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溝通從互相體諒尊重開始

春天來了,氣候變化很大,花草樹木也開始生長,週三適逢植樹節,週一請園藝師傅來園修剪花木,讓幼兒園的環境更加整潔,也讓植物在春天重新生長。修剪後的園地,空氣特別清新,看著綠意盎然的園地,希望孩子們能感受到與大自然的連結。
缺人的不只是醫護人員
近日看到新聞上說醫護人員缺工的狀況由來已久,前陣子台灣急診醫學會發表聲明,有護理師連續上班16小時,引發大規模離職,最近又看到,台北三軍總醫院有病患,因為醫師不願開立巴士量表,竟因此對醫生口出穢言,並攻擊醫師;由於健保管制的關係,醫護人員的待遇和負擔不成正比,又得不到尊重,難怪現在醫護人員這麼缺乏。

不過不只醫護人員是這樣,幼教人員也是如此,大家可能不知道,幼兒園的學費被政府管制,私立也一樣,準公幼更是如此,現在萬物皆漲,來自政府和家長的各種要求也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導致身心俱疲,願意在幼教界努力的老師,多數是喜歡小孩,有使命感的。

讓園長難過的糖果事件

本週見有位家長給老師的留言後,感觸很多。現在家長不讓孩子吃糖果、巧克力等零食,可以理解,當小孩拿糖果回家的時候,家長心裡很不悅,心想已經提過不可以給小孩吃糖果,為何老師還給?於是在聯絡簿寫了留言「是否把家長的叮嚀當耳邊風?還是家長聯絡簿上的交代事項當屁?」來質問老師。

親師間沒有話語的互動,就會有了誤解。而這糖果的因,是隔壁班有位小朋友生日,拿了軟糖和小孩們分享生日的喜悅,老師還特別交待大家帶回家,問過父母才能吃哦。

園長可以體會家長的不信任和憤怒,了解事情的原委,請老師轉達班上家長,小朋友生日請不要帶糖果、餅乾請小朋友吃,平常獎勵也不要有這類東西。家長還提到,孩子在家裡有一些不當的模仿行為,是以前所沒有的,一定是在幼兒園學的,例如口氣不好的叫人離開。

親師溝通從互相體諒尊重開始

家長是孩子教育的主導者,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交代,老師和學校不可能刻意違反,都會盡量配合。學校裡的小朋友,來自不同背景家庭的孩子,他們會互相學習模仿,不當的行為一定會發生,這是從家裡邁入社會的正常現象,這也是來學校的目的之一,我們才能發現不適當的行為並給予引導改善。(延伸閱讀:六大學習領域 – 社會)

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的行為有不適當,非常鼓勵主動和老師溝通,但溝通不是以上對下的責難或無端指控,老師絕對尊重家長教育孩子的主導權,但家長也必須尊重老師。

老師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夥伴

健保制度下看病便宜,讓很多人把專業的醫護人員當成服務業,甚至當成出氣筒,病患覺得我繳了健保費我的要求就必須被服務被滿足,但醫護人員不是來「服務」病患的,老師也不是來「服務」家長的;何況即使是服務業,我們也一直教導孩子,應該用感恩的心,對待每一個服務你的人。

醫護人員是用專業來協助病患恢復健康,老師是以專業來協助家長給孩子正確教育的夥伴,老師和父母家長是平等的合作夥伴,將心比心,如果老師連家長的尊重都無法得到,又怎能教導孩子尊重他人?讓老師寒了心,老師是不是就乾脆不教更省事?

幼兒教育需要你我的尊重和肯定
現在台灣的醫護和幼教環境因為制度的關係都特別辛苦,幼教是一份需要極大愛心和耐心,長期澆灌孩子的工作,很多幼教工作者也是因為喜歡小孩,憑一股熱忱與奉獻的精神在從事這份工作。 家長是孩子學習模仿的主要對象,家長怎樣對老師,孩子都看在眼裡,會學習、也會模仿。

仁和51年來一直抱持成功的教育必須「家園同心、親師合作」,相信來仁和的家長都是認同這樣的理念,有時候家長的一句「老師辛苦了,謝謝!就能讓老師有更大的熱忱和動力來帶領孩子,期待家長都能用夥伴的心態來互動,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攜手合作,為孩子建立美好的根基。

祝 假日愉快 平安喜樂

Mandy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