸收,化為己有。親身實驗、體會,印象雖然直接深刻,惟頗費時日,成效未必盡如理想;而透過學習方式汲取他人智慧結晶,則顯然輕鬆有效多了。閱讀,便是透過自己的心、眼,將呈現在各種不同媒材上(主要為平面的紙本書)的前人經驗、智慧,予以充分吸收,而成就自己不斷長進的一種過程。當然閱讀的方式不一──可聽、可看、可感,只要是透過視聽方式,讓我們學習成長的過程,便可統稱為閱讀。 三.帶領閱讀的方法幼兒閱讀三階段:實物→圖像→文字1. 讓兒童有幸福的感覺2.讀出有情感的聲音3.表現出韻律感4.聲音與繪圖的結合5.發展幼兒的語彙6.讓孩子學著念、學著說7.鼓勵孩子想一想8.幫孩子選書9.養成閱讀的習慣10.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書11.重複的閱讀12.讓自己也樂在其中親子共讀的好處1.父母最能夠了解子女的潛力和學習興趣,並善加利用。2.父母在指導閱讀灌注的愛心與關切,可以賦予學習積極的感情意義。3.可以根據子女個人的興趣,訂定學習閱讀的計畫。4.父母能夠提供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5.孩子可以將親子共讀的溫馨甜蜜的親情和書本產生聯想。6.孩子可以學到豐富的語彙、大量各方面知識,入學前可以領先同儕7.孩子可以從「聽」的學習中培養專注力、精辨力、記憶力。8.孩子可以透過父母的敘說表演,激發想像、創造思考、推理判斷等能力。 閱讀像挖寶,充滿了未知和機會,如果孩子在大人有效的引導下,慢慢建立了閱讀習慣,好處是數不盡的。高希均:「再忙碌要讀書,再窮要讀書,家中再擠要藏書,朋友再交淺也要送書。」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親子共讀,從零歲開始

一九九二年,英國伯明罕民間機構、大學和圖書館等非營利組織,合作發起「從零歲開始」(bookstart)運動,伯明罕的保健人員在為七到九個月的嬰兒做例行健康檢查時,都會送父母一包禮物袋,其中包含兩本免費童書、閱讀指南,以及圖書館的邀請函。第一批獲得贈書的有三百個家庭。 伯明罕大學持續追蹤這三百名嬰兒的表現,結果發現,幾年後,獲贈童書的家庭無論是全家人對圖書的興趣、親子共讀的頻率、全家一起上圖書館的次數都增加了。這些孩子上小學後,基本學力測驗的成績也優於其他小孩,不但語文程度好,連算術能力都較佳。後來英國便開始全面推廣,其他國家如日本、美國,也開始紛紛採用。從零歲開始親子共讀,可奠定孩子一生的閱讀習慣、興趣與基礎。以下是專家提醒親子共讀時應注意的重點: 1.把閱讀放進孩子一天裡的不同時段。但很重要的是,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抱著孩子閱讀,由三分鐘、五分鐘開始,例如睡前的時間。閱讀時,不要有其他嘈雜聲音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果父母堅持下去,可以透過這睡前的共讀儀式,建立閱讀習慣。2.隨身攜帶書,有機會、有空檔時就唸給孩子聽。3.讓孩子有個固定放書的地方,便於他自己取得。4.讀你自己或孩子覺得興奮的書。孩子可能會要你重複唸很多次。5.用帶著表情的聲調唸書。透過不同的語詞,可以想像並感受到所描述的現象不同。當書中角色改變時,也試著改變聲調。6.除非情節需要,否則最好用中等速度讀,不要太快。孩子需要時間去消化那些字和故事。7.隨時停下來和孩子討論、回答孩子的問題,或是停下來欣賞圖畫。8.幼兒和學齡前孩童可以一邊動個不停,一邊還是在聽故事。如果他們的確享受這本書,讓他們邊聽邊玩。9.讓孩子有主導權。如果孩子表現出不喜歡這本書、注意力不夠時,不一定要唸完,才能減低負面制約學習的效應。10.出聲讀,形成親子互動平台。 唸故事給孩子聽是分享,更是把內在、私自的「思考」外顯,孩子接受了故事,親子就有共同的知識,成為互動的平台。你的目標不是要教孩子去讀,而是共享讀書的樂趣。如果不習慣大聲唸書給孩子聽,不用擔心,嬰兒和幼兒是你最完美的聽眾,他們急於想聽到你的聲音和看到你的臉。現在,請拋開所有的認知、方法,忘掉所有「目標」,選一本你自己最喜歡的繪本,把孩子抱在懷裡,用你的聲音和愛,帶孩子一起翱翔在書的美麗世界!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