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元宵節

你可以把馬帶到水邊,卻不能強迫它喝水

「正月十五元宵暝,攏來舉燈免相爭;阿公做謎咱來猜,看咱誰人 猜惠著。」週三元宵節,舉行小型慶元宵活動,說演元宵節由來、猜 燈謎(取材學習手冊囝仔歌)、提燈籠、玩賣湯圓遊戲等;因雨,提 燈籠的場地受限無法到戶外,雖然沒有吃元宵,不過大家一起享用旺 旺仙貝、棉花糖,還是很開心。 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天,不論天氣 作不作美,不管如何都是該收心的時刻。 週四晨光時間問小孩~昨晚下雨,有去提燈籠嗎?舉手的只有幾個人;大芯妍-在家裡外面繞一繞;葉慕-去山上?哪座山?富士山, 蛤~~~是在日本耶,只見葉慕笑得很開心,是夢想啦,哈~有夢最美,到日本的富士山提燈籠,好耶,明年組團一起去;其他幾個是在家裡 提燈籠。 教育局洗手宣導 連著兩天下雨,雖早已從氣象預報得知天氣狀況,但仍抱著一絲期 待。現今氣象預報越來越準,未曾出乎意料。儘管天候不佳,孩子們也能樂在當中,若沒提醒,小孩們一定會跑到雨中享受雨淋的樂趣。 天氣變冷,洗手頻率減少,上週提醒大家要勤洗手,本週又收到教育局的公文,要幼兒園檢視洗手的環境與設備,並向小孩、家長宣導環境 與衛生的重要性。這或許與近期孩子生病增多有關。  你可以把馬帶到水邊,卻不能強迫它喝水 仁和知道,要加強洗手,周邊的配套措施要一起跟著來;我們十多年前就注意到這問題,因此除了原有洗手台的設備外,又添加了好多個洗手盆的設備,方便孩子能隨時就近洗手。 此外,並要求小孩要每天帶手帕,便於洗手後擦手。然而,設備再完善,若沒有行為,還是無法發揮作用。 正如英國諺語所說:”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你可以把馬帶到水邊,卻不能強迫它喝 水)。 以「引導」培養習慣 雖然我們無法強迫孩子,但可以透過「引導」幫助他 們養成習慣。例如,透過洗手口訣、在用餐前後、如廁後、打噴嚏或 擤鼻涕後提醒孩子洗手,久而久之,洗手就成為自然反應,反而不洗 手會覺得怪怪的。  然而,光靠學校是不夠的,家庭環境與家長的態度才是重要。應在家中保持相同的習慣,該洗手時督促孩子洗手、定期消毒環境和玩 具、清洗棉被等。這樣,效果才會彰顯,病毒就不敢入侵。 讓孩子自己動手作 養成習慣的關鍵在於讓孩子親自參與。例如,不要幫孩子整理書包,而是引導他們自己整理,並透過提問讓他們發現自 己還少帶了什麼。這樣能讓孩子主動思考,進而體驗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使記憶更深刻,也減少遺漏物品的情況。 常常有小孩回家時忘安全帽、水壺或外套,這多半源於缺乏對自身 物品的責任感與檢查的習慣。如果平時都是家長幫忙穿外套、收拾物品,孩子就會習慣依賴,而不會主動檢查自己的東西。 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一生受益無窮。小到離開椅子會歸位的習慣, 雖微不足道,卻很重要。習慣的養成需要21 次,不斷的練習、提醒到 成自然,長遠來看,是能塑造一個獨立、負責的孩子,就從洗手開始。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做孩子的領導者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費心、費時且費力,然而破壞難得建立的好習慣卻很容易,不費吹灰之力。假日症候群,是其中的 一項。 所謂假日症候群,就是週休二日或連續假期後,好不容易調整好的作息時間,卻因放假而前功盡棄。部分孩子需要重新適應生活作息,有的很快就調整好,有的則需較長的時間。 某天,接到家長來電,要幫孩子請假,原因是小孩叫不醒,家長無奈的說,小孩叫不醒只好幫她請假,一面又擔心要上小學了….,對話中感受到媽媽的無奈….唉~媽媽不好當。 孩子賴床是天性,有的孩子比較重眠,需要更多的睡眠,這都是自然的現象,不過睡到10點倒是比較少見;據了解,這位小孩在幼兒園午休時間結束也會賴著不起來,睡到滿足了才會起來收拾、整理。 因為作息時間不固定,午睡睡多了,晚上就晚睡,晚睡後早上就不容易起床,循環之下作息越來越難改,放假在家,沒有學校作息的安排,可以想像孩子們的作息也會更隨意。 為什麼作息安排如此重要?因為固定作息是建立習慣的第一步,習慣的力量非常強大,好習慣可以聚沙成塔,把每天一點點小小的努力累積成巨大的優勢。有本很有名的書叫「原子習慣」,就是在描述這種每次進步一點的習慣,能帶來的巨大的改變。 作息不固定,習慣就很難培養,更不用說累積進步了,在仁和每週、每天固定的作息時間裡,有著不一樣的活動內容吸引著孩子,透過體驗、操作來學習,累積知識、能力與經驗,讓小孩們有所期待。 偶而也會有孩子較難適應,這種情形大都是因為家裡和學校差異太大,家長和老師標準不一;當然幼兒園和老師只是輔助者,孩子的成長和標準最終還是家長來決定,孩子很聰明,自然會找到對他最有利的方式。 有時候師長們很容易在孩子撒嬌或哭鬧時心軟,特別是阿 公阿嬤,但家長的責任不僅是需要疼愛孩子,也需要領導孩子,教導 他們正確的生活方式,例如孩子睡不飽,那就得要小孩早點上床,若睡飽了卻賴床,是必須讓他們知道該上學時還是得起床。 有時候作為一個領導者會讓人心生怨懟,甚至不諒解,但領導者的責任就是必須在其他人退縮時堅持做對的事,父母會成為孩子一生模仿的對象,也是孩子的第一位領導者,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教孩子如何作為一個領導者,是家長重要的責任之一。 週三世界母語日,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以「台灣囝仔歌」來呈現,一班班依序上台不怯場,有些小孩雖然不熟練,但卻能認真的看待,是好的態度。 明天是元宵節,年前送給小朋友做成布置的燈籠,於今日帶回明晚可到社區去提燈。下午讓小孩拿著燈籠,在校園體驗提燈籠的樂趣-「正月十五元宵暝,攏來舉燈免相爭;阿公做謎咱來猜,看咱誰人猜惠著。」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説: 關於燈的傳説 傳説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産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産。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挂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一粒來,兩粒來,五粒五粒排一排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春節活動的一個高潮,過了元宵,年才算真正過完了。今年的元宵是在週一,前一晚(週日),崇信里舉辦元宵慶祝晚會,小孩們提著燈籠在家人的陪同下隨隊逛社區遊行,還有熱騰騰的湯圓可吃,有鹹的、有甜的;猜燈謎、表演;往年幼兒園都會共襄盛舉,表演助興,今年沒參加,活動前有里民問園長,仁和晚上有沒有表演?有人問耶,可見我們的表演是受到歡迎的。 當晚雖然沒能參與表演活動,但葉里長仍贈送幼兒園每位小朋友DIY燈籠一個,這原本是提供當晚參與活動的里民才有的,又借仁和一個大的猴子燈籠,在元宵節當天做擺設,增添節日的氣氛,真是感謝。 週一是元宵節,週日2月21日是世界母語日,我們將兩個活動結合起來,於週一舉辦元宵提燈籠暨本土語言分享會。活動開場由諾貝爾家和達文西家,以熱鬧的舞龍舞獅隊揭開活動的序幕,接著透過影片欣賞,介紹元宵節的由來、各地的燈會、平溪的天燈、鹽水的烽炮,吃元宵的習俗。 元宵節是吃元宵還是湯圓?元宵和湯圓的差別在哪兒?有人說:無包裹內餡者稱作湯圓,皮中有餡者則為元宵,但到美食無國界的現今,元宵與湯圓已無太大區別,一般人也不太去細分其差異,反倒更加重視湯圓的口味與健康觀念了。市面上陳列著各式甜、鹹口味的湯圓,都相當吸引人;而那從傳統市場買回來的手工小湯圓,紅白相間的,肯定是大家小時候最深刻的回憶吧! 「一粒來,兩粒來,五粒五粒排一排;你一排,我一排,紅圓仔白圓仔攏總來。」是元宵應景的挲圓仔歌。 介紹完元宵的由來與習俗後,接著由莫札特家表演「鑽子、剪刀、石頭、紙」,帶領全園小朋友以腳來玩猜拳遊戲,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接著康乃爾家的「豆花」,史丹佛家的「大箍呆」;而愛迪生家、寶貝家的雨來囉,更引起大家的共鳴,隨著音樂齊聲唱著「緊走緊走趕緊走,雨要落來囉!….」,愛迪生家的道具是小雨傘,寶貝家則是自製的小紙傘,可愛極了。 猜燈謎是活動另一個高潮,由各班老師出題讓小朋友們來猜;提燈籠逛校園是活動的重頭戲,大家手持燈籠上台表演、與猴子燈籠拍照留念,為2016元宵節留下美麗的句點。 元宵節過後,整個年就結束了,提醒小朋友收心了,不可常常請假囉! 不過,在季節交替的此時,天氣變化無常,加上A型流行性感冒,身體較弱的小孩,容易生病。趁機再提醒小朋友,健康的重要性,運動、飲食、睡眠,還有勤洗手、刷牙等功課,不可輕忽。 預防保健生活化,享受健康一路發~ 祝  闔家平安 健康快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兒時的回憶

一位遠嫁英國的校友,於週三下午帶著英國籍的先生和一雙兒女到幼兒園來,她說娘家住在附近,帶著他們出來逛逛,剛好是幼兒園下課時間,大門開著,問老師可否進來看看?入園後,媽媽忙著尋找兒時的記憶,孩子忙著騎搖搖車,先生則忙著拍照記錄。過一會兒,孩子的阿媽也來了,看見園長,彼此找回那份熟悉的感覺。 看著一群孩子在大蝴蝶溜滑梯、盪鞦韆爬上爬下的,大夥兒臉上笑得合不攏嘴;又看到草場裡可樂叔叔輕聲細語的帶著小朋友玩足球,而小孩也能守規矩的聽從教導,在草場裡盡情的享受踢球的樂趣;阿媽臉上更是堆滿了笑容,說「看囝仔真心適」莫怪妳攏麥老~ 離園前,在英國任職都市計畫工作的先生還跨幼兒園的環境規劃很棒,是孩子的福氣! 週四元宵佳節,是春節過後的重要節日,除了上星期日參與崇信里社區舉辦的元宵節晚會外,為了讓小朋友體會元宵習俗,舉辦「歡樂慶元宵」的活動,有:提燈表演,影片欣賞-花燈、鹽水烽炮、炸寒單,搖元宵,猜燈謎,提花燈,吃元宵等,孩子們玩得、看得、吃得不亦樂乎,過了一個愉快的元宵節。 舉辦節日活動的意義不只是好玩而已,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節日的由來與習俗,而習俗可是文化記憶很重要的一部分,例如美國的感恩節火雞、日本的賞櫻花等,都變成美國人或者日本人共同的回憶。 隨著時代的演變,有些習俗會逐漸消失,不過也有的習俗隨著文化傳播或者商業因素比以前更進步。政府為了推廣觀光,每年都會在元宵節前後舉辦台灣燈會來吸引觀光人潮,此外,各地也都有大大小小的燈會,例如:台南鹽水有結合藝術花燈展覽的月津港燈節、國華街普濟殿前裝飾不少傳統燈飾來添增元宵節的氣氛,還有史博館附近的點亮台江等。 更不用說桃園平溪的天燈、我們台南的鹽水蜂砲,現在都是台灣知名度很高的元宵活動。爸媽週末如果有空的話,可以帶小朋友外出看燈會,讓元宵節看燈會,也變成孩子寶貴的童年美麗的回憶喔! 在此 祝福大家 假期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親子教養篇】 元宵節的由來

一、傳說故事-有關元宵節的起源,認為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另一種是源自民間的「三元節」,舊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而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而這三元中又以「上元」最熱鬧也最受重視。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二.相關習俗-元宵節是個熱鬧的節慶,活動很多舉其重要者如下:(一) 上元祈福-民間將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並予人格化。因此稱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稱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為天官大帝生日。天官的主責是賜福,所以,民間在清晨備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賜福,信徒中以漳籍移民最為虔誠(二) 元宵祭祖-上元節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過當時稱做「浮圓子」,到明朝才改稱「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時為年頭佳兆,吃湯圓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團聚,吃元宵,已是團圓幸福。(三) 迎花燈-元宵節又稱燈節,所以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民間稱花燈為「鼓子燈」,因為過去小朋友所提的燈型似鼓鑼。元宵花燈種類很多,如寺廟的綵燈、店舖的走馬燈及兒童的鼓仔燈等。式樣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形象燈如關刀燈、兔燈、水果燈、半燈等;另一是活動燈,是根據民間故事編製,現在多為電動花燈,如狀元遊街、八仙賀壽、桃園結義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道統。臺北市每年元宵節在各寺廟都舉辦花燈競賽,如龍山寺、祖師廟、青山宮、保安宮、關渡宮和松山慈佑宮,展出各式各樣、多彩多姿的花燈。(四)猜燈謎-以往燈謎都在寺廟裡舉行,因為寺廟乃民眾閒暇時聚集的場所,而且有花燈競賽與展示,所以從前都在花燈下榜上一個謎面,到元宵夜由廟裡相關人員主持猜燈謎,場面熱鬧而溫馨,因為可以得個獎品回家,算是小過年的吉祥兆頭。現代猜燈謎的型態有揭諸在報章、雜誌上的,有電視轉播某個寺廟的燈謎大會,也有在某些節目中穿插的燈謎,型態多樣化,可滿足民眾不同的需要。這也反應現代社會中過傳統節慶的多元型態。(五)舞龍舞獅-全國各地在元宵節都有龍燈,龍是一種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舞龍舞獅時鑼鼓喧天,鞭炮聲不絕,更為元宵節帶來熱鬧的氣氛。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冷呼呼的百花祭與元宵節

寒流又來襲,本以為過年期間已回暖的天氣會逐漸上升,沒想到週一氣溫驟降,冷得大家又得把厚重的外套穿在身上。根據氣象局資料,昨天(週四)應該是這波寒流氣溫最低的時候,台北溫度已經降到8度以下,合歡山、太平山也開始飄雪;不過看到新聞報導提到日本和美國都被幾十年難得的暴風雪侵襲,這時候覺得台灣還真是寶島。 還好週二、三參觀2014台南公園百花季,天氣稍微回溫些,小朋友輪流前往,還是提醒做好保暖的準備,穿外套、戴帽子。這項活動從前任許市長開始,已經舉辦好幾年了,每年我們都會帶小朋友前往參觀、欣賞,增加見識、增廣見聞。 今年參觀的人潮似乎不如往年,佈置擺設的花卉、花種也少了很多,不過還是可以看出市政府的用心。今年百花祭主題是童話故事,主辦單位用花卉組成灰姑娘、西遊記等童話人物,特別是在入口處,以大地之母的圖案,歡迎參觀的民眾。由於園區很大,中小班孩子雖無法走完全程,但外出參觀,喜悅的心,則表露無遺。 百花祭是這些年市政府提供市民與遊客在新年期間觀光休閒的賞花活動,地點的選定則以取得的方便性與容易聚集的市中心為考量,台南公園則是第一考量。行之數年後,經專家學者與環保團體實地觀察,認為活動帶進大量客土、病菌,以及遊客密集踐踏,已危及原有生態環境,和台南低碳城市的理念,使得公園內的老樹得病或枯死,因此為老樹和生態環境得以永續來請命,呼籲勿繼續在此舉辦。還好得到善意的回應與支持,明年百花祭的展出將另覓合適的地點。 綠色思維,席捲全球,為環境請命,已是國際社會正視的問題,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維護環境,人人有責,不能有自掃門前雪的心態,格局縮小到只有自己的家裡。後門外的盆栽旁,天天有人帶著愛狗來大小便,有沒處理,就是被看到了,也覺得無所謂,依然我行我素,真傷腦筋,小小的行為就會成為別人的負擔,環境的污染。 大人的行為無法成為孩子的榜樣,該如何是好?古人說-修身才能齊家,從小養成好習慣,管理自己的功課,自我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星期五元宵佳節,幼兒園舉辦慶祝活動,由師生合演的元宵姑娘超吸睛的,小朋友們很專心的欣賞;還有搖元宵、欣賞平溪天燈和去年燈會影片,猜燈謎、提燈籠,鬧熱滾滾!。 祝 平安 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 元宵節的回憶

上週六晚上崇信里舉辦元宵節活動,仁和也參與這項熱鬧的社區活動,有三十二位小朋友報名參加。當晚相約七點十分在仁和集合,孩子們因少有機會在晚上來園,個個都很High。不僅小朋友感到興奮,就連家長也是,在元宵節的夜晚提燈遊街的情景,只能在記憶庫裡搜尋。熱鬧的活動從提燈遊社區開始,大人小孩人手一支燈籠,聲勢浩大的跟在里長與鼓車的後面,繞著社區的巷道緩緩前行,一支支燈籠閃閃發亮,親像滿天的金星。 抵達終點站,里內的義工已經備好湯圓等著大家來享用,有鹹湯圓、甜湯圓,好幸福哦。 除了提燈遊街、吃湯圓外還有表演活動和猜燈謎。首先由仁和文璐、慧箴、靖琄、杏娟等四位老師的舞獅隊揭開活動的序幕,大班小朋友也上台表演新年樂,生動活潑的演出,贏得在場熱烈的掌聲,還有猜燈謎等,大家熱熱鬧鬧、順順利利、安安全全的過了一個快樂難忘的元宵暝。 為了活動的安全,遊行時各巷口和隊伍行進中、表演活動以及享用湯圓時,都動用了好多義工協助,大家各司其職,讓活動在歡樂中成功且圓滿的結束。 安全是活動最重要的考量。仁和在安全教育的議題上不只是教導而已,還有實際演練。星期二的防火宣導,於學期末就已經申請好消防宣導車來園做宣導,在消防叔叔的帶領下,寶貝們再次的上了一課珍貴的消防安全課程,並充當小小消防員,最後一起吟念「火災警報響」的兒歌-紅紅大火好可怕,不要急、不要慌,119趕快打,消防叔叔撲滅它。 除了防火、防震、腸病毒、登革熱、用藥、環境、娃娃車..等安全宣導外,走路的安全亦是我們加強的重點。校園走廊一、二樓地面上貼有藍色和黃色的線,除了練習平衡感外,希望養成孩子走路靠右、慢慢走、不奔跑的習慣,以免肉身相撞,傷人又不利己。需時常提醒孩子,否則會用跑的,就像開車的安全,開快車容易出車禍一樣。 安全教育從小處開始著手,你我大家都注意,事故發生就會少。 祝 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園長的話

天氣變化莫測,忽冷忽熱、忽晴忽雨。星期一又濕又冷,星期二冷但沒雨,感覺好一點,星期三太陽露臉,陽光普照大地,星期四、五(白天)天氣也都很好,但據氣象報告說,星期五還會有一波冷氣團報到,不敢想像到底會有多冷?這種冷熱溫差很大的天氣,最容易感冒了,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因此,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抵抗力是很重要的事。規律化的生活、正常的作息、均衡的營養和多做運動,是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看著孩子們在大蝴蝶溜滑梯、盪鞦韆,坐翹翹板、攀爬,草場上奔跑,享受在玩樂中,營造健康的身體。當孩子真好!在他們的臉上看到了天真、活潑的一面,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星期四是元宵節,因著節日的到來,教小朋友念三首相關的台語囝仔歌~「正月十五元宵暝,拿一支古仔燈去逛街,東門走走西門逛逛,古仔燈愈來遂那多,親像滿天的金星在使目尾」、「正月十五元宵暝,攏來舉燈免相爭,阿公做謎咱來猜,看咱誰人猜會著。」、「初一場、初二場、初三老鼠仔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吃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抹仔回來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相公生。」孩子們很快就會唸,尤其是大班。對於歌的內容有點懂又不太懂,但他們好像又能意會。過了一個年,小朋友似乎又長大了,不僅身高長大,智慧也增長了。 透過活動的舉辦,孩子們參與其中,從老師的戲劇表演~元宵姑娘~,了解元宵節的由來;連結網站,放映台南鹽水的蜂炮和平溪放天燈的畫面,孩子們聚精會神的看著;~燈籠秀~小朋友手拿著自己製作的燈籠,在老師的帶領下,一班班依序上台表演;~猜謎猜~選我選我的聲音此起彼落,主持的Nicole媽咪不知要叫叨一人?好熱鬧哦!~提燈籠~小朋友人手一支燈籠,走在仁和的草場上,感受到~拿一支古仔燈去逛街,東門走走西門逛逛,古仔燈愈來遂那多~的情景。 下午的~放天燈~,孩子們好興奮。其實很想讓孩子製作天燈,但礙於住宅區無法施放,聰明的Nicole媽咪提議可以用氣球代替。好點子,真的很棒!孩子們將他們的願望寫在紙卡上,繫在氣球上面,在放天燈的口令下,一顆顆的氣球冉冉上升,小朋友望著往上飄的氣球,個個興奮無比,拍手歡呼叫好,氣球將他們的願望帶到天空,期待願望能實現。問小朋友:「願望是什麼?」「平安、幸福、快樂、身體健康、快快長大、更聰明、更漂亮、妹妹生病趕快好、爸媽賺大錢、爸媽身體健康…」 元宵節過後,整個年就結束了,士農工商各就各位,收心恢復正常的作息。 祝 闔家平安喜樂 Mandy

繼續閱讀 »
分類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